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卿孟祝明春晰》 230-240(第1/17页)
第231章 没钓到鱼的赵和曦带了泥蒿回来
卿孟祝他们地里的黑麦草很快接种了根瘤真菌。
足足一百八十多亩的黑麦草,光是买根瘤真菌制剂就花了不少钱。
不过,接种后的效果也很明显,黑麦草长得更加鲜嫩茂盛,肥厚诱人。
卿孟祝他们家的牛原本不喜欢吃山下的草,现在看到山下的草却有些走不动道了。
它们慢慢学会了下山吃草,鲜草在它们食物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现在几乎能达到四成,它们还会吃五成竹叶和一成干草,饮食健康得很。
卿孟祝也不管它们,就任它们吃。
于是,牛群在头牛的带领下,每天都会慢悠悠地下来吃草。
卿孟祝没想到山上这条公路修通后,用得最多的反而是这一群牛。
他们家的牛还挺自觉,下山后只吃草,并不吃其他的东西。
卿孟祝原本想找人专门放牛,观察到这种情况后,觉得没必要,就还是让牛群自由活动。
这天,卿孟祝过来巡视农田,给田施肥的员工们看到他,纷纷跟他打招呼:“老板,你来巡视了啊?哎哟,护卫、护法今天也还是那么乖。”
护卫跟护法走在卿孟祝两边,听到有人夸它们,骄傲地挺起了胸膛,抬起了脖子,显得越发高大俊秀,肌肉线条堪称完美。
卿孟祝看它们这样,忍不住弯腰揉搓了一下它们的前胸,笑着说道:“是啊。你们看到牛了没有?今天牛跟大鹅打起来了没?”
他们家牛下来吃草,别的都好,就是会被大鹅敌视。
现在田里养了三万多只大鹅,大鹅们鹅多势众,领地意识又强烈,每次牛一下山,大鹅们发现后,都会张开大大的翅膀追逐驱赶,还试图叨牛。
牛群也不是好惹的,它们被攻击了,也不管怀不怀孕,都会低头试图顶大鹅。
在牛刚下山那会,护卫跟护法看到牛群和鹅群起了冲突,会试图分开它们。
鹅群和牛群都被两只狗子收拾过了,对它们也服气,每次被驱赶,纷争都能快速平息,奈何等两只狗子看不见的时候,它们凑到一起,又会打起来。
大家听到卿孟祝问,哈哈笑道:“打啊,哪天不打?打完了就消停了。”
卿孟祝揉揉额头:“也是。”
“老板别慌,赵总就在那边呢,出不了事。”
卿孟祝意外:“和曦在那边干嘛?也是过来巡视?”
“钓鱼啊,赵总说刚开春鱼可肥了,黑麦草养出来的蚯蚓也好,得多钓钓。”
卿孟祝:“那我过去看看。”
卿孟祝顺着大家指的方向,过去找赵和曦。
赵和曦过来拿了个小马扎,坐在河边钓鱼。
卿孟祝从后面悄悄走过去,只见赵和曦正守着两根鱼竿,脚边放着一个装了半桶蚯蚓的小桶,水里放着装鱼的鱼护,鱼护好像是空的。
赤狐和水獭正守着赵和曦,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面,看着非常乖。
赵和曦时不时伸手摸一把赤狐和水獭厚实顺滑的皮毛,看起来非常惬意。
卿孟祝还没走到近前,赤狐的两只大耳朵抖了一下,耳尖一动,而后脑袋转过来:“嘤。”
赵和曦只觉得手下一空,赤狐已经跑到了卿孟祝身前,用两只前爪抱着他的腿:“嘤嘤!”
水獭慢了半拍,也跑过来:“嘤。”
赵和曦跟着转头:“孟祝?你怎么来了?”
卿孟祝:“听人说你在这边。钓到多少鱼了?”
赵和曦:“才刚来,快了。”
卿孟祝瞥了一眼他屁股下面的小马扎,小马扎的金属腿已经深深陷进湿软的泥土中了,很明显,刚来的话,小马扎不会陷得那么深。
估计赵同学今天又要空军了。
察觉到卿孟祝的目光,赵和曦不自在地挪动了一下屁股:“你来找我干嘛?”
