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00(2 / 2)

他一边逃窜,一边伺机继续放火,直到摸到未央宫养马的地方。

有许多人都在争抢马匹。

刘盈拔出董卓赐予他的宝刀,砍翻了几个冲他而来的人,疯狂的人群不由退后一步。

佩带武器的侍卫都在宫门后混战,在马苑偷马的只是普通宫人,他们没资格佩带武器。

唯一持刀的刘盈骑上早就选好的骏马,冲出了浓烟滚滚的未央宫。

未央宫和长安城都乱成了一片。

“呼……”刘盈回头,居然有人骑马朝自己追赶来。

他见那几人模样,竟然都是宫里宦官。

刘盈略一沉思,就知道这些人为何追着自己而来。外面是乱世,就是偷跑出宫,他们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

自己武力高强,又有武器,与自己抱团,或许在乱世中的生存几率更高一点。

刘盈笑了笑,马蹄踏过即将迎来欢天喜地,也即将迎来人间地狱的长安城,冲到了长安城门外。

董卓被杀之后,便是贾诩等董卓原部署叛乱,长安吏民死者逾万人。

这时没人会阻止乱民出城。

刘盈离开长安城时,回头深深看了长安城一眼。

他亲眼看着长安城一砖一瓦地建立起来,看着长安城一户又一户人家安居乐业。

虽然这不是他的长安城,但他曾想过,能不能在最开始扭转一些悲剧,不让这座他寄予了深厚感情的城池被毁掉。

刘盈收回了视线,继续往荒野奔去。

经历了多次汉末乱世,他已经明白,什么是有心无力。

无论是长安,还是已经面目全非的沛丰。

沛丰都在徐州,在那多次被屠的四战之地。

乱世人命如草芥。和秦末乱世不同,秦末乱世揭竿而起的是他的父亲刘邦,做抉择的也是刘邦。刘盈只需要选自己喜欢的事做。

破城,杀人,抢掠……所有深藏在仁厚名声下的暴虐之事,都是刘邦做决定,和继承人刘盈没关系。

他不需要做选择,不需要承担责任。

“所以,我才不想当皇帝啊。”

刘盈自言自语。

他这么聪明,早就知道这件事。

就算他不想知道,在副本中当皇帝的时候,特别是当隋炀帝的时候,他就知道了。

若阿父不当皇帝了,自己担子真的就重了。

他要接受许多选择,选择了多少,就放弃了多少。

放弃什么?当然是人命。

“喂,我要投黄巾去,你们真的要跟着我?”

找了个地方下马,刘盈对身后的人道。

他身后的人面面相觑。

刘盈静静地等他们做决定。

他的脸已经被烟熏黑,哪怕是伺候他的宫人,也不会认出这个人就是痴傻的小皇帝。

很快,有的人离开了,有的人留下。

留下的人问道:“你可知去哪里投奔吗?”

刘盈笑道:“我要投奔的可不是普通的黄巾军,我要去汉中,找张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190-200(第6/33页)

宫人不知道谁是张鲁,但他们知道刘盈有确切的目的地就够了。

因为他们没有目的地。

刘盈带着他们,踏上了去汉中的路。

系统在辅助功能上做得很好,有详细的地图和“NPC”分布,就像是刘盈当明堡宗的时候御驾亲征时一样。

外挂在手,即使还不太适应这个身体,刘盈也很快成了这群人真正的老大哥。

他还收留了一些青壮难民,敲诈了不少富户,甚至攻入县衙,抢了兵器和粮草。

虽然刘盈还留有一丝道德底线,但这点底线,也足以让许多无辜的人在他手中丧命了。

就像是他夺丰邑时,虽然他自己只杀了一个秦吏,但韩信等人要占领整个丰邑,杀的人可不少。

谁好谁坏,谁忠谁奸,乱世逐鹿,谁会分得清?

只是身为大汉皇帝,却袭杀至少口号上还是喊着为了大汉的县官县吏……刘盈清点了战利品,又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县城。

每当打赢一场仗,他都会回头一次。

“老大,不留在这里吗?”有人依依不舍。

刘盈笑道:“就我们这点人,还不够剿匪的人塞牙缝。”

有人问道:“老大这么厉害,为何不投奔一方诸侯?”

