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8239 字 2023-03-09

这方才是他愤愤不平地在离开药厂时,向地上吐口水的原因。

常凯申王朝现在都要被打成“四省残边”王朝了,谁都知道这个王朝马上就要完蛋了,作为美国控制常家王朝的买办代理孔宋二家,也已失去了利用价值。在杜邦、诺克菲勒等财团看来,能在这个王朝完蛋前昔,还能这样收割走狗们一拔,真是意想不到的“大惊喜”啊。

“黄克,你不是人!我们宋家(孔家)和你不共戴天!”

三月底,当黄金药业的美国股价,跌破一美元后,孔家与宋家的府邸,同时传出了相似怒吼声。

而差不多在同一时间,被二人疯狂地诅咒的黄克,却陪着皮埃尔杜邦一起,正在克林姆林宫和斯大林微笑地碰杯,把酒言欢。

黄克关心地问道:“黄金药业的股价跌得真惨啊!孔家宋家都要破产了吧?”

皮埃尔.杜邦举着杯子,笑眯眯地道:“美国政府和银行已经把他们在美国的存款,资产全部冻结了。”

全程旁观了这一幕的斯大林,也难得地称赞了一声。

“干得漂亮!”

在这事上,苏联也赚到了不少的好处,现在皮埃尔.杜邦亲临莫斯科,是要和斯大林讨论转让“降凤丸”配方和工艺的谈判。斯大林不要钱,但要求杜邦公司帮苏联建设更多的工厂作为交换。

过去两年里,黄克能在美国前后赚到一亿多美元,最后还能全身而退,不光是他替美国财团完成了这次成功的大收割的“奖励”,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背后站着苏联当后台。

美国人以为链霉素是苏联的技术,黄克是替苏联政府干活的掮客,所以双方才能“利益均沾”地“平等”谈判。否则只有艾琳娜和黄克两人,哪怕是二人愿意五五开分利,但是你们只有两个人,一介平民,你们算什么东西?凭啥和我们谈判,把你们抓起来榨油通吃不香吗?

如果只是两人单独和杜邦谈判,能拿到一两百万的“专利费”就要笑了。强占专利的事,美国财团历史上可是做过无数次了。

没有苏联出面当靠山,二人早就被美国人吃干抹净连骨头都不剩。

“降凤丸”的情况,西地那菲也一样。这是比链霉素还要暴利的产业。苏联出面以国家的身份和美国人进行谈判,才是获取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也因为这个原因,苏联在援助中国武器装备方面,也是完全放开大方得很。

斯大林也不是凯子。他现在全力支援中国抗战,又出人又出武器,但得到的更多。

——————————————

当孔宋两家被黄克坑得惨兮兮哀嚎的时候,北面的李润石,同样也心情沉重。

“干部和时间,依旧不够用啊!”

当红军结束了淮南战役,一击就将常凯申的骨头彻底打碎的时候,李润石主席看着浙西南根据地负责人方志敏同志发来电报,在心里叹了口气。

从结束长征到现在,时间已过了一年多,红军在十五月的时间里,不但结束被动挨打状态,更一举控制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省份,成为中国最强的政治、军事势力的同时,同样也面临着根据地控制区面积急剧扩张后,干部不够用的痛苦。

各个新解放的省份,发来的“求援电报”,要的都不是武器,而是干部!山西战役后,红军采取的策略,就是打一个月,修整两到三个月,然后继续再打。休整的原因,就是集中手头的干部对当地进行土改,紧急建立农村基层政权。

但是,胜利来得太快,根据地扩张速度过快的负反应,其实到去年六月河南战役时,已相当明显。到湖北-重庆战役时,是严重到极点,而到了1937月,取得了淮南战役的空前胜利时,作为胜利者的李润石主席,心里却愁苦无比。

此时此刻,他已经清晰地体会到了,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太快带来的恶果。完成长征,全军不足十万人的红军,根本拿不出这么多的合格干部去填充各地的基层组织。即使后来通过两次俘虏大交换,换回了大批被捕的地下党同志,仍然不足。

山西战役后,红军一个劲地逼迫宋哲元,逼其同意共产党势力进入平津各院校,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此时的红军内部极度地缺失干部,把目光都盯到了各地的学校里了。

三月后,各地的学校早就开学了,但是复校的学生,除了理科生外,文科生却连往年的一半都没有。原因是,这些没来的学生,几乎全被其家乡所在地的红色政府留用,直接地填充到各地的基层的干部体系里去了。

尽管在山西战役前红军就在延安建立了红军干部学校,但是培养出来的那点干部,一出校门就被各处疯狂伸手抢走。

“大量的投机者,趁着这个时期要混进革命队伍里了......”

