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80(1 / 2)

全球农场TOP1 月寂烟雨 44906 字 17天前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全球农场TOP1》 170-180(第1/14页)

第171章 竹林里长出了一棵变异的竹子

农庄里的酸笋榛鸡汤顺利成为新的招牌菜,卿孟祝见状,安排人将积攒下的榛鸡蛋送去孵化。

他们要抓紧时间孵化出一批小榛鸡,要不然这批榛鸡用完了,接下来的招牌菜就很难接上档了。

又忙碌了一早上,卿孟祝刚从山上下来,赵和曦提着一个西瓜过来找他,问道:“竹林那边怎么了?叮叮当当的。”

卿孟祝:“春晰订了自动养殖系统,我们之前的装修申请下来了,现在正在改造山上的鸡舍,准备用更科学先进的养殖方法。”

赵和曦:“哦,我明白了,就是你之前跟我说的,给榛鸡打上脚环,智能养殖,对吧?”

卿孟祝点头:“差不多,反正就是引入智能养殖系统,加强监管,减轻人的负担。你怎么过来了?”

赵和曦:“给你送西瓜。”

卿孟祝接过他手中的西瓜:“今年的西瓜下得还挺早,前段时间我还在想要不要种西瓜,后面给忘了,等有空我种点。”

赵和曦那是得意地敲了敲瓜:“这就是我们的西瓜。”

卿孟祝抬了抬眉毛:“什么时候种的?我怎么不知道?”

赵和曦:“不是我们种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野瓜。冯姨他们干活的时候看到了也没有拔,偶尔还会浇一点肥料跟水,现在长大了我就抱过来了。”

卿孟祝没想到地里居然还有野西瓜,敲了敲:“那可真是意外之喜,应该熟了,我先拿去冰箱冰一冰,晚上再吃吧?”

赵和曦:“都随你,好几个呢,我跟大家已经在地里吃过了,味道还不错,这个是专门给你带的。竹林那边什么时候才能弄好?我看你都好一段时间不去田里了。”

卿孟祝:“也没有,我前天傍晚还去巡视了一圈,感觉我们田里的菜都长得挺好的。”

说着,卿孟祝又说道:“竹林那边可能还需要一两个星期,我现在正在竹林里种大豆,要种完大豆再说。”

赵和曦第一反应便是:“竹子长得那么茂盛,在竹林里面种大豆能长起来吗?不会被遮住阳光吗?”

卿孟祝:“我修剪过竹子的枝条了,也不是每一寸土地的竹子都很茂盛,在能晒到阳光的地方种大豆就行。”

大豆除了能固氮之外,还能利用发达的根系松土,在竹林里种大豆有利于竹子的生长。

除此之外,大豆也是主粮之一,卿孟祝想要成为中级种植者,需要有种植大豆的经验。

经过综合考虑之后,卿孟祝干脆就在竹林里种了一批。

大豆属于非常好种的植物,犄角旮旯都能活,顶多就是产量低一点,他种一批也不麻烦。

星际商城上没有大豆卖,这批大豆还是他线上线下考察了好几家店,最后才找到的“良品+”大豆。

现在种下去,等秋天的时候应该能收获到不错的豆子,到时候能做个豆浆、豆腐之类的,味道应该会很好。

卿孟祝现在一心扑在竹林中,基本每天都要巡视一圈。

两座山巡视下来,他每天都累得够呛,确实没有太多精力关注其他的事情了。

不过,竹林给卿孟祝的回报也很丰厚,除了竹虫、竹笋、竹荪等之外,偶尔还能发现野生的药材。

这天,卿孟祝正带着两只狗子在山上巡逻。

护法和护卫习惯了跟卿孟祝上山,到了山上后,一直在他身边跑来跑去,呼哧呼哧地吐着舌头喘,显得很是兴奋。

竹林里有各种昆虫、野鸟之类的小动物,两只狗子看见这些小动物就会兴奋起来,甚至会有捕猎的举动——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捕不到什么东西就是了。

卿孟祝已经习惯了两只狗子的动静,也没有管它们。

就在卿孟祝认真巡视的时候,跑到前面的两只狗子忽然“汪汪”地叫了起来。

卿孟祝养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听它们的声音就知道它们在前面发现了一点有意思的东西,于是扬声回应道:“别催,我马上过来。”

护法和护卫:“汪汪汪!”