刘盈好奇地看着面前的人。

居然能说出“诸侯”,这个人看来读过书啊。

“因为我们出身太低,诸侯不会重用我们,顶多把我们当消耗品。”刘盈继续笑道,“我们得去找不在意我们出身的人。不过如果你们想要投靠谁,和我说一声,我赠你们马匹和兵器,送你们离开。”

又有人意动,有人离开,而一些人则继续坚定不移地跟随刘盈。

当初跟随刘盈离开的宫人,除了战死的,都留在刘盈身边。

他们似乎知道了什么,但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刘盈的脸已经洗干净了很多次,他们也应该知道了。

刘盈很好奇,这群人为何不去找诸侯告密。

后来,他听闻公卿拥立了新的皇帝,便明白了。

就算知道了他的身份和动向,公卿也会当作不知道。

“汉献帝”这个身份,已经是别人的了。

“秘密”没有了价值,宫人又见过了自己的忍辱负重,见过了自己如何从傀儡皇帝变成一方贼老大,或许认可自己的本事,将自己当作归宿了吧。

刘盈什么都没问,跟随他的宫人也什么都没说。

他们只是像普通的主从,终于来到了汉中。

刘盈口中的张鲁,并不是黄巾军,而是五斗米教的创始人之一。

只是他懒得和人解释五斗米教和太平道的区别,便笼统这么说了。

张鲁原本不是民贼。

张鲁是益州牧、大汉宗室刘焉的属下,受刘焉之命杀汉中太守苏固,截断入蜀通道,袭杀朝廷使者。

刘焉借口“米贼拦路”,正大光明和朝廷断了联系,开开心心据守益州,偏安一隅。

可惜刘焉胸无大志,也就会这点小伎俩了。

他一死,张鲁就不听命令,成了汉中实际拥有者,直到投降曹操。

刘盈到来的时候,正好是张鲁领刘焉之命,杀汉中太守苏固的时候。

这是刘盈来汉中之前一年的事。

刘焉派来的人除了张鲁,还有张修。此时张修才是五斗米教的领导者,张鲁位于张修之下。

刘盈却没有投奔张修,而是投奔看似很低调,并对张修很忠心的张鲁。

他投奔张鲁的借口是,自己乃是张氏族人,前来投奔族兄。

刘盈还带来了族谱,以证明自己确实是身在长安的张家族人。

张鲁自称留侯张良的后人,但他其实没有族谱,也只是随口说说。要等几年后,他杀了张修,成为五斗米教新的教主,才开始给自己写族谱。

但刘盈现在就给他把族谱送了上来,上面还有皇帝的印章,表明是皇室认可。

西汉勋贵之后的族谱需不需要东汉皇帝的印章证明,这件事张鲁这个假勋贵之后并不了解。他连这印章是真是假都不了解。

可能称霸一方的人脑袋都很灵活,张鲁立刻认下了改名张盈的刘盈这个小亲戚,并收刘盈为义子。

张鲁还给刘盈赐下许多美人,美人连个建模都没有,全是系统文字记载。

刷副本时,系统对于“剧情”之外的资源配给,一直很吝啬。

张修听闻刘盈有留侯的族谱,虽然他没想过冒充留侯的后人,也在幕僚的劝说下,和刘盈连了宗。

他信任张鲁。张鲁已经收刘盈为义子,他便不收义子了,但仍旧把刘盈当子侄对待。

张修看重刘盈,张鲁便对刘盈更加好了。

刘盈刚到汉中时,不仅保留了自己带来的人为部曲,张修和张鲁还赠送给刘盈骏马和兵器。后来张鲁又给刘盈补了壮卒,刘盈的部曲已经有一千人之多。

刘盈终于在张鲁这里安了家。

跟随刘盈前来汉中的下属,都对他心悦诚服。

他们前不久还是贼寇,怎么突然就摇身一变,成为人上人了?

已经改回原本名字的宫人更是对刘盈死心塌地。

谁能想到装疯卖傻的小皇帝,还有如此境遇?

刷副本时,除了死亡被踢出副本,若刘盈烦了,也可以先“存档”,之后接着刷。

系统虽被刘盈骂“不干人事,比我还坏”,其实一些功能还是挺人性化。

离开了皇宫,拥有了部曲,被刘盈抱怨的汉初天团,终于能一展拳脚。

“利用张鲁和张修的矛盾,让他们两败俱伤。”

汉初阴谋诡计第一人,汉初三杰第四杰,老了也很好看的曲逆侯陈平,为刘盈定下了一整套挑拨离间之计。

陈平听闻汉末有个叫贾诩的号称算无遗策,拥有他和张良两人之能,十分感兴趣。

可惜刘盈当初在长安时“势”太弱,自己不能与其交锋。

等夺了汉中,陈平终于可以与这人会一会了。

张良没有对贾诩好奇,他只是对刘盈冒充他的后人,并又给他找了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后人而郁闷。

虽然自己有修仙问道的爱好,但没想过后人真的建立什么五斗米教啊。

以后自己在后世的名声,该不会变得神神叨叨吧?

