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60(1 / 2)

<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卿孟祝明春晰》 150-160(第1/14页)

第151章 小獭的礼物

顾本树对“蚯蚓与生物导弹”这项技术明显已经考虑了一段时间。

听到卿孟祝问起,他对卿孟祝说道:“现在的生物导弹技术一般将重心放在卵寄生蜂上,防治的也多是鳞翅目的害虫,对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偏弱。”

卿孟祝:“确实,土壤中的害虫不是卵寄生蜂的寄生对象。”

顾本树:“不仅卵寄生蜂管不到地下的害虫,很多农药也管不到,像什么蝼蛄、蛴螬、根蛆、地老虎、金针虫、根结线虫等,都很难治理。”

土壤中的害虫确实是个治理的难点,卿孟祝:“所以你想尝试让蚯蚓携带弑虫杆菌,深入土壤中感染底下的害虫?”

顾本树点头:“我想带人试试能不能培育出专项弑虫杆菌,只针对特定的害虫,不伤害蚯蚓的弑虫杆菌。”

说完,顾本树又说道:“这次和北方研究所的专家们共同研究生物导弹项目,我跟我们团队学到了很多,也有新的灵感。”

卿孟祝想了想:“那你写个报告给我吧,到时候我们开会商量一下。”

顾本树高兴了起来:“好嘞,我回去就写!”

写报告算是顾本树的老本行了,分析报告则是明春晰的老本行。

明春晰仔细看过之后,又搜索了相关数据,而后对卿孟祝跟赵和曦表示,这份报告水分不大,可以试试。

赵和曦听着明春晰的评价,有点惊讶:“看起来老顾真的很卖力了。”

当初顾本树到他们公司的时候,秉持的观念可是“绝不少拿一分钱,绝不多出一分力”,能得到明春晰这个评价,可见他现在额外出的力不少。

卿孟祝道:“可能因为我们的项目真能出成果。我周一跟他谈谈,看要投入多少资金。”

明春晰:“有需要随时叫我。”

周一的时候,卿孟祝亲自跟顾本树他们团队开会。

开了一上午会,卿孟祝听了他们团队的具体介绍,最终给他们批了这个项目,资金也批到位了,不过是分段资金,不是一口气就给完的那种。

顾本树人逢喜事精神爽,除了带领团队研究蚯蚓与弑虫杆菌之外,还弄了一批携带弑虫杆菌的赤眼蜂蜂卡过来。

卿孟祝他们给菜地换了新的蜂卡,用来防治各种鳞翅目害虫。

蜂卵孵化得很快,傍晚挂上去,两三天内基本就能全部孵化完。

孵化出来的赤眼蜂颜色艳丽,看起来有点凶,实际上也有点凶,要是不小心摸到它们,它们会蜇人。

跟着卿孟祝在田里巡视的赵和曦说道:“可惜了,赤眼蜂那么多,却不怎么传播花粉。”

赤眼蜂也以花粉与花蜜为食,不过它们不会在花朵间飞来飞去,孵化出来的赤眼蜂会在基因的催动下,拼命寻找害虫的虫卵进行寄生繁殖。

卿孟祝:“它们能祸害害虫已经很好了,不能要求它们既能干这个又能干那个。”

赵和曦:“也是。边上的黄瓜好像有熟的了,摘点回去尝尝?”

卿孟祝看了一眼黄瓜架子:“我去找找。”

他们今年的黄瓜种得不错,现在架子上吊着大大小小的黄瓜,大多数都还没有熟,只有少部分可以收获。

赵和曦摘了一根,也不讲究,随意在衣服上擦了擦,然后塞进嘴里咬了一口:“清香!好吃!”

卿孟祝看了他一眼,最终还是做不到他那么豪放,于是揣着黄瓜去河边,打算洗干净再吃。

赵和曦跟在他后面,嘴里念叨:“我们这批黄瓜种的时候也没打药什么的,浇水施肥也不会弄到叶子上,可干净了,不用瞎讲究。”

卿孟祝:“我还是讲究一点吧,尘土味的黄瓜你自己一个人享用就行。”

赵和曦将黄瓜举到他眼前:“哪有尘土?我不是都已经在衣服上蹭干净了吗?”

