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条件(1 / 2)

一来从发展的角度上说,大魏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援高丽国内的建设,一旦高丽归了大魏,必能乘上大魏这架经济高速行驶的马车,走上腾飞之路.

二来从外交关系的角度上说,高丽本就对大魏朝贡,并入大魏版图后,只不过把这种原本就亲密的关系更进一步.

但东瀛:就不一样了,东瀛:和高丽乃是世仇,历史上魏国就多次出兵帮助高丽抵抗东瀛:的入侵.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倒向哪一方一目了然.

最后,从反面来说,即使不考虑归附大魏的好处,被被东瀛:吞并的坏处也足够让高丽人心惊了.

一旦高丽归了东瀛:,大魏和东瀛:之间的缓冲地带也就彻底消失.

一山不容二虎,两国之间必然要斗一个你死我活.

到时候站在东瀛:那一方的高丽首当其冲就要被大魏的兵锋威胁,下场可想而知.

这些道理金孺告不是不懂,但对他来说,临行前王上的嘱托尤在耳边回响,李学明那恳切的表情历历在目.

“金先生.”

李学明拉着金孺告的手说道,“自我登基以来,你一直尽心尽力辅助我,国内的百姓们都称赞您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我也在心里将您视作朝政之司命,国事之权衡.

如今高丽已到生死关头,我没有什么可以仰仗的,只能恳求您保住我高丽的社稷了!”

金孺告是高丽上一任国王李飞由留给李学明的几位顾命大臣之一,可以说是看着李学明成长起来的,对国王,对国家,他都怀着深切的感情,因此听到李学明这番话,他怎能不为之动容李学明给金孺告的指示是,大魏的何种条件都可以答应,但无论如何也要尽量保持高丽国的独立性.

但如果真到了万般无奈,必须在大魏和东瀛:之间择其一而从之的时候,则交给金孺告自己定夺.

作为一国君王,能把决定国家命运的一次谈判完全交到一个大臣手中,可见李学明对金孺告的信任到达了何种程度!可恰恰是这份信任也让金孺告芒刺在背,如履薄冰,生怕辜负了国王和人民的期盼.

所以,面对严歌的逼迫,金孺告还是死死咬住底线没有松口.

他昂起头,依稀可见两鬓已经斑白,眼角皱纹横生,但那…双眼睛依然如青松般坚定:“陛下,如果您真的用如此苛刻的条件来要挟我们的话,我高丽无,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与东瀛:鱼死网破,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