卿孟祝:“晚上周哥会过来,你也过来吃饭,我们聚一下?”
赵和曦一口答应下来:“好啊,等会儿我钓几条鱼回去,晚上我们吃鱼。”
卿孟祝看了水獭一眼,笑了笑:“行,那就等你的鱼了。”
傍晚,周晏下班了就过来。
卿孟祝特地捉了两只榛鸡下来,还准备了嫩春笋。
周晏进门的时候有点意外:“就我一个人来了,他们还没过来?”
卿孟祝:“春晰在加班,说要晚点回来,彦桓跟他一起回来。和曦在钓鱼,我催催他。”
周晏一挑眉:“他钓鱼的战果怎么样?”
卿孟祝笑:“不好说,不过他回来的时候肯定能带鱼回来。”
就算他钓不到,水獭也能下去捉两条。
卿孟祝跟周晏说完,去给赵和曦打了个电话。
赵和曦说马上回来。
过了二十多分钟,赵和曦果然骑着摩托车,提了两条鱼回来。
赤狐和水獭就坐在他摩托车的后座,看着可威风了。
除此之外,他还采了一大把绿叶蔬菜回来。
卿孟祝低头仔细看了看那把蔬菜,有点不确定地问道:“泥蒿?”
赵和曦:“对,就是泥蒿,你家池塘那边采的,看着特别清爽脆嫩,我就采回来了。”
周晏也走过来:“这把泥蒿的质量是不错,晚上做个腊肉炒泥蒿。这两条鱼做酸菜鱼,孟祝你家还有酸菜吧?”
卿孟祝:“有!都是冬天的时候用芥菜心腌的,现在吃应该刚刚好,我去拿。”
周晏很快确定了晚上的菜式。
明春晰和楚彦桓没过多久也回来了,大家坐在院子里等饭吃。
香味一阵一阵地飘出来,坐在院子里的人连同四只小家伙都忍不住了,一个劲的吸鼻子。
大家早已经擦好了桌子,拿好了碗筷就等着菜上桌。
好不容易等饭做好了,卿孟祝他们先喂四只小家伙。
今天有榛鸡,四只小家伙吃的是榛鸡拌饭,里面有各种榛鸡内脏和卿孟祝他们储存在冰箱里的各种肉类,配上鲜美的鸡汤,看着非常不错。
小家伙们守着各自的饭盆,很快大快朵颐起来。
饭菜上桌,卿孟祝他们也迫不及待地下了筷子。
腊肉炒泥蒿很好吃,腊肉的香浓肥厚,泥蒿的清爽脆嫩,两者炒在一起,金黄的腊肉和翠绿的泥蒿互相借味,搭配得十分完美。
卿孟祝估计泥蒿长在池塘边,吸收了灵珠渣的水,所以才这么好吃。
酸菜鱼也很好吃,他们做芥菜的时候专门选用了芥菜心,因此芥菜格外酸爽脆嫩,还带着一丝回甘。
鱼就不用说了,刚刚捞起来的野生鱼,肥美鲜嫩,再加上周晏的好手艺和辣椒、蒜米的点缀,毫不夸张地说,光是这鱼,卿孟祝就能吃三碗饭!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卿孟祝明春晰》 230-240(第2/17页)
最妙的是今晚的榛鸡,周晏没有用来煲汤,而是低温煮熟之后,去头去尾,将榛鸡肉手撕出来,然后浇上了鲜辣浓郁的料汁,做了一道手撕醉榛鸡。
手撕醉榛鸡用的酒还是他们自家蒸的酒,带着一种特殊的香味,酒香加肉香的组合,再加上恰到好处的鲜辣,卿孟祝感觉味道一层一层地朝味蕾扑过来。
味蕾还没感受完上一个层次的味道,下一个层次的味道又来了,循环往复,鲜辣香浓一直在舌尖上徘徊,诱惑得卿孟祝只得吃一大口香软油润的大米饭压下去。
这一晚上,周晏做的所有菜都光盘了,连汤汁都被拿来拌饭,大家也都吃多了。
吃完饭大家不得不分发健胃消食片,然后坐在院子里消食。
卿孟祝看大家撑得不行,抓了一把茶叶出来泡成茶,让大家慢悠悠地喝茶聊天。
喝茶只是小口小口地喝,并不怎么占用胃部,还能促消化,他们喝着茶,倒不觉得撑得难受。
周晏喝了两口,看了一眼杯子里的茶水,说道:“这是今年的新茶吧,跟去年又有点不同,尝起来香味更加幽香了。”
