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打开自己的积分面板,发现她在李隆基位面赚到的积分,扣除她和武皇的“回程费”之后,又可以买两艘新式战舰了。
虽然这次的行程,为李令月和武皇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总体来说,她们还是不亏。
除此之外,【大周】和【大秦】分别又给李令月贡献了一大波积分。
大周这边诸事的进度,李令月了然于胸,知道旧有的积分和新的积分分别是怎么来的。
大秦那边的状况,她原本不知道,可在听嬴政说秦国近日灭了赵国,将赵地纳入秦国的管辖范围中后,她又从系统中调阅了一些资料,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赵国是战国时代的大国,秦灭赵,并在赵地推行秦法,也就意味着距离秦国一统天下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此前,赵国遭遇蝗灾,秦国还派人去支援过赵国遭灾地区的普通黔首。再加上,秦国攻占赵地之后,所推行的律令对黔首们有利,秦法中过于严苛的部分已经被删减掉了,赵地黔首们也就默默接受了秦王成为他们新君的现实。
长平之战的那段惨烈过往并没有彻底从他们心底抹去,秦赵这些年来的恩怨纠葛,他们依旧铭刻在心。只是,与仇恨相比,赵地的普通黔首们更渴望能够过上安生日子。
若要将每一笔血账算清,赵地黔首们根本就没有那个精力,也根本就算不清楚——他们中的许多人,原本并不是赵人,他们的故国在与赵国交战时落败,于是,他们和自己的城池一起,被原本的国君割让给了赵国,又或者,他们的故国,直接被赵国所灭。
假如他们该向秦国复仇,那是不是也该向赵国复仇?
战争已经从他们这里夺走了太多,他们并非不恨,只是,他们已经太累、太累了。
昏聩的赵王显然不能给他们带来他们所渴望的安生日子,既然如此,他们能否寄希望于看上去比赵王英明了许多倍的秦王?
抱着这样的心态,赵地的黔首们沉默地接受了秦国的统治。哪怕是本地的贵族们企图谋反,来自底层的响应者也寥寥无几。
大秦锐士从赵国贵族们的手中夺走了他们的封地,租给黔首们栽种,日后,黔首们只需要向国君缴纳赋税,而不必再被头上一层又一层的卿大夫们盘剥。
在赵地卿大夫们愤懑不已的时候,赵地一些分到了田地的黔首们,则终于多了一些盼头。
虽然,这田地仍然不属于他们,可往后,只要他们肯好好劳作,日子总会比从前好过些。况且,秦国还派官吏们向赵地的黔首详细讲解了“农爵制”,他们要是种地种得好,还能得到爵位哩……
从得到的积分中,李令月就能看出,赵地的黔首们幸福指数的确比从前高了一些。
秦国掌控赵地的时间毕竟还短,秦法也刚刚在赵地推行,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到太大的成效。但仅仅是数月功夫,赵地就能给李令月贡献这么多的积分,李令月表示,她很看好赵地未来的发展。
得到了充沛的积分,李令月自然也不会忘了嬴政这个“功臣”。
她对嬴政道:“阿政,你看看商城中有什么东西是你急需的,我试着买了让系统给你邮寄过去!”
李令月并不知道这么做可不可行。系统不会强制她做任务,可也不会给予她多余的提示。
因此,与系统有关的许多功能,李令月只能自己进行尝试。
嬴政点了点头,他早有此意,只是,还没来得及说出口。
他仔细地在系统商城中看了看,谨慎地选了一封舆图以及一小包高产小米种子。
“先试试吧,若是此计可行,你再给我寄一些别的作物种子过来。”嬴政道:“不会白拿你的,我在拿到物资后,会拿去发展秦国,争取尽快把花掉的积分补上。”
李令月点了点头,在系统商城中下了单,然后……她就看见嬴政被从天而降的舆图和种子砸了个正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120-130(第6/26页)
嬴政似乎从未遭遇过这样的事,有那么一瞬间,他的神色变得一片空白。
李令月还从未见过这般“纯良”的嬴政,她忍不住低下头,肩膀颤动得厉害。
回过神来之后,嬴政用犀利的目光瞪着眼前的舆图和高产小米种子,几乎要用目光将这两样东西瞪出个窟窿来。
“好了,阿政,东西能够顺利到手就好,具体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并不重要。”李令月忍了又忍,终是没忍住,在嬴政面前放肆地笑出了声。
这可是嬴政难得一见的出糗事迹耶!刚才,她第一时间就利用系统截屏留念了!