听声音还是在催促,卿孟祝“啧”了一声,抬腿往那边走。

卿孟祝猜测前面可能有新长出来的蘑菇,竹林比较湿润,天气暖和之后就有特别多的蘑菇。

当然,这也得益于他没少往竹林里扒拉各种野生蘑菇的孢子。

孢子放多了,总有长出来。

卿孟祝背着背篓往前,眼看就要到狗子们所在的地方时,他突然看见一根新长出来的竹子。

这是由竹笋长出来的竹子,可能是这两天长出来的,顶端还是笋尖的模样,底下就已经化成了竹子,整根竹子长得特别高,大概有两米多。

这么高的新竹子在竹林里并不罕见,刚刚他巡视的时候就发现了几十根。

如果没有意外,一个月后,它就会变成嫩竹,和周围的竹子没什么两样。

不对劲。

卿孟祝的直觉第一时间向他示警。

这根竹子的颜色跟姿态有点不对,它好像跟周围的竹子竹笋都有点不一样。

好像鸭子里面混了只大鹅的感觉。

卿孟祝这么想着的时候,走过去仔细查看。

“哪里不对了?”卿孟祝围着竹子自言自语,还敲了敲竹子,“难道是变异了?好像比一般的竹子要高。”

卿孟祝转头看了看周围的云镜竹,很快发现,这棵新长出来的竹子确实要高一点,质地好像也坚硬一点,敲击的声音有点“吭吭吭”的,像是金属的声音。

作为一个初级种植者,又购买了楠竹的中级种植技能书,卿孟祝从不怀疑自己的直觉。

他察觉到这点之后,立刻停下脚步,仔细查看眼前的竹子。

不是错觉,这棵竹子就是变异了,只是不知道变异的程度和方向。

卿孟祝这么想着,干脆掏出手机对准这棵竹子开始扫描。

商城助手的扫描结果显示,它果然是一种新的竹子,而不是云镜竹。

它的品质比周围的竹子稍微差一些,虽然也达到了“优品-”的品质,但是离“优品”还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距离。

不,现在重要的不是它的品质,而是它的变异情况。

卿孟祝拿商城助手查看它的有效成分,可惜的是,它的主要有效成分和周围的竹子一样,看不出它变异的方向。

看来,就算是变异了的竹子,也还是竹子,没法从成分上和周围的竹子区分开来。

尽管这样,这已经足够令卿孟祝惊喜了。

他立刻掏出手机,找到明春晰给他特制的地图,在地图上标记这里有一棵变异了的竹子。

种了这么久的竹子,这是他培育出来的第一棵变异竹子。

卿孟祝怀着激动的心情给这棵竹子拍了照,第一时间发给了明春晰。

他没有具体说明,明春晰还是立刻反应了过来:【这棵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全球农场TOP1》 170-180(第2/14页)

竹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卿孟祝:【它不是云镜竹,而是一种新竹子!我刚刚发现的。】

明春晰:【变异?】

卿孟祝:【对!我打算跟段老总那边说一下,你觉得怎么样?还是等过几天,它长成了新竹,我截取一段竹枝,培育出了新的竹苗再说?】

明春晰很快回复:【我投培育新的竹苗一票。要是将这棵竹子直接交上去,他们未必能种得比你好,还不如两边都留下竹苗,比较保险。】

卿孟祝想想也是:【那我先不说了,等它长起来再说。哎,护法和护卫正在咬我的裤脚,我不跟你说了,等你回来再聊,你下午早点回来啊。】

卿孟祝聊完,收起手机低头看两只狗子。

两只狗子在前面等他等不到,又跑回来叼着他的裤脚,想拉着他往前面走。

对上他的视线,两只狗子大声地:“汪汪!”