卿孟祝:“对,就是今年的新茶。后院的茶树从开年就开始长嫩叶,现在嫩叶越来越多,我们摘了好些下来炒,趁着新鲜,多喝两次,后面再喝就不是这个香型了。”
周晏赞同:“每次来你们家喝的茶叶,都有点不一样,跟开盲盒一样,每次来都是惊喜。”
赵和曦也品了品,嘀咕:“那是你们舌头比较灵的人才会这么觉得,我喝着倒觉得每次的茶都差不多。”
卿孟祝:“差得远了去了,你是对茶没有特殊的喜好,所以才会觉得都差不多。”
赵和曦:“也不是,我只是觉得几个批次的茶都差不多,但是要拿你家的茶跟寨前村的茶相比,我就能喝出明显的差别了。”
提起寨前村,周晏顺势问:“你们寨前村的茶树也种了挺久,现在那边的茶叶开始产出了吗?”
卿孟祝:“产了,不过量不多,得等明年才会好一点。”
赵和曦:“虽然每棵茶树的量不多,但是加起来量还是可以的,我感觉都可以上架卖了。”
卿孟祝:“再等一段时间吧,现在反正还不稳定,等一段时间应该就会好一点。”
楚彦桓来他们这边来得晚,不清楚寨前村的事情,闻言举手道:“寨前村又是哪里?你们公司在那边也有田产吗?”
卿孟祝:“田产倒没有,只是我们在那里租了山头种竹子,还跟村民合作种茶。”
楚彦桓好奇:“那怎么平时不见你们过去?”
卿孟祝笑:“也去啊,只是去那边都是当天来回,你可能没有注意到。我们那里有技术员和管理员驻村,只需要日常巡视跟有问题的时候去看看,不用在那边花太多的心思。”
楚彦桓查了一下地图:“看起来是一座在大山里的山村,你们怎么会想到在那边种竹子?”
卿孟祝:“当时不是我们去找的,而是那边村里有个年轻人种蓝莓,听说我们需要蓝莓苗,就带着他的蓝莓苗过来找我们,后面我们才注意到那个山村。”
楚彦桓对寨前村很好奇,卿孟祝想着他平时都在镇里,也没什么地方可玩的,便邀请他下次跟着一起去寨前村巡视。
卿孟祝说道:“寨前村在山里,但是风景很好,生态也保护得很不错,去玩一下应该挺好玩。”
楚彦桓立刻答应下来:“只要师兄给我假,我就去。”
明春晰在旁边说道:“你想休假,自己安排假期就行,我又没压榨你。”
周晏插话道:“我也想去看看,他们那边的野菜跟野生菌都不错,我看看在农庄里弄几道春日特供。”
卿孟祝:“周哥你要是也过去的话,那我们就得选一个周中的时间了。”
赵和曦:“那就周一或者周二吧,之前就说周一或者周二过去。”
周晏:“我周二有空。”
卿孟祝抓着明春晰的手:“春晰你去吗?”
明春晰点头。
卿孟祝拍板:“那我们就周二过去,开一辆车或者两辆车,等会我跟易岩柏说一声。”
楚彦桓来到这里之后很少去附近的乡村逛,都有一些憋坏了,听说要去山里,他跟春游一样,特地准备了大包小包的零食。
卿孟祝看着,干脆联系易岩柏,找他家订了午饭,中午就在他家吃饭。
因为去寨前村的时间比较多,卿孟祝已经跟易岩柏商量好了,过去的时候就在他家吃饭,正常给钱。
易岩柏也习惯了,现在不会再推拒,双方都落得自在。
周二那天,他们开了两辆车进山。
此时正是春雨蒙蒙的季节,他们进山的时候下起了小雨。
路两边的山全部青了,烟雨蒙蒙的,颜色很深,眼睛看着这样的景色跟被水洗了一遍一样。
楚彦桓直呼舒服,后悔平时没多多进山。
他们一直开车,从国道到乡道,直到进了寨前村。
楚彦桓看着被大山环绕的村庄,又看着村里来往的行人和在田间劳作的人,有点意外:“这里的人怎么那么多?他们都不出去打工的吗?”