第193章 留侯后人始扬名

虽然有汉初天团暗中协助, 刘盈想要夺权仍旧不容易。

汉初天团出谋划策用的都是从刘盈那里得来的二手消息,刘盈得自己搜集情报。情报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失真,且不能在事态变化的第一时间就改变策略。

汉初天团没有亲眼见到汉末乱世,只凭借刘盈口头描述, 很难制定出最佳策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190-200(第7/33页)

出谋划策的将领更是如此。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 他们要亲临战场才能做出最好的决策。有些决策还非要他们亲自出战才行。

刘盈既无谋士替他分担情报工作, 也无猛将替他在战场掠阵, 所有事都必须他自己来完成。连刘邦这个造反成功的皇帝, 都感到有点棘手。

刘盈自己倒是很豁达。

他只是在汉末乱世找存在感, 不一定非要重新当上皇帝。

再者, 只要经验值足够, 刘盈就能无限重刷副本试错。只是他自己定了一个在登基之前完美通关的时限而已。

见刘盈豁达,汉初天团紧迫的心情也放松了一些。

刚经历了乱世, 刘盈再在梦境中进入乱世,汉初天团不由感同身受, 投入感情太深太厚了。

他们是真不希望汉末乱世持续时间太长, 会心痛。

刘盈在梦境副本钻进钻出,时间很快就到了刘焉重病之时。

这几年, 刘盈个头越来越高, 在张修和张鲁那里也越来越受重用。

他不仅作战勇猛,还足智多谋。更重要的是, 根据刘盈后院美女探子的情报,刘盈不举, 从来不去后院。

不举好啊, 不举就没有子嗣,他们就永远不用担心刘盈会威胁他们的统治地位。

刘盈得知这件事,对着系统里文字描述的后院嘴角狂抽。

从小到大, 刘盈唯一不能战胜的克星,果然只有系统。

既生盈,何生统???

深呼吸。这么多年下来,刘盈已经被系统迫害惯了,很快平静下来。

他带着名贵药材,替张修和张鲁走了一趟成都城,去探望重病的刘焉,以表明二张仍旧忠于这位益州牧全家,让刘焉放心病死。

刘盈带着一百壮卒入蜀,刘焉的幼子刘璋亲自来迎接,十分殷勤。

刘盈很好奇。刘璋在历史中虽然是个懦弱多疑的人,但其父是汉朝宗室、高官,性格也十分高傲,素来瞧不起汉中那群“米贼”。

原本历史中,刘焉病逝,刘璋继承了益州牧的位置。在张鲁不服从刘璋的时候,刘璋半点怀柔手段都不做,直接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丝毫不把张鲁放在眼里——然后被张鲁大败,引发了益州内乱,刘备入蜀的事件。

他居然会“屈尊”来迎接自己?

刘盈打量刘璋。刘璋虽礼节上做得挺足,一副要和刘盈平等相交的模样,但眼中的不屑和厌烦难以掩饰。

刘盈又看了刘璋身后文士打扮的人一眼,戏谑道:“公子若不愿与某相交,绕着某走便成,何必当着某的面露出嫌弃神情?”

刘璋没想到刘盈对他丝毫不客气,顿时呆住。

刘璋身后文士上前一步,试图训斥刘盈。

他的话才说一个字,刘盈就不耐烦地打断道:“某乃留侯之后,曾也是大汉官宦之子,不过是长安内乱,才投奔益州牧麾下。就算某家道中落,也不是任人侮辱之人。等某向益州牧送了礼,立刻就会离开,不会碍了幼公子的眼。”

刘盈毫不客气地瞥了刘璋一眼,重重地咬了“幼”这个字,拱手离开,倨傲无比。

刘璋又气又急,既站在原地,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他身后的文士竟也不帮他说话,只一直打量刘盈离开的背影。

从宫人转职为刘盈亲卫的下属道:“公子,得罪益州牧幼子是否不太合适?”

