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抢婚》 21、第 21 章(第1/2页)
刑部狱。
刑架上的人白衣染血,头发凌乱,低垂着头,瞧着已是出气多进气少。
慕苏放下刑具踱步到他跟前,语气漫不经心:“嘴倒是硬。”
那人微微动了动,抬眼盯着他,声音虚弱,带着些嘲讽:“大理寺少卿何时一手遮天,能管到刑部了。”
慕苏轻笑:“比不得王举人有魄力,舍去功名前途,身家性命替人顶罪。”
此人正是王举人,两日前被刑部逮捕入狱,对杀害刘璁的罪行供认不违。
经刑部验尸,刘璁死于中毒,王举人承认是他将毒下在酒水中,刘璁喝下进了雅间,之后毒发。
死因时间都能对得上,但就在今晨,醴泉楼张乐师失踪了。
慕苏一直让人盯着张乐师,没成想还是叫人金蝉脱壳逃走,等反应过来,人已经出了城。
慕苏第一时间追出城,却还是晚了一步,折回来就闯了刑部狱。
“听不懂慕少卿在说什么,人就是我杀的。”王举人语气平静道:“刘璁学问不如我,我落榜,他却高中,谁知其中有甚猫腻,我心中不平杀人泄愤,以命偿命就是。”
慕苏不与他争,只盯着他的眼睛,徐徐道:“工部侍郎长公子,萧戚叶,你可识得?”
王举人眼神飘忽一瞬,转眼就恢复如初,皱眉道:“萧大公子年跟前死在城外,京中谁人不知?”
慕苏目不转睛看着他:“那你可知,萧戚叶死前见了一位乐师?”
王举人面不改色:“不知。”
“刘铣与刘璁曾在醴泉楼为争一位乐师起过争执,萧戚叶死前见过一位乐师,刘璁死前也见过一位乐师。”慕苏不紧不慢道:“巧的是,前两日教坊司又来了一位。”
王举人脸色隐隐发白。
慕苏继续道:“你既打算认罪,当日为何要逃走?是为了帮真凶争取时间,还是认为这样做更能取信刑部,坐实你真凶的身份。”
王举人眼底神色渐冷。
“如今张乐师已经逃走了,当日引得刘璁兄弟争执的乐师不见了,出现在枫落庄的那位也不见了,如今,只剩教坊司那位。”慕苏缓缓道:“不知他的嘴,有没有你的硬。”
王举人视死如归的脸上终于起了裂痕,他努力掩饰下去,闭上眼:“我不认识什么乐师,也不知道慕少卿在说什么。”
这时,狱卒突然簇拥着人来,打断牢中的僵持,却是得到慕苏闯刑部的消息赶来的赵骍。
赵骍气势汹汹进来,盯着慕苏,怒喝道:“慕泽兰,这是刑部!”
慕苏似笑非笑:“所以呢?”
赵骍被他无所谓的态度气笑了,指着王举人道:“跑来我刑部审犯人,慕少卿真是好大的威风?”
慕苏笑着走近他,道:“赵大人尽管去参我,不过周长胤说此人不是真凶,那就一定不是,真相未明之前,赵大人可要将人看好了。。”
说完也不等赵骍作何反应,他伸手在他身上拍了拍,扬长而去。
赵骍气的脸色铁青:“慕少卿放心,明日早朝必是要参你。”
慕苏头也不回地摆了摆手作别。
待人远去,狱卒小心翼翼凑到赵骍跟前,朝他肩上示意道:“大人……”
赵骍侧首一瞧,只见肩膀上赫然留下一个血手印,他当即气的脖颈青筋暴起:“慕,泽,兰!”
狱卒小心翼翼试探道:“大人,这人如何处理?”
赵骍压下火气,冷冷看向王举人。
他不信慕泽兰,但若周长胤怀疑,便要深思了。
从慕苏入大理寺,慕苏破获的所有案子都是周长胤的手笔,若无周长胤,哪有什么神探慕泽兰。
“先压着。”
赵骍沉声道:“今夜轮流审一夜,必要从他嘴里翘出东西来。”
狱卒应下:“是。”
_
慕苏走出刑部,周策杨明樾便迎上来,后者看了眼他的手,递过去一方帕子:“如何?”
慕苏边擦手边往外走,脸色沉着:“他可能知道萧戚叶案的线索,教坊司那位乐师,应也是他在意的。”
他提到萧戚叶和教坊司乐师时,王举人虽极力掩饰,但他的眼神还是出卖了他。
杨明樾皱眉:“去会会她?”
曾引刘铣刘璁起争执的乐师在几日前辞工,醴泉楼的张乐师也已失踪,如今,教坊司那位乐师是唯一的线索。
“来历摸清了?”
“打听清楚了,十四年前,她家中获罪后贬为乐籍,上头有两位兄长,一位在出事那年走丢了,另一位在三年前失足落水死了,她今岁被选到京都教坊司,艺名清棽。”杨明樾。
“对了,三年前她兄长落水溺亡,对她打击重大,得了失语症。”
慕苏皱眉:“如今开不了口?”
杨明樾点头:“嗯。”
“正因如此,她苦心钻研琴艺,在大比中拔得头筹,被选至京都教坊司。”
一直沉默不语的周策这时道:“她可有什么好友,亦或者旁亲,相好等?”
王举人即便此次落榜,也是举人功名,可谋一官半职,他舍弃前途也要护着真凶,想来其中必有更深的渊源。
杨明樾摇头:“问过了,没有。”
“原姓什么?”
慕苏问。
杨明樾回道:“姓吴,当年吴大爷任职户部,被一桩粮草案牵连,贬出京都为乐籍,时隔久远,具体案情还要调卷宗。”
慕苏望向某处,目光微凝:“你去调卷宗,长胤,你想办法去教坊司会会那位揽月姑娘。”
周策:“你呢?”
话刚问出口,他便瞧见了阶梯下匆忙而来的姑娘,杨明樾啧了声:“有点眼熟。”
“少卿大人这又是在哪里惹的桃花债?如今都成婚了,能不能收敛着些?”
慕苏没回他,加快脚步迎上去,惊的杨明樾一把拉住周策:“什么情况,头一回见他主动往人姑娘身边凑。”
周策盯着那位形容狼狈的姑娘,若有所思:“若我没记错,这是少卿夫人身边的贴身女使。”
杨明樾闻言一怔,经他一提醒,仔细一瞧也想起来了,道:“是了,是她,大婚那日见过,怪不得眼熟。”
“来的这么急,莫不是出了什么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