卿孟祝抢救回自己的裤脚:“你们别汪了,前面有什么?”

狗子没法说话,只能绕着他走了两圈,继续叫。

两只狗子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卿孟祝跟着它们去前面看。

没想到去了前面,发现是一小丛野百合,也不知道什么动物把它们带到了这里。

可惜了,现在不是收获百合的季节,没法采挖。

卿孟祝摸了摸两只狗子:“就让它们长在这里吧,别管了。”

护法舔了舔鼻子:“汪。”

护卫也没再叼卿孟祝的裤脚。

这应该就是答应了。

卿孟祝没心情管野百合,他继续回去看那棵变异的竹子。

可惜凭他的肉眼,他实在看不出来这棵竹子的更多信息,只能做好标记之后暂时作罢。

这里有一棵变异的竹子,说不定会有第二棵。

卿孟祝在竹林里寻找起来,可惜他走遍两座山,也就找到了这一棵。

倒是在走的过程中,他又发现了不少野生的草药。

这棵变异的竹子实在太难得了,第二天卿孟祝带着肥料和井水上来,打算给竹子浇水施肥。

等这棵竹子再长大一点,他就可以割下枝条,培育新的竹苗,用以研究了。

没想到,卿孟祝还没来得及培育新的竹苗,段宇昂那边先给他打电话:“孟祝,我们这边培育出了新的竹苗,你哪天有空?我给你送过去。”

卿孟祝:“啊?新的竹苗?”

段宇昂意气风发地说道:“是啊,就是用从你那里带回来的竹子培育的。我们专门将竹子送去太空,用太空诱导技术培育了好几株竹苗。”

卿孟祝:“确定吗?”

段宇昂:“已经做过基因方面的检测了,非常确定。我们这边的几位领导说你种竹子的技术非常强,想分几株过去你那边,让你帮着种,你觉得怎么样?”

卿孟祝张了张嘴:“我这边应该也很快就能培育出新的竹苗。”

这次轮到段宇昂:“啊?”

第172章 星际商城的西瓜种子

卿孟祝非常确定他这边真的培育出了变异的竹子。

段宇昂很快就带着工作人员赶了过来。

一行人抵达卿孟祝家,卿孟祝也不废话,直接带着人上山,站到了那棵变异的竹子前面。

卿孟祝摸了摸竹子的外皮,转头对众人说道:“就是这棵竹子,它刚长出来的时候,我就发现它跟其他竹子的颜色不一样,姿态也不一样,它长得更高,竹节处还有点发红。”

大家一起看向面前的竹子。

段宇昂说道:“我们得截取点枝条回去研究一下。”

卿孟祝毫无意见:“尽管截,只要不碰主干就行。”

段宇昂后面一个研究员带着激动的语气嘟囔:“难得出现了变异的竹子,保护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还碰它的主干?”

卿孟祝笑笑,这群人比他更宝贝这棵变异的竹子,也是件好事。

段宇昂今天带着研究人员过来就是专门看竹子的,看完他们就要回去了。

在离开之前,段宇昂私下问卿孟祝:“你们去边疆开农场的事情考虑好了没?”

卿孟祝无奈:“心里想去,只是实在抽不出空来,要等明年再看看了。”

段宇昂拍拍他的肩膀:“明年也行,明年我们同样能帮忙。”

卿孟祝感激:“麻烦了。”

段宇昂笑:“应该的,不麻烦,巴不得你们能去。”

段宇昂他们很快离开,倒是给卿孟祝留了三株太空育种的竹苗。

这三株太空育种的竹苗格外瘦弱,卿孟祝目测,应该是“精品”的品质,他用商城助手扫描的时候发现果然如此。

可能太空育种的过程中,对竹苗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不过,这三株竹苗确实变异了,竹质更加坚实细密,韧性也更强,要是它们能一直保持着这种形状,等长成竹材的时候,就能用去制作高新材料了。