刘盈笑道:“益州牧重病,他要稳住张修和张鲁,不想得罪人的是他,不是我。再者,刘范和刘诞刚回到成都。”

宫人听到刘范和刘诞的名字,不再担忧自家主人得罪刘璋,但生出了新的担忧:“那刘范和刘诞,会不会……”

刘盈摇头:“无碍。”

刘范和刘诞是刘焉的长子和次子。刘焉向汉灵帝进言,求得了益州牧之位后,将长子和二子留在京城为官,也算是给大汉皇帝当质子。

刘焉当时仅带着第三子刘瑁进入益州,刘瑁很快病逝。

董卓刚立刘协为皇帝时,曾将刘焉留在京中的三个儿子下狱。刘焉请求朝廷将幼子刘璋送回益州给他养老,朝廷同意了。之后刘焉便把刘璋留在益州,不再送回朝廷。

让刘璋去益州的诏书虽然是刘盈盖的章,但“才九岁”的小皇帝显然没有决定的权力。

董卓同意放回刘璋,是不想逼得刘焉被逼跳墙,领兵来攻打他;公卿推动刘璋回益州,是想说动刘焉来救他们。

结果是刘焉不管长子和次子,有一个儿子继承香火就够了,对长安袖手旁观,如了董卓的意。

历史中记载,刘范和刘诞死于李傕之乱。刘焉因为绵竹大火迁都成都,死于背疽发作。

刘范和刘诞回到了刘焉身边,绵竹还是发生了火灾,他还是迁都成都,背疽还是发作了。

张修和张鲁原本不打算对重病的刘焉示好。因为他们瞧不起刘焉的继承人刘璋。

但刘范和刘诞回到了刘焉身边,两人就要装一手了。

年长又经过董卓之乱磨砺的刘范和刘诞,显然不是刘璋那样容易对付的人。

刘盈入蜀前,张修和张鲁就叮嘱刘盈,一定要展现出对刘璋的不屑,并亲近刘范和刘诞,给这三兄弟制造间隙。

刘盈本不打算听他们的话,但刘璋胆敢先对他表现出不屑,那他也只好对刘璋不屑了。

至于刘范和刘诞会不会认出他,刘盈是不担心的。

刘范和刘诞不常见到他。寥寥无几的见面,两人都离自己很远。几年过去,他长开不少,两人不一定认得出自己。

就算认出又如何?新的皇帝已经登基,谥号为“汉哀帝”的刘协死在董卓之乱那场宫廷大火中。

刘范和刘诞凭什么说自己是皇帝?有什么证据?嗯?

我张盈是留侯后人,有族谱为证!

刘盈丝毫不担忧,他的心腹也就不担忧了。

这么多年,他们已经习惯听从刘盈的命令,对刘盈有极其强大的信心。主人说不用担忧,他们就半点也不担忧。

刘盈甩开刘璋后,大摇大摆去拜访刘焉。

刘范正在帮刘焉处理政务,刘诞则在刘焉身边伺候。

虽然刘璋多跟随了刘焉几年,但长子刘范一回到刘焉身边,刘焉就毫不犹豫地将手头权力全部交给了长子。

“拜见益州牧。”刘盈恭敬跪拜。

“起来吧……咳咳。”刘焉掩嘴咳嗽,面容虽消瘦,看向刘盈的眼神却很犀利,“似乎璋儿与你……太子?!”

刘焉惊恐失声。

刘盈眨了眨眼睛,疑惑道:“益州牧?”

刘诞也疑惑地将视线转移到刘盈身上,然后也露出了惊恐的眼神。

刘盈保持着困惑的神情,自我介绍:“卑职姓张名盈,乃张司马的部将。”

那一声太子,差点让刘盈误以为刘焉看出了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190-200(第8/33页)

身体里闪闪发亮的灵魂本体呢。

汉献帝可没当过太子。

刘焉一时激动,居然从床榻上爬了起来。

刘诞还在惊骇中,没有搀扶重病的老父亲。

“你、你……”刘焉拍了拍胸脯,终于说出话来,“不对,不对,太子已经死于董贼的毒杀。难道、难道……你真的姓张?你年岁何几?”

原来刘焉说的是汉少帝刘辩这个“太子”啊。

汉少帝刘辩是汉灵帝的太子,十七岁继位。刘焉身为汉灵帝亲近的宗室大臣,又有学识,应该时常入宫为太子刘辩讲学,或许与刘辩较为熟悉。

又不是同母兄弟,难道刘辩和我长得像?

