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8685 字 2023-03-09

和历史上南京大撤退的混乱不同,这个时期由于日军攻势太猛,南京周边的部队本就不多。前方一声令下,周边不到两万人的部队撒退就齐往西南面撤退,有的走船,有的陆上跑。相对于历史上南京大撤退时的混乱,自残,各种丑态百出,这个时空却因为“人少”情况相对好不少。

九月一日起,南京的下关码头江面,就船舶云集,大量的船只由北岸驶来。码头边的江面上停满了接收难民的船,而码头上则是人头涌涌。挤得密密麻麻。扛着大包小包行李的难民被堵在外圈,而有权有势有兵的权贵,则是刺刀开道,开着车,拉关成箱成箱财物拉上军舰、货船,更有甚者,连家中的洋家具都不忘记带走。

“一群全部都该枪毙的虫豸们!”

站在下关码头附近高楼的楼顶上,看着这里混乱而丑陋的一幕,董健吾牧师恶狠狠地骂着。南京政府有多腐败,不是干掉一个常凯申就可以解决的。这是一个从里到外全都烂透了的垃圾政权,当真该毫不留情地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陈济棠在保卫南京的部队在陆地已经全线溃败了,唯一的幸运是,空军方面,南京上空的制空权却还在中国军队手中。北面的张学良,把手中所有的战斗机都调过来保护南京的天空,而李润石那边,也尽可能地搞调空军南下。而陈济棠自己,比起陆军的拉垮,空军的表现却十分争气。英国产的原装格斗士战斗机,性能本来就微在同期的日本陆航、海航的战斗机之上,这期间双方的飞机在沪航上空多次交手,日本人没有占到任何的便宜。

南京大撤退的时候,码头上空随时都有一个小队四架飞机在空进行战备巡逻。而日本飞机在几次轰炸南京都遭遇战斗机阻截损失惨重后,也暂时放弃了这一目标。

在这个危险的时期,董健吾还待在南京,却是来这儿组织城内的重要目标撤退的:上级给他下达的撤退的第一目标,就是城内的学生,目前这一任务已经完成,现在他待在这里,就是组织城内的疏忽工作,号召居民都都别往下关码头跑,而是城外的“黄金码头”方向撤离南京。

“黄金码头”,在半年前是属于著名的“黄金药业”公司的资产:当年建造这家工厂时,黄克给常凯申画了一个大饼,告诉他在工厂附近建个码头,然后可以把这些规划黄金药业的固定资金变成股份,然后拿到美国市场上去圈钱。

常凯申一听当然明白是怎么回事。

“真香!”就是他那时的感受,然后大笔一挥,工厂北面靠近江边一大片地包括民居,全部直接征用转为“官产”,总面积超过十平方公里之多,全部隶属黄金药业的麾下。

郭汝瑰被常凯申收编前,他建立的那支“超编”的保安队,就是在这里训练的。后来扩编成旅时,这里也是其旅部和驻军所在地。当时郭汝瑰按黄克的要求 ,以安保的需要的理由,把这一片属于黄金药业的资产的土地,全部用围墙圈了起来作为分界线。

在那时的常凯申看来,黄金药业出钱出地帮他养兵练兵,太美好,太香了!

然后,大家明白的......就象后世的国有资产流失时那般,黄克勾结杜邦,在股价上一番操作,各种挖坑,常凯申手中所有的股份全成了杜邦家的,而这片地,这片码头,在四月十二日后,也成了百分百的“美国资产”,名义上不是租界,但实际上已经和租界无异。

陈济棠上台后,哪里胆子得罪美国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长江边超过十平方公里的宝地以类似租界一般的地位存在。过去几个月里,杜邦公司和共产党的“生意”往来,一直通过这里的码头与仓库进行交接的。关税什么的,自然不关南京政府的事,不敢得罪李润石的陈济棠在这事上也是装傻。

而这里黄金码头这一带的土地产权变化,其实是黄克为了“南京大撤退”这一天而准备的。日军南击开始后,得到的消息的黄克就在第一时间向老杜邦发去电报,说明利弊。

“杜邦先生,我们约定的时间点到了,我需要你的相助。”

“No problem!”

PS:昨晚写了南京的剧情,但是很不满意,最后全删了,下午才重新,下一章大概六点更新。

-------------------- 第248章倭酋雍仁已无可用之兵 --------------------

陈济棠和李润石达成协议,由北面的红军接管南京的城防后,城内不足万人的残军,在一天之内就撤走了三分之二,留下来的都是志愿和红军一起保卫南京城的爱国军人。不愿意留下来的,则在赶在日本人针对南京城的包围网扎紧前,紧急撤向了西南面的安徽、江西方向。

南京周边的卫星城市,镇江、常州,以极快的速度沦陷,几乎没有做什么抵抗,就直接扔给了日本人。对比一下平津通州战场,唐家村那儿,日军每前进一米都要倒下上百具尸体,关注这里的战况的外国记者,根本难以相信,这就是同一个国家不同军队的表现。

平津战役之后,随着北方的形势逐渐明朗,老杜邦也看出来了:李润石领导下的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的苏联。他杜邦和斯大林的生意做得极开心,而未来和李润石做大生意难道不香吗?过去两年良好的合作经验告诉杜邦,这会是一个远比常凯申优秀得多的合作伙伴。

黄克在很早以前就告诉过杜邦,日本人是兽军,打到哪都会发生针对平民的大屠杀,南京这儿很危险,万一哪天面临沦陷的危机了,需要他借助他出手帮忙相助。

“南京沦陷,日本人发动大屠杀,而在这场惨剧中,我杜邦公司却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

