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时间进入19·79年。
随着北边与米国正式建交,西方的许多国家,开始陆陆续续和东国建交。
香江的前景开始被人看好。
这座城市正在逐渐摆脱70年代石油危机和股灾带来的影响,开始了经济上的第二次腾飞。
就是在这一年,香江的GDP增速首次超过20%。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值,也就只有在这种时代才有这种数字。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这个数值有5%以上,都能让人叫经济奇迹了。
“百货零售事业部,单独独立出来。金东超市和百佳超市,正式合并。以后这两家超市的牌子,就叫做金东百佳!”
“屈臣氏连锁,不能只局限于出售药物。它以后的定位,是中高级药品与化妆品连锁店。”
新和记黄埔集团的董事会上,秦安正在安排任务。
进入80年代以后,整整十年间,香江的人均收入中位数翻了三倍。
这10年,是香江经济二次腾飞的时间。
也可以说再过十年,时间进入九零年代,香江的经济也一直在腾飞。
这种腾飞的速度,要进入21世纪,才逐渐放缓甚至稳固。
493 这20年,是所有企业在香江攻城略地,不断进取的20年。
不进则退。
秦安一直都对和记黄埔集团的百货零售事业部,非常重视。
因为这是实业之中,最接地气最接近消费者的一环。
要是做得好,甚至以后物流和互联网时代来临,都可以依托这个体系不费力气的发展。
平行时空中。
沃尔沃之类的百货零售业巨头,要是能把握住时代风潮,哪里有狗东和天喵超市的发展?
而且在这个时期,香江的房价还算便宜,正式发展这种重资产产业最合适的时候。
就算百货零售不赚钱,这些年涨起来的店铺和地皮,存到20年后。
随随便便都可以赚个上百倍。
“金东百佳的超市,现在全乡江也就只有三十一家,奥门一家都没有。这是不合理的,我们要和惠康超市开展全面竞争!”
“定下个目标。我要求在今年内,整个香江的金东百佳超市数量,达到五十家。”
“奥门那边,也要同时开业最少3~5家。”
不久前的广交会,秦安在内陆撒了大笔订单。
这些订单并不是他做慈善,也不是他资助内陆。
是因为下的这些订单,和记黄埔集团自己也要用。
别的不说,百货零售业需要的各种商品,就可以由这时候的内陆提供。
除了电子商品以外,内陆的商品可谓价美物廉,质量不会输给进口商品多少,价格还要更便宜。
这对百货零售这种利润较为微薄的生意来说,恰恰是最大的优势。
10个亿的订单,起码有三个亿是给百货零售事业部下的订单。
“除了金东超市以外,屈臣氏零售我看了下,全香江只有25家。”
“今年的目标,屈臣氏同样是五十家,奥门那边最少要5家。”
“除了超市事业部和屈臣氏连锁,在低端销售方面,我们也要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