卿孟祝刚下车,听见他问,说道:“原本去打工的人比较多,后面我们跟村里合作种竹种茶,大家在家里也有收益,就不怎么出去打工了。”
赵和曦补充道:“其实也不是不怎么出去打工,是中年人不怎么出去打工。”
卿孟祝点头:“对,村子里的中年人出去打工本来就难找到工作,只能做一些比较辛苦的体力活,工资也不怎么高,现在能在村里找到活,就还是在村里舒服一些。”
楚彦桓:“那我们公司在推动乡村建设方面出了不少力啊。”
卿孟祝耳根子有点热,抬手抓了下耳朵:“还不到这个程度,只能说在村里提供了一些岗位,要推动乡村建设,我们还需要多多努力。”
明春晰揽着卿孟祝:“我们的公司才刚起步,以后会积极地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
楚彦桓摸了一下胸膛:“你要这么说,我突然觉得回来跟你们混也挺好的。”
第232章 上架的新茶很受欢迎
卿孟祝他们到了之后,直接提着东西去易岩柏家。
易岩柏的父母都在家,看到他们过来,热情地招待他们喝茶吃饼干。
卿孟祝说要带朋友到外面逛一逛,等回来再喝茶,顺便请两人准备午饭。
两人都热情地答应了。
卿孟祝带着周晏他们在外面看。
今天下了雨,外面的路不是很好走,卿孟祝还给他们一人分了一根棍子,权当登山杖,可以用棍子撑着走。
等爬到半山腰,看着云雾缭绕的青山,楚彦桓说道:“我读书的时候,跟同学去索村徒步,当时就想,为什么别人的村庄那么漂亮,我们的村庄一般般?现在看来,又不是我们的村庄不漂亮,收拾整齐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卿孟祝明春晰》 230-240(第3/17页)
都挺漂亮的。”
卿孟祝说道:“我们这里漂亮的村庄还真挺多,当人和自然找到了一个平衡的时候,就很漂亮了。”
楚彦桓:“对,你们就是帮助找到平衡的那群人。”
卿孟祝拍拍他的肩膀:“你也是。”
大家站在半山腰吹风,春天了,迎面吹来的风都是柔和的,带着湿润的气息。
卿孟祝给他们介绍:“那边的山种的是竹子,茶园在那边,现在茶园的规模还不大,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扩大三倍。”
周晏:“那岂不是要很多茶苗?”
卿孟祝:“对,采完春茶之后,我们就要将枝条切割下来培育,到时候拉村民进来一起种。”
周晏:“那可不容易。”
卿孟祝:“多摸索一下,应该不会有问题。到时候,我们提供茶苗和技术,合作户出土地和管理,并且负责采摘。我们按茶叶的品相收购,然后设立一个保底,保证合作户的最低收入之类的。”
周晏:“这样真好,大家肯定也想在山清水秀的家乡工作,不想出去打工。”
他们正在这边说着话,有穿雨鞋的村民从山上下来了,看到卿孟祝他们,过来打招呼:“卿老板。”
卿孟祝来得最多,大家都认识他。
“你们好。”卿孟祝点头跟人打招呼,笑着问道,“上山摘野菜去了吗?”
“对,采香椿、蕨菜去了。哎,你们吃不吃?尝尝我们这里的香椿?”
卿孟祝看对方要把香椿给他塞过来,连忙摆手:“我们不用,你留着自家吃。”
“吃不了这么多。”
卿孟祝:“那冻起来或者晒成菜干?”
“哈哈哈,这倒也行。你们这次过来是?”
卿孟祝:“看看今年这茬茶叶怎么样了?顺便看有没有竹笋?”