竹苗已经送过来了,卿孟祝便拿到山上,在用过地力恢复剂的地方挑了三块稍微空一点的地,把这三株竹苗种上,同时浇了井水。

希望这些竹苗能在这里生根长叶,尽快成长起来。

段宇昂他们那边有同批的竹苗,他不好给它们堆太多的星际物品,要不然真可以用生长液试试。

在卿孟祝忙着种竹苗的时候,段宇昂带着研究员回了他们集团,其中还带了十段从卿孟祝家变异的竹子上截取下来的枝条。

他们将枝条送进实验室,经过检测之后,他们很快发现这确实是变异的竹子。

看着各项检测数据,他们发现,卿孟祝家的变异竹子甚至比太空育种育出来的竹苗更好一些,不过太空育种育的竹苗还没长大,具体比对要等这批竹苗长大了再说。

研究人员忍不住感叹:“这么快就搞出了变异的竹子,那位卿总还真是埋没在乡野中的天才。”

另一名研究员头也不抬地说道:“人家是天才,可没有埋没。最近很火的弑虫杆菌,弑虫杆菌生物导弹和蚯蚓,都是人家公司的产品。”

先前那名研究人员查了一下:“咦,还真是,怪不得人家那么厉害。这么厉害的一个人,没往学术方向发展啊?”

另一名研究人员:“可能志不在此吧?人家都是老总了,利用公司的资源比去大实验室或研究所舒服多了。好了,快别聊了,组长在看我们。”

卿孟祝不知道背后的讨论,他依旧按部就班地种植他的竹子,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他很忙,明春晰便多承担了一些家务劳作,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最近都是明春晰在干。

傍晚,卿孟祝从山上下来的时候正看见明春晰从烘干机里取出烘干的衣服叠好,不由过去趴在他背上,将脸贴着他的衣服:“这阵子辛苦了。”

明春晰稳稳地接住了卿孟祝:“还好。你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全球农场TOP1》 170-180(第3/14页)

么样?真不用多请两个人一起忙山上的竹子?”

卿孟祝:“不用,交给别人我不放心,山上的土很快就能换好,不用担心。”

明春晰:“换好山上的土后,是不是就轮到挪虾了?”

他们在网箱的青虾一直交给陈屹在管理。

卿孟祝偶尔会去看一看,这些虾苗长得不错,现在已经快脱离蚤状幼体,成为幼虾了。

一旦它们正式成为幼虾,就不能再放在网箱里养了,而是要挪到稻田和茭白田里,要不然它们的营养会跟不上。

卿孟祝家现在一共有五亩稻田和一亩茭白田,六亩田加上两口池塘,应该足够养这些青虾了。

只是他不把青虾交给公司养,全留在自家养,那么就不好将养殖青虾的活全交给公司,自己也要去看着点,多多出力。

卿孟祝想到这点,更不想动了,将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在明春晰身上:“这活怎么那么多啊?”

明春晰:“委托给公司干?”

卿孟祝:“好多注意事项他们都不会,得我亲自出手。对了,要是在稻田和茭白田里养青虾,我想在田里也埋一点灵珠渣。”

999星币的灵珠渣对现在的他们来说已经不是负担,完全不用考虑价格问题,想买就买了。

卿孟祝打算一亩地用一袋灵珠渣,把田里的水的质量拉上来,在更好地养殖青虾的同时,也方便种植水稻和茭白。

水稻和茭白都需要大量的水源,水源好了,它们才能长得更好。

正是因为需要在田里埋灵珠渣,卿孟祝才不想把相关的活交给公司那边,全都交给别人,风险太大了。

明春晰大概知道他的想法,说道:“周末再埋吧,我跟你一起。”

卿孟祝心中一松:“行,那我先安排别的事情,等周末再干。”

明春晰:“别的什么事情?”

