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160-170(第1/16页)
第161章 第 161 章
“你的意思是,让孤临阵脱逃?”李令月面无表情地看着尉迟循俨。
尉迟循俨道:“臣才是天竺都护,守卫天竺是臣的职责。殿下离开天竺,算不得临阵脱逃。”
作为北天竺的长官,尉迟循俨愿意恪尽职守,战斗到最后一刻。
在他看来,能够守住北天竺固然好,万一守不住北天竺,那他至少要保证李令月的安全。
一块刚刚得到的边境之地,其重要性显然无法与皇储的安危相提并论。
尉迟循俨对着李令月言辞恳切地道:“臣知道殿下十分看重北天竺,臣定会竭尽全力守护北天竺。还请殿下尽快离开北天竺,只要殿下回到吐蕃,臣没了后顾之忧,就可以全力与阿拉伯人作战了!”
“这么说,孤在这里,还阻碍了你的发挥?”李令月道:“你别忘了,孤也是一名将领!”
“阿拉伯大军来势汹汹,北天竺人心不稳,此战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吉凶难料。请殿下以自身安危为重,退居逻些!”尉迟循俨心中焦急,语气渐渐变得强硬起来。
“若是孤不听你的,你预备怎么办?将孤捆了直接送去逻些吗?”李令月冷冷地扫了他一眼。
平日里,李令月在众人面前,多数时候温和而没有架子。
现在,尉迟循俨却从李令月的身上感受到了久违的压力。
她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靠着自己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在大事面前,她有自己的决断。
哪怕尉迟循俨再怎么担心李令月的安危,也不能越俎代庖。
意识到这一点的尉迟循俨朝着李令月低下了头:“臣不敢行此僭越之事。”
“孤看你敢得很!孤这个最高统帅都没发话呢,你倒替孤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李令月的一番疾言厉色,压得尉迟循俨说不出话来。
半晌,尉迟循俨方道:“……殿下打算怎么做?无论如何,臣无法眼睁睁看着殿下身陷险境。”
“怎么做?自然是留下来与阿拉伯人开战!阿拉伯人既然向我大唐宣战,孤岂有不战而逃之理?孤可不想被人骂作懦夫!你说,你无法眼睁睁看着孤身陷险境,但打仗怎么可能毫无危险?孤要是没有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孤从一开始就不会来边关!”
“不一样,这次的情况,与往常都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李令月偏过头,看向尉迟循俨:“你无非是认定我大唐的军队打不过阿拉伯人,这才在此战尚未开打的时候,就让孤去逃命!”
尉迟循俨说不出话来,李令月戳中了他最隐秘的心思。
李令月所顾虑的,显然也是他所顾虑的。在此战中,他们需要面对的,不只是阿拉伯大军,还有天竺本地人。
两万大军既要迎战阿拉伯人,又要镇压不安分的北天竺人。在尉迟循俨看来,他们能够保全自身,就已经十分不易了,遑论其他。
李令月对尉迟循俨道:“孤才是最高统帅,孤说了算!你认为我大唐军队无法战胜阿拉伯人,孤就赢给你看!”
她的头颅高高扬起,眼眸中灿若晨星。
明明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不知为何,从她口中说出,仿佛必然会成为事实。
尉迟循俨看着李令月,一颗心忽然就定了下来。
罢了,既然殿下都这样说了,那他就按照殿下说的去做吧。
殿下有着化不可能为可能的能力!
若非如此,当初,他们这些人,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选择追随殿下?