唔,这个不能让嬴政知道,否则,他怕是得当场跟她翻脸。
“令月……”嬴政像是放弃了一般,从地上将舆图和种子捡了起来:“罢了,你想笑就笑吧。”
他装作看不见就行了。
李令月似乎也察觉到自己的表情太过火了,她轻咳一声,试图转移话题:“阿政,你再看看,还需不需要一些别的什么。”
闻言,嬴政果然又在商城中认真搜索了起来。
面子哪比得上到手的实惠重要?何况,令月笑都已经笑过了。他总要拿到足够多的好东西,才能回本。
这时候,嬴政还不知道,这已经是系统给他传送物品的过程中最正常的一次了。
因为他不是系统的宿主,无法控制物品的落点。往后,他让李令月给他买完东西之后,他还得派手底下的人满咸阳城去找这些东西被送到了哪里。
如果是大件儿的东西,还好说,目标越明显,越容易被找到。
但,如果他购买的东西里有种子和食物一类的东西,他就最好祈祷着他派出去的人,能够赶在这些东西被飞禽走兽叼走之前找到它们吧……
李令月按照嬴政的要求,往购物车中又添加了几样东西。
现在她积分充裕,嬴政要的那些东西对她来说如九牛一毛,她在购买这些东西的时候十分爽快,一点儿为难的情绪都没有。
然而,当她买完东西,准备再次给嬴政邮递过去的时候,系统却显示“跨界运送次数已达上限”。
“看样子,我不能随心所欲地给你寄东西。稍后,我们再试着摸索一下跨界运送的规律吧。”
比如,一次性最多可以寄多少东西,频率限制是如何设置的。
摸清了这些,日后,李令月才有可能为嬴政提供一些紧急援助。比方说秦国缺粮的时候,她可以为嬴政寄一些粮食过去,秦国缺伤药的时候,她也可以为嬴政提供一些伤药。
这项功能,如果利用好了,对嬴政来说大有裨益。嬴政那边的进展顺利了,李令月自然也不会亏。
在李令月与嬴政商议的过程中,时间过得很快。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李令月产生了强烈的饥饿感。
当她的腹中不受控制地发出一阵“咕噜”声后,她警惕地看向了嬴政:“你不许笑话我!”
“我岂会做这般无聊的事?如今你怀着孩子,饿不得,还是尽快命人为你传膳吧。”
嬴政的目光落在了李令月的小腹上,那里看上去与寻常人无异,但嬴政知道,那只是令月施展的一层障眼法,现在,令月的肚子已经很大了。
他不曾关注过妇人怀孕生产之事,但在得知令月怀孕之后,他特意花了些功夫去打探这些事,因此,他知道,妇人从怀孕到生产,这过程十分辛苦。
他曾看到那些怀着身孕的妇人吐得昏天黑地的模样,也曾听人说过,一些妇人在怀孕几个月后,脚肿得厉害。
虽然令月并未表现出这些症状来,但嬴政知道,怀孕定然也给令月带来了许多不方便之处。否则,令月不会特意用障眼法掩盖她怀孕之事。
“令月,你……辛苦了。”
“有什么辛不辛苦的,又不是为你生的。家中有皇位要继承,我自然需要一个继承人。”李令月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我向来身强体壮,又有系统为我保胎,与其他孕妇相比,我已经很幸运了。”
这是李令月第二次正面谈及孩子的归属问题。
嬴政闻言,道:“不是有两个孩子吗?分我一个。”
他的大秦也需要继承人啊!
这会儿,嬴政是真有些急了。
李令月显然已经思考过这个问题,她对嬴政道:“我虽然已经能够确定自己怀的是双胎,但我不确定这两个孩子中有你想要的公子。”
上回李令月在提出这一点之后,嬴政显然也进行过思考:“只要继承人资质出众,我并不在意坐在王位上的究竟是儿子还是女儿。”
嬴政表示,无论是男继承人还是女继承人,他都不排斥,他只厌蠢。
“行,记住你说过的话。两个孩子落地之后,先跟着我姓李。等到两个孩子懂事了,我会带两个孩子去大秦。日后,你能不能说动其中一个孩子跟着你改姓嬴,就看你的本事了。”
第125章 第 125 章
等嬴政结束了这次的通话后,近侍程武来报,道是外头有几位大臣等候已久,这些大臣中,包括了李斯、王绾、槐状等人。
嬴政微微侧过了头。
该商议的政务,在朝堂上就已经商议完毕了。莫非,这些人还有什么事么?