卿孟祝:“种西瓜?你前几天不是说和曦带过来的那个西瓜挺好吃吗?我在星际商城搜了一下,上面有瓜种卖,688星币一袋的西瓜种,我打算买了在后院种一点。”

西瓜对土质的要求没那么高,实际上相比起田里松软的泥质土壤,它们会更适合沙质土壤。

卿孟祝家的后院就是这样的砂质土壤。

他打算把西瓜种在榛鸡圈里。

现在榛鸡全都放到竹林里养着去了,榛鸡圈空着,短时间内都不会派上用场。

又因为榛鸡在这里生活过,留下了大量的榛鸡粪,后院的土壤肥力非常不错,种西瓜应该不错。

主要西瓜种在后院方便照看,想吃的时候也方便摘取。

明春晰对此没什么意见,卿孟祝便直接在星际商城买了一袋西瓜种子。

688星币一袋的种子才包含100粒种子,好在每一粒都非常饱满,看起来质量不错。

卿孟祝稍微育了一下种,然后把冒出了白芽的西瓜种子种到后面。

他特地挑了个下午开始种西瓜。

种西瓜的时候,赵和曦过来找他,看他正蹲在后院里忙活,敲了敲后院的篱笆,问道:“需要帮忙吗?”

卿孟祝抬头:“还是我自己来吧,我比较好把握行距。”

卿孟祝种西瓜也没有提前起垄,依照他现在的种植技术,他往地里一蹲,对地里的情况就能大致地摸清楚了,起不起垄都无所谓。

要是换一个人来种,可能就把握不好植株间距的大小,也把握不好挖坑的深浅。

688星币一袋的西瓜种子,尽管他们现在不缺星币,也是不能浪费的。

赵和曦:“谁说种西瓜的事了?我是说你们的虾。”

卿孟祝笑:“虾也不用帮忙,等周末的时候,春晰会回来跟我一起弄。”

赵和曦:“你们一个周末要弄六亩地啊?”

卿孟祝:“还行,主要养虾也不像种东西,还要一株株种下去,我们只要管理一下稻田和茭白田的水质,施点肥,就能把虾苗放下去了。”

赵和曦蹲在旁边:“那是不是要种什么藻?我看你们家池塘去年好像种了。”

卿孟祝:“对,要在回形沟里种一批轮叶黑藻,不过不用太多,那玩意自己繁殖得很快。轮叶黑藻可以给青虾补充一点口粮。”

回形沟就是挖在稻田和茭白田四周的深沟,那是给青虾躲避天敌用的,此外也可以给它们避一下暑。

现在还没到盛夏,田里的温度不算太高,青虾直接在浅水区活动也可以。

要是到了盛夏,最高温度甚至能达到40℃,到时候肯定需要深沟,不然水量不够,水温快速上升,甚至能将青虾低温慢煮,直至煮熟。

卿孟祝把西瓜的种子种下去,又拿桶去水井那边挑水。

他按下电动按钮,水泵将清凉甘甜的井水抽上来。

赵和曦跟进跟出,一直跟在他后面。

看他抽了井水上来,赵和曦探头看了一眼:“直接给西瓜种子浇井水呀?那温度会不会低了一点?”

井水冬暖夏凉,现在就到凉的时候了。

卿孟祝:“没事,我稍微放一放再浇。”

赵和曦:“哦,那也行。那我们接着回来说虾,你们要是周末才将虾转移到田里,那这两天是不是有空?我之前跟你说的柿子树,现在我们去选了吧。”

卿孟祝忙起来还真把柿子树给忘了:“你找了几家备选的果园?”

