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此同时,在颍川郡,吕不韦也是竭力地加紧整编着降兵,整编完一只便立即向函谷战场上派去,倒是让田单手中的兵力始终处于优势位置。
就这样,北面练兵、中路整军,南面围困,一切又朝着赵括所希望的方向开进着。
只是,也就在老秦王做出最后一搏之后,情况悄然发生了改变。
变化当然发生在南面战场,已经通过秦王的明诏和王龁的信件,明确知道不会有部队前来救援的蒙骜,开始试图突围。
是的,突围。
按照王龁信中所说:哪怕突围出了一个兵,都是胜利。
只是,说起简单,可真要突围,尤其是在兵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要进行突围,其难度不言可知。
当然,事实上,从退入郢都之后,蒙骜就没有放弃过对突围路线的侦查。
只不过,不到万不得已,蒙骜也不想执行这冒险的突围行动。
无他,即便是在最好的结果下,根据蒙骜的计算,自己也至少要损失一半多的兵力,而若是事有不济,极有可能自己的突围会加速全军的灭亡。
但随着秦王的诏命抵达,面对着粮仓之中日益减少的存粮,蒙骜也不得不下定决心了。
“传令各军,明日寅时三刻埋锅做饭,人马半饱,各英携带五日之粮,准备突围。”中军帐内,蒙骜做着最后的战术安排。
“靳付,你率本部一万人马为左路军,于卯时出南门而西。”
“申屠非,你为右路先锋,在卯时二刻出北门而转向西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穆羿,你率除我中军两万之外的主力大军,紧随申屠之后,于卯时三刻向蜀中进发。记着不论发生什么,不准停下脚步,将大军带回蜀中,便是大功。”
“其余中军诸将并中军两万大军,作为中路军,与卯时一刻,随本将军自西门而出。”
随着蒙骜最后的命令安排完毕,众将也是轰然应诺,随即便依次退出了中军帐内。
不是蒙骜不想集中力量打出去,而是蒙骜已经在赵军尚未完成合围之前便已经尝试过并无情地失败了。
因此,想要突围,只有分兵。
用一支甚至更多支的疑兵搅乱赵军的视线,从而让主力大军偷渡而过。尽可能地保存战斗的种子。
看蒙骜的安排就明白,很明显的,他将手下十五万大军分成了三部分,分别从南、西、北三面而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