……
逻些,吐蕃都护府
赤玛伦在接到李令月的求援信后,丝毫不敢耽搁,当即便拿着李令月的手书去找陈茵。
作为吐蕃都护,赤玛伦有理政之权,却没有直接调兵遣将的权利。
吐蕃当地的军事调动权,在守将陈茵的手中。
这也是李令月首次尝试着将政治权利和军事权利完全拆分开来。
过去,都护手中同时握着军政大权。在李令月看来,长此以往,便有尾大不掉之嫌。都护手中的权利虽不及节度使,可一旦哪一任都护生出不臣之心来,对于朝廷来说便是一件极麻烦的事。
因此,拿下吐蕃的第一时间,李令月就效仿后世,在吐蕃地区设置了一个类似“军区”的职权部门。吐蕃都护府与吐蕃军区互不从属,相互监督。
陈茵是李令月的心腹,且又追随李令月攻克吐蕃,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吐蕃军区的实际掌管权,自然就落到了她的手中。
此时,陈茵恰好也收到了北天竺那边传来的紧急奏报。
她二话不说,就开始与赤玛伦在逻些招募勇士,准备驰援李令月。
这三四年间,陈茵在吐蕃显然也不是白混日子的。她对于吐蕃的兵源和军事水平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
她知道,吐蕃总人口数量虽不多,却全民皆可为兵。出动十万大军,对于吐蕃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若是将民力压榨到极限,吐蕃拢共可以拿出四十多万大军。当然,如非必要,朝廷肯定是不会这么做的。
现在,对于陈茵和赤玛伦来说,最要紧的不是她们能够凑出多少兵来,而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援兵凑齐,送去给李令月解燃眉之急。
为此,陈茵和赤玛伦甚至亲自现身,在民众面前举行了一场慷慨激昂的动员会。
逻些当地的民众听说太女殿下在北天竺急需用人,他们要是能够立下功劳,便有重赏。他们便纷纷都踊跃报名。
有些人是冲着奖赏去的,还有些人是冲着李令月本人去的。
“太女殿下对我们的恩情,就像雅鲁藏布江里的水一样。现在,她需要我们,我们当然要赶过去帮她!”
“没错!我们虽然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们也知道谁对我们好,我们就必须回报!”
“为太女殿下而战!”
“而大唐而战!”
在热络的氛围下,没几日功夫,陈茵与赤玛伦便凑齐了一支由十二万人组成的队伍。比李令月书信中要求的,还多了两万人!
若不是吐蕃地区民众比较分散,一些人赶来逻些也需要时间,陈茵和赤玛伦觉得,自愿前往北天竺的人说不定会更多。
赤玛伦从逻些粮仓中取出存粮,又从附近一些粮仓紧急调粮,总算是解决了军粮问题。
幸好吐蕃这几年作物产量有极大的提升,攒下了不少粮食,否则,这一时半会儿之间,赤玛伦还真拿不出那么多的粮食来。
不过,时间毕竟太过紧迫。
即使赤玛伦使出了浑身解数,她也只凑够了大军去北天竺的粮食,至于大军回来的粮食,就要大军自己想办法了。
陈茵看出了赤玛伦的担忧,拍了拍赤玛伦的肩:“不必担心,他们是在为殿下而战,殿下总不会让忠于她的人饿肚子。”
赤玛伦这才勉强挤出一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160-170(第2/16页)
微笑。
她遥遥望着北天竺所在的方向,喃喃道:“阿拉伯人,可不好对付啊,但愿殿下一切顺利……”
阿拉伯帝国的威名,即使是身处逻些的赤玛伦,都有所耳闻。
吐蕃军队先前在边境处,也是与阿拉伯人交过手的,赤玛伦太明白,这样一群狂信徒能够为他们的信仰做到什么程度了。
想到这里,赤玛伦问陈茵:“你要不要亲自率领这支大军,去北天竺协助太女殿下?”