李润石想起了在莫斯科时,他和斯大林谈话时听到的感叹,苏联同志遇上的事,同样也在红军自己身上发生了。

“接下来的抗战会是一团烈火,艰难的战争,会淘汰掉许多渣子......可是艰难的战争,又会给人民造成巨大的伤害。红军前期如果打得漂亮,火焰温度不足,过滤出来的渣子就不够。打得不好,战争太辛苦,人民群众受到的苦难也会更多.....”

淮南战役结束后,南京伪政府在江北的势力在第一时间就陷入土崩瓦解中。几乎不需要红军主力出击,其在江北的残余自己就不顾一切地仓促南逃,整个安徽地区,两淮苏北地区,许多城镇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真空地带”。

“大追击早就成了大进军,一个连的红军向东进军,就可以轻松地占领沿途所在地任何一座县城!”

在接到方志敏的战役发动电报前,李润石正在和高层开会,讨论的就是淮南和苏北根据地的接收和建设问题。

“这是生米,他甚至不是夹生饭!这根本就是一大锅生米!因为干部不足,我们红军拿下这里,简直就要面临明末时李自成进北京后,同样的困境尴尬——因为缺少干部,我们红军根本无力控制如此巨大的地方!”

“李自成是怎么败亡的?一片石之战,前线大败,没有根基的地方势力纷纷反水。昨日看似繁花似锦,一夜风雪至,天苍苍,雪茫茫,冰棱无数天崩地裂!”

“日本人,日本人马上就要来了,而且这个时间点,不是半年,不是三个月,而是一个月,甚至更少!我们连一个月的时间都没有了!”

在不久前的内部分会议上,李润石是如此对中国革命的形势作出判断的。

“山西战役时,我们是吃饱了!河南战役时,我们是吃撑了!湖北战役后,我们是吃吐了!而淮南战役结束后,我们则是要快吃爆了!”

由于干部严重不足,而淮南淮北地区,常凯申势力疯狂南缩后露出来真空区实在太大,甚至大到红军都无力填充的地步。

刚解放的湖北地区是鱼米之乡,未来抗战最重要的心腹之地,这里一定是要尽早控制的。

李润石很清楚,眼前红军的局面,绝对不是什么“幸福的烦恼”。而是连续的胜利,地盘扩张失控后,将要面临的空前的大危机。

长路漫漫,任重道远。

为了解决地盘扩张过速的问题,过去的几天,红军以“北方抗日联盟”盟主的身份,已经向杨虎城、宋哲元、张学良、傅作义、韩复渠各部,发出了“支援两淮”的提议。

要求就是各部派出自家的人马,到淮南苏北这儿“跑马圈地”填补常凯申留下来的真空区。

动作最快的,自然就是韩复渠,其实不用红军叫,他早在今年年初时就命大军南下,疯狂地渗透抢占常凯申在苏北的地盘。三月后更是加快动作。而大败后大势以去的常凯申旧势力,也很开心地投了韩复渠——在当地的地主士绅势力看来,投韩复渠总比投红军好吧?反正只是换个主子,他们习惯了。

而张学良的东北军,则是出手第二快的人。一直饱受无地盘之苦的东北军,在山西战役结束后虽然在河北和山西都分到一小片根据地。

但是华北地区多方势力(红军,新晋系,29军,东北军,日本人)纠成一团的军事战略形势,堪称是“一张单人床上挤了一群的肌肉壮汉”。周围不是红军就是宋哲元,挤得密密麻麻无处透气,东北军根本就没有施展拳脚“成长"的空间。

虽然得到了保定和石家庄这两片立锥之地,但是河北实在太狭窄了,要养二十万东北军依旧吃力异常,张学良和他部下那群东北军军阀军头们,早就想着向外扩张了。对于红军扔出来的这颗糖果,几乎不假思索地张口就吞了下去。淮南战役时,东北军是唯一积极参予的部队,部队早早地就进入安徽。他们没有直接进攻中央军,而是从北面向东南方向出兵,到处跑马圈地。18军全面溃败的时候,张学良把自己的骑兵军也放了出去,帮着抓了不少战俘。

战后东北军很开心地在淮北灵壁到苏北宿迁的占了一大片地盘。饿了许久的东北军,不用红军建议,甚至主动地向附近还处于常凯申控制的区域发动进攻。而后张学良还把自己的49军、51军、57军,五分之三的部队调到苏北地区,继续跑马圈地,并直接下场进攻常凯申在苏北的残余地盘。

而同样困于河南西角,承受无处扩张之苦的杨虎城,也派出大半的家底,两个师的西北军进入安徽和苏北“支援”,而红军也极为大度地主动“让出”淮南(寿春)以东的凤阳-五河的等一大片区域交予杨虎城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