赵和曦:“原本找了三家,最近又找了两家,分别是软柿、脆柿和火晶柿,我还发调查问卷了,会员们选火晶柿的比较多,市面上的火晶柿价格也比较高。”

卿孟祝闻言便道:“那我们就选火晶柿好了。”

赵和曦:“没那么容易,火晶柿的价格比较高,果苗的价格也高,而且市场上的果苗良莠不齐,我分不出来,得靠你出马。”

卿孟祝笑笑:“行,那我跑一趟。”

第173章 人院子里的柿子树最好

火晶柿子的原产地在西北,最近几年,这个品种的柿子很火,他们这里也引进了不少,藤城周边就有好些种火晶柿子的果园。

卿孟祝跟赵和曦开车过去果园考察,走了好几个果园,柿子树的品质都是“良品”,离“良品+”都差得远,更不要说“精品”了,这些果园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比较低。

卿孟祝对上午看的柿子树不满意,赵和曦也没办法:“要是这些果树你都不喜欢,下午我们只好去山里看看了。”

卿孟祝:“山里种柿子树的人多吗?”

赵和曦点头:“多,基本每个村都有果园。柿子树本来就适合种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藤城临近城区是平原,不适合种柿子。”

卿孟祝:“那我们就先看看,我先跟春晰说一声。”

赵和曦开着车,嘟囔道:“第一时间报备啊?你们可真够黏糊的。”

卿孟祝才不管他的嘲笑,报备了之后又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全球农场TOP1》 170-180(第4/14页)

了地图:“我们到山里的小县城吃饭吧,就到路边吃。”

赵和曦:“我都行,不挑这个。”

卿孟祝重新设置了导航的目的地,打算先去吃午饭。

结果车开到一半,卿孟祝看到路边一家院子里种植的柿子树,忽然说道:“你停一下,路边的柿子树好像挺不错的。”

他们的车正开在乡道上,想停倒是可以随时停。

赵和曦找了个稍微宽阔的地方停了下来:“谁家啊?”

卿孟祝伸手指向斜后方:“就那边一家,刚刚在车上看,也不知道看错了没有?我们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赵和曦嘿嘿笑了两声:“你现在找果树倒是方便。”

卿孟祝下车:“去问问,又不会掉一块肉,能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两人下了车,往卿孟祝说的院子走。

他们还没走到地方,院子里的看家狗先吠叫起来,叫得非常大声。

院子里有一个老爷子走出来:“谁啊?”

赵和曦笑着说道:“我们是外面过来买果苗的,看您家的柿子树好,过来看看。”

老爷子一下就得意了起来:“嘿,可真会找,我们家这柿子树是十里八乡最好的柿子树,柿子结了的时候,大老远都有人过来拍照。”

赵和曦顺势提出请求:“你们家的柿子树确实好,我们能进来看看吗?”

老爷子打开大铁门:“进来吧。阿旺,别叫了。我们家阿旺拴着,你们别怕。”

卿孟祝和赵和曦走进院子。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不过收拾得很干净,四周整整齐齐,基本看不到杂草和杂物。

院子的一角拴着一只黄毛田园犬,小狗长得挺好,眼睛圆碌碌的,看着很有灵气。

卿孟祝看着小狗,手有些痒,不过到底克制住了,一来去摸陌生的狗不太礼貌还容易被咬,二则去摸了陌生的狗,晚上回家肯定要挨护卫和护法汪汪,两只小家伙还会拿屁股对着他。

卿孟祝过去看院子一角的大柿子树。

他们看惯了矮化的果树,很少看这种高十多米的柿子树,看柿子树还得仰头。

卿孟祝看着长满了叶子的柿子树:“老爷子,你家这柿子树种了多少年了?”

老爷子:“怕有五十年了,我们刚结婚那会,我老伴种下的。”

卿孟祝摸着柿子树的树皮:“那可真够久的,这些年来,你们没少细心打理这棵柿子树吧?”

老爷子:“对,都是我老伴打理的,修枝、施肥、浇水,早些年我们腿脚还灵便的时候,要用梯子架到树上去把上面多余的枝条砍下来,现在倒不行了。”

还有修枝的习惯?卿孟祝心头一动,想问问能不能把这部分枝条买下来?

他们说着话的时候,从院子外面进来一个高挑清瘦的老太太。

老太太满头白发,难得一点都没有佝偻缓慢的姿态,肩背还挺得笔直,腿脚也非常利索。

老太太一进门就问:“哪家的客人?”

