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缘的事,没有道理好讲的。一如她从不认为他是世间最俊朗的男子,他也从不觉得她是世间最美的女子。
但样貌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投契,又因投契而生出的情愫。不敢说情比金坚,但他确信,不论到了怎样的境地,她都是自己最放不下的人。
绞尽脑汁地与她来往一阵,终于定情之后,他便等不了了,求先帝为自己和她赐婚。
先帝让他等。
他说我要是等得了,还至于来求您?
先帝派人查了查颖逸的情形,很是不解,说她患有不足之症,你娶她能得着什么好?
他说我不想得什么好,只是要这个我钟情的女子。
先帝说好歹再等一等,你上头的兄长的亲事落定了,我就给你指婚。
他说不行,怕裴颖逸被人抢走。
先帝吹胡子瞪眼的,说一个病秧子,谁稀罕跟你抢?
他磕头,开始说车轱辘话。
先帝被他烦得头疼,让他滚到外面跪着,清醒一下头脑。
一跪就是整整两日,饶是自幼习武,那滋味也难熬得很。
幸好,孟老四对他不错,有机会就给他一杯水、一块点心,还打趣他,说以前真没看出来,你还是个情圣的胚子,可别是一时头脑发昏,往后好好儿待人家——要知道,满京城的人都知道了,你要死要活地求娶裴颖逸。
他就笑,说我会对她好,真的。
孟老四笑眉笑眼的,说我信。
那时候的孟老四,比现在的妖孽样子略显稚气,说话是真好听。
到最后,先帝被他跪的没了脾气,遂了他的心愿。
似是历经了长途跋涉,又似是一转眼,他与颖逸走到了今日。
那些年,与其说是对皇权心存觊觎,不如说是对先帝入骨的怨气:他是皇子,先帝为何不信任自己?却又为何放心将万里江山、军国大事交给孟老四?
不服,不忿,加之不掌握着分寸折腾的话,先帝哪一日不高兴了,不定给他安排个怎样生不如死的去路。
他怎样都无所谓,求生不易,求死的法子多的是,可是颖逸何辜?他娶了她,就是让她陪着自己落魄么?
便这样,有了先帝驾崩之前的争储,有了皇帝登基后去封地的不安分。
一步步的,他品出了孟观潮对自己的打算:只要太傅在,他靖王就在,且是不论他是否安分。
其实,将他置于死地,太傅就真得了清净时日,想堵住怀疑太傅篡权夺位的人的悠悠之口,再从宗室中选出个人取代他的位置,并非难事。
老四顾念的,不过是年少时的那点儿交情。只是,从不肯说。想来也是打死也不会承认的一件事。
颖逸向来敏锐,又如何看不穿这些,有意无意的,总会委婉地劝他另外谋取一条路,不要与手足、太傅这样僵持下去。
他也不想,他时常累得想吐血,可是,他得等待机会,等自己真的释怀:只有打心底承认太傅的过人之处,才会对先帝生前的举措释然,不然,心就定不下来。
到底,颖逸陪着她等到了。观潮帮他走上了一条对靖王府、皇帝和太傅都有莫大好处的路。
就算曾经闹翻了天,他和皇帝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手足,兄弟同心协力的情形出现,落在朝臣眼中,便是削减了太傅的权势,太傅不会再是杞人忧天的官员的众矢之的。
而今,他和老四都是儿女双全,装饰岁月的,唯有喜乐。
靖王敛起思绪,轻轻地握住妻子的手,在她面颊上印下一吻。
有句话,他一直深埋在心底,等到年华老去的时候,再告诉她:谢谢你,如若有来生,我们还要相逢,在一起。
※※※※※※※※※※※※※※※※※※※※
第73章 原冲前世番外,be,慎入
这一年,原冲步入不惑之年。
岁月在指间流淌而过, 半生过去, 他所余的,唯有寂寞。
双亲已先后寿终正寝, 知己孟观潮已溘然长逝。
他取代了观潮在世时的位置, 辅佐皇帝,尽心打理朝政。
为此,他已经让孟家将自己逐出宗族。
正如明白观潮会被后世史官唾骂,他很清楚, 自己因着一些与观潮相似甚至相同的跋扈行径,百年之后, 就算皇帝百般维护,也别想有个好名声。如此, 何苦连累手足及其后人。
皇帝大婚之后, 分外勤勉, 皇后亦是识大体且安分的做派。情形可喜。
为此,原冲不乏闲暇的时日, 得空就去观潮墓前, 敬他一杯酒, 说一句“你可以放心了”。
这年春日, 谨言找到他面前,说:“您能否去一趟金陵?”
对于观潮最信任的人, 他也很是看重, 和声问原由。
谨言说:“有一个人, 是您的亲友,想见见您。但是相见之前,您要知晓一些事情。”说话间,递给他一张字条,“小的只能说这么多。您若是有兴趣,便去金陵这个地方看看。”
虽然一头雾水,原冲还是颔首,“我安排一下,应该可以成行。”
几日后,原冲寻了个巡视的差事,启程离京,慢悠悠地去往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