卿孟祝不理他,直接去河边将黄瓜仔细洗干净,还要甩干净上面的水,才准备吃。

没想到卿孟祝刚洗好黄瓜,水面下冒出一个小脑袋,一双圆碌碌的眼睛看着他:“嘤?”

赵和曦:“小獭,你怎么在这里?”

水獭看了赵和曦一眼,继续看着卿孟祝,然后将前爪举出水面,将爪子里抓着的大鱼递给卿孟祝。

卿孟祝笑:“谢谢小獭。”

说着,卿孟祝顺手将黄瓜揣进裤兜里,接过水獭爪子里的大鱼。

水獭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又“嘤”了一声,然后想往水里躲。

赵和曦抓住机会,朝水獭伸手:“小獭,我也要!”

水獭看看卿孟祝,又看看赵和曦,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要不要往水里躲?

赵和曦忙道:“小獭你可不能偏心。”

水獭“嘤”了一声,潜到水面下去了。

两人估计它在底下抓鱼,便耐心地在岸边等着,没想到等了半天,它还是没有浮上来。

赵和曦有点失望,正想说什么,小獭忽然冒出来,举着一个大河蚌:“嘤。”

“这个要给我?”赵和曦伸手接过河蚌,嘴角露出快乐的笑容,“不错不错,谢谢小獭。”

水獭这才钻到水下去。

赵和曦翻来覆去地看河蚌。

卿孟祝也看了一眼:“没有我们池塘的河蚌好,估计味道会有点腥。”

赵和曦:“管它呢,这可是小獭给我的礼物,只要能吃就行。”

卿孟祝懒得理他那一脸幸福的表情:“等会儿去池塘再摸几个吧,晚上凑一盘菜。”

赵和曦:“我去摸,等我摸几个大的。”

就在他们说着话要离开河边的时候,水獭又从河里冒了出来,这次两只前爪都抓着绿色的东西:“嘤。”

赵和曦惊喜:“还有礼物要给我们吗?”

说着,赵和曦蹲下来伸长手,去接水獭前爪的东西。

水獭只肯给他一只前爪里的东西:“嘤。”

赵和曦接过,才发现:“咦,是茭白啊?”

他们这里河网密布,种茭白的人挺多,只是卿孟祝家没种。

卿孟祝从水獭的另一只前爪里接过茭白:“可能是上游谁家在收割茭白,茭白顺着河水飘下来,被小獭找到了。”

赵和曦:“这个季节还能收获茭白吗?”

卿孟祝:“应该可以,除了种植的茭白之外,还有一些野生茭白,一年四季都可以收割,就是过了季节的茭白有点空心,味道不那么好。”

水獭给了他们四根茭白,等会弄点牛肉丝一炒,就够一盘菜了。

除了茭白之外,他们还有鱼,等会儿还要去摸河蚌,晚上的菜应该够了。

赵和曦感慨:“今天的晚餐被小獭安排得明明白白,省得我们动脑了。”

卿孟祝盯着茭白若有所思:“之前我在想要不要种茭白,现在小獭给我们送了茭白过来,天意如此,感觉应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卿孟祝明春晰》 150-160(第2/14页)

该顺势而为。”

赵和曦:“那就种呗,反正新租了这么多地。茭白好吃,种一点,以后年年都不用愁了。”

卿孟祝抓着茭白,想了想,还是说道:“晚上先尝了再说吧。”

卿孟祝习惯和明春晰分享新鲜的食物,所以中午他们只是简单吃了一点,茭白特地等晚上明春晰回来再做。

晚上,他们三个人吃饭,吃得很简单——一条清蒸鱼,一盘双椒炒酸笋河蚌,一道牛肉炒茭白,另外加上筒骨桑叶汤。

大家坐在桌子前吃饭,赵和曦问:“茭白上面的黑点是什么?”

卿孟祝:“感染的黑粉菌。茭白要是没有及时采收,就能看到里面的黑粉菌留下的痕迹,不过可以食用。”

赵和曦想起来了:“茭白就是感染了这个菌才变成茭白,对吧?”

