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八万多能工巧匠,我军的器械生产将会更上一层楼。”
意味着什么,多少清楚的苏定方,呼吸不免急一促起来。
“无论八牛炮弩的制造,或者箭矢的制造都会比以往再快。”
杜如晦完全想象得出来。
到时候,全军上下从步兵到骑兵,再到水师,都可以装备这些武器。
每一支兵种,都会拥有着可怕的击打能力,这样强上加强的汉军,将会给敌军带来无力感。
“炮弩。”
徐世绩在口中念叨几句,仿佛看见大量炮弩齐出的场景。
然后,带着遮天蔽日之势,将敌军覆盖在打击范围内。
“小部分装备没什么,大部分装备起来,那!”
愣在原地的还有韩世谓,汉军中,谁没见过那可怕的神兵?
“我汉军本身战力强,一旦装备又好,必将傲立于世。”
饶是作为元帅之一的李靖,情绪难免有很大波动。
“臣建议,将八万多能工巧匠,跟关中的四万混合,最后两边各自再留六万工匠。”
“这样一来,两京制作器械的速度都快,特别是炮弩。”
回过神,徐世绩往前站了几步。
“臣附议,如此可平衡两京的制作速度,也可以互相带动起来。”
看出这一点的长孙无忌,赞同道。
说到底,关中长安那边,对于如何制作炮弩有一定经验。
如果两京混合在一起,会让洛阳这边的工匠,拥有如何制作八牛炮弩,以及箭矢的经验。
而长安那边,有了更成熟技术的加持,两边的速度都会大大提升。
“不错。”
曹封为之点了一点头,说了不错二字。
这么调整,将带动两京的器械制作速度,也能保证足够多的量产。
“其余臣工,你们有何其余看法? ”
有了决定的曹封,照例问了一句。
“臣等并无异议。”
其余文武纷纷说道。
“好,那就按徐卿方才所言的来。”
诺。
到了此时,在场文武基本认为,今日的商议应该要结束了。
“王上,目前的司州局势开始稳定下来,我军需要作出新的调整 不料,李靖却是上前奏言。
“作出新的调整? ”
这话一出,韩世澹和苏定方等人,他们都没有反应过来。
“难道,李将军他是想进奏王上……”
反倒是长孙无忌和徐世绩,明白李将军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李将军你方才的意思,莫非是打算把岳将军调回来? ”
当下,长孙无忌试探性的说道。 “集中王牌军,跟隋军主力一较高下? ”
徐世绩接着问道。
“也不必我说了。”
原本杜如晦想要出列,不过,同僚们已经把自己想说的都说出来
也就收回脚步,看向站在最前的李将军。
“是的。”
李将军肯定不会去否定,直接默认两人的的猜测。
“原来如此!”
这个时候,韩世澹和苏定方等人,这才接连反应过来。
对于隋室而言,这一次洛阳危机的罪魁祸首,确实是杨玄感为首的楚军。
不过,现在真正占据这座洛阳的,就是他们汉军。
特别是隋室的皇后萧美娘,已经成为王上的战利品,无论最终成败如何,隋军势必和他们有一战。
“把王牌军全部调回来,很有必要。”
这么一想,苏定方意识到汉军和隋军,这一战即将到来。
“若是此战赢了,我军可以树立威望,成为第一支抗住隋室主力的义军。”
说着,杜如晦声音有些颤动。
“这一仗,那是非打不可,避也绝对是避不开的。”
曹封敲击了一下桌子,脑海里闪过许多的谋划。
只要这一仗胜了,将会进一步提升他的威望,等到统一天下,才有这个底气和天下世家争斗。
要不然,无法压制住这些世家,导致和隋室一样出现内部矛盾。
“臣等明白。”
另外一些文武纷纷明白了。
“勤王的张须陀所部大败,岳将军趁势继续南下,隋军肯定守不住襄阳。”
以岳将军的能力,办到的几率非常高,苏定方肯定的说道。
“哈哈,相信在岳将军回来前,足以拿下个襄阳。”
襄阳是中原通往荆州,也是通往南方的必争之地,
基本难以在短时间拿下。
不过,李靖为此很有信心。
“而我军,即将接管荥阳和许昌一线,跟隋军在里会有一战。”
韩世谓跟着说道。
“好,既然诸位臣工都无异议,此事就这样定下。”
作为上位者,曹封很擅长听取意见,再结合自己的想法。
诺。
一众文武皆是躬身说道。
“拟令,命岳卿带两万背嵬骑兵回洛阳,及其一万常规军。”
想了一想,曹封开始吩咐起来。
诺。
杜如晦接着书写诏令。
“以中原南部的兵力,还有五万常规军镇守,确实足够了。”
苏定方是做过许多功课的,十分清楚司州的兵力情况。
这样的安排,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很考验个人能力。
“看来,王上不想保持守势,而是呈现一种攻势态势。”
就算长孙无忌不怎么懂军事,也看得出这样充足的兵力,到底想要用来做什么。
只能说,他们汉军开始发力,真是令人期待以后的发展。
“韩卿。”
“臣在。”
当韩世谓听闻王上点到自己名字,先是愣了一下,后是连忙上前。
他的反应和当初的薛轨一样,完全没有预料到。
“寡人命你接替岳卿,到中原南部地区镇守,副将依旧为陈棱。”
“寡人给你们五万常规军,作为长久性的驻守兵力。”
事实上,曹封的安排不是胡乱来的。
因为,待在南阳的陈棱熟悉这一带,让其担任副将再合适不过。
“臣谢过王上!”
韩世谓完全没想到,王上竟然给自己这么好的差事。
可以说,这是一次天大的好机会,如果没有好好把握,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交由韩将军正好合适,其父和张须陀共事过,知晓对方的作战方式,这位老将被克制得死死。”
这一步安排的很巧妙,消息灵通的徐世绩,不得不服王上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