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当黄克把这一思路告诉中统的特务头子,以及复兴社的十三太保们,这伙人精们,个个眼珠子都红了。
“元宵后,认购券就要开售了呀!”
戴笠在心里叹息着。
他勾了勾手指,心腹爱将王天木走了过来。
“那个管明棠.....”
他轻轻地做了一下割喉的动作。
王天木露出大喜的表情,然后马上收敛,转身离开,走的时候步伐竟还有些轻快,真让戴笠无语。
他当然知道王天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表情,那个东北军出身的管明棠,在前几天象拿到宝一般跑来告密说黄克的“天马国际贸易公司”有问题,暗中通匪,结果在第一时间就被王天木的人关起来,不停地酷刑毒打......
其实不用他来告密,戴笠早就发现了......
“果然是财帛动人心,校长,你爱用银币弹,可是他比你更会用啊......”
戴笠摸了摸口袋,里面有一个小瓶子,瓶子里装的东西叫“降凤丸”,戴笠很喜欢。这东西出现已经一个月了,国内各处大卖,洋人也非常追捧。黄克把上海地区的销售代理权,就全权交给了复兴社!
一个月里,复兴社的人就卖掉了二十万粒,其中一半是被洋人买去的!而且还供不应求!戴笠手上现在还拿着三十万的订单呢!而这药价,已经由最初的十个大洋一粒,涨到了十五个大洋一粒!听说平津中统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黄克五五分成,拿走一半的好处,但余下的另一半,全是复兴社和中统的人拿去的。买这药的人,他们要么用大洋,或者拿美金英磅法郎付帐,反正全是硬通货!
黄金公主和他的男人,真的放个屁都是金子做的!
戴笠再次地哀叹着:
“校长,他真的给得太多了!我手下的兄弟们,没有一个想得罪这尊财神啊!”
黄克到底是什么人,戴笠也有些看不懂,他确实是有通共,可是这次链霉素药厂要是上市成功,光是那百分十的股份,给委员长带来的钱,那也是数以千万甚至是上亿的,而且是美金!
戴笠可以想象,如果自己向常秃子报告说那个黄元兴通共,估计自己的手下会先打他黑枪,然后孔家宋家陈家会排着队过来活吃了他,而常校长,大概也会一边骂“娘希匹有送我上亿美金的共匪吗?”,然后一边狂甩他耳光吧......
戴笠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不知何时黄克已走到他面前,亲热地递过一瓶药水。
“雨农兄,我知道你的鼻炎很严重,这瓶药水你试试,喷鼻子,或许有些效果。”
戴笠知道黄克有很多“好药”,连忙接过谢了,然后两人做亲热状地站在一边聊天。
“雨农兄,那些药好卖吧?”
“好卖,好卖,洋人那边催得急,下一批药什么时候可以拿出来?”
“不急,不急,晾晾他们,这样价才能涨得更高点,这叫饥饿销售!反正你这里还库存了不少,别让他们太容易得到药了!得之容易就不懂得珍惜啊。”
戴笠哈哈大笑。
他心道:“能想出认购券这种收割手段的人,我说什么也不信他是共党,其实他只是在两面投资吧,这个我理解......”
黄克又对戴笠道:“雨农兄,我知道外面很多人都在问你们药是哪里弄来的,千万别对外面说是我发明的,一定要咬定这是宫廷秘药。等我们的股票上市后,再在适当的时候,把消息捅出去,到时候这又是一条重大利好消息.....”
“明白,明白!”
戴笠对着黄克竖起了大拇指.....
校长,都怪这个黄元兴太奸诈,太会作人,又给得太多了!要我报告他通匪通共,学生实在做不到啊.......