面对赤玛伦的提议,陈茵感到十分心动。最关心李令月安危的,非她们这些心腹莫属。
但最终,陈茵还是摇了摇头:“太女殿下在离开之前,曾对我说,让我替她守好吐蕃。没有她的命令,我不能擅离职守。”
即使现在,陈茵恨不得生一双翅膀,飞到李令月身边去保护她,可陈茵始终明白,吐蕃才是她的责任。
不久之后,赤玛伦和陈茵,就会为陈茵此刻的选择感到庆幸。
随着阿拉伯大军逼近恒河平原,逻些被抽调了大量的军队而守备空虚,一些人,渐渐开始不安分起来……
……
长安城,大明宫
当武皇接到来自边关的八百里加急奏报时,她眼前一黑,脚下的步伐踉跄了一下。
幸好上官婉儿及时扶住了她,才让她不至于跌倒在地。
上官婉儿虽然还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但她知道,能够让武皇如此失态的事,必然非同小可。
幸好此时,只有武皇的心腹随侍在周围,心腹们自然不会将此事泄露出去。
上官婉儿没有问究竟发生了什么,如果武皇愿意告诉她,自然会说。武皇若是不说,就说明这事儿不是上官婉儿该知道的。
“圣人,可要将狄相他们传唤过来,召开一次紧急会议?”上官婉儿柔声道。
武皇点了点头,又道:“将苏定方、薛仁贵、刘仁轨一并传唤到紫宸殿来。这三人恰好回京述职,倒也省了朕召他们入京的功夫了。”
上官婉儿闻言,有些吃惊。
这三位都是太宗朝的人,他们曾为朝廷立下过赫赫战功,也曾因武皇登临皇位而不满。
后来,李令月出面,仗着自己“肖似太宗皇帝”,主动与这些武将们结交,这才改变了武将们的态度。她与薛仁贵关系一般,但苏定方和刘仁轨都对她颇有好感。
许多年武将从反对武皇,改为不支持不反对,一切公事公办。在这过程中,李令月可是出力不小。
武皇显然也知道这些武将们不怎么待见她,恰好,她也不待见这帮糟老头子。平日里,武皇是绝对不会私下里召见这几个人的。
今儿,武皇竟然主动破了例,看来,事态的确很严峻。
莫非,边关哪个不长眼的又来挑衅大周了?哪个地方又反叛了?亦或是,远在边关的太女殿下那儿出了什么状况?
上官婉儿猜测着。
武皇睨她一眼,没好气地道:“行了,不用猜了,是令月。她可真是一日也不让朕省心!朕都怀疑,朕上辈子是不是欠了她的,这才生出她这么个讨债的闺女来!”
狄仁杰、苏定方、刘仁轨等人在接到武皇的命令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紫宸殿。
这还是武皇当政后,苏定方等人第一次在紫宸殿接受武皇的召见。
“人都来齐了?”武皇环视了一圈周围:“来齐了,朕就开门见山地说了。大食出动五十万大军,兵临北天竺。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大的手笔了,他们此行必定所图不小!”
不同于身处朝廷中枢的狄仁杰,苏定方等人眼中闪过了茫然之色。
片刻后,苏定方才想起什么似的,开口道:“太女殿下!”
除了李令月之外,苏定方实在不明白北天竺哪里值得大食军队千里迢迢跑过来。
“圣人快派人将太女殿下接回来!”意识到李令月被人盯上的刘仁轨,也有些着急了:“臣曾见识过大食的军队,他们人数虽不多,却个个骁勇善战。太女殿下在边关处遭逢大食大军,是没有多少胜算的!”
大唐才将北天竺纳入疆域之中,还没有从北天竺得到什么好处。因此,朝中的大臣们对于北天竺没有任何感觉。
在他们看来,北天竺丢就丢了,皇储可不能有任何闪失!
武皇道:“朕已经第一时间给令月送去了书信,命她尽快回京。可一来这书信一去一返,要耗费不少时间。二来令月自年龄大了,主意也大了,便越发难以管束。即使朕命她回来,她也未必会听朕的话。”
这话,狄仁杰和苏定方等人不好接。
往小了说,这是孩子叛逆了,不肯事事听长辈的话,往大了说,这是抗旨不遵,是僭越。
武皇感叹了一声,便将目光转向苏定方:“苏卿与令月是忘年交。依朕的意思,由苏卿一支轻骑前往天竺,将令月带回长安!”