“让他们进来吧。”
嬴政近日有诸多反常的表现,且他的这些反常,在倚重的大臣们面前几乎丝毫没有遮掩。
在李斯等人的眼中,在李令月离开之后,嬴政先是陷入了一阵低气压中。
那段日子,他的脸色几乎可以与他身上的玄衣媲美。哪怕他什么都不说,只是往朝堂上一站,都让底下臣子莫名紧张了起来。
大臣们在嬴政面前说话时,都变得小心了几分。他们都见过暴怒之下的秦王究竟是什么样儿的,没人希望惹恼秦王。
不知哪一日,忽然就拨开云雾见日出了。
嬴政恢复了往日的状态,无论是他手底下的大臣,还是近侍,都松了口气。
可很快,观察入微的李斯等人便发现,嬴政像是陷入了一段新的感情中。
他迫不及待地处理完每日的政务,而后便忙着与心仪的女子约会。
李斯等人虽然觉得嬴政的作风略有些违和,不大符合他们往日对他的印象。但总体来说,对于秦王另觅佳人一事,李斯等人还是乐见其成的。
王后虽好,但王后与他们终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陛下将韩、燕、赵依次纳入秦的管辖范围中,日后更将剑指天下。他需要一个优秀的继承人,当他累了倦了,身边也需要解语花。
人总是要向前看的,不是么?
李斯等人一直在等待嬴政后宫中纳新妃的消息,却迟迟未等到,这也让他们有些坐不住了。
这次,他们在察觉到嬴政急匆匆下朝,很可能是为了与那不知名女子相会后,准备赶来,请嬴政给那女子一个名分。
否则,那女子日后若是怀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120-130(第7/26页)
了,还隐在暗处,总不像那么回事。
待嬴政有了继承人,李斯等人也不会再盯着他的后宫了。
可惜,等到嬴政宣召李斯等人进来之后,他们发现,殿内半点儿女子曾经停留过的痕迹也没有。
摆放在嬴政桌案上的,竟是一张舆图!
嬴政似是察觉到了他们对舆图的好奇之心,朝着他们招了招手:“都过来看看吧。”
李斯、王绾和槐状等人凑近了,才发现,这是一张巨大的舆图。
与先前的舆图不同,这封舆图绘制出了几块巨大的板块,板块的边缘处,是大片大片的蔚蓝色。
起初,李斯等人还有些不明所以。等嬴政将秦国所在的位置指给他们看时,他们顿时震惊得不能自已。
原来,这竟然是一封世界舆图么?
秦国,乃至正片华夏大陆在这舆图中,竟然只占据了这么小一块地方?
《尚书·周书·武成》中言:“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对于李斯、王绾和槐状而言,他们所熟知的大陆,仅限于《尚书》中的华夏大陆,以及周边那些时常来中原地区劫掠的游牧民族。
李令月等后世之人在来到他们的世界后,又将孔雀王朝、塞琉古帝国、安息帝国、马其顿王朝和罗马共和国这些当今之世的大国展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刷新了大秦君臣对于“世界”的认知。
那时的李斯等人,以为这就是全部的世界了。
正因如此,当世界舆图被摆放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能看清,他们自身有多渺小,他们的认知又错得多么离谱。
“好好看看吧。”嬴政对他们道:“即使现在用不到,日后,总有一日,我们会用得上这封舆图。”
李斯三人如痴如醉地盯着这封舆图看了许久。
他们觉得,他们的眼睛像是完全不够用。
等到他们的眼睛干涩发疼,他们的大脑也疲惫不已的时候,他们终于将注意力从舆图中抽离了出来。
“陛下,这封舆图……”
嬴政对他们摇了摇头:“莫要问这封舆图的来历,有些事,寡人无法告诉你们。”
正如他无法告知这些大臣们他与令月取得了联系。
哪怕眼前这三名大臣对于嬴政来说,都算是可以信得过的“自己人”,他也不会主动将某些事告知他们。
“系统”的存在,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寡人可以向你们保证,这封舆图上所描绘的,便是我大秦周边的真实景象。寡人打算派人将这封舆图描摹数份,分发给你们。”
李斯三人闻言,十分激动。
舆图在嬴政手中,他们只能偶尔借阅。这点时间,完全不够他们钻研。
要是当真能让画师将这舆图描摹下来,即使描摹版不如原版这版精密,对于也足够让他们研究好一阵子了!