卿孟祝点头:“没感染之前,它叫菰,主要产菰米。感染之后,它的茎膨大了,代价就是不育,所以变成了茎可食用的茭白。”

赵和曦夹了一筷子,品尝过后评价:“还挺好吃的,好像价格也可以,现在可以卖到四五块一斤,不算特别低端的蔬菜。”

明春晰:“要种吗?”

卿孟祝:“正在考虑,不过应该会种。”

赵和曦:“种吧种吧,我去打听一下哪里的茭白比较好,到时候我们去买点苗。”

卿孟祝:“行,交给你了。”

赵和曦:“也别全交给我。上次种春季蔬菜我就发现了,你亲自挑出来的种子,种出来的菜才好,要不是你亲自挑出来的种子,总是差一点意思。”

他们当时筛选春季种子的时候,卿孟祝交给黎跋他们选育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后面拿回来的种子基本也没什么问题,他亲眼看过,都是“良品”以上的种子。

不过,上一茬白菜、花菜之类的确实缺了点意思,没有跟市面上的菜拉开差距,只有番茄和萝卜脱颖而出了,这两个品种都是卿孟祝拿自家的菜亲自育的苗。

卿孟祝听赵和曦这么说也不推辞了:“行,你多找一些合适的茭白苗,我再亲自挑选。”

明春晰:“要等周末再去吗?”

不等卿孟祝说话,赵和曦在旁边说道:“等周末也太慢了,周末还要忙着给会员们发蔬菜包呢。这两天就去吧,附近我熟,保准给你们找一堆不错的茭白苗出来。”

和明春晰的约会泡汤了,卿孟祝只好说道:“那就这两天吧,你先弄好再找我。”

赵和曦干起活来颇有点雷厉风行的意思,隔天就找卿孟祝,说已经找到了几个种茭白的村子,都会育苗卖,他们先去逛一圈,看中哪家就跟哪家谈。

卿孟祝:“也行,开车去?”

赵和曦:“开车多不方便到村里转悠啊?我骑电瓶车带你。”

卿孟祝忍不住:“你小心被狗追。”

赵和曦:“没事,大不了我开快点,狗应该追不上。实在不行,喊护法和护卫过来在我们身上蹭点味道,这俩家伙都快成狗王了,有它们护着,别的狗应该不敢追我们。”

卿孟祝叹口气:“行吧,那我们走街串巷调研去。”

第152章 这应该是我家的辣椒种

四月的春色正好,阳光和煦,春风柔畅,山林田野是深深浅浅的绿,看着令人心旷神怡。

如果不是坐在电动车后座欣赏,卿孟祝的心情会更好一些。

偏他缩起长腿坐在后座也就算了,骑电动车的那人还在前面叽歪:“孟祝,都已经看过四个村子的茭白苗了,你还没有看中的啊?”

卿孟祝:“也不是没看中,等会再看看,不行我们就回去再选一趟。”

赵和曦懂了:“你弄了几家备选是吧?一共弄了几家?”

卿孟祝:“只有一家。”

卿孟祝看了那么多家的茭白苗,只有一家达到了“良品+”的品质,他还特地拿商城助手扫描了一下,商城助手显示,扫描的茭白苗还差百分之八十二才能达到“精品-”的品质。

他对这个结果比较不满意,想等会儿再看看有没有别的茭白苗,品质能更高一点。

赵和曦将电动车骑得飞快,风呼呼地刮过,将他们的衣服往后吹。

卿孟祝戴着头盔,看周围倒是看得挺清楚。

很快,他扯了一下赵和曦的下摆:“去右边的那片田里看看,那边的茭白苗应该不错。”

赵和曦偏头看了一眼,抓着电动车的车把拐弯:“好嘞,我现在过去。”

茭白和水稻的亲缘关系很近,种植要求也差不多。

他们骑过去的时候能看到路边开辟出来的一块块水田,此时天光云影,横着放在田里的茭白生长出了新的小芽,这就是今年的茭白苗。

茭白由菰感染黑粉菌而形成,感染之后,它没法再结种子,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农户都用上一年收获到的茎秆育苗。