“若事有可为,你便留在北天竺协助令月抗击大食军队。若双方实力悬殊,务必以保全令月为要!”
若是李令月此时在长安城,就会发现,关心她的人不少,但相信她能赢的人,并不多。
兴许是因为,阿拉伯帝国以摧枯拉朽之态吞并了萨珊波斯,让长安城中的大人物们心生忌惮,又兴许是因为,“五十万”这个数字,让人太过绝望。
总之,此时,在他们的预想中,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苏定方将李令月平安地带回长安城。
过去,大唐几乎没有直接与阿拉伯帝国交过手,但波斯王子卑路斯现在人就在长安。他的存在,时刻提醒着长安城的达官显贵们,大唐曾经的强邻萨珊波斯,究竟是被谁所灭。
这次,阿拉伯帝国又是有备而来,主动向大唐发动进攻。武皇等人在缺乏情报的情况下,自然对阿拉伯帝国多了几分慎重。
第162章 第 162 章
此时,北天竺边境线上
李令月正率领一支千人小队,换了一身便于行动的衣服,趁着夜色悄悄地行进着。
这支千人小队,便是李令月重点培养的特种作战部队,他们个个身手矫健,每人携带着一把手铳,还有匕首等武器。
他们显然已经很久没有接到“特殊任务”了。
这支队伍如果正面与阿拉伯大军相遇,怕是连给人塞牙缝都不够,但他们面上毫无畏惧之色。
相反,他们每个人都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大干一场!
他们就是李令月手中的一把尖刀,指哪儿打哪儿。哪怕要他们为了任务主动赴死,他们也绝不会皱一下眉头!
“停!”
随着李令月一声令下,这支特种部队,立刻收住了脚步。
李令月“看”着地图上正在缓慢行进中的战象,对身后的特种兵们吩咐道:“布置陷阱!”
过去,李令月并没有跟象兵交战的经验,但她知道战象皮粗肉糙,很不好对付。在她看来,战象的作用,几乎与重骑兵等同。
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160-170(第3/16页)
前,阿拉伯人没有使用战象的先例。这回,他们居然一口气拿出了这么多的战象,真是好大的手笔!
李令月估摸着,阿拉伯人是从萨珊波斯那里收缴了他们训好的战象,又在印度附近补充了一部分。
公元前1100年,古印度就开始尝试着在战场上使用战象①。
公元前331年,最富盛名的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在抵御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时,也曾在高加米拉会战中使用战象。这场战争最终虽然以波斯帝国的覆灭而告终,但波斯军中的15头战象,让马其顿人大为震撼。
据李令月所知,刚刚灭亡的萨珊波斯,在与阿拉伯人对战的时候,也出动了30头战象。
而这次,阿拉伯人居然驾驭了100头战象来对付她!
不过,战象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
罗马人在与萨珊波斯的战象作战时,会通过杀死战象的驭手或者砍断战象鼻子的方式,来让战象发疯。失去控制的战象,会敌我不分,给自己人带来很大的伤害。
从这方面来看,培养战象的性价比不如骑兵。
这次,李令月带着身边的特种兵们来前线亲自布置陷阱,就是为了一举击溃象兵,让阿拉伯军队陷入混乱之中。
战象怕火,当它们踩到一个又一个地雷的时候,李令月就不相信,它们还能保持冷静。
之前利用战象一路高歌猛进的阿拉伯人,很快就会切身体会到,什么叫做双刃剑。
此时,阿拉伯大军在不断向着李令月等人靠近。
留给李令月等人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是在大军赶到之前,他们还没有完成好陷阱的布置,他们就将直面阿拉伯大军!
