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有着老板秦安的命令,临时的秘书柯俊,可以让其他公司进行协助。
特别是有着华·夏星传媒公司的协助,搜集信息的速度简直不要太快。
也就一天时间,经过整理的,关于香江电影行业的信息被装订成册,整齐地摆放在了秦安的面前。
秦安泡好茶,悠闲地看了起来。
沙沙沙……
手指滑动间,驳杂的知识被记入脑海,对于香江电影行业,秦安有了一个越来越直观的印象和判断。
香江的电影市场,有些出乎他的预料,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小。
1977年,香江电影市场总票房竟然接近两亿港币!
这可是77年,秦安记得21世纪前十年的东国,坐拥那么多观众。
一年的票房也就几亿……
那可是21世纪,东国经济开始腾飞的时候。
虽然票房这么低,99%是因为盗版的原因。
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只有一座城市的香江,能够有这么高的票房。
确实已经不低了。
但是!
这两亿票房之中。
其中港产电影票房才占了七千万左右,也就是35 %左右的市场!
还有近65%的市场被外面来的非港产电影所占据了。
其中有米国电影,有欧洲电影,有一本电影,更多的是弯弯省电影。
像1977年,香江电影市场总票房,排名第一的是来自弯弯省的《笕桥英烈传》,香江总票房达到了1159万港币,上映时间竟然才13天就达到了!
这比《最佳拍档》千万票房还要早!
第二名的也是来自弯弯省的,叫做《南拳北阀活阎王》,香江总票房是824万港币,但是上映时间达到了37天!
第四名也是弯弯省的,叫做《铁金刚勇破海底城》,香江总票房527万港币!
香江本土产的电影,前五中才占了第三名和第五名。
分别是第三的《俏探女娇娃》,香江总票房770万港币,第五的《发钱寒》,香江总票房505万港币。
而去年,也就是19,78年,总票房就只剩下1.5亿港币。
票房榜前10名中,有7个都是外来电影,港产电影只有三部。
由此可见此时香江电影确实处境不佳,香江电影的黄金时期还未来临。
去年的票房,对比前年,足足萎缩了25%!
难怪家族从二十年代就开始从事电影行业的邵老六,会想要退出电影制作市场,只经营院线。
如果秦安不知道后世的情况,看到这种数据,还真有可能会被劝退。
但是秦安知道后世的情况啊,这种时候反而是好时机,有利于他大规模入场。
在这之前,华·夏星传媒的电影公司,其实属于玩票性质。
规模并不大,和集团公司的庞大规模相比,弱小的可怜。
如今回过神来,秦安决定开始彻底布局香江电影。
虽说现在单部电影票房不高,赚不到什么钱。但还是可以赚院线钱的!
管你拍电影会不会失败,开院线基本是稳赚不赔的!
现在院线都是施行保底费制度,是彻底偏向院线的,这种制度执行了几十年。
举个例子,假如制片方拍了百万全是院线方的,交了保底费,制片方拿不到一分钱。
要是一周票房超过了两百万,超出的部分才是电影发行公司的,发行公司再扣一部分,才是电影制片方的。
如果一周票房低于两百万?
那么不好意思了,制片方拿不到一分钱票房分成,不仅如此,缺了多少必须补回来,不然别想拿走电影拷贝。
也正是因为这种制度,院线方的话语权十分大,制作方普遍低声下气。
不仅如此,许多电影拍摄出来后,制片方对电影没信心,所以干脆宁愿影片烂在仓库里,也不拿来电影院放映。
因为放映了,有很大几率会赔的更惨,不仅要赔电影制作费用,还要赔影院保底费用。
当然,也因为这种情况,院线的生意也相对冷淡,有时候一些院线都没什么生意。
虽然院线公司基本稳赚不赔,但是赚的也不会多。
甚至有些很偏僻的独立影院,甚至可能会亏本,只因没有客流量,也没有电影发行方找上门来。
“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