剥掉茎秆的枯叶,横着放到水田里,像竹子一样的茎秆就会在节处长出新叶,底下也会长出根系。

种的时候把这些一节一节的茎秆切成几段,每一段都保留新发出来的枝叶和根系,埋到田里就可以种了。

每一年都可以用类似的方法种植,也可以直接用分蘖出来的新芽种植。

赵和曦开着电动车带着卿孟祝来到田边。

他们离远了的时候没看见,走近了才发现田里有人正在忙活。

听到动静,正在忙活的人抬起头,有些警惕地看着两个陌生的年轻人:“你们来这里干什么?”

赵和曦:“我们是种植户,打算过来买点茭白苗。大哥,这是你家的茭白苗啊?”

吕春开点了一下头:“是啊。”

卿孟祝:“我们能看看你家的茭白苗吗?”

吕春开:“看吧,不过我家田里养了黄鳝,你们下来的时候小心一点,不要被黄鳝吓到了。”

赵和曦眼睛一亮:“你们在茭白田里套养黄鳝?收益怎么样?是不是比单纯种茭白的收益高很多?”

吕春开:“还行吧,反正多一个进项。”

卿孟祝他们经过交谈得知,吕春开刚刚在田里摸的就是黄鳝。

吕春开家养黄鳝养了好几年,冬天的时候,黄鳝就养在田埂边的深沟里,现在开春了,要种新的茭白,他想把小黄鳝挪出来一些放到新的田里去养。

赵和曦看着田边的深沟:“这沟可真够深的,水位都到你大腿中间了,养黄鳝要挖那么深的沟吗?”

吕春开:“黄鳝本身倒不介意水深水浅,不过,你看见天上的鸟了吗?”

赵和曦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说到这个,下意识地抬头看天空,鸟儿正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还挺多:“看到了,怎么了?”

吕春开:“要是不挖深沟,这些野鸟飞下来抓黄鳝,一抓一个准,养多少都没用。”

赵和曦明白了:“所以田边的深沟是为了给黄鳝躲避天敌用的?”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卿孟祝明春晰》 150-160(第3/14页)

吕春开:“是啊,让它们躲避天敌,也方便它们在田埂上打洞做窝,不挖那么深的沟根本没有泥壁给它们打洞。”

吕春开在捉黄鳝上非常有经验,看准了泥壁的泥洞,伸手进去抓,只用两根手指就能抓出一条扭动的黄鳝来。

这让身为资深钓鱼佬的赵和曦羡慕不已:“老哥,你不怕这样进去摸到蛇吗?”

吕春开扫了他一眼:“什么蛇会在水面下打洞?再说,我养黄鳝这么多年,什么样的洞有黄鳝,我扫一眼就一清二楚了,怎么可能还抓错?”

赵和曦佩服地竖起大拇指:“你家这黄鳝真好,腹部真黄,跟外面养殖的不是一个色。”

吕春开被搔到痒处,得意道:“那是,我家这黄鳝算半养殖。平时我们都不喂饲料,全靠它们自己找食吃,养出来的味道自然比那些养殖户要好得多。”

说着,吕春开从一个黄鳝洞里抓出一条肥嘟嘟的大黄鳝:“你看这品相。”

赵和曦:“真好。等我们种了茭白,我也看要怎么套养点黄鳝什么的。”

吕春开:“行啊,我们加个微信,你们要是想搞黄鳝就找我。不过现在养甲鱼也不错,我看好些人家养甲鱼,利润比养黄鳝还要高。”

赵和曦还真没想到养殖业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茭白田里还能养甲鱼?那下去的时候岂不是要小心一点,免得冷不丁就被甲鱼叨一口?”

吕春开笑:“可不是?养了甲鱼之后就不能光脚下田了,起码得穿双水鞋什么的。王八可是出了名的咬定了东西死不松口,别被它把脚趾头给咬掉了。”

吕春开跟赵和曦聊了几句,又加了微信,看卿孟祝蹲在田边看他家的茭白苗看得很是专注,还拿手机拍,便喊道:“那个小哥,你看出什么来了没有?”