李令月看似镇定自若,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实则她心中暗自焦急。
此举无疑是兵行险招,但她却不得不这么做。在兵力不够的情况下,她只能选择尽可能地拖延时间。
李令月心中的想法,周围的特种兵自然不知道。此时,他们满心想的,都是怎么才能尽快完成这项任务。
终于,在阿拉伯人派来的斥候将要赶到的时候,他们把所有的地雷都埋了进去,又在地雷上方撒了土,以作掩盖。
李令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
“散!集合点汇合!”
她言简意赅地发布完命令之后,率先朝着一处方向奔了过去。
其他人也按照命令四散开来,等着到指定的地点跟自己的主将汇合。
片刻后,震天的声音从他们身后传来,在这样的距离下,他们甚至可以感受到身后的一波又一波热浪,他们的鼻翼间,充斥着硝烟的味道。
他们加紧了前行的步伐,没有人回头。
……
李令月和她麾下的士兵们赶到约定的地点时,她这才有功夫重新打开地图,查看阿拉伯大军的情况。
最前方的战象踩到了地雷,并因为被炸伤而开始发狂时,后面的象兵们像是意识到了什么,迅速开始采取行动。
他们努力安抚着自己所驾驭的大象,勒令它们停下,这才使得它们没有步它们同伴的后尘。
然而,最前方的那几头发狂的战象,很快就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冲入了象群之中。
它们一路横冲直撞,给其他战象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甚至有几名象兵因为它们的冲撞而跌落了下来。
其他的战象受到了惊吓,也开始四处乱窜。有一些战象甚至掉转过头,直接怼上了阿拉伯骑兵。
李令月在平面图上,只能看到代表象兵和骑兵的一个个小光点。
但此时此刻,她不难想象对面的主将有多崩溃。
“出动二三十头战象,就已经很难控制了。你们居然在不熟悉战象习性的情况下,直接出动一百头战象?这将是你们此战最大的败笔!”
“能够驾驭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力量。失控的力量,只会带来灾难!”
说完这番话后,李令月感到有些可惜。
如果此时,她手底下的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她就可以趁着这档口,向阿拉伯人发动进攻了。
在如此混乱的场面之中,阿拉伯人必败!
可惜,阿拉伯人来得太过突然,她完全没有做好准备。
凭她手中这点人,也只能给阿拉伯大军制造一些麻烦。
“殿下,我们此行的目的已经达成,是否要回天驻都护府?”一名特种兵向李令月请示道。
他们可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李令月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闪失。
“我们身上携带的干粮,还够吃个两三天,再等等吧。”李令月道。
至于等什么,她没有说,特种兵们也没有再问。
两日过去了,眼见着战象发狂带来的骚乱就要平息下来,阿拉伯大军有继续前进的迹象,李令月立马带着她身后的一千特种兵前往下一个设伏地,准备继续给阿拉伯大军挖坑。
这次,他们充分吸取了经验教训。为了让更多战象中招,他们好好研究了一下这地雷阵该怎么布置。最好让战象直接冲入骑兵队伍中,替他们多消灭几个阿拉伯骑兵。
没过多久,当李令月看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光点开始乱窜的时候,她笑得无比开心。
哎,这项新功能实在是太好用了,很适合偷袭。
可惜,这项功能实在是太烧积分了。她辛辛苦苦攒了那么久的积分,这两天居然就花去了六分之一!
接下来,积分可得省着点儿花了,不然,她实在担心她的这点积分,坚持不到这场战争结束。
李令月怀疑,系统出台这么个烧积分的功能,就是为了榨干她的积分,好让她更加努力地做任务,攒更多的积分!
李令月对身边的特种兵道:“回去好好休息休息吧,换一批人过来,继续骚扰阿拉伯军队。”
他们是血肉之躯,不是铁打的人,在有条件轮换的时候,他们自然要尽可能保重自身。
李令月与她麾下的特种作战部队离去的时候,心情相当不错。
此时,阿拉伯主将看起来却相当崩溃。
他原本以为这次出征,就是来战场上白捡功劳和战利品的,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还没与敌人的大部队相遇,就已经损失了不少部下!