老爷子笑呵呵地说道:“不是哪家的客人,过路的,看到咱家的柿子树好就进来看看。”

赵和曦连忙上前去重新自我介绍了一番,老太太这才点点头。

卿孟祝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是老太太在当,问道:“奶奶,您家这柿子树是火晶柿子吧?”

老太太站定了:“对,就是火晶柿子,不过是老品种,跟现在的品种不太一样。”

卿孟祝:“老品种好,抗病性强,好打理,味道肯定也好。”

老太太脸上露出了笑意:“说好打理,这棵柿子树是真好打理,一年到头来都不用费什么心思,它就能给我们结出满树火红的柿子。”

卿孟祝:“那您家还有别的柿子树吗?有没有果园什么的?”

老太太摇头:“你们要是早十几年来倒是有,现在我们老了,儿女又在外边,果园早就荒废了。”

赵和曦嘴快:“可惜了,我们还以为您家有别的柿子树,想问您家买点柿子树呢。”

老太太直接回绝:“不卖,我孙女可喜欢这柿子了,不卖,出多少钱也不卖。”

卿孟祝:“这么好的柿子树,一看就是你们就投入了感情,我猜您也不会卖,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卖我们一些枝条,我们带回去扦插?我听说你们平时也会修理枝条?修理下来的枝条没用吧?”

老太太想了想:“要多少枝条?什么价?”

卿孟祝:“就按市场上柿子苗的价格吧?我们上午刚从果园出来,大概五十一棵果苗,这些枝条我们也出这个价。”

老太太带着褶皱的眼睛上下打量他,看他神色认真,这下没意见了:“那你们要搭梯子自己上去砍。别砍多了,砍多了,秋天就结不了多少柿子了。”

卿孟祝赶忙答应下来:“你看着我砍,绝对不会砍多,我就砍五六根枝条。”

老人家里就有梯子,不过是那种普通的扶梯,要用还得将梯子架到树上,然后再爬梯子上去。

赵和曦有点不放心:“要不我上去砍吧。”

卿孟祝:“我来。扦插的树枝要选活性比较高的树枝,你不一定会。”

赵和曦在种植上确实没什么经验,其实也不坚持:“你来就你来。”

这棵柿子树算是老太太心爱的柿子树,他们砍枝桠的时候,老太太在树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

卿孟祝砍了两根柿子树的树枝下来,老太太还指点他:“你先下来,把梯子往旁边挪一挪,旁边那根树枝用来扦插也很好。”

卿孟祝仔细看了一下,发现那根树枝确实比他选定的树枝还好,不由有些惊讶:“奶奶,您的眼力真好。”

老太太骄傲地说道:“你们别看我老了,我年轻的时候也是扦插的一把好手,要不然也不能种下这棵大柿子树。”

卿孟祝:“这棵柿子树还有故事啊?”

老太太:“是啊,当时我舅舅在西北插队,我看报纸说他们那里有特别好的柿子,过年的时候专门托他大老远的给我带了一棵柿子树。当年这颗柿子好像也是扦插出来的,它没有种子。”

卿孟祝:“那可真是有缘了,我们也要大老远地带回去种。”

老太太:“是有缘分,你们的眼睛也利,从路边路过就知道我家的柿子好。”

老太太是种植的一把好手,卿孟祝刚刚就发现了,院子里种着的这些花花草草跟蔬菜都长得很好,基本都能达到“良品+”的品质。

现在老太太一聊起植物,卿孟祝就明白为什么了,这都是一辈子沉淀下来的经验。

卿孟祝本身的种植技术很不错,老太太跟他聊了几句,颇有点知音的感觉。

知道他们还没有吃午饭,老太太立即热情地邀请他们在家吃午饭。

老人家的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们平时就两个人住,颇为寂寞,现在留两个年轻人在家吃饭,老爷子也很热情,还专门去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全球农场TOP1》 170-180(第5/14页)

外面的肉摊子上买了肉回来。

卿孟祝跟赵和曦推拒不过,就钻进厨房打下手了。

饭桌上,卿孟祝聊起他们的公司,两个老人居然听说过。

老太太说道:“你们的公司现在可有名了,我还听说你们招工招得特别多,男女都招?”