卿孟祝抬头说道:“正在看呢。你家的茭白苗真好。”

吕春开甲的茭白苗也是“良品+”的品质,不过距离“精品-”只有百分之二十二,算是到目前为止他们看到的最好的茭白苗。

可能因为他家在种茭白的同时套养了黄鳝,平时有机肥给得足,又不会用太多的农药化肥,环境比较好。

吕春开听到卿孟祝夸他家的茭白苗,很是高兴:“有眼光!你们打算买多少茭白苗啊?”

卿孟祝跟赵和曦对视一眼,说道:“起码买一万二三株吧?”

茭白比水稻的个头高多了,基本能长到两三米。

种茭白的间距也要比水稻大得多,起码要半米间距,因此一亩地顶多种一千二三株,他们要一万二三株,那就是十亩地的量了。

吕春开一看来了笔大生意,瞬间顾不上地里的黄鳝了,看了一下天色:“快到中午了,不如你们去我家吃个午饭吧,正好尝尝我家的黄鳝,我们边吃边谈。”

买谁家的茭白苗都是买,一般来说,招待过对方吃饭,对方就不好拒绝了。

吕春开搓了搓手,心里为自己的机智而得意。

赵和曦从善如流:“那我们就不客气了,刚刚看你抓的时候我们就眼馋了。”

吕春开爽朗地笑道:“不客气,走,我带你们过去我家。我家离得很近,就在拐弯那里,那座窗框是红色的房子就是。”

吕春开没骑电动车,赵和曦他们也没有骑车,而是走路陪着过去。

等到了吕春开家,他提着黄鳝,说要亲自到厨房给他们做黄鳝吃。

吕春开脸上满是笑容地解释道:“我老婆有点怕这种滑溜溜的东西,所以黄鳝一直是我负责处理。”

赵和曦夸道:“吕哥好男人。”

吕春开:“应该的嘛,要是我怕,我老婆也不会让我弄的。”

主人都在厨房忙活了,卿孟祝他们也不好单独跑去客厅坐着,于是就看吕春开在厨房收拾黄鳝。

吕春开明显是熟手,拿一枚钉子钉住了黄鳝,手起刀落几下就把黄鳝处理好了。

处理好的黄鳝吕春开没有再洗,怕客人觉得不干净,他解释道:“刚刚处理之前我已经洗过了,黄鳝血是好东西,等会要一起下锅。”

卿孟祝跟赵和曦连连点头表示理解。

吕春开于是起锅烧油,将黄鳝用热油炸了,另外起锅,放了一把腊猪膘,然后放大量的蒜子炒香,再加青红辣椒,加黄鳝,烹米酒。

等米酒下锅,激起一阵香气,整个厨房都笼罩在那股香气当中。

卿孟祝盯着锅里的辣椒,目不转睛地,很是专注。

吕春开注意到他的视线,解释道:“这是我亲戚给的好辣椒,又鲜又香,我还特地挪到大棚里去过冬,等会儿你们尝尝,保证没尝过这么好的辣椒。”

卿孟祝:“我还真可能尝过。”

吕春开满脑袋问号。

卿孟祝抬头笑了一下:“如果我没看错,这应该是我家的辣椒种。”

第153章 青梅还能腌成小菜啊?

卿孟祝家去年没少给同乡辣椒种子,看来这些辣椒种子散落到各地,已经传播到吕春开他们村了。

吕春开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露出一个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就说这辣椒的味道跟之前的老辣椒有点差别,原来是新种。”

他倒不怀疑卿孟祝的话的真实性,或者无所谓是否真实,只要生意能谈成就好。

吕春开热情招呼:“那你们今天得尝尝我家的黄鳝和你家的辣椒炒好的味道,特别鲜辣下饭,特别香!”

