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5节(1 / 2)

具体原因是什么,那就要往后面看就知道了。

嬴政少年时期,刚刚当上秦王的时候,秦虽没有灭掉韩国,

可毕竟这是个巨大的威胁……

韩王安对这位强大的邻居,是每每想到,就寝食难安。

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

一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足以说明一切,

韩王安想改变这一现状,不想变成温水里被煮死的青蛙。

终于——

在苦思良久后,他想到了一条‘妙计’!

“妙计?!”人们微楞,这会和利在千秋的大事有关吗?

上一刻明明都还在讲那件大事,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而下一刻——

怎么就讲到韩王那边去了。

既然是针对秦的计策,应该不会是有利于秦的事情吧。

可是……

人们继续向后面看去。

这条计策名为‘疲秦计’。

何为‘疲秦’?

即是想办法,让秦国疲累,无暇再顾及外侵之事。

在当时,韩国找了一位擅长水利的人才,

其名郑国。

韩国都城新郑人,曾管理韩国的水利事务,

参与过治理水患,整修鸿沟之渠等多项重大水利工程。

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曾经是郑国人,但是国家被韩国所灭,之后才成为韩国人,为韩国做事。

从这个出发点看,郑国即使不仇恨韩国,但也说不上对韩国有多忠心,多上心。

这也为之后的一件事情的重大转折埋下了伏笔,暂且不谈……

而接下来他将成为韩王的‘疲秦计’中的一颗关键棋子。

“郑国?”众人有些好奇这个新出现的角色。

尤其其名字,

在知晓其曾经是郑国人,郑国还被韩国灭了后。

人们的表情变得有些古怪、忍俊不禁——

可以——

这个郑国很郑国!

这能忍?

有点骨气的话,就该投靠其他国家为其做事,

反过来把韩国灭了,给自己的故国报仇啊,比如说投靠我政哥啊!?

人们不由幻想道。

而另一边——

说道郑国到底要用来做什么……

这一切都源于,当时韩王想到,秦国的疆土想要扩充,又要大兴土木吧?

而要大兴土木,就很需要郑国这样的水利专家、优秀人才吧?

倘若派遣郑国前往秦国,

搞一个超级水利工程。

这样一修很有可能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可不是个夸张说法,

以古代落后的生产力,缺少优秀高效的工程器械,

大多工程都需要人力慢慢完成……

随便一项工程,动则数年乃至数十年时间。

就像修建一个阿房宫,都要四年之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