---
-------------------- 第128章 常凯申的逆袭 --------------------
黄克和艾琳娜在南京待了三天方才离开,这三天里除了应付南京官场,两人做的比较有意义的一件事,是替常凯申的秘书陈布雷戒了大烟瘾。而就在二人忙着应酬交际的时候,常凯申却在他们二人离京的前一天,带上部分侍从高官,乘机离开南京去了北方,他所去的地方是张家口,大概是准备在那儿建立“前指”,然后继续“微操”。
又过了一天,黄克二人方才驾机直飞天津。在天津黄克和老朋友范旭东、侯德榜又聚会了一天。从范旭东那儿,黄克拿到了一大批由他出面帮忙订购的化学药品。——这些化学药品,其实是制造西地那非的部分原材料。
这世界不乏各种高人,“降凤丸”那么好卖,无数人的眼睛都盯着,都想知道他的配方。所以在原料获得方面,黄克也是故布疑阵,有的原料是自己向不同国家订购,有的则是通过范旭东订取。为了给那些盯着他的人挖坑,小黄克按母亲给的配方,还故意多订了一些“没有用”的化学品——也不是没有用,只不过这些化学品可以用在别的地方。
现在在另一个时空,小黄克的母亲靠着大黄克的“钞能力”,已经把那个“饿得死老鼠”的物构所变成了他的后备技术军团。身为母亲的林梅比大黄克还关心小黄克在这个时空的命运,一直在绞尽脑汁地替他构思如何利用1935时空现有的资源,仗着超时代的知识制造出高价值的产品。
目前林梅正在做的一个研究项目,就是如何利用1935现有的材料技术,制造出锗晶体管,同时也在努力地收集相关的科技知识。
除此之外,黄克亲至天津的另一项任务,是过来接收一件刚刚从美国运到的商品——整整三百件,2.2倍的春田产的狙击瞄准镜!
2.2倍的狙击瞄准镜,是这个时期全世界最容易买到的,“量产型”瞄准镜。是有更好的,比如英、德、日都有4倍的产品出售,不过后者需要老技师手工制造,售价极高。2.2倍的春田瞄准镜,是唯一一款能大批量量产的。这三百具产品,是通过苏联的关系,由苏联向美国订购的,然后运送到天津来,再由黄克这边派人接收,三百具瞄准镜,一辆小货车就能直接装着运走了。
当时下的订单数量,是一千台,而更多预定的瞄准镜,目前还在生产线上。至于苏联自己的光学瞄准镜的制造水平还很一般,也属于手工制作性质,做不到大规模量产。(历史上苏联在二战时用的3.5倍瞄准镜,其实也是半手工产品。而且由于工艺的差距,当时苏式瞄准镜的镜面质量很差,真正进步要到二战结束后,把德国的整个蔡司厂给搬家后的事了。)
这批瞄准镜未来除了大量装备狙击手外,每一把苏式12.7毫米的坦克枪都会用上,他甚至会被装到机枪上。
黄克在天津住了一天,而后又和艾琳娜共乘一架飞机飞往西安,这条航线黄克来回走了好几次,现在已经很熟悉了。
无经无险地完成旅途后,飞机顺利在西安机场降落。乘车进入西安城内时,黄克再次感觉到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中国巨大的影响:一路上他看到了超过三十辆道奇卡车从身边驶过。
不久前黄克和张、杨二人商量好的,在西安周边城市,挖矿建工厂搞五小工业的计划,现在正在开始实行。有黄克给的地图资料,二人很轻易地就找到了矿脉。养不起太多人的张学良,在各军中精减了一批人员下来,赶进矿山。金银铜铁煤,几个有矿的地方,现在都在挖挖挖。进度最快的煤矿,已经发现了表层的矿脉。预备建设水泥厂地方,也已经开始建设厂房。为了未来运输方便,几个矿区周围也开始修路。
负责接人的张学思在路上对黄克道:
“我哥这边,动用了三万名退伍兵在修路,开矿,最多一个月,主要的道路就可以修得差不多。”
所谓的修路,其实也就是铺些石子,用滚石滚滚,滚压实压平地面,补上坑洞,着实算不了什么,但是总比从前用脚踩出来的路要好。
黄克一惊:“三万人?这么多?”
“不多,其实是太少了!”
张学思一解释,黄克马上就懂了。现在的东北军,实打实确实是有二十万人。但实际在册勉强能上战场的,也就16万人。余下的要么是家属,要么是夹带,要么是各种无法剪断关系进来的,全是九一八后的产物。张学良被黄克鼓动着与杨虎城合作,其实就是把这些人从东北军中剥离,下放到地方。
“没人闹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