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王耀武同志。你的选择为国家,为中华民族保留了血气,让我们没有把珍贵的生命浪费在无谓的自相残杀上......”
只是几句话的功夫,握着伍豪双手的王耀武,已面露感动的表情,并完全挺直了腰,再无半点紧张和不安。
后面双方交谈的气氛,就非常地融洽。
伍豪告诉了王了耀武红军会对51师的后续处理:他仍然承担51师的师长,手下的军官体系大部分也会保留。只是会红军会派出政委和党代表进入军队里的进行整编工作,至于双方过去的事,全部既往不究。
在交谈中,伍豪告诉了王耀武日本全面侵华之战的大暴发已近在眉睫。而他的家乡山东未来也难逃战火。而他的部队,未来会被派遣到山东战场上。至于51师的处理决定,不是伍豪一个人的意见,是红军上层开会后的决定——不过能享受这样优待的,也只有51师一家而已的特殊时期的特例。(注:红军的制度里,是政委为主,51师收编后肯定也是大量政工人员进入进行改造的。)
淮南之战结束后,战场起义的王耀武51师是整编速度最快,同时也是改造得最好的部队,不久之后整支部队就被成建制地调派到山东的抗战前线。
比起另一个位面的王耀武,是解放战争中在济南战役被俘。他的被俘过程极有戏剧性,济南战役前此人早就不想打内战,甚至放马南山,买了拖拉机准备回家种田,然后被连续大败无将可用的常凯申拉出来当了济南司令。
深知其厉害的,他的老对手栗裕在战前把王耀武视为攻击济南最大的变数进行“计量”,却没想到他全程直接躺平无所作为了,大概是他也认为国民党那时已无救了,也就躺倒任锤。
谁知道王耀武躺平任锤了,他的部下吴化文这个“五叛将军”却卖主子卖得比谁都快,济南战役时见势不妙就直接“起义”,放开口子,解放军轻易攻破济南,王耀武也进了功德林。
此人一生,英雄一世,也就是在这一步上走了步错棋,相比之下那个“五叛将军”吴化文,虽然及时起义投机,但生平作为却是极让人作呕的。此人手上血债累累,作恶多端,却因为每次总在关键时刻“正确”投机,最后竟得以善终。
当天,伍豪和王耀武交流的时候,两人谈起了常凯申和日本人。
“就象宣传的那般,我们共产党人看常凯申,就象是在看石晋塘和秦桧!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接受他领导下的买办卖国政府的和谈要求。现在的常凯申,已经日落西山,他唯一翻身的机会,就是日本全面侵华,然后他才有机会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当上‘儿皇帝’‘儿委员长’!”
“我们现在依旧不停地打他,就是要把他打得连“卖国”的机会都没有。”
“而这一次,日本侵华战争会在哪里发动?我们共产党人的战略预判方向是:很有可能就是从淞沪地区开始,然后在平津和山东青岛!”
伍豪不无嘲讽地道:
“常凯申以为他亲近日本人,向日本人卖国,日本人就不会先打他这个现代石晋塘了。可是他也不想想,历史上石晋塘是被谁灭的?现在的他还有多少兵?”
当伍、王二人正坐在一起讨论常凯申手中还有多少实力时,日本东京的报纸,已经有心急如焚的侵华急先锋报纸,公然地在头版头条,打出了如下标题。
“常凯申已无可用之兵!”
---
-------------------- 第203章炸工厂什么的,姓杜邦的都很擅长! --------------------
嗡嗡的飞机轰鸣声过后,三月的南京市上空“雪花”飘飘,无数的传单从天而降,铺满了大半个南京城。
常凯申的军事顾问赫尔曼克里拜尔伸出手,从空中接住了一张飘下来的传单,瞧了一眼后,随手递给身边的中国翻译。
对于赫尔曼.克里拜尔来说,这个场面他已经看到四天了。从三月十五日开始,每天都会有飞机从江北飞到南京城上空,然后洒下大片的传单。
从看到传单的第一天起,作为德国在常凯申政府最重要的军事顾问,赫尔曼就知道自己在中国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
在常凯申败局已定的现在,德国政府正在悄悄地放弃对他的支持,柏林方面发过来的电报,就是要赫尔曼设法和陈济棠达成协议,保证未来其对德国的钨矿石供应,尤其是不要受到英国的干扰。
虽然目前江西吉安的钨矿还在常凯申部队的控制下,可是现在那个方向,有近十万的粤桂联军 正在进攻吉安。完全丧失制空权的守军根本抵挡不住联军的围攻,失守几成定局。
而在这之前,九江也已被湘军占去,宜春在也在昨日被桂军夺走。常凯申在江北局面崩溃的同时,其在江西这边也是全盘崩坏。卫立煌重建的14军加上汤恩伯逃回江南的13军残军,根本抵挡不住粤、桂、湘三系军阀联军的联手围攻。
南方五省的军阀全是“无利不起早”的投机者,看到常凯申在湖北、重庆、汉中、淮南连续大败,短时间内又丧军四五十万,哪里还不明白现在就是“分常”的天赐良机。和其毗邻的江西在第一时间就遭遇了三家的撕咬分肉。
赫尔利坐着车离开南京的委员长府,这位一年前还风光无限的“委员长”,早已成了众人眼中的昨天黄花,过气人物,别说他的旧主子了,就连他身边的外国顾问们,现在也个个都在收拾家当,准备弃他而去了。
赫尔利抬起头,看到飞走撒传单的飞机在空中留下的长长的尾烟,他认出了那架飞机的来历。
这是美国产的B10马丁轰炸机,常凯申通过那四千万的军火贷款从美国购入了十二架,部分布置在南昌,部分则在放在安徽前线,然后发生的事,全世界都知道的......
