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5962 字 2023-03-09

如果常光头脑子能再清醒点,就会发现这份假电报其实有个大破绽的:这帮喝兵血的孙子,哪里会轻易地他透露出自己“喝兵血吃空饷”的破绽啊。

** **

在刮民党军中,胡宗南不但是黄埔出身,更是。“江浙”黄埔系,早就在“一等中央军”行列。此君运气更是好得出奇:蒋冯阎桂四家中原大战时,胡宗南所部面对的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原本以为会是一场苦战,但宋子文的“银币弹”一出,对面的西北军纷纷不战而降,轻易地成就了胡宗南的“名将”的风头——虽然用银币弹打胜了,但这种事实在丢人,宣传时肯定不会这么说的,宋子文也只能悲剧地充当“幕后英雄”,风光全被胡宗南占了。

说他运气好,是因为他所部的编制是第一师,很容易让人误解成的“战力第一”。第一师下第一旅,第一旅下第一团。由于吹的人太多,连常凯申都受到了影响,对这位名将也是宠爱有加,加上第一师本就是常凯申的发家之地,视为肱股,是名副其实的“亲儿子”师,其待遇装备,自然也是最好的。

天子近臣,天子近卫军,牛皮吹大了,吹久了,吹多了,往往连自己都信了,然后就真的以“天下第一”自称自居了。

49师被全歼后,当晚包座地区下起了暴雨。

暴雨发生的时候,已到达大监寺李润石主席看着外面的倾盆大雨,担心暴雨导致道路泥泞难行,“天下第一旅”到达的时间被拖后,引发更多的变数——虽然被俘的王天元和伍成仁,以及重伤的49师机电员被抢救过来后都很合作,但是这种电报钓鱼,终究是在骗人,擅长阳谋而不擅长阴谋的李润石,在“电报诈骗”方面初涉,业务经验稀疏,所以还是稍有些忧虑的。

事实上,他担心过多了,因为最强共谍早安排好了一切。

娇气的中央军一等人“天下第一旅”李铁军部,暴雨发生时就停止前进,暴雨过后更行进缓慢,足足用了两天的时间才进入红军设好的伏击地点。

而两天时间的拖延,已经让红军的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也走出草地,这些都是原属红四方面军的部队,不过的领导人换成了曾中生。被中央红军解救后,曾中生替代了被张国焘篡夺的红四方面军领导权。

此时的李铁军,还不知道他的五千人要面对的是整整十倍的红军“战兵”,而且对方还作弊般地拥有一辆步兵坦克。

“一等中央军”天下第一旅虽然是常凯申的心腹肱股,完全满员满编满状态,足有五千余人。但崩溃覆灭的时间,并不比“中央军三等人”的49师好多少。

比起49师被中央红军在福建打怕,行军小心谨慎。在西北养处优多年,习惯了用“银币弹”打人快乐的“天下第一旅”,行军作战完全就是一个“莽”字。

前卫侦察,没有!

两翼侦察?有必要吗?我们是内线作战,怎么可能遇伏?

当遇伏的枪声响起,提前预埋的“洋粪”把正在山道里行军的第一旅官兵炸得七零八落时,李铁军旅长的当时的想法却是:

“共匪不都正被友军堵在包座吗?”

山谷作战不比平原作战。

行军时,没有提前布好两翼侦察,让对手在山道两侧设伏,占尽地利后,又被困在山谷里挨打,只要两头一堵,其下场就是一个死字!

战斗在早上十点暴发,过程毫无“惊喜”与新意。

五千大军通过一个山谷时,被人两头堵,困在中央,然后四面八方响起枪声,山谷中央的几处勉强可以倚仗的小高地,又被人预埋了大量的“洋粪”,一炮下去炸一片。

守没法守,退路进路全被堵。然后还有一辆漆成米黄色沙漠涂装的M2A3在山道里冲出来,仗着全身刀枪不入在天下第一旅防线里猪突穿插.....

到下午一点时,“天下第一旅”已经全军覆没。

和被完全坑了的49师相似,天下第一旅的伤亡率只有百分十,大部分人都直接投降了。其中也包括了李铁军和第一旅的电台小组。

整场战斗,李铁军的表现比伍成仁还要不堪。

他唯一有闪点光的地方,是在全军覆没之前,终于有机会向正从松潘急速赶来的胡宗南长官发出一份急电:我军在包座西南方十五里的谷地遇袭,被共匪包围,万分危急......

