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6001 字 2023-03-09

从前的金粪炮,发射准备时间长(大概要十秒还要修发射平台),射程近(一般在二百米内),发射时声响大(有机会躲避),听到那发射声,大家找地方躲就行了,只要听到炮击声立刻就找掩体,一般不会被溅到一身屎。

换了发射器后的金粪弹,现在是用带绞轮转盘上弦的“大黄弩”发射,发射时无声无息,事先用绞盘上好膛,装弹就就能打。更恶心的是,红军游击队在干这缺德事时比从前更加过份,经常现场直接往竹筒里拉屎,拉完后塞入一小截土制的延时爆破药,有事没事就往各处的白军据点里胡乱抛射。

白天打,晚上打,甚至刚拉完一炮热屎就马上打,当真是“趁热来一发”,不求伤人,只为溅你们一身臭屎恶心死你。

伤害不大,但污辱性极强。但受此大辱,还一定要忍住不能追进去被骗入山林,否则就不是溅一身屎了。

“军座,汉中这个鬼地方不能待啊,这里就是一个臭茅房啊!”

薛岳每次到前线巡查的时候,几乎处处都可以闻到那股恶臭味,每处的守军都叫苦连天。入山剿匪不是没有做过,但是军队一出动对方就逃就躲,然后继续打冷枪埋臭弹地雷,就是不和你硬碰硬。等你一后撤,就马上冒出来喷你一脸屎......

只要不中冷枪,死人基本是死不了,但是每天都有被人往身上炸屎的局面,却是任何人都难以忍受的。

这种治安烂仗,从来都是正规军的噩梦。

整整十万大军,就这么困在汉中这个囚笼里,每天有事没事,都要被对手喷一脸的臭粪.......起初是怒气冲天,后来是怨气冲天,再后来却是“除了满鼻孔的粪气外,什么气没了”,前线的中央军们士气日渐低落,只想早点脱离最前线的游击区躲到干净的后方来。

在试过多种手段都无法应付这种永无止境的袭拢战后,薛岳在四月初时,已经在考虑使用最极端的手段:把靠近周边山区那一片村落,全部用小村并大村的手段集合起来,让民间武装自己“联防”,而他的正规军躲远点缩后面打酱油得了.....

而更让薛岳怒气冲天,恨意十足的事情却是,紧挨汉中的四川那边,那帮川军军头们,也得知了薛岳陷在汉中“粪坑”中的惨状。

成都这儿,有些尖酸的报纸,已经在报上,给薛岳取了“炸屎天王”,“臭粪将军”的外号。

所谓好事不出门,糗事传千里,这一外号在四月后传了出去,甚至连远在上海的报纸,都将此事当成是“趣谈”,疯狂地调侃着薛岳,也让他“臭粪将军”之名世人皆知。

比薛岳在汉中的狼狈 ,北渡黄河,进入晋南的卫立煌,此时也亲身体会到了,得罪了士绅之后,名声会臭到什么程度。

他的十四军在临汾城下被当地驻军和士绅联手“婉拒”后,接到常凯申的指令,移军东北,横穿过太岳山脉,从沁源县出发,经过沁县,武乡县,准备前往榆社县和中路的其他中央军会和。

战前,卫立煌其实是要求自己的部队和朱培德的第三军一起行动,直接进入河北会合会师,从那里涌入山西。从军事的角度来说,河北这儿是平原,国统区,补给方便,三军合一(指第三军,新编第一军),可以直接压迫得东北军老实听话,然后由石门出发,直接西入晋中地区,直抵太原城下。

(石家庄地名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其实这个时期应当是叫“石门”的,当然还有常山,真定一堆的叫法,但具体用哪个,我也弄不清了。)

这一路过去,道路相对平坦,沿途城市多,补给也方便 而且不易中伏,这是极稳妥的战术。

但是谁叫常秃子馋阎老西身子,嗯,是他的家当。

硬是不许他和朱培德一起走,要他第十四军留下,然后北渡黄河,先是不客气地吞了阎老西送出的运城地区,然后是晋城,而最后划出东北行进路线时,还要他分出一小部分兵力,配合新编第一军,把上党长治地区,也被一并吞了。

地盘是占得越来越多,但是一路占过去,卫立煌的心,却是越来越虚,每占一块地,他就必须最少分出一个团,或一个营留下驻军。——也算是卫立煌精明,过去的冬天里,他提前就地征兵,扩军,带着两个“新编旅”入晋,把这些由地方保安部队临时升级来的“保安旅”一路洒下去,总算保证了主要的战力没有因为分兵占领地方而减弱。