阿拉伯主将看着两次在队伍中造成混乱和恐慌的战象,不得不承认,战象这玩意儿不是谁都能驾驭的。
在战场上,战象能够起到正面效果还是负面效果,实在是一件很玄学的事儿。
阿拉伯主将把被风吹乱的头巾摘了下来,对身后的骑兵们吩咐道:“远离战象!”
随后,他又对象兵们下达了“离开”的指令。显然,他已经放弃了这些战象。
不知潜藏在何处的敌人,已经掌握了对付战象的方法。这群战象对他们来说,不再是助力,只会成为他们的威胁。
他们为了训练这群战象,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阿拉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160-170(第4/16页)
伯主将宣布放弃这群大象的时候,他也舍不得,但他懂得什么叫做及时止损。
他们已经来到了这里,并且为此战付出了代价,他们就必须大胜而归!只有胜利的荣耀,和数不尽的战利品,才能够弥补他们的损失!
……
李令月亲率一千特种兵去前线执行任务的那几日,尉迟循俨几乎没怎么合过眼。
原本在李令月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尉迟循俨准备自己去前线,却被李令月给拦住了。
李令月说,她这个做主将的既然上前线了,那么后方大本营必须有个镇得住场子的人,来稳住局面,并组织好赶来前线的士兵们随时待命。
尉迟循俨感到非常崩溃,既然一定要留一个人在后方进行总调度,那个人为什么不是李令月?
为什么不是他上前线,李令月留在相对安全的地方?
可惜,李令月坚决要亲自上前线,他阻止不了,只好依照李令月的命令行事。
这些天,尉迟循俨时时派人盯着前线的消息,生怕李令月和特种部队遭遇不测。
当尉迟循俨看到如同野人一样的李令月和特种兵们回到阵地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他这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可以放下了。
李令月一回来,就开始向尉迟循俨交代任务。
她拿着舆图,指着舆图上的一点,对尉迟循俨道:“阿拉伯大军现在在这个位置。你派些身手矫健的人过去,再给他们使些绊子……”
交代完该交代的话之后,李令月趴在桌案上,沉沉睡了过去。
这些天,她和特种兵们在野外,神经一直紧绷着,只能偶尔打个盹,根本没办法好好休息。
尉迟循俨见状,为自家主将盖了条薄被,便开始出门执行自家主将的命令。
尽管唐军已经使劲了浑身解数,阻挡阿拉伯人行进的步伐,他们也只是将阿拉伯人发动总攻的日子推迟了七八日。
尉迟循俨亲眼看着一些伤病拼着满身的伤,都要继续前行时,他不由为这种精神而震撼。
这是一群不怕死的人,他们仿佛感觉不到疼痛,他们以战死为荣!
当李令月得知尉迟循俨的想法后,开口道:“这很正常。他们是一群有信仰的人,他们相信战死的人能够升入天国。”
除此之外,《古兰经》中规定,4/5的战利品归前线的战士所有,1/5的战利品归后方人员,这也是激励战士们拼死作战的一种方式②。
注重精神的人,会为了升入天堂而殊死拼搏,注重物质的人,也会为了得到更多的战利品而奋勇作战。
阿拉伯帝国能够在短短时间内,从一盘散沙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帝国,自然是有原因的。
正因为阿拉伯战士是这样一群狂信徒,他们才会屡屡以少胜多,成为让许多人都觉得棘手的存在。
大唐的士兵,曾经也像阿拉伯大军那样勇猛无畏。贞观年间,每一个奋勇作战的士兵,都能够得到丰厚的赏赐与土地。
但自从进入永徽年间以来,随着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许多士兵即使在战场立下功劳,也得不到什么土地了,这无疑让他们的作战积极性有所下降。
好在后来,李令月开疆扩土,并在新开辟的疆域上对有功的将士们进行封赏,才暂时将这个问题掩盖了过去。
这个念头,只在李令月的心中停留了一瞬,李令月便将注意力重新放在了当前的战局上。
无论如何,现在从阿拉伯军队的铁骑下保护好北天竺,才是最重要的。
李令月正在思考着退敌之策,却听到身旁的尉迟循俨说道:“有信仰又如何?他们有他们的信仰,我们也有我们的信仰,我们也有绝对不能输的理由——”
李令月一抬起头,便对上了尉迟循俨炽热的目光,她顿时明白了他话语中的“信仰”指的是什么。
尉迟循俨道:“有您在,我们便无所畏惧!”
