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完结(2 / 2)

《汉贵女》 三春景 9731 字 2023-02-26

说话间从背后的书架上取下一部已经包好的书:“霍侍中是早有预定的,自然为侍中保留了。”

此时书坊里的读书人哪还不明白什么,有几个用羡慕的眼光看着霍光…

这部《食货杂论》可不是一般的书,这是最近风头正盛的‘不夜翁主’陈嫣所出!

女人出书在此时不算什么问题,主要是因为出书这件事才刚刚开始做,没有规矩,没有鄙视链,自然也就没有人觉得一个女人出了一本书有什么问题。当然,这也是因为此时民风开放,真要是到了后世理学盛行的时候,这种事也不可能了。

陈嫣过去其实也出过书,书名《百家杂谈》,是她过去写的一些文章的总集。在齐地出版,当时在文坛也引起过一些注意…她本来在学术界就有一些名气,大家都是知道的。

不过当时《百家杂谈》引起的注意远远不能和《食货杂论》相提并论!陈嫣在学术界的名气远远不能和她在商界的名气相比,所以以学术文章为主的《百家杂谈》想也知道敌不过主要讲经济庶务的《食货杂论》的。

学术界大佬多的是,她出一本作品集算得了什么呢!在商界就不同了,她就是至高神!这是她的主场,她出一本相关书籍,大家自然是抢着看了!

不只是那些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商贾会买一本来钻研,读书人也会看!大多数读书人都是想着将来出仕的,而出仕就难免和经济庶务打交道——陈嫣回归长安之后,立刻参与到了朝廷经济庶务的安排之中,这件事没有明面上说,但该知道的人也知道了。

嘴上说着‘奇技淫巧’‘不值一提’,心里却是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真那么简单,那岂不是人人都能建立那样的商业帝国,人人都能给朝廷找来大笔大笔的钱?事实就是,其他人做不到!

于是一个个都来买《食货杂论》了。

食货杂论在刻印的时候就开放预定了,当时预定量就不小,等到书籍贩售时也果然如预料的一样,销售量爆表。

好在雕版印刷想要加印也很简单,所以现在印书坊正在加紧做第二次印刷呢!

这个时候市面上供不应求,谁要是能弄到一部《食货杂论》,等于是赶上一道流行了,是很引人羡慕的事。

“这就是引得‘长安纸贵’的《食货杂论》?”一青年跽坐于案前,正在自斟自饮。

霍光回府就看到兄长霍去病也在,连忙施礼:“大兄。”

霍去病示意弟弟坐下,然后拿起了《食货杂论》,却没有翻开,只是看了一会儿,似乎很纠结的样子——说实话,霍光从未见过他这位兄长这样神情。

“你看过此书了?”霍去病问。

霍光对这位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的兄长是非常尊敬的,原原本本道:“方才从书坊购得,只在来时的马车上读了几页。”

‘唔’了一声,霍去病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问弟弟:“此书如何?”

“未见全书,不敢断言…不过,确实是‘奇书’。寥寥几页文字,已有一言惊醒梦中人之觉!”霍光的语气中不自觉带上了推崇的意思。

“怎么说?”霍去病的神色有点儿古怪。

“书中说到一些平日随处可见之事,过去从未细想,或者想来也是懵懵懂懂,不解真意!然而经‘永安侯’一说,却是不能更加清楚明白了!”说到这里,霍光的眼睛亮了很多。

“永安侯确实不凡!”

陈嫣在写《食货杂论》的时候是参考了高中所学的《经济生活》那一册教材,主要是提出一些名词,通过解释这些名词来阐述经济生活的运行原理。她并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只是这样也足够惊艳了!

过去,人们对经济生活是不可能有这样清晰、深入、成体系的认知的!。

霍去病听着弟弟对那个女人的推崇,心里的感觉很微妙——就在昨天,他,不,不只是他,应该说所有负责战事的人,包括一心主战的皇帝陛下,通通被她骂了!

征伐天下不能单纯算经济账,国家安全什么的也没办法算经济账。但是陈嫣真的忍这些好战分子很久了…她倒不是想强调‘穷兵黩武,国之将亡’这种大家说了无数遍的道理,她只是看不惯这些人打仗打赢了之后的‘佛系’!

