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长期统治,那才是实打实的(支持下订阅)(1 / 2)

第一百九十章长期统治,那才是实打实的(支持下订阅)

“禀王上,臣……”

文武队列中的李靖,正欲上前说什么,不料耳边传来一道脚步。

定睛一看,赫然是一名英姿飒爽的女子。

“那是一名女子,我没看错吧? ”

起初还以为是什么侍女,注意到对方穿着锦衣卫服饰的苏定方,不确定的说道。

“这位是益州锦衣卫的公孙兰。”

上次恰好见过的长孙无忌,解释了一句。

“原来是公孙兰。”

至于岳飞和李存孝,包括洛思恭,潜意识认为公孙兰早就存在了,为此并没有多大惊奇。

“倒是本将孤陋寡闻,女子不输于男子,原来是益州锦衣卫的扶镇使。”

很是意外的李靖,回过神来。

要知道,锦衣卫属于汉军的情报网,没本事坐不上这个位置。

“对的。”

也是见过一次的杜如晦和徐世绩,肯定的说道。

“臣见过王上。”

算得上是第一次在众臣亮相的公孙兰,参见道。

“免礼,益州可有什么新消息? ”

轻微的挥动一下衣袖示意免礼,曹封缓缓的一道。

“刷!”

骤然间,在场文武的目光聚集过来。

毕竟,益州十分临近凉州,特别是在长安腹地。

“回王上,隋将左天成和定彦平,率七万步军从益州巴郡北上,目的地是武都和汉中一线。”

当即,公孙兰简略的说出情报。

“看架势,七万隋军是要进逼凉州!”

苏定方顿时吓了一跳,他们汉军大本营就在长安,而武都、汉中一线可以形成威压之势。

“隋军来势汹汹,不逼主力回援不罢休,还好提前作出应对。”

如果不是事先知晓,徐世绩觉得自己也会吓到。

“第二批常规军不能调到中原,何况也用不着,留在长安即可。”

24尽管没实质性的地图,却是清晰浮现在李靖的脑海里,清楚会对长安造成什么。 显然,隋军是想围魏救赵,逼主力不得不回援长安。

“之前王上安排过,派快马通知长安方面,当初事态紧急就没通知你们。”

作为知情者之一的杜如晦,出声说道。

“那就好。” 不止是李靖他们,哪怕岳飞也松了口气。

就算隋军已经抵达目的地,有四万常规军加入,那也不怕了。

“此外,陈仓、陇右一线由郭孝恪镇守,张公瑾协助,四万常规军加上驻守兵力,达到六万。”

“最后商讨得出,一路走子午谷预防隋军奇兵,一路守陈仓抵御隋军。

说完隋军的情况,公孙兰说起了这边。

“张大人也在场,那更好,这一条战线固若金汤。”

张公瑾是记室之一,长时间接触过的杜如晦,心顿时放下了。

“如此布置,没漏洞可言,隋军必定会分出部分兵力走子午谷。”

提前受到军神教导的苏定方,成长速度比原先历史要快。

换成平时,隋军不会这么冒险,只是为了让汉军主力回援,大概率会这么做。

“不错,定方大有长进。”

隋军为了解洛阳之围,必走子午谷,李靖暗暗赞许。

“提前预料到隋军意图,郭卿,张卿都没让寡人失望。”

长安是汉军大本营,绝对不容有失,曹封颇为满意。

“第二支勤王军,在岳将军手里栽跟头,第三支勤王军,最好也栽个跟头。” 原先带来的压力消失不见,长孙无忌打起第三支勤王军的主意。

“哈哈,隋军肯定会再栽跟头。”

中原和洛阳已拿下,没什么不能做到的,李存孝哈哈大笑。

“一旦益州隋军战败,我军可顺势往南推进,构建不威胁到长安的战线。” 要说哪里还能威胁到长安,徐世绩看的很准,就是武都汉中一线。

“不仅如此,我军还能打通进入益州的通道,为以后拿下全境打基础。” 这一战较为重要,杜如晦认同的说道。

“是的,第三支勤王军必须击败,主力才不用回援。”

事实上,面对隋室的勤王军,苏定方都感觉不到太大的压力。

他们即将和隋军主力打一场了,勤王军也就不在话下。

“但愿郭孝恪和张公瑾,最好是给力点,将战线推到益州治所,蜀郡成都。”

不过,李靖和岳飞这两位大将,想的则是这些。

只要推进到成都,益州就是汉军的盘中餐,根本跑不了的。

—增兵,或者主力回去,攻取整个益州是板上钉钉的。

“臣已说完。”

随即,公孙兰站在应该站的位置。

“禀王上,司州各地有调动的将领,乃至官吏都幵始上任,交接。”

调动的主要还是将领,各地防务,李靖出列说道。

“很好。”

在隋军主力来之前,完成对各地的调动,无疑是曹封想看到的。

“等到他们彻底上任,并熟悉各自负责的军务,司州战线就会形成,跟隋军主力开战也有底气。” 调防调任的益处很明显,在场文武知道代表着什么。

“接下来,就是政务方面了,推广我汉军在司州的政策。”

杜如晦深知单单占领司州,那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各种仁政来配合。

唯有把司州转化为实力,那才是自身的地盘,提供大量而稳定的税收、兵源等。

不能做到等于零,无法长期统治这里!

至于之前没实施,盖因事情太多了,需要一件件来。

“禀王上,制作棉甲打造战船等器械,所需的物资开始到位,工匠们正在加紧时间的赶制。”

负责这一件事的长孙无忌,接着说道。

“这么快就到位,相信可以在下雪之前,完成装备上的替换。”

李靖大致算了下时间,一直保持高强度赶制,完全来得及。

“棉甲一到,就不怕影响全军战力。”

对于这一件事,岳飞也是非常关注。

“禀王上,采购材料的过程中,有一批奸商欺压百姓,进行低价购买。”

“不久有人告发,连同长孙大人,臣抓捕奸商及其同伙,处以财产充公进牢狱。” 这件事刚结束不久,有必要说一下,徐世绩站了出来。

“是的,臣和徐大人共同处理此事,并以近年最高价格,采购老百姓带来的材料。” 刚刚回列的长孙无忌,顺着话说道。

“这些奸商就是活该,财产充公入牢狱,再好不过了。”

出自底层,统率乞活军的苏定方,快意的说道。

“还好你们发现及时,要不然,我汉军需要花费许多精力,才能消除带来的影响。”

发现不及时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杜如晦不免有一阵心有余悸。

“不错,这些奸商处置的好,后半辈子待在牢狱去吧。”

一想到会危及汉军发展,其余文武哪个有好气可言。

“做的不错,杜卿啊,给长孙卿和徐卿记上一功。”

经过许多军务和政务,加之曹封拥有始皇龙气的传承,自是看的出其中危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