“有竹笋,那天我们都看见了,山上的竹笋还挺多,顺着竹鞭跟下雨冒泡似的冒,就是可能竹子种下去不够久,竹笋也没有很大。”
卿孟祝:“那我们上山去看看,大不大也不要紧,好吃就行。”
卿孟祝他们辞别了村民,继续上山。
周晏说道:“没想到大家还挺热情。”
卿孟祝:“村里就是这样,大家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见到了就会多聊几句,是挺热情的。”
他们先去种竹子的山上。
去年种下去的竹子,现在长出了许多枝叶,不过还是不够高,枝叶也比较细弱。
山上的竹笋确实也长出来了,只是不如村民说的多,只是零星长出了一些。
卿孟祝看了一下,说道:“小的竹笋太小了,留它们在这里,长出来的竹子质量也不好,可以掰了回去吃。”
楚彦桓兴奋起来:“掰竹笋的标准是什么?”
卿孟祝想了一下:“你伸出手指,要是比三根手指并起来还细的竹笋,长度又超过了手掌的长度,那就可以掰了,这样的竹笋长不大。”
楚彦桓比划了一下:“我知道了,那我们分散来掰吧?”
卿孟祝看其他人,见大家都没有意见,点了点头:“那就分散吧。”
卿孟祝跟明春晰一起,其他人各找了一个方向,沿着山林掰竹笋去了。
掰了半个多小时,大家集合,卿孟祝跟明春晰掰得最多,掰了一小捆,其他人都只掰了十几根。
不过周晏找到了一些蕨菜。
周晏:“这里的野菜还挺多,除了蕨菜之外,婆婆丁、折耳根、小蒜之类的都有,用来作为特色菜应该不错。”
卿孟祝:“那到时候跟村里的人说一声,看有没有人愿意采了野菜下去卖。我们的笋也可以采来吃了,虽然质量比较一般,但也可以尝尝春天鲜嫩的味道。”
这批竹子的质量不如他们自己种的竹子好,不过要比市面上的好,竹笋大概是“精品-”的品质。
作为蔬菜来说,这个品质的蔬菜已经很不错了。
等它们再长两年,品质达到“精品”甚至“精品+”的品质应该没问题,到时候就可以给农庄稳定供货了。
周晏:“是不是还有茶叶?等会儿我们去看看茶叶,我看能不能用茶叶来做一点菜?”
卿孟祝:“现在就去吧,刚好沿着这条小路下山,就可以走到茶林里了。”
他们沿着小路去茶林,刚好看见穿着雨衣跟雨鞋的周敏玥在茶林里侍弄茶树。
周敏玥见到卿孟祝他们,笑着打了个招呼:“老板,你们过来了?”
卿孟祝点头,说道:“我们过来看看茶树。”
周敏玥:“今年的茶树长得挺不错,没怎么招病虫害,等下完这阵子雨,再给它们埋一点肥,它们就能长得更好了。”
卿孟祝过去托着茶叶仔细看了看:“是长得不错,我们摘一点茶叶回去做菜。”
周敏玥:“好嘞,你们忙,我就在这边,你们要是有什么事,直接叫我就行。”
卿孟祝带着周晏过去采茶叶。
周晏做菜的时候用茶叶比较多,却很少亲自采茶。
周晏将枝头的茶叶拉下来闻了闻:“还挺香的,没有炒就有一股独特的清香气。”
卿孟祝:“对,这批茶叶就是香味最特别,为了保持它的香味,我们种的时候全部采用扦插的模式,就是为了培育特殊的茶种出来。”
周晏点头:“我就说你们种茶怎么种了那么久还没有把茶园给弄出来,原来是这样。”
卿孟祝笑:“采用扦插的话,种植的周期是比较长,要是直接买茶苗回来种,速度就快很多。不过我们想要保持茶树的性状,就只能慢慢扦插,没别的办法。”
很快,他们采了竹笋跟各种野菜回去。
陈美妹和易藕生为了招待他们,已经做好了饭。
桌上八菜一汤,分别是茶叶炒小河虾,竹笋炒腊肉,茶叶老鸭煲,肉末炒笋丝,蒜蓉辣蕨菜,香椿炒蛋,蒸腊猪肝,小炒青菜,还有一个排骨萝卜汤。
基本从卿孟祝他们上山开始,陈美妹和易藕生就开始做饭了。
陈美妹的手艺自然比不上身为大厨的周晏,可乡村柴火饭自然有一番滋味。
周晏尝了,面露佩服之色:“阿姨的手艺真好。”
陈美妹有些不好意思:“就是普通的菜,你们喜欢就行。”
赵和曦:“喜欢!我今天要吃三碗饭,阿姨你做的菜太香了,每一道都好开胃,尤其这个茶叶老鸭煲,里面放的朝天椒真是灵魂。”
陈美妹:“卿老板给我们带的辣椒种子,这个辣椒是比我们这里的好一些,又鲜又辣,用来做鸭子、炒下水、炒鱼干之类的特别好吃。”
赵和曦竖起大拇指:“阿姨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美食理念了,好厉害。”
易岩柏在旁边骄傲地说道:“我爸妈拜了做宴席的大师傅做师傅,等过一段时间他们学成了,以后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卿孟祝明春晰》 230-240(第4/17页)
去做宴席菜去了。”
大家听到这话,齐齐发出惊呼的声音。
卿孟祝笑着说道:“阿姨好牛,叔叔也好牛!”