打赢了就是打赢了,没有想过后续…这怎么可以?陈嫣知道刘彻这些人的目的就是消灭草原有生力量,阻止北方力量南下,最终威胁到中原政权的统治。。至于其他的,没有想。以他们的经验也想不到。

陈嫣并不是‘丛林法则’的信徒,也不觉得割地赔款那一套是什么好东西——陈嫣很崇拜近代翻译家、思想家严复先生,严复先生早年的时候认为西方列强很厉害,是当时的华夏需要学习的对象。

当时他恨不得‘全盘西化’,在众多保守的华夏知识分子中间是少数派。但是到后来,他越来越了解华夏、了解西方、了解这个世界,他的观点又变了!所谓纵观西方文明,不外乎寡廉鲜耻、弱肉强食而已!

西方靠这一套起家、强盛,难道就代表这是好东西了吗?在文化程度不高的时候或许如此,但是文明水平高一些总该有更多的追求!

那一套是不长久的!

陈嫣也不想在这个时代推行这些,她担心改变华夏民族的一些民族传统,使得两千年后的华夏变成另一个样子…文化内核没有这样圆融、强大。说陈嫣傲慢也罢,她确实认为华夏文明在精神层面是领先诸文明的!只是在一些技艺层面有问题。

说实在的,精神和技艺非得选一个的话,陈嫣选精神!因为技艺什么时候都可以再学,精神却是无论如何不能轻松塑造的!在她上辈子生活的那个时代,西方世界在祖宗积攒的‘遗产’剩的越来越少的时候,光环逐步消失,这才能够看到‘历史’‘精神’上的贫乏究竟是怎样的致命伤!

陈嫣想对刘彻这帮人说的是…对外战争是一件很精细的事情,绝不是打仗那么简单的!

其实这个时候大汉政府也尽力,他们在打败匈奴之后占领了不少草场,在这草场上建城,设立新的郡县,纳入朝廷管辖。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草原民族再次崛起(这几乎是必然的,没有了匈奴还会有乌孙,没有了乌孙之后还有蒙古等等,草原民族去了一茬就会成长起新一茬),也会面对更少的生存空间、腾挪余地,更宽阔的中原防线!

但这不够,远远不够!

“大汉得同化游牧民族,这才是真的以绝后患!”陈嫣当时说的斩钉截铁,并且提出了一揽子计划。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异想天开,但是随着陈嫣的讲解,才发现也不是没有搞头的。

“这个先不说…今天先讨论讨论你们这些人是怎么花钱的!”陈嫣真的忍这个很久了!她老早就觉得大汉军队花钱太厉害!军队花钱太厉害本身没什么,天底下就没有军队花钱少的!关键是军队花钱得看国家的实际情况,而且得有效率!

总不能对付一个没什么力量的敌人也耗费大量的资源吧?

之前陈嫣不方便说这些,现在陈嫣算是在团队中站住脚了,再说这些也不显得唐突了。

“也就是去病还聪明一些,至少知道多留一些牛羊带回来…”陈嫣早些年的时候专门和边郡大军搞过人口贸易。她本人是对奴隶不感兴趣的,但在这个无法搞笑机械化的时代,人多就是力量,这并非说笑。她在整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影响都需要人力来维持。

总之,到处都缺人。

与其大量、随便杀掉,又或者送到少府做最苦的工,当作机器消耗掉,还不如让陈嫣带走。当然,也不只是陈嫣参与到了这场贸易中,从军队出卖俘虏开始,就有大大小小许多商贾过来做生意。

这个时候商人的生存环境很不好,但是越野蛮的环境越有生机!大家就用各自的办法野蛮生长着。这种情况下,商业、手工业是始终处于上升期的,对于人口的需求就是一句话‘多少都不够’!

就算手工业消耗不了,拉到南方去种甘蔗、种棉花,这总是可以的。

至于市场会不会过饱和…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即使因为战争的关系,大量农民破产,沦为隐户(这样的家庭也就无所谓消费力了)。这是因为陈嫣提前开辟了海外市场,陈嫣自己生产力是不足以满足那么大的‘世界市场’的,所以她还会收购不少。

而这又反过来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