李斯等人晕晕乎乎的,突然听见嬴政在他们耳边问道:“你们来找寡人,所为何事?”
王绾和槐状正欲开口,忽然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一般,对视一眼,闭上了嘴。
唯有李斯,不假思索地道:“来看王上的……”后半截话,被他咽回了肚中。
先前,李斯一直在外主持变法之事。他对手底下的官吏都是有事之言,即使是到了嬴政跟前,他一时半会儿也没将这状态转换过来。
“来看寡人的什么?”嬴政似笑非笑地看着李斯。
李斯见话已出口,又不能对嬴政敷衍了事,索性把心一横,开口道:“来看王上的新夫人!”
说完这番话,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嬴政的神色:“王上近来似乎有心事,臣等以为,当与新夫人有关……”
“寡人竟不知,寡人何时多了个新夫人了!”
没有吗?
李斯三人不知是该情形嬴政并未动怒,还是该感到惋惜嬴政竟然没有新夫人。
看来,嬴政近日忙活的事,与他们眼前这封神秘的舆图有关了。
王绾想了想,终是忍不住道:“陛下如今膝下无子,我大秦便后继无人。这对于我大秦而言,是个极大的隐患啊!还请王上三思!”
嬴政道:“继承人之事,寡人自有打算。这一点,你们日后不需再提。”
说着,他拿出了系统给他的那袋高产小米种子,交到了王绾等人的手中:“你们且先替寡人把这种子好好种下去吧,记住,这稷种十分紧要,关系到我秦国今年的粮食产量。”
王绾三人闻言,面上多了几分郑重之色。
粮食的重要性,无需秦王多言,他们也知道。
王绾从嬴政手中接过了这稷种:“王上放心,臣一定会遴选可靠的农家子弟来播种。”
正在这时,外头忽然有人大声道:“报——楚地叛贼项燕兵败,已自尽!楚王启按照王上的吩咐,已将项家之人严加看管。现在,押解项家人的队伍,正在来咸阳的路上!”
嬴政闻言,面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自打他知道在另一个世界中,是项羽击败了秦二世的主力军,是项羽杀死了秦国宗室成员、焚毁秦国宗庙,又是项羽将咸阳宫付之一炬后,他对项家之人便多了几分关注。
甚至可以说,楚地其余卿大夫们加起来,都比不上项家人在嬴政这里的存在感强。
不过,项羽还需过上几年才能出生呢。
待项羽一出生,就将他接到身边找专人养着,嬴政就不信,他不能让项羽为他所用!
“好生看着项家人,不许他们中途逃跑,也不许苛待他们!”嬴政对底下前来报信的小兵道:“寡人希望项家人能够齐全地出现在咸阳接头,不希望有人死在路上。”
小兵顿时露出了为难之色。从项家的封地到咸阳,这路途实在有些遥远。
项家人中有不少是老弱妇孺,这一路走过来,肯定有人会吃不消。
嬴政既然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那他们就只能放慢速度、时刻注意项家人的身体状况了。
可嬴政的命令不容违背,最终,小兵还是领命而去。
王绾、李斯和槐状见嬴政这般重视项家之人,心中顿时也有了数。
他们只知晓部分未来,对于他们而言,未来的很多细节都是模糊的。知道完整未来的人,唯有嬴政。
但他们这些底下的臣子可以从嬴政的态度中,窥见一二端倪。
“莫非,日后项家会出一个类似刘季或是萧何的人物?”