陈美妹十分不好意思,一个劲地去抓衣角,眼睛却很亮:“大师傅说让我们当学徒,等我们学成了,也是要跟大家一起去做菜才行,光我们两个人忙不过来。”
卿孟祝:“那也很厉害了,来干一杯。”
卿孟祝他们吃完午饭,又喝这几天新炒出来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水。
周晏喝了一口,低头看了看杯子,问道:“这是谁炒的茶?也是随便炒的吗?”
卿孟祝笑着摆手:“随便炒的茶没这个水准,这是我们新请的一位大姨炒的。”
给他们炒茶的大姨也是寨前村的人,大姨家只是跟他们合作种茶叶,并没有想过还可以帮忙加工茶叶。
卿孟祝刚成为中级种植者那会,对种植有了新的理解,就过来指导种茶和种竹。
当时他看见大姨,发现大姨在炒茶方面有着“精通”的水平,就请大姨帮忙炒了。
那位大姨没系统地学过炒茶,纯属自学成才,现在开始学,以后的水平还会再提升一些,卿孟祝他们也算是捡了个漏。
周晏听了,忍不住说道:“这地方还真是人杰地灵,什么人才都有。”
赵和曦插话:“厉害的人本来就很多,得看有没有人发觉?孟祝看人方面就特别准,公司好些人才都不知道他在哪里找出来的,一上班就特别专业。”
卿孟祝笑:“要不怎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这也是运气。”
周晏:“茶叶陆续长出来了,采茶炒茶的人也就位了,公司是不是就可以上架了?”
卿孟祝:“有,我们已经上架茶叶了,特级茶还没出来,一级茶299半斤,现在卖得还不错。”
周晏有点意外:“你们这次的定价意外地亲民啊。”
赵和曦:“是吧?我也觉得,当时就说可以稍微定高一点,是孟祝说,什么品质就什么价位,这个茶只有299半斤的品质,那就不能乱开价,要不然名声很快就臭了。”
赵和曦嘴里虽然抱怨,脸上却满是骄傲:“现在买我们茶叶的人不是很多,不过评论全都是好评。”
周晏笑道:“这个价位能买到这个品质的茶,要是我,我也会好评的。”
第233章 黑麦草就是平替版本的地力恢复剂
周晏回去之后还真关注了一下祝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们那个网店的评价。
大家对他们茶叶的评价都是好评,不仅茶叶,周晏翻看了好几种产品的评价,发现都是百分之百的好评。
周晏看评价的时候,他的小徒弟乌羿从后面走过来,探头看了一眼,问道:“师父,你看什么呢?店里是要上新什么菜吗?我们这几天卖的茶叶菜和野菜评价都挺好的,感觉可以多卖一段时间。”
周晏回过头来:“你怎么知道?谁说的?”
