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老陈家烩菜,肛肠科战略合作伙伴。(1 / 2)

第二百一十九章剪辑师的地位,重新燃起希望的王导。

其实王导自己何尝不想自己就把纪录片剪出来呢。

可是如果这么容易,那秧视就不会花那么大的代价去培养自己的剪辑师了。

虽然会剪辑的视频的人很多,各个行业也有很多优秀的剪辑师,在各自不同的领域。

比如电影、广告、预告片、综艺等等。

电影的难度是最高的。

当然王导剪的也不是电影,而是纪录片。

但纪录片对剪辑师的水平要求不是更低而是更高了。

因为纪录片的长度一般都比电影要成长。

所以对于节奏和气质的把控,要比电影要专一点。

所以纪录片剪辑师在秧视很难得。

可能这两年只有曲老师一人能够剪出王导四三七想要的那个效果。

这不是王导的要求有多变态。

而是纪录片的剪辑师就是这么稀缺。

如果说摄影师是导演的左手。

那好的剪辑师就是导演的右手。

看到一部好电影,观众会称赞演员的表演,会称赞编剧讲故事的能力,更会称赞导演拍得不错,却很少或从不会称赞剪辑师。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剪辑在导演的心中不亚于另外一个副导演。

但是纪录片是少有观众会注意剪辑的片子。

因为很多纪录片不靠台词和剧本,而是全程都靠镜头语言去和观众沟通。

现在的拍摄,剪辑师一般会跟组,比如舌尖二的导演就让秧视的曲老师直接跟组。

导演这边拍完素材,那边剪辑师随即剪出一个粗剪版。

等全部拍完了,素材再全部交给剪辑师,由剪辑师最后剪出成片。

当然那是因为赶工期的节目组,一般来说剪辑师是不跟节目组的,只是后期会被请来剪片子。

剪辑师的工作同样很枯燥,以前的拍摄是用的胶片,排出来的胶片要用剪刀去进行物理加工。

可以说又费心又费力。

现在是坐在电脑前剪辑,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

比如一部90分钟的影片,每秒钟24帧画面,每帧画面都要精剪,工作量很大,一个顶级的剪辑师可能都需要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剪完。

而且还要在导演说不需要修改的情况下。

可以说导演熬到几点,剪辑师就要熬到几点。

所以很多剪辑师常年黑眼圈,颈椎病更是这一行的通病。

可想而知王导并不是不希望苏云能剪出来。

他巴不得苏云能给他搞出来。

只是现在是既缺时间又缺设备。

可以说是很难,非常难。

在行内有一句老话说,剪辑师是三度创作。

因为剧本是第一度,拍摄是第二度,剪辑才是是第三度。

有的时候好的剪辑能够直接颠覆一部作品,有的时候能够把作品改为另一个类型。

只要素材足够多,剪辑师就有巨大的发挥空间,把一部青春片都能剪辑成一部惊悚片。

把爱情片剪成悬疑片。

在剪辑师的妙手操刀下,一部不好的片子可能焕发出新的活力,或者一部沉闷的文艺片可能会变得悬念迭出。

而作为孤独美食家的素材,几百G的大小勉强算是够用。

不过好在苏云是全程跟组的,所以对这些素材都很熟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