到那辆M2A 3步兵战车,载着半个班的红军精锐突击队,背后跟着一个连冲锋的红军士兵,击垮了他“破甲能力为零”的旅部警卫连,把坦克开到旅临时指挥部门口时,他的电台员这时还在敬业地发出电报。

电报内容大意是:胡长官,看在黄埔同校多年的份上......

后面的电报内容,因为大批的红军战士已杀到附近,大吼一声“缴枪不杀”,停住了.......

而接到这则电报的“胡宗南长官”,此时正率着第一师的第二旅、独立旅、补充旅,三个旅,超过一万五千人的兵力,离开松潘,赶往包座!

而且他们这时已经在路上走了两天了!

而胡宗南的主力部队,所以离开松潘老巢,却是李润石的好基友,常凯申同学前世欠他,今生更作死地再次拖欠前国民党宣传部长半年高达720块大洋的工资,一直愧疚万分,决定在这里加倍补偿。

暴雨降下的同时, 微操达人常凯申,看着地图作业,又听了身边的外国军事顾问建议,很快发现地图上有一支部队的动向非常地碍眼:那就是位于松潘的胡宗南第一师的主力部队!

包座这边血战连连,王天元和伍成仁的求援电报是一个接一个,内容都是:共匪正做困兽之斗,疯狂突击,我部山下尸体堆积如山.....

松潘的红军,大至兵力,委员长心里此时也有个数:约在十万左右——可战之兵约为七万。

虽然匪军弹药粮饷不足,战力大减,但毕竟这是十万人,七万战兵!

包座这儿多少人?

王天元报:会师后两军兵力仅有四千!

就算加上正在赶去的第一旅,也不会过万。

虽然这个时候,其他方向的各路杂牌军,在得到前线的捷报后,也纷纷向包座挤压过来助战。但川北地形有如闽西北,加上遇暴雨,山路更难行,由于人烟稀少,补给困难,这群杂牌军行军速度“慢如蜗牛爬”。而这个时候,作为最强战力的中央军第一师主力部队,却还窝在百余公里外的“松潘”战线按兵不动,就显得极为碍眼了。

就在49师来电说与包座守军会师的当晚,醒悟过来的常委员长亡羊补牢,急电胡宗南部立刻率主力离开松潘,北上支援包座。(包座位置在松潘的东北方)

而胡宗南之所以先前在松潘按兵不动,主要原因却是他担心红军是分为两军行动,包座只是一路,原红四方面军方向还有一路奇兵随时待发,他率大军驻守松潘就是如此。

(原历史就是如此,当时红军分为左路军和右路军。历史上的包座战役就是右路军发动的。而在战役结束后,张国焘一个电报,让右路军中的原红四军部队又顺着草地往回走,也就是著名的草地分兵。)

战略布置上,胡宗南这种作法也称得上是中规中矩。而这个位面的包座战役爆发时,合流后的红军主力虽然是走历史上右路军的路线。但有一点却要特别说明的:在原左路军,前红四军的驻地,此时并不是真的完全空虚。空营一座,而是将董振堂第五军和余天云第三十军摆在南松潘地区,伪装成两路红军还在此“按兵不动”,维持住两军对峙的假像。

——这是必须做的战略欺骗行为。理由很简单:红军主力通过草地绕过松潘,本身其实是相当冒险的军事行为,因为绕道过草地,再快也要走五天的时间!

而这五天里,一旦战略意图被胡宗南提前识破,提前转移主力加强包座地区的防护,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在包座战役发动前,必须一直保留两支实力不弱的部队在松潘南部的红军驻地活动,以作出红军还在按兵不动的“假象”。

而当王天元和伍成仁,一个又一个“加急电报”和“血战红军”电报不断地发出,无论是常凯申还是他身边的外国军事顾问,此时都识破了红军在松潘南部的驻军“虚有其表”的真相。

他们完全没有猜错!

作为“伪装”的后卫部队,董振堂部和余天云部,两路红军总兵力加起来其实只有八千余力——不过全是野战部队,人数虽少却全是百战精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