卫立煌比朱培德和孙元良强的地方,就体现在这里。旁边的那个孙元良入晋的时候,他的部队是一路走一路接收一路到处“拷饷”,敲诈当地士绅和民众,部队也是越分越散。尤其是从长治-上党地区入晋的新编第一军第二师,该部主力大半来自汉中,多是地方保安团出身,素质很差,刮油水平却是一流。加上前期委座有令,要求他们“稳打稳扎”慢慢走,更是天赐良机,打着剿匪捐的旗号,直刮得当地晋人叫苦连天骂娘不断......但军队战斗力,在遇上红军之前,自己就先减掉一小半了。

卫立煌自己入晋稍迟了多日,相对而言军纪较好的他,一入晋后,却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名声在山西比正在晋东南各地刮地皮刮得天怒人怨的孙元良还要臭,甚至到了可令小儿止啼的地步。

原因无他,有人在黑他,幕后推手有二。

一是黄克昔日长沙零元购带来的遗臭至今未散,不但湖南,甚至全中国的大部士绅们,仍然坚持认为“血洗长沙”是卫立煌奉常凯申之命所为。得罪了军头名声不会臭,得罪了常凯申,名声也臭不到哪,但是得罪了士绅这个群体,那么名声就绝对很难好起来。

背了黑锅的卫立煌就是最好的例子。

长沙零元购至今,各地报纸提起他来,都是拐弯抹角地在说怪话,更有甚者,把“卫立煌”换成了“卫立蝗”,更缺德无比地给他取了“蝗虫将军”的外号。

而让卫立煌未入山西,就名声更加臭不可闻的第二个推手,却是阎老西。

阎老西的“坐壁上观”,最大的问题,就是许多地方士绅死脑筋,“不配合”。

山西三地,北边的大同背靠中央军,相对最为安全。太原重兵云集,死守个一两年也不是问题。最弱最危险的,反而是最南的临汾,阎老西总是担心兵力不足。临汾以农业为主,周边的那些土财主们,他们总是舍不得家中的坛坛罐罐,要动员他们带上武装家丁躲入城中可不容易。

在他们看来,红军是要钱又要命,常凯申只是要钱。尤其是晋南地区的士绅富户们,在他们看来天塌来有高个子顶着,红军好象还很远,南边的中央军要是入晋,我们放点血,让中央军保卫我们,不就安全了吗?

你们这样操作是可以安全,但我老西可就不安全了!

阎老西要想守住临汾,需要把各地的士绅手中的民团,尽可能多地集中到一处啊!为了让他们听话,阎老西也只好吓吓他们。

要钱又要命的红军离临汾太远,南边不是还有一个“要钱又要命”,“血洗长沙”的“蝗虫将军”吗?

于是卫立煌就成了“卫立蝗”,被阎老西拉出来恐吓晋南各地士绅快点带上家当逃进临汾的最大的反派角色,老西神操作之一,就是象黄克一般地在造谣卫立煌的谣,说他入晋是要替常凯申来清洗士绅,重演当初长沙的那幕......

卫立煌军入晋之后,一路上其大军所过之处,当地士绅魂飞魄散,大军未至,就先闻风丧胆,拖家带口,携带家财,直往就近的临汾逃窜。

入晋之后,卫立煌不断地听到自己的“蝗虫将军”的恶名,心里也是无语。

在穿越太岳山,擦过上党地区的边缘时,卫立煌一路走一路大骂常秃子“纸上谈兵”瞎指挥。

何也?

山西这丘陵地形,简直要比瑞金还恶心,这让习惯了在平原地区作战的十四军行军极为痛苦不说。先头部队已前进了几十里,大量的火炮被滞留在后方,困在山间动弹不得。

“军座,这行什么屁军啊!我们穿过临汾北上,就可以直抵太原了,为什么要这么绕路!”

向卫立煌报怨的,是第36师宋希濂,在太岳的山间行军,各种山路简直把他恶心到要吐了。

“李润石红军是内线作战,现在阎锡山摆明了要坐壁上观,我们贸然穿越临汾直接北上太原,一定会在途中中伏的。”

卫立煌也后悔道:

“当时我们就该和益之(指朱培德)一起走!现在从晋南入境,然后绕道太岳山入晋中,兜了一个大圈,太愚蠢了!”

“其实过河前,我们绕道河北入晋也来得及。”

“那样的话晋南就会被张杨占了!”

卫立煌说出了问题的关键.

身为老军阀,阎老西非常清楚没了地盘的张学良这几年所受的苦,故意对他扔出这块饼,就是打算把所有的势力全拉到山西来,这样方才方便他这个本土军阀的混水摸鱼。

这也正是阎老西“神操作”坑死常凯申的地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