刘季自从被接来咸阳之后,一直担任选拔与培养人才的官员,时至今日,他已经为秦国培养出了一批不错的基层官吏。
这些人有的被派往了韩地,有的被派往了燕地,还有的被派往了赵地和楚地。
可以说,刘季发挥的作用,比后勤线上的萧何还大。
由于短时间内,秦国的土地迅速扩张,基层官吏的缺口是极大的。
可有刘季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120-130(第8/26页)
有刘季源源不断地为各地输送人才,秦国朝廷便能将这缺口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即使是一开始看不上刘季的许多人,现在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能耐。刘季现在已俨然成为了秦国朝廷中不可或缺的官员。
面对王绾、李斯和槐状的疑惑,嬴政只道:“日后,你们就知道了。”
……
当嬴政忙着处理各项政务的时候,李令月所乘坐的大船沿着京杭运河一路行驶。
在船上,李令月度过了一段较为悠闲放松的日子。
她除了每日给武皇写写书信,汇报一下她的行程之外,就是趁着嬴政有空的时候,跟嬴政打打“可视电话”。
无需向嬴政询问他那边的进度,只需每日看着入账的积分,李令月便能大致知道嬴政的状况。
“阿政给的积分越来越多了,都够我再买几艘战舰了……决定了,再添加五艘战舰吧,正好与之前购买的战舰组成一个小型舰队。”
花积分之前,李令月率先划了一部分积分出来,准备留着给嬴政用。想要“大秦”这只金鸡够她带来更多的积分,一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至于她这边的战舰,她也没全指望靠着系统来解决。
从长远来看,想要让海军真正发展起来,就必须大力发展造船业,让大唐的造船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准。
否则,即使她从系统中购买的战舰再先进,仅仅几艘战舰,够做什么呢?
在大力发展造船业的同时,还需要开设海军学校,确定海军学校的教材、招生标准和毕业入伍标准,为未来的航海事业储备足够的人才。
诸如此类的事情,唯有李令月能够完成。所以,她才借着查看战舰的机会,趁机往扬州港口走一趟。
当李令月枕着波涛入睡之前,她的脑海中,对于如何开展接下来的工作,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计划。
一连数日,李令月几乎没怎么下船。
按照原本的规划,她是应该沿途继续微服私访、考察民情,顺带着调剂一下的。
但她先前在李隆基位面耗费了不少时间,因此,她只能砍掉了一些微服私访计划。
大部分时间只能在船上度过,这也使得时间变得有些难熬。
好在,嬴政会时不时与李令月联系,这也让难熬的时间变得好过了一些。
为了满足嬴政的好奇心,李令月带着他“游览”了舰船内部,并向他讲述了京杭大运河的由来。
京杭大运河的某些河段始建于春秋战国时代,到了隋炀帝时期,杨广将这些河段连了起来,让京杭大运河彻底成型。
但杨广这么做,却不是为了发展运河两岸的经济,让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
他命人日以继夜的施工,为此累死了许多人,才终于完成了运河的开凿工作。而后,他又继续奴役百姓,命他们为他建造豪华的龙舟,好让他在开凿好的运河上乘坐游船。
运河两岸的商圈,是直到大唐时期,才开始繁荣起来的。
这条以无数人命铸就的运河,终于开始反哺周围的百姓。
当嬴政听说了京杭大运河在后世产生的作用时,眼中闪现出跃跃欲试的光芒。
无他,京杭大运河为大唐沿河地区的人带来了一条极为便捷的运输途径,并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好处显而易见。
但后来,李令月再三提到隋二世杨广骄奢淫逸,导致隋二世而亡,又让嬴政陷入了沉思之中。
对于隋这个和秦同样二世而亡的朝代,嬴政的印象还是颇为深刻的。
尤其是李令月老喜欢拿隋二世和秦二世做类比,嬴政想对隋炀帝杨广印象不深刻都难。
在李令月意味深长的目光中,嬴政道:“知道了,寡人不会重蹈你那个世界秦和隋的覆辙。无论做什么,寡人都会顾惜民力,不会过度逼迫底层黔首。”
一些大工程,不是不可以修建,但不能急于求成,得慢慢来,得给黔首们喘息的余地。
否则,即使是再好的工程,也会招致底层黔首们的不满和反感。
现在,嬴政的目标可不仅仅是保住自己的基业,避免大秦二世而亡的结局,更是要努力做任务,提升黔首们的幸福感,以此来换取好处。
他不会做自毁长城的事。
李令月闻言,总算是松了口气。现在嬴政可是她的绑定者,这不仅意味着她可以从嬴政处获得额外的积分,同样也意味着他们二人“有难同当”。
要是嬴政违背“爱民如子系统”的初衷,李令月不知道她和嬴政会遭到什么样的惩罚。
总之,她是一点都不想去尝试,好在嬴政还能听得进她的劝告。
……
这已经是李令月在水上度过的第十四天了。
船队除了偶尔靠岸,补充必要的淡水资源和蔬菜之外,几乎一直在行驶着。
某次,当嬴政再次跟李令月打“可视电话”时,看到了李令月恹恹的样子。
李令月对嬴政说:“现在,我稍微有点明白那些航海家们在海上漂泊的感受了。”
短时期乘船游览,顺带着欣赏沿途风景,是一种享受。
可当时间久了,两岸的景色看起来千篇一律了,一切都显得乏味了起来。
李令月的船队有明确的航线,她的船只航行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当她在京杭运河上漂泊久了,仍然会觉得难受。
那些航海家们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在海上漂泊数个月都看不到陆地时,他们又会是什么感觉呢?
