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通常提供了人类所需要的大部分卡路里。华夏人人的烹调手艺与众不同,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主食,都是华夏人辛勤劳动,经验积累的结晶。”
“然而,不管吃下了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华夏人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
此时画面暗掉,切换到了来长安第一天拍摄的的肉丸胡辣汤的场景。
“老冯的全名叫冯老二,认识他的人都叫他老冯,从每天早上起来,他骑一个半小时的三轮车,到菜市场买最新鲜的羊肉。”
“老冯卖的胡辣汤,就是用刚宰的羊肉做成的,是陕系这边人早上最爱吃的一种主食之一。”
“糜子,又叫黍,是华夏北方干旱地区最主要的农作物。8000多年前,华夏黄河流域开始栽培黍。”
“在华夏,五谷始终是一个变化中的概念。大约两千年前,五谷的排序为稻、黍、稷、麦、菽。而今天,华夏粮食产量的前三名已经变成稻谷、小麦和玉米。从南到北,广袤的国土,自然地理的多样变化,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华夏人人,享受到截然不同的丰富主食。”
接着画面又切换到了之前在凉皮一条街上,吃的那碗肉臊面。
“按照华夏人的风俗礼仪,过生日贺寿是一定要吃面条的,华夏人称为长寿面。为什么华夏人人过生日要吃面?有一个说法是面的形状长瘦,谐音长寿。面条成为讲究讨口彩的华夏人最喜欢的主食。”
看到舌尖一的配音被苏云剪到了孤独美食家的剪辑视频里搭配。
王导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哈哈哈!”
这苏云也太搞了。
只是在王导笑的同时还在认真的看着。
· ····求鲜花0 ···
因为苏云这样阴差阳错的剪辑,确实让整个视频都有内个味了。
只见接下来的画面再次切换。
这次的画面终于有了普通人的身影。
画面里出现一个就连王导都记不清什么时候拍的素材了。
毕竟每天要拍摄那么多素材,确实很难记住那多的东西。
只见李老师那浑厚的嗓音再次发力,把王导代了进去。
“土生土长的长安人石x,计算机系硕士毕业后,利用业余时间和朋友组了一个用长安方言演唱的说唱乐队。”
“身兼大学教师、乐队的主唱作词、多种角色的他,在这首最广为流传,描写三秦大地平民美食的说唱里,一连串列举了陕系几十种诱人的美食,在他的歌里,被冠以经典传统的是牛羊肉泡馍。”
.... ... .......
“泡馍是最土生土长的长安主食,吃泡馍最讲究的是掰馍,对长安人来说,这不但是个进食的过程,还是个享受的过程,每个人根据自己喜好的口感,掰出大小、形状不一的馍块,再配以熬煮了十几个小时的老汤,一碗看似豪爽简单的羊肉泡馍,其实内在精致复杂。”
画面上出现的是曾经导演带大家去吃的街头那家传统的街头泡馍店。
只不过在苏云的剪辑之下,没有将其他人的身影剪了进去。
此时的画外音再次提醒。
“几乎所有的华夏人人都知道一个概念: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而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这是因为一千年前形成的两大农业布局,一个是黄河流域以黍和麦为主的旱作农业,而另一个则是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因此出现了华夏独特的“南米北面”主食格局。”
“陕系人都说:自己的早晨是从一碗面食开始的,这个有着一千多家面馆的城市,每天要消耗一百万碗面。”
“也许很多外地人不会记得这些面食的做法,但那种柔韧筋道的口感,承载着家乡故土的味道,则会留在所有北方人一生的记忆里。”
王导看到这里都惊了。
我擦,这小子这剪辑这都怎么剪的。
真邪了门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