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更真实的一面,颇为伤感(支持下订阅)(1 / 2)

第二百三十九章更真实的一面,颇为伤感(支持下订阅)

“陛下,臣还有一建议。”

突然想到好主意的虞世基,出声说道。

“虞卿,快说出来。”

这位心腹臣子的能力可不低,杨广顿时来了精神。

“当我们让出半个,甚至整个豫州时,将可用的粮食、酒水等物带走。”

是的,虞世基打算滞缓汉军的接管速度。

现在是下雪的冬季,加之没了这些物资,汉军一处理不好,极其容易引发民怨。 到时候,汉军耗在豫州的精力只多不少,为大隋争取更多时间。

“不错,等王师夺回豫州,这些百姓只会感激大隋。”

关乎到对付汉军的战略,杨广没有多少犹豫的说道。

“是的,陛下,臣就是这个意思。”

看皇帝一听就懂,虞世基肯定的说道。

“并且,还能延迟汉军消化地盘,接管豫州的速度。”

顺着这一思路,杨广条理清晰的说道。

这样一来,大隋就有更充足的时间,用来平定各地叛乱,恢复原有的实力。

“不错。”

不知不觉,难受而沉闷的心情,顿时比刚才好了不少。

“陛下英明,臣就是这么想的。”

这就是所说建“五零三”议的重点,虞世基高呼了一声英明。

“驻守在豫州的军队,有多少? ”

重新坐回龙椅,杨广接着一问道。

“回陛下,驻守豫州的正规军有四万,地方军三万。

回忆一下之前收到的数据,虞世基作出详细的回答。

“四万正规军…三万地方军…”这个兵力字数并不多,杨广皱了一下眉。

怪不得楚军占据兖州等地,并打到虎牢关关下是,基本没兵力过来支援。

“豫州境内时有叛乱发生,其中一万镇守治所,两万正规军和三万地方军,参与平叛的作战。” 依照手里的情报,虞世基进一步说道。

“这种情况下,还能守住豫州不失,由哪个将领镇守的? ”

闻言,杨广问起镇守将领的名字。

以当初的形势,又要平叛又要抵御楚军,做到这一步算是不错了。

“回陛下,镇守豫州的将领叫麦孟才,麦张老将军之子。”

虞世基如实的告知道。

“麦家亦是忠心耿耿,正好借此机会,调来朝中重用他。”

一听是麦家,杨广起了重用他们的打算。

之前听说过了,麦铁杖为了保住大兴城而战死,其子更是守好豫州全境。

而朝中许多大臣,他都不怎么信任,任用一向忠心的臣子再好不过。

“陛下,你是想在让出半个,甚至整个豫州给汉军时,将麦孟才调来朝中? ”

听出话里包含的意思,虞世基不大确定的说道。

“没错,正好是用人之际。”

对于为数不多的心腹大臣,杨广并未隐瞒太多。

“恭喜陛下,又获一忠心之武将。”

得到皇帝确认,虞世基恭喜道。

越来越多人成为皇帝心腹,也能减轻他在朝中的压力,不然独木难支啊。

就像刚结束不久的朝会,只剩自己站出来说话而已。

“同时,还能多出一些兵力,更快平定杨玄感为首的楚军。”

杨广是心里有数的。

早一点平定这些叛乱势力,可以早一点集中全力,狠狠的收拾汉军,生擒曹封。

“陛下说的是,即便只抽调其中一半,讨伐楚军的兵力会超过十万。”

虽说最后谈判还没确定下来,只是虞世基知道,至少半个豫州就没了。

好在他们有应对策略,尽可能滞缓汉军的接管,以及消化地盘的速度。

“我大隋依旧有实力!”

半个多天下仍然在手,给杨广带来莫大的底气。

“陛下重新燃起斗志,太好了。”

注意到这一点,虞世基更是放下心来。

只要皇帝不失去斗志,不自己乱了阵脚,最终什么结果都不一定

一举覆灭汉军,那是迟早的事!

“虞卿你先下去,朕乏了。”

说到这里,杨广挥了一挥右手。

“诺,陛下。”

皇帝在今天的心情不美好,很能理解的虞世基退了下去。

“美娘,对不起,朕这一次无法救回你!”

当剩下杨广一人的时候,他才显露出更真实的一面,颇为伤感。

语气中有着明显的低沉,蕴含着无奈加愤恨的复杂情绪。

“曹你扣留朕的皇后,下一次,朕要扣留你的王后!”

想着想着,杨广的眼里尽是充斥着凛然。

以大隋的底蕴,败得起,兴起不久的汉军根本败不起一场。

“爷爷,陛下单独留下你,没什么事吧? ”

而在大门外,一直等着爷爷出来的苏亶,关切的说道。

“放心,爷爷没事的,只是说了关于谈判的事情。”

一些话题过于敏一感,苏威没跟孙儿细说太多。

“爷爷,大隋真的要让出豫州? ”

要让岀这么一块不小的地方,到底是年轻的苏亶,忍不住说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