屁,肯定是刘焉年老眼花。刘肥和我长得就一点也不像!我比刘肥英俊多了!

刘盈道:“我确实姓张,乃留侯后人,今年十八岁。”

刘盈今年才十三岁,但他说自己十八岁,看那个头,没人会认为他未满十八。

刘诞已经回过神,忙将父亲搀扶住,并让刘盈起身。

刘盈站起来后,刘诞先松了口气。

十八岁啊,那这位和先帝长相有些相似的青年,应该不是死不见尸的先帝。

刘焉算了算汉少帝刘辩的年龄,也长舒了一口气。

刘辩如果活到现在,也不过二十一周岁,断不可能三岁就有儿子。

只是来者眉目间和刘辩的相似,还是让刘焉有点忐忑。

刘焉在后世不能和汉末枭雄坐一桌,因为他“小富即安”,虽早早在大汉还未完全颓败时就谋划割据一番,却没有称霸的野心,有些软弱。

这一点软弱,让他虽在背叛汉灵帝时没有丝毫犹豫,但在听闻汉少帝和汉哀帝皆惨死时,也有些许愧疚和不安。

当得知刘盈确实不是自己认识的人,只是碰巧长相相似时,刘焉对刘盈竟生出了些好感。

他精神都好了不少,说话都流利了,细细询问刘盈的经历。

刘盈描述自己是在董卓之乱时从长安逃出,带着家中部曲辗转多地,才来到汉中投奔族亲。刘焉对刘盈曾经经历的苦难表示了同情。

留侯后人虽在西汉便被打压,但后人也在汉昭帝时诏复家,其官宦之位一直延续到东汉。

汉光武帝对前汉的勋贵官宦后人相当宽厚。

再加上西汉勋贵积攒了几百年的家世,到了东汉少说也是个豪强世家,在东汉做官轻而易举。

刘盈表现出的学识和气度,很明显是从小经历了良好的教育。

米贼张修和张鲁虽也是地方豪强,从小读了不少书,但气质和刘盈一看就不同。

刘盈以武将的身份来见刘焉,举手投足却有着一股子儒家弟子的板正,换成一身儒衫也不违和。

刘焉考校了刘盈几句儒家典籍。刘盈对孔孟荀之道很是了解,但对董圣人的了解却不多,只了解一些皮毛。

官宦之家教导子弟学儒,正是从古学到新。以刘盈被迫离家的年龄,该学的内容也正好对得上。

刘焉立刻就认可了刘盈那留侯后人的身份。刘诞也再不怀疑刘盈和汉哀帝是否有关系。

众所周知,汉哀帝被董卓关押的时候被吓成了痴呆,纵然公卿有心教导他,但他从未听过公卿授课。

汉哀帝当皇帝时才九岁,九岁前接受的教育,不可能如“张盈”般博学多才。

贵族子弟总是会对同一阶层的人更有好感,刘诞瞬间就想和刘盈为友。

刘焉也是如此想。

张鲁和张修都有狼子野心,他不信任这二人。“张盈”虽是二人的族侄,但身为贵族子弟,不一定和这两人真的关系有多密切,或许能被自己拉拢过来。

刘焉便让人把忙碌的长子叫来,设宴宽待刘盈。

他还悄悄派人训斥刘璋,责怪刘璋竟然得罪人。

虽然刘焉将权力交给刘范,但对幼子还是疼爱的。幼子去招揽刘盈,也是他默许的。

没想到幼子太骄纵,一见面就得罪了人。

别说来者是贵族子弟,心高气傲,哪怕是张修和张鲁派来的普通将领,刘璋既然想招揽对方,也该掩饰好自己的高傲。

刘璋居然厌弃的神情明显到被“张盈”一眼看出,刘焉对刘璋十分失望。

刘璋被父亲训斥后,又是恼怒,又是后悔。

他哪知道那个小米贼居然还是个贵族子弟?若是一个普通人,他的态度已经足够好了。

身边众多文士家臣劝了又劝,刘璋终于忍下了心中那口气,决定认认真真向“张盈”道歉,争取把“张盈”拉拢到自己身边。

知道“张盈”真的可能是留侯后人,刘璋倒也不觉得被侮辱了。

留侯的后人,有些脾气才正常。

刘焉病得下不了床,没有参加酒宴。

刘范、刘诞、刘璋三人为主座,对刘盈频频敬酒。

刘范初次见到刘盈的相貌也感到了眼熟。不过刘范对刘盈更不熟悉,便很快将这种眼熟感抛到了脑后。

刘盈能文能武,无论是留侯家祖传的黄老之术还是东汉时兴的儒学,他都学得不错。

能让刘范惊喜的是,刘盈家中竟然传有留侯所著兵书全卷。

这个连大汉宫里可能都没有全本。

“家中总要有些私藏的。”刘盈暗示道,“祖先留下的家训,便是让我等后人低调处事,不到逼不得已的时候,不可显露出祖先的兵书。”

