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翎看完了最后一部诗剧,《持明》。
这一部的主角不再是前面三部的风流国王。
这次的主角是小国王子。
他与另一国家的公主在林中邂逅,彼此一见钟情,尚来不及表明身份,就被其他事打断不得不分开。
王子回国后得知自己与他国公主订下了婚约,想起一见钟情的女子,果断拒绝。
岂料与他订下婚约的女子,正是他在林中见到的公主。
得知心上人拒绝了婚事,公主悲痛欲绝。
如一般天城剧的风格,期间两人历尽磨难,化解了误会,喜结连理。
婚后,有强国发兵侵占王子所在的小国,王子因不忍天下生灵卷入战火,拒绝了公主兄长领兵收复国土的请求。
丢了国的王子去海边散步,龙族将太子献祭给金翅鸟,临行前与母亲抱头痛哭。
不忍龙族母子离散,王子自愿代替成为祭品。
公主不见了丈夫,出外寻找,听龙族母子说了这件事,沿着血祭找到祭台上的丈夫,发现王子弥留之际苦口婆心地劝金翅鸟不要继续杀生。
金翅鸟知道自己误食了圣人十分懊悔。
王子死后,女神降下甘霖救活了他,攻占王子国家的国王亦俯首称臣。
故事以大团圆结局。
关翎不得不承认自己理解不了天城人的作品。
她劝尾济离开沓古托的时候,幸好尾济没有反过来劝她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皇子……假如其他国家攻打华英国,你会为了避免生灵涂炭放弃抵抗吗?”
为防万一,关翎问了句。
“怎么可能?”
天城人把龙族描述得这么逆来顺受,尾济也有点一言难尽。
“难道被屠戮的华英国子民不是天下生灵?羚羊放弃抵抗,猛虎就不猎食它们了吗?失去公正的仁慈算什么仁慈?”
“天城人因为有段时间内外战过多,杀戮过重,全国上下厌倦了战争,所以流行这样的作品。”
靳月夔干笑两声。
天城与拓食交战亦不在少数,对华英国而言敌友身份经常变换。
戏散了,关翎不急着回去,索性吩咐戏院再送了些茶点过来,几人继续留在包厢里喝茶。
“我以为慈悲与糊涂不该是一回事儿。”
关翎边念叨,边端起茶碗。
话本里也总有唐僧一般看似慈悲,实则善恶不分的糊涂蛋。
打着普度众生的幌子,实则干着助纣为虐的坏事。
“是不是吃素吃久了,脑子容易发懵?”
“我觉得会。”
尾济啃了好几天菜叶子,急忙附和。
“糊涂人可不尽然是慈悲。为了点滴小事大发雷霆,继而怨恨世道不公的人,一样糊涂。”
沉舟假装没听出他们俩的弦外之音。
“我以为宽于待己,严于待人是因为恶。”
沉舟这么一说,伊萨立即想起滕杰尔的城主。
“不识时务,亦没有自知之明,以为永远能高高在上,难道不是一种糊涂?”
“普通百姓骨头这么轻,当然是不自量力。公卿世家如此,不是因为世袭的特权?”
允许一部分人与生俱来高人一等,即是恶。
等级森严的制度赋予了这些人恶的权利。
这样做当然不是毫无目地。
归根结底是为了笼络人心,得到贵族的支持。
商持续人祭几百年,唯独纣王被后人骂得狗血淋头,是因为他开了炮烙虿盆的先河?
剖腹取子祭祀鬼神,在商朝屡见不鲜。
商纣的罪,在于他用贵族献祭,失去了支持。
周室唯恐人祭之毒肆虐,抹去了幽暗的历史,将夏商两朝的恶习归结为夏桀、商纣个人的暴虐,试图以依靠自我约束的礼教治世,而忘了告诫子孙正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