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到后,全部都非常熟悉。
毕竟大家吃饭睡觉都在一起。
这就代表着苏云非常能把握住作品的节奏。
著名剪辑师迪伦·提挈诺曾跟很多大导演合作。
也剪辑过许多奥斯咔获奖影片。
他曾经坦率地说,如果说演员是如何表现一部作品,那么剪辑师就是控制着整个作品节奏的那个人。
剪辑能够决定这部这部作品给观众带来什么感受。尤其是强调节奏感的类型片。
在王导看来,“不管什么类型的片子,都是镜头的组合,用镜头讲故事,谁掌握着镜头的组合逻辑呢?剪辑师掌握着。”
苏云之前的预告片,王导就看出来苏云有这种能力。
因为那天晚上给苏云的素材,他都没有整理。
所有的素材都是杂乱无章的。
他也只以为苏云是闹着玩的。
所以也没有给他太多帮助。
但是没想到苏云不仅一个晚上将全部碎片化的素材,整合在一起. ....
甚至还能组成一个火爆全网的预告片。
不得不说,这事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能力。
面对苏云的建议,王钢也有些拿不准。
剪辑是所有影视语言制作流程中的核心一环,
随着国内的影视行业走向工业化流程,剪辑变得开始举足轻重了起来。
因为导演心里很清楚剪辑师能给他干什么。
舌尖一里,片子就有地方存在两个故事情节上的死结,走不下去了。
曲老师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不然秧视的曲老师也不会如此抢手。
王钢当年作为舌尖一导演是作品中间一个环节,剪辑师曲老师也是一个环节,大家的工作地位差不多,甚至说王钢有些卑微。
毕竟当年就十万块钱的制作费,是真的抠不出来更多的钱给剪辑师发红包了。
但相比国内电影剪辑师的行业地位,好莱坞的同行们要好得多。
在那里有时剪辑师甚至比导演还重要。
薪资待遇更是可能比导演都高。
当然这也源于剪辑师的专业能力。
比如有一个好剧本、好演员、好场景,有时演员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剪辑师通过剪辑就能在银幕上充分表现演员的情感。
比如一个电影里的男主角是一个病人,患有多动症加暴力恐慌症,如果剪辑师不理解这类病人心理,人物的行为过程就会显得莫名其妙。
可以说那里的工业制度是非常完善的。
反观国内。
很多人只把剪辑当成一项简单的技术活,或者当成传递导演意图的傀儡。
只要有钱谁都能当导演,拍出一堆烂素材,制片方束手无策,赶紧找剪辑高手来救场。
这还是说明整个制片流程不成熟,对前期拍摄毫无规划,把片子拍砸了,完全依赖后期来修补。
对于这一点,王导是看过无数的例子。
其实这样的事故何尝不是孤独美食家剧组正在发生的。
现在他是争分夺秒想要剪辑出来。
可是这不符合工业体制的工期。
王导只能作罢。
现在苏云说让他试试,这让王导心里又燃起一阵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