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为大地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
郑逸站在院中,微风拂过他的衣袍,猎猎作响。
他细致地整理着行囊,每一件物品都摆放得井井有条,如同他此刻的心情,坚定而沉着。
他不再是那个只想做咸鱼的闲散王爷,肩上扛着的是百姓的期盼,心中的执念化为坚不可摧的动力。
他理好衣襟,抬起头,目光如炬,望向远方巍峨的长安城,那不仅仅是一座城池,更是他解决困境、实现抱负的希望之所。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心中的决心都融入这口空气中,然后缓缓吐出,化作前行的力量。
他迫切地想要解决水利工程扩建的难题,让百姓安居乐业。
日夜兼程,郑逸终于抵达长安。
他顾不上旅途的劳顿,直接前往朝廷,希望能得到支持。
然而,等待他的并非预期的欢迎,而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较量。
在一间宽敞的议事厅内,几位身着华贵官服的老者端坐于案几之后,他们眼神锐利,嘴角带着一丝轻蔑,鼻孔朝天,像极了一群高傲的雄鸡。
他们是朝中的保守派官员,对任何变革都持谨慎态度,更何况郑逸这种“大刀阔斧”的举动。
“王爷的水利工程,老夫早有耳闻,只不过,如此劳民伤财,是否欠妥?”一个老者捋着胡须,慢条斯理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质疑。
“是啊,此等工程耗费巨大,万一失败,岂不是得不偿失?”另一个老者附和道,声音尖锐刺耳,像是在嘲讽。
面对这些质疑,郑逸没有丝毫退缩,他耐心解释着水利工程扩建的必要性,详细阐述其中的利弊,并列举了以往取得的成果。
然而,那些老者似乎并不打算听进去,他们固执己见,一口咬定郑逸是在“胡闹”。
“王爷,你还是太年轻,不懂得治国之道啊!”一位老者叹息着,仿佛是在教训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郑逸的耐心渐渐被磨平,他望着这些顽固不化的老者,心中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奈。
他们并非不了解事情的真相,只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愿看到任何改变。
这种观念上的冲突,远比任何刀枪棍棒都更加难以逾越。
他心中燃起的火焰没有熄灭,反而愈发旺盛。
他决定,要用事实说话,让这些老顽固们看到,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各位大人,既然如此……”郑逸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他缓缓从袖中取出一份卷轴,眼神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 “不如先看看这个……”
郑逸缓缓展开卷轴,那一瞬间,议事厅内顿时安静下来,唯有卷轴展开的细微声响在空气中弥漫。
卷轴上绘制着详细的水利图纸,每一处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甚至连水源的流向和地形的变化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郑逸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夏日的雷鸣,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各位大人,请看,这是我在前几次水利工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这些数据,是真实可见的证据,证明了扩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卷轴上的内容逐步展现,几位老者的表情也随之发生变化。
起初,他们的脸上依旧带着轻蔑和不屑,但随着郑逸的解释逐步深入,他们的眼神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其中一位中年官员,身着深蓝色官服,眼神逐渐从疑惑转为深思。
他的眉头微皱,手指不自觉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似乎在认真权衡着郑逸的每一个论点。
“王爷,你所说的这些,确实有些道理。”这位官员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犹豫,但显然比之前几位老者的口气缓和了许多。
“但……这毕竟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还需要三思而后行。”
郑逸的但请您看看这些数据,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果。
如果我们能够扩建水利工程,不仅能够解决旱涝问题,还能极大提升农业产量,为国家增添更多的财富。
而且,这些规划都是经过严密计算的,绝非空谈。
中年官员的目光从卷轴上移到郑逸的脸上,仿佛在寻找某种坚定的信念。
郑逸的语气温和而坚定,他的每一个字都敲打在官员的心中。
中年官员沉默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王爷,老夫愿意在朝廷上为你说句话。但你必须拿出更加详细的计划,让朝中的同僚们看到你的诚意和决心。”
郑逸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但他依旧保持着沉稳的神情,郑重地向中年官员行了一礼:“多谢大人!郑某一定不负所望。”
议事厅内,其他几位老者虽然依旧面露怀疑,但中年官员的态度变化让他们也开始重新审视郑逸的提议。
郑逸感受到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
回到住所,郑逸坐在书桌前,心情依旧激动不已。
此时,门童递上了一封信,信封上写着几个娟秀的字:“逸哥哥亲启”。
郑逸心中一暖,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信中是夏婉熟悉的笔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逸哥哥,听说你最近在为水利工程的事忙得不可开交。我知道你会成功的,因为你是郑逸,那个无论多难都会坚持到底的逸哥哥。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在你身边支持你。”
郑逸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眼中流露出温柔的光芒。
他仿佛能感受到夏婉的关怀和支持,心中充满了温暖。
这封信不仅让他心情更加舒畅,也坚定了他继续前进的决心。
他将信件小心翼翼地收好,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望向窗外繁华的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