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传家宝(1 / 2)

攀金枝 萨琳娜 5637 字 1个月前

独孤氏回到自己院子,没有立刻回正房,而是去了东跨院。

“娘子!”

东跨院的奴婢,眼见女君进来,纷纷躬身行礼。

“大娘、二郎,可都睡了?”

独孤氏扫了眼只残存着些许灯光的两间屋子,压低声音问道。

“回禀娘子,大郎、二郎都业已安睡。”

奴婢们赶忙回禀。

独孤氏点点头,脚步却没有停。

她先是去了东跨院的东厢房,这里是龙凤胎妹妹的房间。

褪去木屐,只穿着雪白的足衣,独孤氏轻手轻脚的来到里间的寝室。

床榻上,七八岁的女童,睡得香甜。

小嘴儿微微张着,发出轻微的鼾声。

独孤氏弯腰,小心的给女儿掖了掖薄被。

看到女儿熟睡的模样,独孤氏不自觉柔和了眉眼。

她伸出手,轻轻拂去小丫头脸上的发丝,手指指腹碰触到小孩子娇嫩的肌肤,又忍不住顺手摸索了几下。

“这孩子,也就睡着的时候安静些。”

虽是个小女郎,却从小受宠,养成了活泼、恣意的性子。

白日里,嬉戏打闹,竟是比个小郎君还要调皮。

有的时候,楼谨见了,都忍不住扶额“这丫头,倒是有些像她阿兄,妥妥的小魔星。”

楼谨口中的“阿兄”,自然就是楼彧。

独孤氏与楼谨都对楼彧心中有愧,却不会对他避之不提。

楼彧,并不是安国公府的禁忌话题。

就是龙凤胎,年纪这般小,也几乎没遇见过楼彧,却也都知道,他们有个亲哥哥,却早早的过继出去。

父母对这个阿兄,亦是十分惦记。

每年的端午、中秋、新年等重大节日,以及阿兄的生辰等,阿父阿母都会准备礼物,命人不远千里的送去沂州。

平日里闲谈的时候,阿父或是阿母,也总会不经意的提到这位兄长。

是以,即便龙凤胎没有亲眼见过这位阿兄,却都有着莫名的熟悉。

楼谨一手将楼彧养到了五六岁,对于儿子幼时的情况,十分了解。

那时,楼谨对于过于顽劣、不服管教的楼彧是有些头疼的。

如今,过了这些年,再度提起楼彧曾经的调皮,就变成了满满的怀念与叹息。

拿着楼彧跟楼琅对比,并不是嫌弃楼彧的顽劣,而是在女儿身上,找到了熟悉的感觉,再度体会到了养儿的不易。

独孤氏呢,生下楼彧刚满一月,就趁机逃走。

她没有抚养楼彧,不知道儿子的成长。

听到丈夫追忆过往,曾经的缺憾与愧疚,她似乎在龙凤胎身上得到了满足。

所以,每每听到楼谨因为阿琳或是阿琅而提到楼彧,独孤氏都会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仿佛她并没有错过楼彧的成长。

又仿佛,这个儿子,她也从未丢失。

按照楼谨的说辞,顽皮的女儿楼琅,这爱玩儿的“聪明劲”像极了楼彧。

而儿子楼琳,他的眉眼,几乎跟楼彧一模一样。

在女儿床前待了一小会儿,独孤氏就起身来到了西厢房。

这里便是龙凤胎哥哥楼琳的房间。

琳、琅,龙凤胎的名字,圣人亲口所赐——

一来,龙凤胎十分罕见,又是祥瑞之兆。

二来,那时圣人正看重、拉拢楼谨,自是要多施恩宠。

自从知道爱妻怀了双胎,几乎要把诗经、周易等经典翻烂,名字取了几页纸的楼谨,痛失爱子爱女的命名权。

不过,楼谨也只是略略失落。

他知道,圣人愿意给他的儿女赐名,是极大的荣耀。

他没有半分怨念,只有满满的感激。

楼琳是龙凤胎的大哥,本该是楼谨这一房的大郎。

但……楼谨习惯了楼彧是大郎,虽然已经把他过继出去,却还是执拗的认定楼彧才是他的长子。

还是二郎吧。

独孤氏亦不愿在心底彻底抹去楼彧。

左右排行这种东西,可以是某一房的小排行,也可以是整个家族的大排行。

楼家其他几房的郎君们……所以,我们的儿子就不是楼家的郎君?

楼谨……我是家主,我说了算!

楼琳名为二郎,实则是楼谨的嫡长子。

大概是汲取了楼彧的教训,楼谨对楼琳十分严厉,从不娇纵。

楼琳的性子,也不似楼彧那般桀骜。

他懂事,听话。

三岁起跟着父亲练武,四岁起跟着大儒读书。

如今七岁了,允文允武,俨然就是京中诸多权贵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圣人见到楼琳,都忍不住感叹楼氏,后继有人啊。

听到包括圣人在内的外人的盛赞,楼谨、独孤氏夫妇骄傲的同时,也隐约有些愧疚——

这楼家,本该由楼彧继承。

是他们做父母的不够慈爱,硬生生将楼骁变成了楼彧!

许是在灵堂上,被崔太夫人数次提及楼彧,此刻,看到乖巧熟睡的二郎,想到几个孩子的种种,独孤氏心底五味杂陈。

有对二郎的疼爱与骄傲,亦有对大郎的亏欠与内疚。

“……事情已经这样,无可更改!”

“日后,待大郎再大些,让郎君为他筹谋一份前程,再好好的给他聘个好娘子,也、也算补偿他了!”

独孤氏压下心底翻滚的情绪,又看了楼琳几眼,这才起身来到外面。

两个孩子的乳母、贴身丫鬟等,都在廊庑下垂手候着。

独孤氏挨个叮嘱了一番,让他们好生侍奉,万不可懈怠。

看到奴婢们恭敬应声,独孤氏满意的点了点头。

离开东跨院,回到了主院。

正堂,灯火通明,却不见楼谨。

不是楼谨夜不归宿,实在是他公务繁忙。

他本就是领兵的大将军,要么出征,要么守卫京城。

尤其是今年,楚王(圣人)与齐王的矛盾开始激化,楼谨这个圣人麾下第一得用的悍将,就显得愈发重要。

从去年起,楼谨就被圣人任命为羽林卫大将军,镇守北衙禁军,兼管万骑司。

楼谨身为北衙统帅,与杨翀这个南衙十二卫大将军,相互制衡。

当然,若是单纯的以实力与威望对比,楼谨远远不如齐王杨翀。

但,楼谨是圣人心腹,有着圣人钦赐的天子剑,危急关头,是可以无需圣人征召,就能够调动大军,勤王救驾。

他的十万楼家军,就在京城以北。

宫城的北大门,玄武门,亦有楼谨镇守。

杨翀却处处受节制,如今更是被圣人明里暗里的剪除羽翼。

麾下的将领或是被调用,或是被罢黜。

杨翀的人马,基本上都驻扎在京城以外。

在京城之内,摆在明面上的人马,楼谨优于杨翀。

权利大,责任也大。

楼谨被圣人委以重任,自是不敢懈怠。

平日里,他基本上都会住在玄武门的军营。

每月一旬的休沐,楼谨才能休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