乌羿:“我们店里不是有顾客群吗?我在顾客群里潜水的时候,顾客们说的啊。”
说起这个,乌羿脸上不由露出骄傲的表情:“大家对茶叶老鸭煲的评价最好,说茶叶跟老鸭的配合简直是天才的想法,里面的大蒜子跟鲜辣椒更是点睛之笔。”
周晏:“这也不是我们的特色菜,是人寨前村的传统菜。”
乌羿:“跟顾客解释了,反正顾客们就是很喜欢这道菜,来订餐的人订这道菜的也最多,我之前都不知道能吃辣的人这么多。”
“现在大家本来就是比较喜欢刺激的菜式。”周晏点评道,“口味融合了,尤其以后大堂的菜,可以多选味道相对刺激的菜。”
他们现在的菜单每个星期都会更新,主要选择本季的特色菜。
不过,如果顾客订了包厢,就有机会能点出隐藏的特色菜,跟大堂的菜单不完全一样,这也是他们营销的一个思路。
正好乌羿来了,周晏便跟他讨论起下个星期的菜单来。
乌羿一下子抓耳挠腮,非常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嘴贱凑这个热闹,不过师父的考察都下来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地站在一边报菜名,并说自己的想法。
周晏自从看过卿孟祝他们网店上顾客的评价之后,就多了一个爱好,平时闲着没事就会上网店看看。
他连续看了几个月,发现网店的口碑越来越好,生意也越来越好。
在细心地观察之下,他还发现,网店的商品也不是每一种都能受到顾客百分之百地欢迎,但是要是有商品顾客不满意,客服就会及时安抚并反馈,网店也会迅速把有问题的商品下架。
周晏管理餐厅的时候,遇到某些问题,他自己还不一定能反应得过来。
现在看着网店的评价,再对应他们餐厅的营销和管理,他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
主要看着别的店学东西比抓着自家的问题使劲反思要好受一点,周晏挺喜欢这个方法。
在周晏的观察当中,一晃几个月的时间过去。
从二月到五月,卿孟祝他们陆续在网店上架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
同时,这些蔬菜水果也供应到他们的餐厅这边。
周晏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公司那边五月供应过来的蔬菜品质要比之前的好上一小截。
不仅他感觉到了,味觉灵敏一些的员工乃至顾客都感觉到了,大家都对蔬菜品质的提升感到不可思议。
周晏去问卿孟祝,卿孟祝说,他们用黑麦草调理了土壤,又用了改良的种植方式,所以这一季的蔬菜品质好了一些。
卿孟祝:“这才只是开始,我们的蔬菜会越种越好的。”
周晏拿着一个番茄抛了抛:“我有点想象不到了,对我来说现在的蔬菜已经足够好了。我以前都不知道,有些蔬菜的味道能这么丰富。”
卿孟祝:“现在的蔬菜味道变得丰富了吗?”
周晏点头,将手里的番茄给卿孟祝看:“就拿番茄来说,以前主要吃的是番茄的酸甜,现在我再尝这些番茄,就能尝到番茄特有的果味,尝到汁水的那股水当当的感觉。”
周晏说完,感觉有点说不清楚,又说道:“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以前尝到的番茄也是番茄味,也挺好吃,但是现在尝到的番茄,就好像一个近视的人,突然戴上了眼镜一样,世界忽然清晰起来了,才发现还有好多细节。”
卿孟祝听明白了:“蔬菜的味道更鲜明了,也更有区分度了。”
周晏:“对,大概就是番茄有番茄味,黄瓜有黄瓜味,怎么都不会弄乱的那种味道。”
人的味觉非常灵敏,哪怕不会刻意去感受,大部分人都能分辨出吃到嘴里的东西好不好。
不仅周晏有这种感觉,顾客们也有这种感觉。
他们蔬菜的品质提升了之后,网上针对他们蔬菜的讨论一下子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了。
大家都很好奇,这些蔬菜是怎么种出来的,为什么这么好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卿孟祝明春晰》 230-240(第5/17页)
【他们种菜的本事是真的牛,我吃遍国内外那么多蔬菜,就他家的蔬菜最符合我的胃口。】