当接到救助电报时,老杜邦当时心里的想法却是:如果南京大屠杀真的发生了,而我的工厂区庇护了大量的难民。事后我是不是要动用关系,向挪威人要一个诺贝尔和平奖耍耍——毕竟我在这事上可真的救了无数人啊!一想到自己这个专门生产炸药的死亡商人因为这事,未来会在中国人中赚得无数的好感,无耻的死亡商人呵呵地笑着。

按照从前约定好的,黄金药业的保安队,在这个时间开放大门,开放码头,放难民进入,并通过码头撤退。

当叶剑英在陈济棠那儿递上撤退计划书,同时说明这是共产党高层的建议时,著名二号共谍郭汝瑰,就已经在黄金药业的总部待了很多天。他和黄金药业的美方保卫人员早就是“老朋友”了,杜邦的人非常合作,吩咐下面的人把保安队都暂时交由郭汝瑰指挥。不光是他,当时黄克身份暴露,提前逃走的地下党人员,现在全回来了,都在这儿直接参予了组织民间撤退的工作。

现在郭汝瑰更是公开站在明处,指挥保安队和北面南下的接应人员,开放码头,不断地将南京城内逃亡的难民通水道送往北面。

比起下关码头那儿的混乱无序,效率低下,黄金码头这一带却处置得井井有条。

北面过来的船,载来了南下支援的共产党援军,离开北上时,则运走了逃难的平民。

围墙内,穿黄金药业保安制服的红军,拿着小红旗,把进入厂区的难民分区划片,等侯上船。聚集了几万人的侯船码头,这里除了现场维持秩序的喇叭声外,上万名的侯船平民,却没有发出太大的喧闹声,大部分人都原地坐着,等候着。

不断地有船靠岸,也不断地有船驶离。南京城内,很早就想走的人,早走了。现在离开的,是后知后觉,发现南京真的守不住很危险了,才急着想走的。此外更多的却是从周边羊群一般随众跟随,胡乱向南京涌来的难民。

九月一日,彭石穿渡过长江,在下关码头下船时,也看到码头上依旧乱哄场面。过江前,彭石穿已经知道发生在下关码头的一幕,当夜,第一支援南京的红军五千人,通过江黄金码头进入直接南京防区。而更多的部队则在上游地区过江。一夜之间,就有一万多名红军过江,而到了九月三日,更另两万多人在南京上游渡过长江,疾驰南京。而这些轮船在返回时,则从南京带走了大量的难民。

红军与国民党换防的工作,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着。在彭石穿的要求下,陈济棠的部队以最快的速度撤出了南京城,仓惶西逃。余下的乱七八糟的其他杂牌部队,自愿留下来抵抗日军的被直接收编,余下的卸下武器,空手赶走——在这事上面临保卫首都大是大非上,陈济棠虽然“勇气”不足,但是大是大非上却还是明白的。|

南下 前,李润石告诉彭石穿,南京会是个熔炉,是验金石,全国的军阀部队,愿意来南京的,将来才会有机会成为我们的同志。

南京城内,‘白军’越来越少,红军越来越多。到九月二日时,整个南京城内的“白军”,就只余下不多的千把号人。

红军完全接管南京内城城防后,当天下午,下关码头乱哄哄的局面就完全消失不见了。

红军直接封锁了南京城内的各处街道路口,未经许可,车辆禁止上路。下关码头处,那些带着大包小包,想要夹带上路的富豪高官,直接被当场赶下车。

人走,物留,想要多罗嗦不听指挥的话......

“怦,怦!”

在负责码头保卫和疏通工作的邓发,亲自下令当场枪毙了几个想要带头闹事的打手马仔之类的坏份子后,现场的秩序立刻就井然有序起来,所有人都老老实实地听从指挥,那些曾经的南京国民政府高官,更是颤颤惊惊。

邓发是个心狠手辣的人。

瑞金撤退时,他就是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来南京之前,黄克特地给主席发了一封电报,电报上的内容是这么说的。

“那个人,做事很婆妈,这个时候不是多面讨好,而应当是展现雷霆手段的时候了。502是他的人,要好好敲打提醒他。”(502是邓发的代号)

“小黄这个娃娃呀!”

李润石笑着摇摇头,却还是给邓发发来了电报。南京保卫战,他所以没有派和国民党高层一直关系良好的那个人当主导,其实就是考虑到了这个因素。南京城内,有太多的高官了,而且那个人的脾性,拉不下脸面,狠不下心来。

黄克曾不满地在主席面前嘀咕过他:对内该铁拳出击时从不手软,顶多事后我来迟了,对敌人则过于地温情脉脉,当世及时雨。

话说得很难听,但李润石却是听懂了,他直接把电报拍给了邓发。

从苏区出来的邓发,虽然身上也有一些毛病,但有一点和那个人不同,他也是留苏派,在苏联的时候,可是接受了不少斯大林的思想。在青海甘肃宁夏,处理马家军残留时,此人和夏曦、戴季英一起,再加王胡子,可是在那里打出了“西北四凶”的恶名,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将整个西北的不稳势力,治得服服贴贴。

瑞金出来的人,经历过长程,同时也知道苏区的惨状后,其实对南京城内的这些国民党高官,没有几个人会有好感会心慈手软的。只要不被人带歪,邓发其实知道该怎么做才能把工作作好。李润石一则电报发过来,邓发就明白,心里有底有数了。 肃反干部,其实都是敢做得罪人的事的“好钢好刀”,但关键是不能用错地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