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也渐渐成为了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
苏、杭,也渐渐成为了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
如今,在曾经的南宋都城,杭城,坐落着国学圈四大学派之一的江浙学派,他们继承了魏晋以来的文人传统,精通于琴、棋、书、画,诗、歌、词、赋等技艺。
江浙学派,也是四大学派中最为婉约浪漫的一派。
这一天,西子湖。
一艘雕栏画舫,飘荡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上面欢声笑语,歌乐阵阵。
以国学大师梅红桑为首,江浙学派的十几位诗词大师,音律大师们,正在使用编钟、古琴、笙箫等传统古乐器,演奏着他们编奏的古风音乐。
曲声委婉动听,意境深远,一曲奏完,众人都是意犹未尽。
“可惜,这么好的曲子,已经很少年轻人有人会谈了。”
一位大师又忍不住叹道。
如今钢琴、小提琴、吉他、萨克斯管等西洋乐器大行其道,华夏传统的古筝、琵琶、笙箫、唢呐已经越来越少有人会用,更别提更古老的编钟等。
“我华夏文化,饱受磨难。古文诗词,多有残篇,但至少传了下来,而音律一脉,很多古音曲谱,都已丢失不说,就算流传下来的,今人也不知如何弹唱..”
梅红桑大师也点头说道。
尤其是令他心痛的是宋词,拥有优美的韵律,本来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唱出来,但因为丢了曲谱,今人只能干巴巴的朗读。
而其他一些曲目,也多多少少残缺了一些。
就在谈论之间,一名学生走了进来,手里小心翼翼的拿着几页纸张,递在了梅红桑大师眼前。
“这,这是……”
梅大师目光瞬间亮了一下,纸张之上,印着“黄钟”、“大吕”、“太簇”、“夹钟”等字眼,这正是华夏古老的音阶划分方法,而纸上所记载的,赫然是一首古曲。
曲名:《乐经·九歌》
其他几名大师也围了上来,当他们看到上面古老的曲谱之后,都下意识的跟着弹奏了起来,声音曼妙,婉如仙音!
“快说,这曲谱从何而来,上面记载的可是《乐经》中的一篇?”
梅红桑激动一手按在了学生肩膀,神色几乎痴狂。
“禀老师,这是燕京学派丰怀瑾大师的学生,从南海天堂岛发来,说在那里发现了一些古曲,请您去看一看。”
学生回道。
“这个丰老头,还真是会吊人胃口!”
梅红桑长5.9吐了一口气,他还是不敢相信这真的是《乐经》,但这篇《九歌》,却绝对是一篇水平极高的古曲,曲谱十分复杂,只能看懂一小部分。以他们现在的乐器,也根本无法演奏。
“马上调头回港,我江浙学派,也是时候离开江南,去一趟南海天堂岛了。”
按捺不住心痒,梅红桑大师又说道。
《乐经》,为“四书六经”之一,相传记录有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先秦时期的乐理知识,以及各种宫廷、民间、以及祭祀的古曲。这对命运坎坷的华夏传统音乐来说,将是极为的宝贵。
而就算不是真的《乐经》,仅凭这一篇《九歌》,也值得他梅红桑去一趟天堂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