【说实话,去年我是没什么感觉的,尽管大家都说他家的菜很好吃,我感觉也是那样,今年一下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家的菜好像从普通的有机蔬菜中脱颖而出,一下子就没有对手了。】
【他家的菜怎么说呢?一尝到,就好像灰蒙蒙的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抹亮色,一下子就感觉到了蔬菜的生命力。】
【对对对,我也是这种感觉,吃他家的菜,觉得味道好鲜灵啊。】
【祝晰网店的蔬菜跟祝晰农庄的蔬菜是同一个供应商吗?我最近好馋他们农庄的油盐炒豆苗,可惜他们的生意太火了,订不到位置。】
【他们家在中心区那边还有一家分店,那边的人好像少一些,可以考虑去分店那边订位置。】
【之前是人少,现在已经火出圈了,分店那边也订不到位置了。我想问问,他们要是同一个供应商,我就直接在网店上下单蔬菜自己炒了。】
【下单吧,都是同样的菜,要是不放心,就买他们那个优选蔬菜,优选蔬菜的味道要更好一些。】
【强烈推荐他们的优选蔬菜,我经常拿来做沙拉和煮面条,感觉非常棒!】
【谁懂啊,我居然会觉得祝晰卖89一斤的番茄卖便宜了,真是太惊艳了,甚至担心他们挣不到钱以后不卖了的那种惊艳。】
【我也是,特地多买了一些冻在冰箱里慢慢吃,就怕他们哪天下架了。】
【他们家还有49一斤的番茄,那个也很好吃。】
【对,49的也很好吃,我以为他们那个49的番茄就是天花板了,没想到出来89的,简直刷新了我的想象。】
【我那天看到他们新推出的89一斤的番茄,还以为他们专门推出来割韭菜的,没想到还真是贵得明明白白,一个价位一个味道,一点都不糊弄。】
【我都有点好奇了,他们这么拼命卷自己是为了什么啊?就算没有推出新的蔬菜,他们家的菜在国内也是顶级的那一批吧?】
【说不定是想做全世界范围内顶级的一批?】
【啊啊啊,我也吃过一次,真的好好吃,就是好贵,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大规模推广,把价格打下来?】
【我之前听说他们的菜种得特别精细,估计是一分钱一分货吧?】
【价格战还是别了,之前也有些特别好的蔬菜水果,一旦开始卷价格,质量就下降了。】
【主要是,人家开公司嘛,不可能做亏本的生意。】
【还真别说,别的公司不知道,他们公司好像要跟村民合作,将蔬菜划分成各种等级,他们等级低一点的蔬菜,价格说不定还真能卷下来。】
【他们低等级的蔬菜一直都不贵,甚至比市面上同等级的蔬菜要便宜一点。】
【我也发现了,他们家的标价挺良心的,从不乱标,虽然贵,但是不会坑。】
祝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部也刷到了各种消息。
大家都对网上的评价感到很自豪。
赵和曦特地跑过来将他收藏起来给卿孟祝看:“我们今年做的真不错。看,我们今年的战果,网民们都夸我们的菜很好。”
卿孟祝仔细看了一下:“真挺好,我们继续保持。”
赵和曦搓着手,期待道:“种完这茬菜要再种一茬黑麦草吗?”
卿孟祝:“等冬天的时候再种吧,估计一年种一次修复土壤就够了。”
赵和曦:“那我们今年冬天种的时候可以早一点种,多收集一点种子。”
卿孟祝笑:“应该不用特地种来收集种子,等果园那边的黑麦草结种子就行。”
“那恐怕不够。”赵和曦认真说道,“你别忘了我们边疆那边还有几千亩农场。”
卿孟祝:“记着呢,够了,而且果园那边产出来的黑麦草种子质量会高一些。”
赵和曦对黑麦草非常重视,还特地让留守在果园的平林他们好好管理黑麦草。
平林他们也没想到黑麦草在修复土壤方面这么有用,连忙答应了。
赵和曦不放心,特地让平林他们多招点人,好好管理黑麦草,把黑麦草提到跟山竹和榴莲同等的位置。
他们的黑麦草跟市面上的黑麦草有所差别,卿孟祝特地让人申请了专利,还让许绮琳他们抓紧研究。
等成果出来了,他们可以推广黑麦草并售卖黑麦草的种子。
卿孟祝不指着卖黑麦草种子挣钱,不过希望这些黑麦草能有效地修复土壤,尽他们的一份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