吕春开很快就做好了饭,打电话叫他老婆回来,又倒了自酿酒出来,热情招呼卿孟祝他们吃吃喝喝。

黄鳝确实很好吃,配上辣椒更是鲜辣诱人。

卿孟祝他们吃着黄鳝喝着甜米酒,不知不觉都吃了两碗饭。

就是辣椒有点太辣了,卿孟祝怀疑吕春开家种的时候可能混了小辣椒的基因,他家的辣椒没那么辣。

不过,他们也可以考虑种出不同辣度的辣椒出来,辣一点的辣椒也挺带劲。

甜米酒不醉人,饭后,大家坐在客厅谈买卖茭白苗的事。

吕春开要收两块五一棵,赵和曦头发都炸起来了,说外面的人才收一块五一棵。

最后双方拉锯,谈到了两块一棵,一共需要一万两千棵,每一棵都要经过卿孟祝他们验收之后才会收。

吕春开叹气:“你们不愧是出了名的高标准严要求,那不如你们到我家田里来验收吧?省得我们把茭白苗拉过去你们又不收,伤了苗之后就不好种了。”

卿孟祝:“行,我们先回去整地,等整好地之后再过来买。先说好,要是茭白苗达不到我们的标准,那我们宁愿不收也不会买哈。”

吕春开:“行,只要你们别把好苗全挑走了,最后也没买几棵就行。”

卿孟祝他们找好了茭白苗,回去之后就计划把新的田给耕出来。

种茭白的地方要靠水,且对水深的要求比较高。

如果说,水稻只要求五六厘米高的水,那么茭白起码要一二十厘米,他们得先把地耕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卿孟祝明春晰》 150-160(第4/14页)

,把底肥施好,再来买茭白苗。

耕地施肥等工作,他们交给了冯凝香团队。

作为有经验的老农,冯凝香他们会完成得很好。

赵和曦现在拿不准主意的是茭白田里套养的生物:“我们要套养吗?像吕春开他们家那样养黄鳝,还是养点甲鱼之类的?”

卿孟祝:“我再问问。看看哪种养起来比较简单,利润也比较高?”

赵和曦:“那就是黄鳝了,近两年黄鳝的价格水涨船高,尤其是这些半野生的黄鳝,一斤能卖到六七十块,相反,现在养甲鱼的人多了起来,一斤也就四五十块。”

卿孟祝吃惊:“现在的市场已经换过来了吗?”

赵和曦:“是啊,黄鳝不好养,喜欢吃的人又很多,价格就比较贵了。”

卿孟祝立刻拍板:“那就养黄鳝吧。我不懂黄鳝苗,你看着买就行,实在不行我们可以请一个专家指导一下。”

赵和曦:“那我去问问。”

赵和曦还没买好黄鳝苗,他们先去将预定好的茭白苗给提了回来。

吕春开对卿孟祝的本事叹为观止:“卿老板你这眼睛也太毒了,我种茭白种了小二十年都没有你会挑。”

卿孟祝说道:“会员们对我们的菜要求高,眼睛不毒不行。”

吕春开:“那你们也挣钱啊,我听说买你家菜的都是有钱人。”

卿孟祝看着吕春开好奇的表情,笑笑:“有钱人往往更精明,我们想挣那点钱也不容易。”

搪塞了吕春开,卿孟祝继续带着人挑茭白苗。

吕春开家的茭白苗并没有那么多,最后卿孟祝还是去之前看好的那户人家挑了一批。

他们给的价格相对较高,哪怕比较挑剔,农户也挺欢迎他们去挑苗。

种完茭白就要种水稻了。

卿孟祝忙着给水稻育苗,分身乏术,没太多精力管公司里的那批水稻,便让赵和曦他们看着育苗。

公司里的工人们都是老农户,对育苗方面挺熟,不用他事事出马。

他现在将工作重心放在自家田里的水稻种植上,既要保证田里的肥水,又要保证水稻的出芽率,两边都准备好,稻子才能种得比较好。

他现在正往中级种植者方向冲,水稻种植是中级种植者的必备技能,他想在上面取得成就,必须得要多加用心。

卿孟祝这几天都在忙种水稻的事情,根本不在田里露面。

周晏找了他两次没找到人,只好上他家来堵他。

卿孟祝很惊讶:“周哥,你找我做什么?”

周晏无奈:“餐厅马上要开了,不得试菜啊?”

卿孟祝眼睛一亮:“这两天就要试菜吗?”