刘范和刘诞很眼馋,但都没有向刘盈索要留侯兵书。

刘璋情商没有两位兄长高,也知道在世家贵族子弟中,什么是最犯忌讳的事。

什么是豪强?豪强就是有钱有部曲的家族。

什么是世家?有经书传家的豪强就是世家。

他们原本以为“张盈”只是官宦子弟,落魄豪强,没想到“张盈”居然是世家。

有留侯兵书在手,哪怕“张盈”宗族只剩下他一个嫡系,他也是世家子弟!

三人没有胡乱揣测“张盈”手中的留侯兵书是真是假。“张盈”有朝廷认可的族谱,确实是留侯后人,他手中的留侯兵书一定是真的。

如果对这个太较真,那所有世家手中的祖先藏书,都说不好真假。

而“张盈”表现出的本事,也让他们十分认可。只有手握留侯兵书的人,才会成为如此青年才俊。

那么刘盈手中是否有留侯兵书?

有,但只有半卷。剩下半卷张良还没写完。

在那半卷留侯兵书上,还有刘盈留下的圈点墨宝,比如给留侯用朱砂画一朵张牙舞爪的小红花。

别问小红花怎么能张牙舞爪,刘盈的字画都是如此,独家防伪。

如果不是这个时空的淮阴侯被灭族了,他冒充淮阴侯的后人更容易。因为刘盈他阿兄非常敬业努力,已经写完了兵书草稿,只差润色增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刘盈刘邦萧谨吕雉》 190-200(第9/33页)

他是真的拥有全卷淮阴侯兵书!淮阴侯亲笔写的!

哦,如果不是不愿被曹家认亲,曹参兵书他也有。但曹伯父很懒,兵书才开了个头,刘盈不知道在曹参有生之年写不写得完。

刘盈每次想到曹伯父的懒惰就十分生气。他让伯父和阿兄写兵书,是要带到自己墓里当陪葬品,让后人挖出来的。

你们耽误了后世子孙的考古事业,罪大恶极!

刘盈既展现出学识,又透露了几句留侯兵书,那这个世家子弟,就可以在成都这犄角旮旯处扬名了。

刘焉送了刘盈一处别院,刘焉的三子都自诩为刘盈的友人。

尤其是文采不错、除了伺候父亲之外未有其他差事、比较清闲的刘诞,连后院都不逛了,常与刘盈同住。

益州士人纷纷前来拜访。离开之后,他们皆对刘盈赞不绝口,感慨刘盈不愧是留侯后人。

保真的!

张修和张鲁得到刘盈的消息的时候,都惊呆了。

我义子/侄儿这么有本事吗?

暗地里已经开始防备彼此的张修和张鲁,时隔许久又在一起因私事喝了一场酒。

“留侯后人就该有如此本事。”

“原来盈儿真的是留侯嫡系后人啊。”

“不知道那留侯兵书……”

“不可问不可问,即使我们是留侯族人,也不可问。这是世家的规矩!”

“对对对,我们留侯张家,可是世家子弟!”

两人都喝醉了。

从土气豪强变成米贼,又摇身一变成为益州牧属下,大汉官吏。没想到,他们还有成为世家子弟的一天!

“可是盈儿那身体……”

“过继不就行了。”

“对对对,多过继几个,让盈儿多开枝散叶!”

“这个你可不能全抢,我家也要出几个!”