连船都没怎么坐过的嬴政,显然是不能理解李令月这番话的。
他道:“就那么赶时间吗?何不命人将船只靠岸,歇息几日再走?”
“算啦,我又不是出来游山玩水的。停留几天再走说着容易,可我在沿途的县城停留,那些县令少不得以极大的阵势来迎接我,到时候少不得又要劳民伤财。”
“未来若是有机会,我还想出海看看呢,现在就权当是预热吧。要是连在京杭大运河上漂个半月一月都忍受不了,那我可得趁早打消航海的念头了。”
远航,不是什么刺激好玩的事,而是一次极大的冒险。
对于任何人来说,这都是荣耀和生命的相互掠夺。
后世,人人都知晓他们从海上能够获得巨大的利益,却鲜少有人去关注,那些前去探索航路的船只,究竟有多少沉没在了冰冷的海水之中。
现在,海上丝绸之路为大唐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许多人都沉浸在“海外遍地是黄金”的美好幻想中,忽略了航海的风险。
李令月作为大唐航海计划的倡导者,却不会忽视这一点。
为了减少大唐日后在航海过程中的伤亡,提高造船技术、培养船员们的专业意识十分重要。
即将抵达扬州港口的李令月,心中多了几分沉重的责任感。
第126章 第 126 章
越是临近扬州港口,便越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120-130(第9/26页)
繁华。
即使是在荧幕中,嬴政也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船只从李令月的官船旁边经过。
“为何不肃清河道?”他问:“若是有人伺机行刺,该如何是好?”
这要换做是他,不止河道,沿途都得排查干净了,绝不能让有心人有任何可乘之机。
“河道有那么宽敞,总不能都让我的人占了。只要那些商船跟官船保持距离,就可以了。”
李令月道:“扬州港口每日的吞吐量很大,商船进进出出的。我要是封锁港口,至少会影响到数日的正常运输。”
要是武皇还在这里,恐怕得按照武皇的意思来。但武皇都回长安去了,怎么做还不是李令月说了算?