周晏:“对,不过找你不是为了试菜,是想用一下你家山上的青梅——之前说好有一部分食材会用你家的食材。”

卿孟祝笑道:“我又不会反悔,用就用嘛。是不是要晒青梅干,今年的青梅长得挺好,我前两天上去看,青梅都快有乒乓球大了,晒成青梅干味道应该不错。”

周晏:“后续可以晒一点,不过这次主要想用青梅做道小菜。”

卿孟祝:“青梅鸭?”

周晏:“不是,用青梅做主菜。”

卿孟祝“嘶”地倒吸一口凉气:“那得多酸啊?”

周晏:“是有点酸,不过也比较开胃。你家的青梅能摘了吗?能的话我上山摘一点。”

卿孟祝连忙说道:“能!你尽管上山摘。”

说完,卿孟祝想到自己那一个山头的好东西,又连忙说道:“还是我带你上山吧,山上有点乱。”

周晏也不介意:“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就去吧。”

卿孟祝刚下完田,脚都没来得及洗,只好换了双鞋子带着周晏上山。

他家今年的青梅专门修剪过枝叶,埋过肥,产量虽然没有去年高,但是个头比去年的大多了。

现在青梅已经快成熟了,好些青梅慢慢向黄梅过渡,青黄中带一抹红,藏在绿色的枝叶间,显得很诱人。

不过这都是假象,他们只要伸手摘一颗咬下去,酸涩的汁水就会迸溅出来,令人露出痛苦面具。

卿孟祝示意周晏看枝头的青梅:“周哥你要摘什么样的梅子?所有梅子都可以摘,我没有打过药,摘回去就可以吃。”

周晏拉着一根树枝,低头轻嗅了一下青梅,非常感兴趣地说道:“摘那些比较硬,没那么黄的。”

卿孟祝感觉已经开始牙酸了:“那个特别酸。”

周晏:“我知道,酸才有风味。”

卿孟祝:“行吧?那我按你的要求摘了啊。”

第一次用青梅做菜,他们也没摘太多,就摘了两篮。

周晏懒得回厨房,干脆在卿孟祝家做晚饭。

摘回来的青梅,周晏用细盐仔细搓洗干净,然后用刀把青梅拍碎,把里面的核给取出来,再放油、盐和干辣椒丝,就这么生腌。

卿孟祝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青梅腌制方法,感觉十分好奇。

等吃晚饭的时候,青梅已经腌制得差不多了。

周晏将盛在雪白碟子里的青梅端上桌,要求每个人都尝一尝,留下评语。

腌制的青梅还是很好看,青色的梅子肉,红色的辣椒丝,一点点酱油和油,看起来非常具有春天的气息。

只是一想到这是酸涩无比的梅子,卿孟祝就有点感觉到牙酸了。

不过他是老板,怎么着也要捧一下场,他拿筷子夹了一小块青梅肉,送到嘴里一尝。

瞬间,酸而清新的梅子肉,辣而浓香的辣椒丝,加上酱油——味道居然非常丰富协调,不会太酸太咸太辣,反而令人回味无穷。

卿孟祝尝了一口,感觉整个胃口都打开了,原本不怎么饿的肚子一下就饿了。

不止卿孟祝觉得腌制青梅意外地好吃,赵和曦也非常惊艳:“腌青梅怎么是这个味道?看起来跟黑暗料理似的,没想到尝起来居然还挺解馋。”

明春晰在旁边评价:“也很解腻。”

周晏有些得意:“那是,开胃生津的上好小菜,要不是这个季节,再加上梅子肉的质量够好,想凑这么一盘小菜还凑不出来。”

卿孟祝:“真挺好吃的,完全颠覆了我对青梅的印象。”

周晏:“所以你家的青梅别卖了,就留给我做菜吧。”

卿孟祝满口答应下来:“没问题,我不摘,你什么时候要你就摘。”

腌青梅实在太颠覆卿孟祝的认知了,他尝了两口,忍不住拍了照片发朋友圈。

也算为他们的农庄预热——马上就要开业了,得造点势。

没想到一发朋友圈,明乐心便私聊他。

第154章 我们的餐厅可以试营业了

卿孟祝看明乐心发过来的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卿孟祝明春晰》 150-160(第5/14页)

明乐心的大意是,她有个朋友的女儿怀孕了,孕吐比较严重,现在非常喜欢酸的东西,她想帮朋友的女儿要一份腌青梅。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卿孟祝给明春晰看了一眼,而后向周晏展示聊天记录:“周哥,我阿姨问这个梅子能不能寄?她有个朋友的女儿怀孕了,想吃点酸的东西。”

周晏:“孕妇?”