张修和张鲁琢磨,过继哪个子嗣给刘盈。

刘盈身为留侯嫡系,就算他俩将来闹翻,也应该把刘盈摘出去,不能断了留侯嫡系血脉。

到时候自己子嗣留在刘盈身边,即使自己战败了,对方应该也会高抬一手,不会斩草除根。

这件事,便被两人默认了。

他们默认一同为刘盈过继子嗣,又默认将会厚待战败方过继给刘盈的血脉。

……

成都虽闭塞,但有一条长江航道在,长江沿线州郡还是能很快得知成都的大事。

留侯后人带着留侯兵书惊现成都,那就是轰动整个长江流域的大事。

谁不知道留侯的本事?原本以为留侯的后人已经泯然众人,没想到乱世出现,留侯真正的传人也出现了?

凑巧的是,有族谱可考的某一支张良嫡系,也在益州隐居。

张良的六世孙张皓曾在东汉身居司空的高位,其子张纲出任广陵太守,在任上去世。

张纲的子嗣便留居广陵吴县一带。天下大乱后,这一支张家族人为了避开战火,沿着长江一步一步迁徙,隐居犍为郡。

犍为郡就在后世四川乐山、泸州一带。

听闻成都多了个来自长安的留侯嫡系后人,张家很是好奇。

虽然留侯后人枝繁叶茂,不是所有族人都在同一张族谱上。但只说嫡系,那他们应该是知晓的。

不知道那“张盈”,究竟是哪一支族人。虽然他们不认识“张盈”,但“张盈”的祖辈应该是在他们的族谱上。

当张家听说“张盈”有留侯兵书,就更坐不住了。

张父忙派自己的儿子张翼携带家谱,去成都拜访“张盈”,希望能借阅留侯兵书,并与“张盈”联宗。

听闻“张盈”孤身逃来益州,亲族皆陷于董贼之手,应该也是需要族人帮衬的。

张翼疑惑:“父亲,你不是说乱世未出雄主,张家便不可出山吗?”

张翼之父骂道:“那可是留侯兵书!再说了,只是你出山,你父亲我没有!你的弟弟们也不会从山里出去!”

张翼:“……”合着父亲是为了留侯兵书牺牲我了?

但张翼有什么办法?他是长子,只能他去冒险,让弟弟们守家,在乱世中给张家留下香火。

张翼便带着族谱和礼物,去成都寻“张盈”联宗。

刘盈得到张翼求见的帖子时,当即下线起床,去寻张良。

张伯父张伯父,你真正的后人来啦!赶紧快把留侯兵书后半卷写完,我好送给他!

张良让刘盈滚蛋。

又不是自己的世界,什么真正的后人?他真正的后人只有张不疑和张辟疆。

“没想到张伯父的名声,在几百年后还如此好用。”刘盈才不滚,他还霸占了张良的坐榻,“我现在可出名了!”

张良仍旧喜欢坐在榻上,就像是后世人喜欢在床上支一张小桌子一样。

恶霸刘盈霸占了张良宽广的坐榻,把张良赶去坐椅子。

即使是云淡风轻如张良,心中也不由生出了些许涟漪。

几百年后他的名声还能庇佑子孙,确实让他有些激动。

“好好干,不要玷污我的名声。”张良神情温和。

刘盈对张良竖起大拇指:“没问题!我争取追封你为先祖皇帝!”

张良:“……这就算了。”好丢脸。

刘盈对叔伯极好,给予叔伯好处的时候从来不在乎叔伯要不要。

他说要追封张良,就必定会追封,并把此事告知了阿父阿母。

吕雉不仅没有忌惮张良,还很同情张良。

刘邦鼓励刘盈好好干,惹得张良请了好几日的病假,刘邦好不容易才把张良哄回作业小组。

张不疑和张辟疆也加入了作业小组,帮刘盈谋划如何冒充他们的后人。

张不疑摩拳擦掌。刚刚知道刘盈神异之处的张辟疆咕噜晕倒。

太子在神仙给的梦境中冒充自己的后人,还要给阿父追封,陛下还在拍掌说“好好玩”。

太刺激了,他受不了。

这难道不是谋逆吗!自家还是被迫谋逆!

“别晕了,你不是很聪明吗?赶紧来帮我,和你的后人比一比。你不会还不如你的后人吧?”

刘盈捏着张辟疆的鼻子,亲手给他灌进一碗降火的苦药,把张辟疆弄醒。

张辟疆哭了。他不想当太子近臣了。

求陛下将我外放!

第194章 益州兄弟欲阋墙

刘盈再次来到了副本。

他在庭院里晨练一会儿, 换了身衣服,走出门。

偏安一隅的成都城还未被战火波及,虽然街道上衣衫褴褛的人不少,但在乱世中或许也是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天下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 >

</div>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