嬴政沉默地看了李令月一眼,没有再进行劝说。
虽则他们感情不错,但从根本上来说,他们的许多想法还是不同的。
这一点,相处的时日越久,便越是明晰。
反正李令月也不会真正遇到生命危险。既如此,他也犯不着因为这些事与李令月发生冲突。
嬴政将注意力放在了那些路过的商船上,他看着这些商船上载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对李令月道:“为我介绍介绍这些东西吧,令月。”
后世人的日子,果然比他们这些生活在古早时期的王公贵族还要好过一些。
许多东西,嬴政连见都没有见过,后世却已经发展到连普通人都能用得起的程度了。
嬴政想要向李令月了解这些,并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也希望评估一下这些东西的实际功效,看看他的大秦能不能将实用性较高的一些东西给制造出来。
“好。”李令月今日精神颇好,便指着过往的船只向嬴政一一介绍了起来。
“这艘船上装的是茶叶。”
“这艘船装的是酒。”
“这是扬州纺织厂制造出来的丝绸和棉布,这艘船应该是刚刚从扬州进了货,准备运到别的地方去卖。”
“这艘船上装的……”李令月仔细辨认了一下,而后对嬴政道:“是舶来品。舶来品的种类可就多了,像是一些思想家、科学家的著作,包括香料、珠宝、作物种子在内的商品,以及一些诸如石英、铜、铁、锰之类的矿产资源。”
“思想家?科学家?”嬴政皱起了眉。这对于他来说,又是陌生的词汇。
“是类似诸子百家那样的学术流派吗?”嬴政问。
如果是这样,只要是对治理国家有用的,嬴政不介意拿来用一用。
“你可以将这看做是一个新的学术流派,不过,这些学术流派与治国之道无关。支持这些流派的发展,可以大大改善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更多便利。同时,也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李令月这么说着,给嬴政讲了阿基米德用自制的镜子烧毁罗马人军舰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帝国爆发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
阿基米德的祖国叙拉古王国一直以罗马人马首是瞻,但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帝国打败了罗马共和国。
叙拉古王国的国王便转而与迦太基人结盟,从而招来了罗马人的报复。
在罗马人朝着西西里岛袭来的时候,叙拉古国王着急得不行,他心里很清楚,凭着他手底下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跟罗马人相抗衡。
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本国贤人阿基米德身上。
然而这时候,阿基米德却在做一件看上去对战事毫无帮助的事——他在派人制造镜子。
国王问阿基米德为什么要这么做,阿基米德告诉国王,让几百名士兵同时举着镜子,朝一艘战船的白帆反射灼热的阳光,就能让白帆烧起来。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们用这种方式,解决了一艘又一艘敌舰,并从心理上瓦解了罗马人的攻击意志。罗马人觉得,对面有人会施展巫术,于是,他们落荒而逃。
这个故事在真实历史上未必可考,但李令月觉得,它真正的意义不在于讲述一段真实的历史,而在于将科学的力量用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传达给了许多人。
嬴政在听了这个故事之后,皱眉看向李令月:“这真的是凭借人力能够做到的事吗?”
“理论上可以做到,实际操作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无论如何,这些科学家能够发挥出来的力量,超乎你我的想象。”李令月道。
亚里士多德这位古希腊哲人,生活在嬴政的老祖宗秦献公、秦孝公和秦惠文王的时代,他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在后世仍有人研究着。
阿基米德这位力学之父,更是与嬴政同一个时代的人。
他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嬴政在听到这番话后,露出了笑容:“真是狂妄!不过,寡人喜欢这种狂妄!”
李令月一看到他的表情,就知道,嬴政怕是盯上阿基米德了。
不过,也难怪,嬴政向来喜欢有本事的人,更喜欢有本事且能够为他所用的人。
当他知道了阿基米德的种种事迹,并知道他和对方身处同一个时代的时候,他对阿基米德一点也不心动,那才不现实。
“看来,你强抢民男的名声,是注定要传到国外去了。”李令月道。
“你说什么?”嬴政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他不过是求贤若渴罢了,怎么就强抢民男了?
“我是说,愿陛下能早日将阿基米德带回大秦,也好让我看看先贤的风采。”
等到大秦的陆上丝绸之路,或者海上丝绸之路能够延伸到欧洲时,大秦在那个时代,已经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了吧?
“对了,你不问问,这些舶来品的来源是哪里吗?”李令月问。
“你不是说,你们正在与拜占庭帝国做生意吗?想必这些舶来品,就是来自这些地方吧。”
嬴政还在思考着怎么将人才都弄来大秦呢。对于李令月的提问,他显得有些漫不经心。
李令月看着他这幅半走神的样子,坏笑了一声:“是‘大秦’哦!”
嬴政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只见他用困惑的目光看着李令月:“你说什么,大秦?”
“不错,我们对西边那个帝国的称呼,正是‘大秦’。”
嬴政抱着一丝微小的希望问道:“你们为何会将罗马称为大秦?难不成,罗马跟寡人的大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没什么关系。”李令月摊手道:“《后汉书·西域传》记载,班超曾派遣使者抵达罗马。兴许是因为其国势强盛吧,总之,他们将罗马称为‘大秦’。”
“从这个角度来说,陛下你成功了,强秦的概念深入人心。否则后世之人也不会将‘大秦’,当做强者的代名词。”
嬴政面上露出了些许古怪之意。
大秦二世而亡了,大秦的强大却以另一种形式留存于众人心中。
这也让他心情很是复杂。
“拜占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