想了想,周晏说道:“给孕妇寄食物不太安全,要不我把方子给她?”

卿孟祝连忙拒绝:“不不不,你的方子,怎么能随便给人?”

周晏十分大方地说道:“没事,网上也能找到这方子,不算什么独门秘方。”

卿孟祝:“那你发我吧。”

周晏:“我整理好再给你发。”

说起孕妇的事,周晏说道:“我这两天一直在想,我们的菜那么好,要不要往药膳方面开发。”

卿孟祝:“药膳?”

他们种了天麻、黄精、地黄、百合之类的中药材,要是往药膳方面走,好像真的可行。

周晏:“是啊,搞点特色。比如梅子,到时候开发个酸梅汤出来,提升记忆点。”

卿孟祝:“那是得好好想一想。”

周晏:“我们本身就走农家菜的路子,开发点药膳,做滋补的菜也挺好。名头好听,价格也卖得上去。”

明春晰罕见地提出意见:“我觉得可以增加特色菜,却没必要正式走药膳的路子。范围缩得越小,目标顾客越少,操作不当,容易亏损。”

卿孟祝沉吟:“也有道理”

周晏:“要不然我们先别正式开业,先试营业一段时间,有什么问题也好及时调整。”

这次大家都没意见。

卿孟祝很快给明乐心朋友的女儿寄了青梅。

对方收到了,说很喜欢他们家的青梅,特地加了他们的微信道谢。

他们买下的农庄很快修整好了,相关执照也办理了下来。

周晏正式从原东家那边离职,带领团队入驻“祝晰餐饮集团”,他们进入试营业阶段。

新餐厅没什么客源,他们直接在庞大的会员群里宣传,试营业期间半价,每天只接两桌,中午跟晚上各一桌。

链接一发出去,都没等他们吆喝,立刻就被抢购完了。

第一期为期七天的试营业项目,顺利得不可思议。

卿孟祝对明春晰说道:“没想到顾客们那么信任我们。”

明春晰倒早有预料:“口碑就是这么一步步积攒下来的,未来我们还会有更好的口碑。”

卿孟祝摩拳擦掌:“那就要看我们的本事了。”

试营业期间,周晏亲自过来跟他们商量菜单。

他们要做高端菜,主打高端农庄菜,菜单跟其他餐厅不太一样。

他们也用火腿、鲍鱼、花椒等高端食材,但是讲究高端食材与田园时蔬的碰撞。

周晏:“你们看看菜单,每桌菜会有三四道菜不一样,我们先来练一练。”

卿孟祝接过厚厚的皮质菜单,打开来看:“火腿椒丝腌青梅、笋丁拌烤牛肉、炭烤猪颈肉卷四季豆……感觉所有的菜都挺陌生。”

周晏:“起了不那么令人熟悉的名字而已,人的熟悉感一旦上来了,就不会觉得它高端了。”

卿孟祝将菜单还给他:“有道理,就按你说的来。”

试营业的第一天,周晏很快带领团队在后厨忙碌了起来。

新地方、新团队、新工具,一切都要适应,要是不早点做准备,很容易弄得手忙脚乱。

卿孟祝受邀到厨房参观,发现周晏不愧是有管理经验的大厨,这么多人,热菜,凉菜和烧烤,大家各司其职,很快就上手了。

卿孟祝他们家的菜种得还不算太多,大部分菜要从外面运过来。

幸好他们处于藤城,交通非常方便,哪怕空运也没什么问题,所以今天买的菜一早就到了,现在清点入库,也没什么难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