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提点杨宪(求鲜花)(2 / 2)

李善长和胡惟庸,就是杨宪最好的掘墓人。

“对了,最近朝堂举办的恩科,乃是大明首届科举。

你要尤其的上心!

这不但关乎朝堂的面子,也关乎大明的未来。”

朱标紧接着叮嘱杨宪,事无巨细。

“臣,定不负太子殿下期望!”

杨宪满意地告退了。

刘伯温是他的老师,也是他曾经最大的后台。

不过因为扬州的一些行为,让师生之情近乎于无。

现在,他终于找到了新的靠山。

心情如何能不高兴。

太阳下山,夕阳将近。

朱标的身后即是落日,杨宪则是一路向东。

影子拉地长长的。

只不过,杨宪没有意识到。

身后的太子,望着他的背影,隐隐发笑。

不知道自己,其实在黑暗中越走越远。

现在,已经回不了头了。

……

李府。

胡惟庸换上了便服,前来拜访李善长。

丫鬟将茶杯端进来后,就被遣散出去。

屋内屋外只他们两人。

“相国大人,这杨宪乃是刘伯温的弟子。

陛下此举,莫不是在中书省让他牵制我们?”

李善长摇摇头。

“我看,还不止这些。

惟庸啊,这人没来之前。

你是陛下最欣赏的青年俊才,可现在,你就得退居其后了。”

一说道这个,胡惟庸就来气了。

“在下不惧这个杨宪!

这可是中书省,天下之中心,不是扬州那一小块地方。

这里藏龙卧虎,汇集天下英才。

依在下看,这杨宪还不够格。”

李善长笑了笑。

“不急,我知道你的心思。

不过现在没必要刁难他,还是等陛下的这股喜欢劲儿过去。

最先是我,后是刘伯温,再然后是你。

现在是这杨宪,总会过去的。

咱们们,先忍他一忍,过些日子。”

闻言后,胡惟庸跟着一起笑了。

“现在吗,属下有的是耐心。”

之前封爵大典上,没有胡惟庸的位置。

这个三品的官儿,也是皇帝后来才给的。

这是因为在开国前杀小明王的时候,胡惟庸棋差一招,事情没办好。

导致朱元璋的一个近臣身死。

皇帝有意对他的压制。

现在,这份压制,也算是因祸得福。

“对了,相国大人。

最近属下听到一些风声,有人将刘伯温杨宪等人,称作浙东一派。

而我们被称为淮西一派。”

胡惟庸的这话,倒是让李善长忍不出笑出声。

“浙东一派?

这是抬举他们了,就这几人还不够。

要知道打天下的,可都是淮西子弟,皇帝以后要重用的。

也只能是淮西旧部,刘伯温之流,不当紧的。”

对于朝堂,李善长看的很清楚。

文武要职,皆是淮西之人把持。

上下一心,铁桶一块,有何惧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