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记录知识的载体,纸张可以记录的内容毫无疑问只会更多,而且更加便携,流通性只会更高。
最关键对于始皇帝来说,纸张相比较于繁重的竹筒来说实在是太过于轻便了。
轻轻一张纸,拿在手里宛若无物!
若是臣子们的奏折都是用纸张书写,自己批阅起来恐怕也更加轻松。
“让将作少府多做一些,回头先让朝堂用上!”始皇帝笑着想要吩咐却被赵彻打断。
“阿耶怎么这么心急?纸张的造价还能往下压呢……”赵彻拉了一下始皇帝的袖子。
“等到回头造价再低一些,不就可以刊印秦王室藏书,对六国余孽行釜底抽薪之举了?”赵彻说道。
“哈哈哈哈……”始皇帝听到赵彻的话开怀大笑。
“来,阿耶跟你算笔帐,这制造纸张的成本咱们暂且忽略不计,小稚奴你自己抄写过文章,秦王室藏书何止万计?你知道抄写这么多藏书是一项多么大的工程么?要想遍发天下,你知道需要多少人来不眠不休的誊抄书籍么?”始皇帝笑眯眯的戳了戳赵彻的脑袋。
“这一点阿耶之前就跟你说了,你能弄出来纸张取代竹筒固然很好,可是想誊抄出来足够遍发天下的书籍无异于天方夜谭!阿耶早就告诉过你要顾虑全局……小稚奴难道忘了?”始皇帝故作严厉的说道。
赵彻的心思始皇帝清楚,始皇帝也知道这是一个好计策。
知识是这个时代的核心资源。
秦王室如果能够开放核心资源,六国余孽的上下层基本上不需要始皇帝有什么动作,就会自动分裂崩溃。
就算六国余孽做出反应,也开放家中藏书。
没有纸张传播,他们找不来那么多人誊抄,更不用提,他们家中的藏书和秦王室的藏书在数量上也是天差地别。
但是!
还是那句话!
计策虽好,但是誊抄的人工成本太过于庞大了!
别说纸张比竹筒便宜多少多少,哪怕纸张不要钱,大秦也很难负担誊抄数以万计的书籍遍发天下的成本。
什么是遍发天下?
起码一本书得誊抄个上千本吧?
秦王室藏书就按一万本算!
这就是千万本的工程量!
这个量已经大到吓人了。
“可是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用人来誊抄了?”赵彻嘟了嘟嘴!
“我还没说完呢!”赵彻拿起始皇帝放在桌子上的玉玺。
“阿耶你看,这上面沾了颜料就能盖出来字,我为什么不能制造很多这样的印章,直接按照书籍文字的排布,一印就是一页,想印多少就是多少!”
“这样哪里需要人来誊抄呢?”赵彻翻了个白眼。
始皇帝愣了一下,然后似乎想到了什么,拿起玉玺印在一张空白的纸张上面。
花鸟鱼兽清晰可见,受命于天既寿永康八个大字清晰无比!
……
说到底,还是竹筒用的多了始皇帝进入了思维误区!
值得一提的是,像竹筒这种奏折之类的东西,是很难盖章的。
就算盖章也会造成印章不清晰,容易掉色等等问题。
所以这个时代稍微正式一点的文件,都不会用奏折来颁布。
没有纸张,但是有纸张的替代品。
帛书!
也就是布匹……
视身份等级,用颜色不同,形式不同,材料品级不同的帛书来作为正式文件的颁布。
因为帛书比较柔软,所以盖上去的印章清晰可见,也不容易被污染或者消退。
竹筒一般是用来汇报及时消息,如奏折,急报。
因为竹筒的字迹容易晕染,同时也比较容易被抹除。
所以但凡需要长时间保存的竹筒书籍亦或者奏折情报等等,要么用帛书重新抄录,要么就要在原有字迹上面重新用契刀按着字迹雕刻,然后再重新染墨。
这也是这个时代生产出来的竹筒大部分比较偏厚偏重的主要原因。
需要保存的时候用契刀雕刻不至于穿透,不需要保存的时候可以用刀刮去墨迹重新利用。
而一般正式的,需要盖章的公文,基本上不会用竹筒。
所以在赵彻说完以后,始皇帝才想起来拿着玉玺朝着纸张盖一下。
和笔迹一样,沾了颜料的印章印下去的印风干以后不会脱色,耐于保存,且形式清楚,没有晕染!
纸张,除了没有帛书结实以外,一切属性都和帛书无异!
甚至于轻便程度还远超帛书!
那么既然自己的玉玺可以在纸张之上盖印,赵彻刚刚所说的,制造一大堆如同玉玺一样的印章,排版以后一印就是一页书的可能性就完全成立。
而且这个原理是始皇帝一听都觉得有搞头的。
印刷术的原理确实简单,这玩意基本上智商正常,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能听明白其中原理。
没什么神奇的,这个时代带着印章的人比比皆是。
不至于听到了印刷术的原理跟没见过世面的土著一样。
始皇帝脑海之中只有一个想法!
原来竟然这么简单!
这是赵彻提出的原理给始皇帝的感受。
实际上……这才是科学的常态。
其实除了高深一些平常用不到的科技,基本上古代日常所能够接触的科学原理都简单到令人发指。
只是从来没有人进行总结归纳推陈出新罢了。
譬如杠杆原理……
这原理现在大秦都在使用,不光如此,将作少府还有滑轮组……
是的,真正意义的滑轮组。
秦墨那一帮子人弄出来的,不知道是传下来的还是自己研究出来的,总之拽得很,赵彻废了老鼻子劲才参观到的。
这些基础的力学应用在大秦并不少见,只是总是藏着掖着,没人归纳总结罢了。
“朕觉得能成!”
印刷术的原理就是如此,这玩意哪怕没见过一听就让人觉得十有**能成。
天底下万万没有规定印刷术还得用玉玺的道理。
搞点木头当印刷术的印章不行?
只要这玩意能成,再加上纸张成本的低廉,又省去了庞大的誊抄工作,大秦真的能够趁势一举断了六国余孽的根基。
经过赵彻的开口,始皇帝顿时熄灭了将纸张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想法。
这一点爷孙两个倒是思想一致。
反正竹筒用了那么久了,纸张既然要出来,就给六国余孽上个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