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受灾而无业为生的灾民要由官府统一安排差事,保证其可以维持生计,不至于走投无路而成为盗贼.
为了创造多一些的差事,可由官府出资兴修水利,街道,大兴土木,这就可以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工程建设中,保持社会稳定.”
“其六,全郡之内发现尸体必须组织人手掩埋,防止瘟疫出现,还要组织医师在个县坐馆就诊,为百姓救死扶伤.”
“最后,今年的各项税收也应当全部减免,以宽慰人心.”
听完何沐的话,严歌拍掌道:“何老讲得太好了,就按你说的办!”
何沐的这些赈灾措施基本上面面俱到,十分合理了.
严歌想起历史上米国192年经济危机,不就是通过兴修田纳西河水利工程来创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维持经济稳定平衡吗.
如今何老的措施也有点内味.
这招可谓一举两得,既能稳定民心,二来零陵郡的水利工程本来就有大问题,立刻.
重修才能保证来年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于是乎严歌以何沐为参谋,调集地方守军参与赈灾,仕女司工作人员辅助参与行政管理,赵凼戴罪立功参与赈灾指挥,余白芷亲自出马带领医疗工作,他自己坐镇刺史府统筹全局,赈灾工作井然有序进行!十几天过去,严歌亲自督战总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灾情基本趋于平稳,流民们正在慢慢回到自己的居住地,粥厂的粮食逐渐供应上了,犯事的官员们也基本都被抓了起来,眼看着灾情结束的曙光就要来临.
但就在这时赵凼却向他报告说,零陵郡内的粮价被官府强压在了平价位置,但新的问题就出现了,粮价低了,却怎么也买不到粮食,出现有价无市的状况.
商人不卖粮,就大大降低了官府筹粮效率,极大影响了赈灾工作.
“难啊,难啊.”
严歌的脸又愁成了苦瓜,好不容易压住了粮价,却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可让他无计可施,就连何沐也一筹莫展,叹息说他没有预料到这一点,二人也只能大眼瞪小眼.
最后还是褒姒建议严歌飞鸽传书给京城的那些顶级谋士们求助.
那日褒姒在危机中冷静用皇帝画像证明严歌身份的举动让严歌刮目相看,对这个冷美人又多出多出几分敬重.
于是他当即去信一封给京城内阁,没想到隔日就得到了王猛的回信.
王猛信上的内容很简单:陛下请放开…粮价,任由粮价上涨,不日便有粮可用.
严歌一听都懵了,放开…粮价,那么那群…商人还不反了天去啊到时候粮价太高,整个市场不就崩溃了吗这不是要逼死百姓吗可出于对王猛的信任,严歌还是将信将疑地取消了平价抑粮的政策,只是保持惩处恶意抬价,携手控价的行为,对粮食价格合理上涨不做限制.
没想到的是,官府出台这项政策以后不到三日,就有剑南道,巴陵道,江宁道等各地商人源源不断地运送粮食到零陵!原来商人们见粮价上涨,有利可图,于是蜂拥而至,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赚上一笔.
运到零陵之后,考虑到零陵民众的实际购买力,商人们也没有定价太过离谱,毕竟这里的粮价已经远高于其它地区,商人们也不至于太过黑心.
最后粮价也只上涨了30%左右:,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但却大大缓解了零陵缺粮的问题!更让人惊讶的是,随着运粮来的商人越来越多,竞争的激烈导致一些商人还降低了粮价,最后粮价还缓缓回落到了正常的地步!此时严歌也只能感叹王猛的高瞻远瞩!其实不只是王猛,真实的历史上也有人看到过这一点.
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杭州粮荒时,米价暴涨,杭州太守范仲淹贴出榜文,不但没有要求降低粮价,反而继续抬高价格收购粮食,于是“商贾闻之,晨夕争先,惟恐后,且虑后者继来.
米既辐凑,价亦随减”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无论哪个年代,尊重市场规律的人都会得到市场的馈赠.
当然,只有真正的智者能看到这一点,范仲淹如是,王猛亦如是
各地粮商的到来解决了赈灾的最后一个难题!今年大魏大多数地方本来就是大的局面,只是由于古代社会物资运转不流畅,再加上零陵郡的贪腐问题严重,才导致之前赈灾进展缓慢的局面.
而如今朝廷出钱,商人们,官僚系统中的蛀虫问题也被解决,又是十几天过去,零陵郡的灾情也基本结束.
而这次微服私访调
<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ter>
查,亲自坐镇救灾的行为也让严歌在民间,尤其是南方一带的声望再次暴涨,简直堪比古代的圣王.
随着灾情基本结束,零陵城也从原来的萧条变得重新热闹起来.
而这段时间一直紧绷心弦的严歌也感觉生活有些淡出鸟来,总想着能到城中哪里找找乐子,无奈身边的几个老婆却总是不让.
这天严歌正在处理公务,秦川却突然前来拜访.
“草民拜见皇上!”
秦川恭恭敬敬地叩首道.
自从严歌亮明真身以后,秦川当然是彻底打消了对余白芷的主意.
开玩笑,以目前的迹象来看,余白芷将来进宫最少也是封个昭仪,敢对未来的昭仪娘娘有非分之想他怕是不要命了!因此秦川已经有多日没有来找过余白芷了.
“哦,是小秦啊,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