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8533 字 2023-03-09

知道真相后,胸中这口气一泄,卫立煌过了一天就去世了。据其家人回忆,卫俊如走之前,一直在反复地念叨着:好一个黄元兴,好一个黄元兴......

该车由于黑历史太多,一直是中共的最高极密,长期一直都待在苏联被解析榨油,七十年代末被交回中国。但也一直长期作为至高机密,被封闭保存,不被官方所承认存在。

第一款:镶满宝石的垃圾筒

红军第一代装甲兵,真正驾驶的第一代坦克,却是从南昌零元购后获得的四辆意大利的CV33坦克开始——关于该车,意大利人卖给中国的官面上记录的是CV35(即1935年产),但实际上出售的却是自己用过的二手CV33旧货(此为史实)。

(PS:正史记录里,南京国民党政府前后从意大利获得该型坦克数量大概在20辆左右。这一点感谢吴名捷,他给我找来重要的史料记录是二十辆,而百度到的相关资料通常是十辆,这方面数据是错误的。)

最初的四辆是长沙零元购时获得,山西战役时又缴获了四辆,淮南战役时,红军又前后获得了余下的八辆。最后四辆则一直放在南京教导总队充当训练车。常凯申倒台时,这四辆CV33被陈济棠获得,并在淞沪会战时全部损失。其中车体保持较好的两辆被拉回日本放在东京公园展览,余下的两辆残骸则被日军回收作为废铁,拉回国内炼钢处理。

————————

红军手中的CV33坦克,被苏联教官戏称为“镶满宝石”的垃圾筒。

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CV33车体本身,毫无亮点之处,但是因为某个国家级高级技师的强迫症,他亲自下场,先后对八辆CV33进行了丧心病狂的魔改:铆接全部换成焊接,手动焊制了八个机枪炮塔,使用当时最先进的电转动设计驱动炮塔旋转,小小的3。5吨级的超轻型坦克,却加装了无线电台,更披挂世界上第一代反步兵跳雷,到了后期甚至还换上了先加轻巧的晶体管电台——小小的一辆破车,却丧心病狂地叠满当时全世界能找出来,想出来的最先进的装甲辅助设备,直把初次接触这款战车的苏联教官雷得外焦里嫩。

“乞丐穿皇帝装!”

“镶满宝石的垃圾筒!”

最初四辆的“镶满宝石的垃圾筒”,参加了剿灭马步青运输队的战役,巴彦卓尔战役,山西战役,在平津战役后期时,还参加了阻击日军第一、六师团的战斗,期间被日军击坏三辆(战后回收修复),但全部幸运地活到了战争结束。

由于该车零配件供应麻烦,通州战役结束后就退居二线,充当装甲兵学校的教练车。南京战役期间,日军放弃冀东后,其被调到山海关一线供给步兵使用。1938年后再度被撤到二线充当教练车,而且后一直用到退役。

淮南战役时红军缴获的余下八辆CV33,其中四辆装上了苏联支援的37毫米反坦克炮,改造成了自行反坦克炮,在红军中被称为“意37”,由其底盘和苏联的T27同出一门(卡登洛依德装甲车的仿制品),也经常和T27的同款变形车SU37外形相似而被误认。

淮南战役获得的八辆CV33和其变形车,在后来都参予了南京保卫战,战役结束后,只有一辆意37和一辆CV33得以完整保存,其余全部战损除籍。残存的两车战后被划归装甲兵学校作为教练车使用,退役后被南京保卫战纪念馆收藏。

T27坦克——CV33的堂兄弟,卡登洛依德苏联版。

由于其全重仅有2.7吨,自身道路通过性强,一辆卡车就可以运走。在对外海上交通线被日军切断后断,其是红军最容易获得的履带式装甲车补充之一。该车是也抗战时期,工农红军拥有量最多的一款战车,前后数量超过两百六十辆。

在苏联该车是被视为装甲车和教练车,但在落后的中国,很多时期其却承担了坦克的职责。

该车来到中国后,主要的任务有三。

一是作为新手教练车,

其次是进攻作战时,作为主力T26坦克的下手辅助,架上机枪跟在T26和T60身后狐假虎威打掩护,对付敌军的 反坦克步兵。

而到了防御作战时,其则扮演重要的战场消防员和移动机枪塔的角色。

在教官给坦克兵分发的战斗手册,第一句话就是:T27皮薄如纸,千万不要让他单独冲击有反坦克炮的阵地。

苏联人送到中国的T27坦克,有一半都在激烈的战争中损失。

其变形车有多种:红军先给后给其装上37毫米反坦克炮改造成SU37(官方称呼是苏.37),不过苏37实际有三种,一种是安装了苏制的37毫米反坦克炮,另一种却是装了缴获日军的同类型的37炮,还有一款异类的改造版,却是换上37毫米的轻兵炮。

