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一早就决定了。
若是对她而言,世间已然没有火炬,那他就做05对方心中唯一的光。
他要先想办法混进这个文阀当中,然后再把霞之丘诗羽给捞进去。
但现在,他必须得找人先捞他才行。
高川朔看着神乐坂,试探性问道:“那神乐坂小姐,如果我写出了一部不错的作品,您能帮我联系上为我推荐的文人吗?”
神乐坂微微蹙眉:“高川老师,你知道的,传统文学对比轻小说来说,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顶多只能把您的作品推荐给我认识的作家,但是能不能得到他们的推荐,恐怕首相来了也说不好......”
“这已经足够了!”高川朔才一旁的公文包中拿出了一叠纸稿,上面的字,娟秀柔美看了让人赏心悦目。
第一竖自上而下,写着《一碗清汤荞麦面》七个规整、有条理的大字。
当然!
这并不是他写的,而是让早坂抄的。
因为传统文学和轻小说不同,手写体比电子体更能打动他人。
而早坂的字比他的字更好看,更合适。(绝对不是他懒得抄!)
“一碗清汤荞麦面?”
神乐坂看了标题,好奇接了过来,然后看了一眼高川朔,他的脸上的很是平静、自信。
而且尚未到达正午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打到高川的一侧,让他一边的连,散发出一层朦胧的柔光。
让他本就帅气的面庞,此刻显得更加有魅力了。
就连神乐坂心中也是不由得微微有些心跳加速,然后过了片刻才反应了过来,连忙收回目光。
她轻咳一声,连忙看到纸稿。
不过她一开始倒是没有太上心,毕竟她也不是第一次接触轻小说作者的文学作品了。
更何况高川朔在轻小说行业也都还算新人,虽然他这个新人也比较特殊。
但传统文学和只要求蘸豆爽的轻小说不同,毕竟是要比轻小说吃阅历得多。
所以她也没有太过于重视,但是表面功夫还是要装一下的,毕竟还是那句话,这也是属于可以鼓励的行为,她不能打击了高川朔的积极性。
但是她自己都没注意,看着看着就沉浸在文章里了。
【对于面馆来说,最忙的时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面馆的这一天,也是从早就忙得不亦乐乎。】
【平时直到深夜十二点还很热闹的大街,大年夜晩上一过十点,就很宁静了。北海厅面馆的顾客,此时也像是突然都失踪了似的......】
因为文章的视角看起来是从面馆主的视角去开展的,人总是很好奇其他的职业。
所以,她很轻松就代入进去了。
故事里,大年夜,衣着单薄的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来到面馆,怯生生的点了一碗清汤荞麦面(素面)。
在过年这样的传统、重要日子里,母子三人竟然只能一起分享一碗清汤荞麦面。
这寒酸窘迫的一幕,在后泡沫时代确实很是应景。
根据自己的专业素养,神乐坂立即就判断出来了,这篇文章是从如今的社会思潮入手的。
难道高川是想揭示和讽刺这个问题吗?
神乐坂顿时有些好奇了起来。
虽然她条件还可以,但是她之前一度压力很大,就是因为社会经济。
她也在身边看到了不少这样的人,她看着文章中那母子三人,神乐坂也不由得有些辛酸了起来。
但是看到善良的老板和老板娘特意多给他们加了半堆面,她又不由得有些感动。
故事还在继续。
仍然是以面馆主的视角展开。
第二年,母子三人又来了,他们同样只要了一碗面,老板娘打算直接给对方上三碗,但是被老板以他们会尴尬而拒绝,但再次给他们加了很多面。
第三年,母子三人也来了,这次则是要了两碗面,情况似乎在好转,这次,母子三人则是分别袒露了自己掩盖的事情,以及都立下了自己的目标。
看着文中,弟弟心中不由得大喊着不能失败!要努力!要好好活着!
长大以后要开一家日本第一的面馆,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
神乐坂白皙的手微微颤抖,突然感到灵魂顿时一颤,她的眼中却闪烁起了一点亮光。
“高川老师,您这一段的内容写的真好。”
高川朔已经第一次在教科书上看到弟弟念作文这一段的时候,也同样感到了一种灵魂上震撼。
他用温柔的声音说道:“这一段,同样送给每一个还在努力挣扎求生的人。”
这一篇文章不长,只有七八页纸,大概是在三四千字左右。
她继续往下看了下去。
第四年,乃至往后的十年时间里,母子三人都没有再出现。
但面馆老板依旧会把她们之前一直坐的二号桌预留下来,等着他们母子三人。
直到第十四年的大年夜。
母子三人再次出现。
他们再次来到了那张空着的二号桌。
但和之463前不同,母亲也已经从不合时令的短大衣,变成了精致的合服。
哥哥通过了医生的国家考试,在京都的大学医院当实习医生。
还没有开面馆的弟弟,现在京都的银行里工作。
他们专程过来特意过来拜访,感谢多年前那一碗加了很多料的清汤荞麦面。
这一次,他们点了三万清汤荞麦面。
他们终究靠着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光。
顿时,店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鼓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