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十六章(2 / 2)

为了活下去,明末的百姓们开始互帮互助,积极抵抗清军。

明末朝廷一看,连忙派人过去,希望能把百姓们笼络过去,毕竟原先历史,他们最后就是联手了。

却不想百姓们很冷漠,“清朝特别差劲,难道你明朝就好?”

“就是,你明朝明明就是百姓起义出身,后来却反过来欺压百姓,我们就算成功帮你们复明,也不过是明朝重头再来一遍而已。”

而已经经历和知道明朝历史的他们并不稀罕。

不同于历史中的明末百姓们,是真的没有退路,只能和南明联手。

这一次,他们还没步入绝境。

因为天幕的出现,许多聪明人不再低调隐藏自己,而是积极献策,毕竟扬州数十万亡魂,他们绝对是其中之一。

他们不想死,只能贡献自己所有才华和力量。

就像天幕说的,初入中原的清廷数量并不多,他们要是操作得当,完全可以把对方赶出中原。

至于驱逐完异族们,中原会落入谁手,目前还未知。

另一边,初入中原的清兵们并不知道中原百姓们已经开始拧成一股绳,不知道人破釜沉舟的爆发力。

他们从汉人嘴里知道他们未来会入主中原后就一直很高兴。

而看到他们高兴,负责为他们翻译天幕的汉人们不由满头大汗的隐藏一些事实,比如扬州十日之类。

这倒不是出于同胞之情,而是他们距离清兵太近,清兵知道后生气,拿就近的他们泄愤怎么办,可别以为这事清兵们做不出来。

有心算无心,这一次清廷还想对扬州和嘉定等地方故技重施,却被有防备的百姓们狠狠栽了大跟头。

信息差的出现,让双方战况发生反转。

“民间情况如何?”康雍乾三个帝王顾不得担心自己祖宗和后代情况,只能先稳住自己所在朝代。

至于清朝其他帝王的朝代,只能让他们自求多福。

“陛下,民间百姓们是有起义苗头,已经被镇压下去,是否要诛杀他们?”

“诛杀,你们是不想我大清更不得民心?”康雍乾三个对这种处理方式皱眉。

倒不是他们对百姓心存善念,而是怕天幕又给他们捅出去,到时候让他们更难执政。

除康雍乾几个政.权稳固的帝王还能暂时稳住外,清朝之初和后面慢慢没了实权的帝王们,江山社稷明显动摇。

就像他们血.腥暴力镇压百姓们时的想法,人数,就是彼此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哪怕他们拉拢了许多聪明汉人,依旧无法阻挡滚滚而来的民心大势。

还有一些汉人,眼看时机不错,连忙向帝王进言,“陛下,此情况下,朝廷应该多出安抚民心的政策,百姓们自然会平息下来。”

“刘墉,你食的可是朕的俸禄,居然为那些百姓说话。”乾隆冷笑不悦道。

“可陛下,他们也同样是您的子民不是吗?”刘墉继续劝说帝王,心里则叹息,时机不对。

乾隆帝是清朝帝王中目前实权最大的帝王,百姓们现在反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他实在不想看到同胞的血白流。

【请收藏文学网,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