“真可怜呢,堂堂一国首都,连架保卫国都的飞机都找不出来......那个元兴.黄,绝对是中国最出色的间谍,玩得真漂亮!”
最近这几天,这批叛逃的B10轰炸机,正很嚣张地在南京、南昌、杭州作巡回飞行,到处抛洒传单。
赫尔曼身边的翻译看着传单,小声地道: “上面的内容,是警告南京市民,说委员长想当石晋塘,会引日本人进江南。日本人狼子野心,一进江南立刻就会露出真面目,到处杀烧抢掠,警告市民尽早离开大城市到乡下去......”
这个翻译用了点力气解释,才让赫尔曼弄明白“石晋塘”的典故。
“日本人不应当是从华北进攻吗?嗯,他们在上海也有基地.....”
赫尔曼愣了愣,却没有感到意外。现在常凯申已经被所有人都抛弃了,全世界各国的舆论,差不多都认为,他的政权的完蛋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赫尔曼拿回传单看了一下,发现上的字很多,于是命令翻译全部译完。上面的内容描述的全是未来日本人如果从南边入侵中国时,大至的进攻方向过程,以及估计常凯申政权的反应情况。
赫尔曼听完翻译后,思考了一下,决定先向柏林报告这一情况。
而同一时间,美国驻华大使纳尔逊·詹森,也拿着刚刚落下的传单发呆。
詹森于1925年成为美国国务院远东事务部主管,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1928年起被任为驻华特派全权公使,1935年改为特派全权大使,至1941年5月美国参战前夕为止。詹森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跨越三名总统,包括柯立芝、胡佛及罗斯福。詹森主张在不影响美国的利益下,尽量协助中国恢复主权。他向国务卿凯洛格及史汀生建议实行中间路线。
在史汀生任期内,詹森反对美国干预中国内战。在五卅运动中,他反对美国加入英国的行动对付广州及汉口的罢工工人。1927年北伐时发生外国人被杀的南京事件,詹森反对向中国采取严厉报复。对于国民政府在1925年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他主张与中国谈判及让步,主张重新订立关税定,并逐渐放弃治外法权。在一二八事变中,他建议美国发表声明要求各国遵守九国公约。
1930年代中起,詹森对日本的侵略野心越感不安,而此时美国政府内高层的东亚政策向日本倾斜;詹森提出美国重新考虑对日政策。
作为一个在中国待了十几年的中国通,他远比赫尔曼这些德国人更清楚日本人对中国的野心。传单上的内容,詹森看了一眼,就知道自己该马上向华盛顿报告了。过去这几个月里,上海万国租界那边,日本人的异动,美国人同样看在眼里。这两个月,日本外交官频频活动,不停地试探英美的态度。
表面上,日本人是装成白莲花,说什么愿意出大力,帮助中国政府抵抗越来越强大的“红色共产主义”威胁,但是这种鬼话哪里骗得了英美两国的政客。稍了解中日关系,明白日本人野心的人都知道,日本人进了中国,吃下去的东西都不可能吐出来。
唯一的问题,仅仅是英国人想管无力管,美国人可以管却故意不想管,想要借日本人之手摧毁英法两国在中国的布局。
詹森大使不知道华盛顿那边罗斯福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阴险,却敏锐地嗅到了淞沪地区即将再度面临战火的危机。
詹森大使扔掉传单后,命人驱车到来市郊,地址是建在长江畔的著名的黄金药业药厂。
那里现在有一个连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驻扎保卫。
起因,自然也是黄克给常凯申挖坑的后继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