第163章 第 163 章
这种信任,从尉迟循俨的身上,毫无保留地传达给了李令月。
李令月勾了勾唇,道:“孤可以向你保证,孤不会输,我大周一定会赢。阿拉伯人胆敢侵犯我大周的领土,他们也必将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随着阿拉伯大军摒弃了战象,他们的骑兵总算是能够在恒河平原一展所长。
尽管李令月给阿拉伯大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因为双方兵力过于悬殊,她只能尽量延缓阿拉伯人攻入北天竺的步伐。
到了第十二日,阿拉伯大军终于化整为零,散入了恒河平原,开始肆虐起来。
他们不仅践踏恒河平原的良田,还在附近大肆劫掠,仿佛要借此发泄他们先前屡屡被阻挡的愤怒。
此时,阿米尔站了出来。
短短时间内,她在北天竺亲自创办的女性保护组织,已经有了两三千名成员。
作为组织的创建者,阿米尔几乎认得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知道她们中每一个人遭遇过什么样的待遇。
阿米尔的目光从她们的身上扫过,向来温和的她,此时罕见地露出了强硬的姿态。
“过去,我们过着毫无尊严的日子。身为首陀罗和达特利,我们从事着最为肮脏低贱的工作。身为女人,我们又被同为首陀罗和达特利的男人们踩在脚底。是太女殿下的到来,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太女殿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勤劳勇敢,我们可以凭着我们的双手过上好日子。我们也可以像那些婆罗门和刹帝利的男人们一样从政、参军,或者去从事任何我们想要从事的工作,没有人能够再随意地践踏我们!我们生而为人,跟那些婆罗门、刹帝利的男人们是平等的!出生并不能决定一切,我们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的日子!”
“我们一直生活在地狱中,我们在痛苦的深渊里挣扎了太久太久,好不容易才看到了一点点曙光和希望。可现在,阿拉伯人却要毁坏我们的家园,毁灭我们的希望!如果让他们得逞,如果我们这里被阿拉伯人侵占,那我们又要过回从前的苦日子了!”
阿米尔的一番话语,让她面前这些饱经苦难和沧桑的女人们,情绪高涨起来。
“不能让他们得逞!把阿拉伯人赶走!”
“我要去参军!我身体强健,力气比一些男人还大!我上了战场,肯定能起到一些作用的!”
“我,我家以前帮贵族驯养过战象和战马,我知道该怎么跟这些牲畜打交道,我也能帮上忙……”
阿米尔点了点头,将拥有特长的人的名字一一记录了下来,准备拿去呈给太女殿下身边的侍卫。
她们的力量虽然微小,但她们也想要为这场战争出一份力。
比如阿米尔自己,虽然她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但她也愿意为了守护属于她们的幸福,亲自上战场。
不过,在此之前,阿米尔决定先去动员更多的同伴。
她把目光转向了那些受过唐军恩惠的其他首陀罗和达特利们……
贵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秦唐之好》 160-170(第5/16页)
会因为他们失去了特权,而反对唐军的统治,但对于数量庞大的底层人来说,唐军是他们的救赎。
至少,唐军把他们当人看。他们在唐军规划的未来中,能够看到希望。
像他们这样的人,是最不希望唐军被赶走的。
最晚加入组织的五名女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去做些什么。
她们都是高种姓家族的女孩,虽然她们在各自的家族中地位无法跟男性成员相提并论,但她们的日子比底层人好过许多。
其中一名个子最高挑的女子小声嘀咕道:“要是现在,我们回去跟家里人告密,肯定能够里应外合,把唐军赶走吧……我可是听说了,阿拉伯那边出动了50万大军呢!”