卿孟祝:“是比较多,现在要干的活比较多。”

老太太颇为遗憾:“可惜了,要是我年轻个几十岁,我就去你们那里干活。”

老爷子在旁边乐呵呵地说道:“这么大老远,你过去了也吃不消啊。”

老太太不服气:“他们那边不是有茶园?我去他们那个茶园干活,别的不行,种茶我总行吧?”

卿孟祝忙道:“我们没有茶园,就是果园。”

老太太:“没有茶园?我听说你们有茶啊,茶叶还特别有名。”

第174章 种茶的技术员

卿孟祝家是有茶,随着现在茶叶长得越来越多,他们也会拿茶叶出来招待客人。

至于有名的茶园,卿孟祝倾向于老太太记错了。

赵和曦也说道:“奶奶,您是不是记错了?把别家的茶园记成我们公司的了。”

老太太:“应该不会,你们公司的那个名字那么拗口,我知道的公司也没有第二个叫这个名字的了。”

卿孟祝:“那您可能把我家的茶叶记成我们公司的茶叶了。”

老太太这才点点头:“也有可能,反正是你们的,也分不清什么公司不公司。”

说完,老太太叹了口气:“我还以为你们公司有特别厉害的茶园,想跟你们交流一下经验。”

卿孟祝来了兴趣:“奶奶您在种茶?”

老太太:“种啊,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种茶了,不过种了一辈子也没种出什么名堂。”

老爷子在旁边插话:“我老伴的菜园子里现在还种着茶树,我们家喝的茶叶全都是她炒的。”

卿孟祝跟赵和曦齐齐看向老太太:“好厉害!”

老太太被夸得有了献宝的心思,饭也不吃了,要去给他们拿茶叶:“我给你们尝尝今年的春茶,喝过我家茶的人都说挺不错的,你们尝尝,看是不是?”

老太太很快就泡了茶出来。

茶叶放在杯子里,泡出了黄澄澄的茶水,看起来非常不错,闻起来也很香。

卿孟祝现在跟茶叶打交道打得多了,一闻这茶就知道这茶叶有“良品+”的品质。

老太太的茶叶种得非常不错,可惜受品种的限制,茶叶不算特别好,因为泡茶的水用的是自来水的关系,茶水也差了一点清冽。

不过,总的来说,这在普通的人家应该算是非常不错的茶了,毕竟老太太也不算什么正儿八经的专业人士。

卿孟祝细品之后,抬眼就看见老太太期待地看着他,见他看过来还微微抬了抬头,意思是让他说说评价。

卿孟祝看懂了,笑着说道:“这茶种得真有水平。”

老太太:“你说说,哪里有水平?”

卿孟祝看老太太较真了,也认真起来:“如果我没记错,这茶就是本地的普通茶树,市面上有这种茶叶炒的绿茶,十块钱一包。”

老太太没想到他真尝得出来,高兴地说道:“对!就是我们这里的粗茶。”

卿孟祝认真:“普通的粗茶没有这么香,也没有这种苦而回甘的滋味,所以我说您这茶种得有水平,要是种得一般,炒出来之后就会是那种又苦又浓,没什么回甘的大叶子茶了。”

老太太:“这个是,我们本地的茶炒出来大多是解渴用的。”

老太太很喜欢茶叶,看卿孟祝真能说出门道,顺势邀请他:“我家的菜园子离这里不远,你要去看我家的菜园子不?”

卿孟祝:“看茶树吗?”

老太太:“就看茶树!”

卿孟祝:“去吧,我看看。”

老爷子看他们说去就要去,连忙拉住老太太的手臂:“哎,急什么,你让人孩子安心地吃完饭,你也先吃饭。”

老太太回过神来:“对,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话是这么说,老太太明显等不及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