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4974 字 2023-03-09

“这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啊!”

艾琳娜在心里叹息着。

马上就又要过圣诞了。

过去的一年,是他和她最轻松快乐的一年,但这种时光,在艾琳娜做出那个决定后已经结束了。

再也不会有男女间轻松浪漫的时光了。有的,只会是两个革命战士,在追求光明的前进中,互相提携促进。

这是另一种爱情的方式,肯定不浪漫,肯定很辛苦,肯定会牺牲很多。

她所追求的东西,存放在世界上最远的地方。

他本来并不会去追寻这件放在最远位置的东西,却因为她而成为了同路人。

和别的革命情侣不同,别人会是并肩前进中,越走越近,但他们彼此间,却会因为各自地位的提高,越走越远。

苏维埃最高总书记,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苏联的,每一位坐上这个位置的人,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献祭出自己人生中的一部分。想要得到更多,追求的目标更高,需要献祭的东西也更多........

-------------------- 第190章钢铁之朱加什维利 --------------------

对斯大林的机要秘书廖贝舍夫来说,“海蛇”绝对是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他最感兴趣的外国人。

过去的一年里,斯大林同志每次问起中国的情况时,几乎每次都会带着问一句:海蛇最近又弄出什么大事了吗?

而看出名堂的廖贝舍夫,一边在主动地收集“海蛇”动向的情报同时,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在斯大林同志心情不好的时候,向他报告海蛇的好消息,这对于改善斯大林同志的心情大有益处。

从松潘战役到、王明米夫特务集团覆灭,再到链霉素、长沙零元购、汇丰大劫案,到最近苏联白捡一座链霉素厂,这条海蛇一系列神奇的操作,廖贝舍夫是除了斯大林外,看得最清楚的俄国人。

“海蛇是中共最出色的特工,一直聪明地躲在黄金公主的光芒下……”

廖贝舍夫最初就是这么看这对组合的,直到艾琳娜在十月份到来到俄国,一度替代了他,充当了斯大林半个月的私人秘书后,廖贝舍夫方才意识到,那位美丽动人的黄金公主,身份也绝对不一般。

那半个月里,斯大林只要有时间,都带着她在花园里边逛边聊天。十月后的莫斯科,天寒地冻,花园并不是很好的聊天场所,但斯大林总是带着她一起散步。

因为身份的缘故,廖贝舍夫接触到了她的身份机密档案:格鲁乌的外派间谍,出身乌克兰,海蛇的那些神奇的功劳,她都有一份。

廖贝舍夫很清楚,这份身份档案绝对有问题,大量的内容是伪造的,但是却不敢多问多说。

终于见到“海蛇”真人时,就象其他人一般,廖贝舍夫也不意外地,惊叹海蛇的“年青”。

那个叫黄克的年青人,和斯大林初次会面时,廖贝舍夫负责接待,退出去时,他听到了斯大林和他的一小段对话。

斯大林温和地道:

“你比我想象中还要年青,马上就要十九岁了吧?”

那一刻,廖贝舍夫觉得自己好无能——人家还不到十九岁就做了这么多事,可是他自己......

斯大林和黄克初次会面,是以非常友好的气氛进行的。

会面时有四人:斯大林、艾琳娜、黄克、伍豪。

廖贝舍夫这个外人先被赶了出来,没过一会儿,伍豪也退了出来,只余下他们三人在里面交谈。

在黄克面前,斯大林象是个极欣赏后辈地温厚长者,一直微笑着和他说话。最近这段时间他开始注意养身,戒烟,并减少了饮酒数量。

斯大林看黄克的眼神,尽是欣赏的目光,但是知道这位铁人大叔在历史上的作为实在太过出名,大清洗时“杀伐决断”更是闻名于世,对于他黄克其实也是小心地应付。

在问完黄克的年龄后,斯大林一开口,下一个问题却是:“年龄上计算,你出生的时候,苏联已经解体了。”

黄克道:

“那时已不叫苏联,叫独联体。苏联存在的那段历史,我并没有真正经历,一切都是后来在网上,看历史资料,看旁人解读,回忆听到的。相比之下,艾琳娜读过那些经历过苏联时代的苏联人的记忆,她其实比我更了解苏联。”

斯大林话风一转,突然问道:“知道我为什么把他赶出去吗?”

黄克看了看大门,又瞧了瞧充当翻译的艾琳娜,想了想,答道:“他是个太复杂的人,总是不能坚持原则,一生都在各种妥协,活得很辛苦。他或许有许多毛病,但是一个组织,没有他是不行的,只是他的位置不能放错。”

斯大林道:“我和李润石,一生都在和这样的人作斗争。”

黄克道:

“他代表了这样的人的上限,而你们做斗争的,却是这样的人的下限和中限......只要给他掌好舵,他是能把事情做好的人。松藩的时候,张国焘的倒台,我们只是定个方向,但他却处理得漂漂亮亮。”

斯大林笑了起来。

“你果然是个年青的小伙子,狂妄而傲慢,什么话都敢说。希望以后对我的时候,也能象刚才这样保持着这种傲慢而狂妄的说真话的心态。要知道,现在的我,想要听到真话是越来越难了,所有人都在捉摸我的心思,揣测着我的心理说话。”

斯大林边说边将黄克从前托甫化人交给他的报告放在黄克面前。

“年青真是好,充满激情,敢说敢做什么都敢干!过去一年里,你做的那些事,每一件都让我忍不住想起自己年青的时候,在格鲁吉亚筹集革命资金的那段岁月。”

“那时候没有什么经验,只想赚快钱,想什么,做什么。现在想想,真是很疯狂,只是运气较好,才没有被发现。”

斯大林和黄克象拉家常一般地聊天着,但黄克心里明白,这位苏联的铁腕强人,如果以为他只是个“温厚长者”,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润石在这里的时候,和我谈起的最多的人就是你。你小时候成长的家庭环境如何?”

“我出身于一个技工之家的家庭,父亲,外公,两个舅舅,一个姨夫,全是高级技工,按苏联的技工等级划分,大概是八级到十级左右。”

斯大林点点头:“高级技工之家,这样的家庭,即使是在资本主义时代,家庭生活也会很不错吧。”

黄克想了想,问斯大林道:“你想问的,是四十年后,我们家族前后生活的变化吗?”

斯大林点点头。

“按我外公的说法,嗯,我外公的父亲,是当地优秀的铁匠,他是子承父业,1960年前,我母亲家族的生活,在当地的收入非常地高——有多高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