“你看看外面那些人,你还能做得出这样的事来吗?”另一名满脸英气、雌雄莫辨的女子双手抱肩,神色冷淡地道:“反正我是做不出来!”
“我们不过是比她们幸运一些,所以才一出生就衣食无忧。除此之外,我们跟她们有任何不一样的地方吗?她们挣扎着,想要谋求一条生路,这有什么错?我们为什么要斩断她们的希望?”
“可家族……”第一个说话的女子,也就是帕尔瓦蒂咬住了下唇。
她觉得,自己的同伴说的是对的,可是家族毕竟养育了她。她还记得,在来到这里之前,她的父亲对她说了些什么。
她比一般的天竺女孩幸运得多,这份幸运,是她的家族给的。
“帕尔瓦蒂”是印度教女神的名字,代表着爱与婚姻。她的家人用女神的名字来为她命名,无疑蕴含着对她的期望与祝福。
这些日子以来,帕尔瓦蒂跟这些底层的女性相处着,她越来越为这些女子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动容。她由衷地希望,她们都能得偿所愿。可与此同时,她也不希望她的家族受到损害。
要是让唐军彻底掌控了整个北天竺,曾经庇护过她的家族,恐怕就要烟消云散了吧?
那名雌雄莫辨的女子,也就是阿育塔说道:“她们比我们更加不幸,都有勇气为自己的未来去争一争,为什么我们不能这么做呢?家族反对大唐的统治,是因为这样会使家族的利益受损。难道接受阿拉伯人的统治,家族就能保住现有的利益吗?”
“不会!阿拉伯人跟过去的那些入侵者一样,只知道从我们这里攫取财富。只有大唐的军队,为我们的长远发展进行过规划。为什么我们不能劝说家族站在大唐这一边?我听说,大唐从来不会亏待自己的盟友!”
阿育塔的话,让包括帕尔瓦蒂在内的四个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她们中有两个人,露出了跃跃欲试的表情。
“可是……父亲是不会听我们的话的。”帕尔瓦蒂犹豫着说道:“在他们看来,家族的大事,不是我们这些女孩子能够插手的。”
她在家是很受宠的,许多东西,只要她向父亲求一求,都能求来。可她知道,她的父亲从来不会将她当做一个可以商量家族事务的存在。
阿育塔挑了挑眉:“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即使他们真的不同意,我们也未必要按照他们说的来做!这既是关乎我们家乡归属的战争,也是关乎我们家族和自身命运的战争。他们不同意,我们就不能先骗取他们的信任,然后代替他们做出决定吗?”
“帕尔瓦蒂,我记得,你家里豢养了几头战象,还圈养了几百匹好马。你家的几个仓库,囤积了足够让大军吃上好几年的粮食!你可以想办法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给大唐军队应急!这样一来,大唐军队就会缓和他们对待你家里人的态度,你家里人东西都给出去了,也只能选择站在大唐这边了。”
“要是大唐顺利地击退了阿拉伯人。你可就是你们家的功臣,你们家也会成为大唐的功臣!”
“要是大唐失败了……那没什么好说的,我们都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到时候,你家人恐怕也顾不上跟你算账了。”
听着阿育塔的话,帕尔瓦蒂等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我们的家族既然能够利用我们,我们又为什么不能利用我们的家族?更何况,我们这可是在为他们好!你们快点做出决定吧,毕竟,时间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