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穿过窗棂,在书桌上跳跃,为这间略显拥挤的房间增添了几分活力。
郑逸的身影在光影中穿梭,他时而埋头整理着手中的文稿,时而起身在书架间翻找,动作之快,仿佛一只勤劳的蜜蜂。
他俊朗的眉宇间,带着一丝专注和执着,似乎在进行着什么重要的计划。
书桌上,各种卷轴、书籍堆积如山,如同小山丘一般,将原本宽敞的桌面占得满满当当。
纸张翻动的声音,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郑逸轻微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独特的乐章。
他时而拿起一本古籍,仔细研读,时而又展开一副画卷,对照着上面的图案,不时地用笔在纸上勾勒几笔。
他时而眉头紧锁,陷入沉思,时而嘴角上扬,露出会心的微笑。
郑逸对这次的文化讲座极其重视,他要让大唐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让传统文化真正的深入人心。
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当他兴致勃勃地来到各个书院,向夫子们阐述自己的想法时,却遭到了接连的拒绝。
那些夫子们,一个个面色冷漠,眼神中透露着一丝不屑。
他们或轻描淡写地以“学业繁忙”为由推脱,或干脆冷言冷语地说道:“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有何意义?还是好好研读圣贤书才是正道!”
郑逸望着他们固执的模样,心中不禁感到一阵失落。
他原本以为,这些饱读诗书的夫子,应该会更加懂得文化的传承。
可如今看来,他们却像是被囚禁在象牙塔中的书呆子,根本不了解真正的民生疾苦。
他试图解释,却被他们无情地打断。
他们用充满傲慢的语气说道:“我等已经决定,不必再多费口舌。”
他看着眼前这些面色冷漠的夫子们,胸中充满了无奈与愤怒。
他紧紧地握住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手掌之中,仿佛要将心中的不甘都发泄出来。
一阵阵无力的感觉袭来,让他的肩膀都微微耷拉下来,整个人也似乎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
就在郑逸以为此事已经无望之时,却忽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他皱着眉头,缓缓地说道:“进来。”
门被推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她看着郑逸,微微一笑,说道:“你好像遇到了什么麻烦?”
来人正是夏婉,她眼波流转,狡黠一笑:“看来,我们的咸鱼王子遇到难题了?”
郑逸苦笑,将事情的经过娓娓道来。
夏婉听后,并未直接发表意见,而是绕着郑逸踱步,手指轻轻敲击着下巴,像是在思考什么。
房间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夏婉轻微的脚步声和郑逸略显沉重的呼吸声。
“夫子们固守成规,的确难办,”夏婉停下脚步,目光炯炯地注视着郑逸,“但年轻人不一样,他们求知若渴,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郑逸眼神一亮,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你的意思是……”
夏婉嘴角一扬,神秘一笑:“不如,让年轻人自己来推广传统节日?”
郑逸猛地一拍桌子,兴奋地站起身来。
“妙啊!我怎么没想到!”他来回踱步,思绪如泉涌般喷发,“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年轻人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传播!”
夏婉看着郑逸脸上重新焕发的光彩,心中也涌起一丝欣慰。
她知道,郑逸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极其认真负责的人,他只是用“咸鱼”的外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热情。
随后,郑逸找到了刘年轻公子,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刘年轻公子起初一脸茫然,显然对郑逸这跳跃性的思维感到有些难以适应。
他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溜圆,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好半晌,他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地说道:“这……这能行吗?”
郑逸自信地笑了笑。
在郑逸的鼓励和指导下,刘年轻公子开始召集书院里的其他学子,一起筹备推广传统节日的活动。
令人惊喜的是,年轻学子们对这个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他们纷纷贡献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
很快,第一场由学子们自行组织的传统节日讲座在书院里举办。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甚至连走廊上都挤满了前来听讲的学子。
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
看到这一幕,郑逸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经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看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刘年轻公子,郑逸心中充满了喜悦。
他转头看向身旁正忙碌地整理资料的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