此外还有用少量获得的20毫米机关炮改装的,类似波兰TKS同款变形车的产品。

除此之外,一些前线的装甲部队,也将82毫米迫击炮在该车上,改造成自走迫击炮车。

有些部队还给副驾驶配备了12.7毫米的反坦克枪,甚至还有将美制、苏制的12.7机枪都架上的。

最丧心病狂的改装是,南京战役期间,防守部队在该车车身上焊了足足十二枚反步兵定向跳雷,改造成了自动跳雷车用于防御作战。

不过以上述这些变形车,大都是前线作战部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的“个性化改装”,数量极为稀少,鲜有能存世的,后世时大都只能在游戏里和老照片上看到一些踪迹。

维克斯坦克E型坦克

英制的维克斯坦克,是苏联的T26坦到克来前,红军获得的性能最好的坦克。山西战役时缴获六辆,淮南战时又获得四辆。

早期缴获的部分坦克,红军用从T26上淘汰下来的91马力发动机替换了其原装的75马力风冷发动机。不过由于改装麻烦,只改造了四辆后就作罢。改造后的三辆被送给傅作义,参加了通州战役和香河阻击战。余下的被卖给陈济棠,而因为零配件维护问题,傅作义手中的该车很快也被红军用T26换回送给陈济棠。

陈济棠在淞沪会战前共获得十辆维克斯E型坦克。其中七辆在前期作战中损失,余下三辆撤回南京时被红军接收,参予了南京保卫战。战役结束时全部战损。

战役结束后,红军意外地从日军手中又缴回了一辆先前损失,又被日军修复使用,再次被击伤遗弃的维克斯E坦克,用其他废弃旧车的零件将其替换修复后恢复了战斗力,不过同样因为缺乏零配件,该车很快就被退居二线充当教练车使用,多年后被南京战役纪念馆收藏。

和CV33相似,一辆被击毁被俘的维克斯E型坦克,在淞沪战役爆发早期时,被日军拉回东京展览,以显示其赫赫武勋鼓舞民间支持战争的士气民气。

Ft17雷诺坦克,数量:2

南京国民政府手中非常稀有的一款战车,其是东北军张学良所有,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最后的“家底”,后来被张学良送给常凯申。因为过于古老,一直只是作为训练坦克使用。南京保卫战期间,这款一战时的古董坦克也被拉出来,作为机动堡垒参予了防御作战。红军也知道其性能不佳,所以一直都是将其置于步兵防线后方作为可移动的机枪堡垒使用。

由于位置总是在步兵防线后面,战争中多次被日军榴弹炸伤炸断履带,修复后又被再次打伤。后面由于缺乏修复零配件,失去行动力后被拆除了发动机等可利用材料后,就作为前线的固定机枪塔使用

战争中两车不出意外地在拉锯战中被双方炮兵集火,最终被打为零件状态。

-------------------- 第263章全面崩坏 --------------------

淞沪会战,在日军早先的作战计划里,高层最初的“妄想”,只需出动三个师团就可以扫平淞沪,为安全起见,在冈村宁次的强烈要求之下,方才增加到五个师团。

等红军九月一日正式南下,宣布要在代替陈济棠死守南京时,五个师团变成了七个师团,本作为预备队,最有战斗力的第十四师团也很快投了进来,而后战争越打越惨烈,越打越大越失控,日军添油般被迫不断地增加着军队的数量。

就象开战之初,彭石穿对着全世界的媒体所说:倭酋已无可用之兵一般,从增兵到第十个师团时起,日本国内的军工动员能力已达到极致。从国内派往中国的师团,装备和训练皆越来越差,按日军的标准皆只能算是丁等师团,“步枪”师,其携带的火炮,撑死也就是50掷弹筒和小口径迫击炮。

质量不够,炮灰来凑。和装备越来越差相反,这些新增的“步枪师团”,个个战兵比例高得惊人,编制也大得惊人——这些新增师团人数最少的也有二万五千人,多的话甚至达到三万人。

毕竟是只值两毛五分钱的马粪炮灰,再加三十日元的战亡抚恤金,死多少大本营都不心痛,反而会庆幸少了张嘴减少了闹米骚动的动力。(日军抚恤金不同时期有轻微变化)

到1937年十二月底27日战役结束时,日军前前后后投入的师团总数,已达到了二十个师团之多,而兵力总数也由最初的十二万人,猛增到战役后期时的五十五万人——这是个恐怖的数字,要知道在1936年秘密动员前,日本最初也就是十七主力师团。

一月二十七日,南京战役结束。安井藤次率领十四个师团的残军大踏步地向上海方向撤退。第三任的华东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被紧急派过来收拾残局——因为土肥原贤二六个师团的大军深陷淞沪,全军覆没,第二任司令官松井石根作为大罪人被撤职查办。军部高层各种推锅之下,最后把倒霉的畑俊六派过来。

畑俊六来到上海时,前线退回来的部队,加上上海地区的驻军,满打满算,四肢完好基本没有伤的日军,仅有十三万人——消极救援的安井藤次,在付出了三万人的死伤后就撤退了。

畑俊六没有处份安井藤,心里甚至理解他。如果他真的按雍仁的乱命强攻南京解围,接下来日军连保卫上海的兵力都没有,直接被共产党部队一波赶下来海了——至少现在靠着这十三万人,还能撑上一两个月。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