已经弃武从文数年的徐庶,为的便是有朝一日,成为手持玉剑斥千军的儒将。现在认为自己学有所成的徐庶也不继续藏拙,感觉到了出山的时机。
于是,当下便一脸认真的回答道:
“我认为,这道题,没有确切的答案!”
“哦?什么意思?”
“回答这问题之时,得看站在路口之人是什么身份,以什么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听着徐庶的回答,曹操的兴趣越发浓厚起来,当下便笑着问道:
“哦?那你若是当地县令那?”
“我若为县令,那便会让马车行驶到只有一人孩童的路上,牺牲一个人来拯救五个人!”
“为何?”
“这些孩子,无论是谁,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与其让五个家庭悲痛,不如选择舍小保大,让只有一个家庭痛苦!”
“嗯,有些道理!但那一个孩子就白死吗?”
徐庶摇了摇头道:“我这是站在县令的地位,思考这个问题,身为地方父母官,一切以民生与安定为己任!”
“五个孩童长大创造出的价值,远比一个来的要大!所言这个选择,对于县令这个身份,无疑是最理智和正确的!”
“那若是我在那里你认为,应当如何做?”
“那我会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任由马车向前奔袭,是生是死全安天命!”
“为何?”
“身为一方之主,应当注意身份,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注意顾忌名声!”
“这种时候,无论做出什么选择,事后无论选择救五人和救一人,都会被人诟病!身为人主,自然不能牵扯进这舆论之中!”
这种回答,让曹操有些意外。但他却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微微眯了眯眼后,对着徐庶继续问道:
“若是这个路口站着的是先生本人那?”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