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8180 字 2023-03-09

这一切让李润石感到极为厌恶。

他后来离开北平,前往包头去视察,就是为了躲开这些无耻的“从龙者”,同时趁机在那儿避开中央某些人的干涉,能更亲密的接触底层和下层。

远离北平后,在包头,李润石和那些筑路的民工工人待了一段时间。那里虽然也存在着“茧房”,但却比古老的北平,气氛要好太多了。在那里,他视察筑路情况只用了一天,不过是走马观花看看。却陪着来自全国各地解放区的筑路工人,聊了整整半个月。在此期间,他还把自己身边的警卫全赶出去,作为他的耳目,替他打探各地解放区的情况。

李润石读过很多书。少时他不理解朱元璋为何建立锦衣卫制度,皇帝为何总爱重用太监,现在他却完全明白了:当一个人身居高位,掌握极大的权力,身边自然而然就会有人根据自己的利益需要,有意无意地控制他的消息来源。

今晚,在颐和园里,他在慰问伤兵的同时,也抓着这些伤员聊天,询问他们家乡的事,尤其是党员、干部,以及革命前后,当地的官员变化的情况。有让人欣喜的好消息,但也有让人头痛的不好的消息,相关的情况,都和他在莫斯科遇上斯大林时,斯大林回忆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胜利得太快”的情况一般无二。

“就象小黄说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当代史,也不过皆是历史的重演.......”

李润石乘座的汽车,在空旷的北京街道上行驶着。车子是斯大林送给他的防弹汽车,共有三辆,根据安全需要,每次出行时他都随机乘座一辆。

李润石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却不得不服从中央的安全决议,理由还是那条:北平城内,还没有打扫干净——现在北平,警察、税务等部门,大量地保留了前国民党时期留下的班底.....

北平这个中央核心之地,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情况,可想而知.......

“还有三个月,等日本人被赶出山海关以南后......是时候,在党内来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清理和剔除那些混入党组织的坏份子了.....”

第277章从龙记

“当家的,你疯了吗?丽儿才二十岁,还是个大学生,你居然要她嫁给一个当兵的老粗?”

“你这女人,真是头发长见识短?什么当兵的老粗?我会把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老粗吗?人家是团长!”

“中央警卫师,你知道什么叫警卫师吗?放在前朝,这就叫作御林军!是保卫当朝天子的!丽儿跟了她,未来吃香的喝辣的,妻凭夫贵,我们家也跟着平步青云了!”

“可是那个王团长三十一岁了,还结过婚。”

“什么结过婚?不要胡说,人家只是原配夫人牺牲了好几年了,现在再娶一个不对吗?一样是明媒正娶,一样是大房正妻!”

“而且你瞧瞧,共产党讲纪律,这个王团长,他不嫖不赌不打人,买东西租房子都给钱,丽儿跟了他不会吃亏的。”

“......”

上面的争吵,发生在北平胡同的某个四合院。房主是个靠吃房租钱过活的“包租公”(房产主),有红军进入北平后,他把房子租给中央警卫师的官兵,在这过程中,刚上大学的女儿认识了一名团级干部王团长,被对方看上了。

作为一个四九皇城长大的“老北京”,屋主老傅政治嗅觉很灵敏,小市民的精明,他知道时代变了——就冲李润石从不住皇宫和颐和园,而把那儿让给伤兵,他就知道这天下一定是共产党的。

因为参战革命,因为激烈的战争,许多红军将领士兵早早地都过了婚娶年龄。随着南京战役结束,前线压力不再吃紧,新年后,大量大龄干部到士兵的婚嫁问题,已是各地红军干部、政委都在考虑解决的问题。

三十而立,1938年时,红军中大量的干部,都已接近这个年龄线。历史上,1949年革命胜利,解放军进城后发生的那些事,此时已提前在北平发生了。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帝国主义反动派的酷刑、刺刀、子弹,击不倒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革命者,但是,胜利后的松懈,甜言蜜语,老婆孩子热坑头,城市里漂亮白净的女学生,“知书达理”的书香门第大小姐......她们才是革命者最大的敌人。

食色,性也。

当李润石关起门来,开始连夜写《党的作风建设》,提醒党内同志提防“糖衣炮弹”攻势,莫作李自成,坚守本心。各式各样的糖衣炮弹,这时已经在被解放的各个城市里大量地被“制造”出来。

发生在北平四九皇城某个四合院里的夫妇间短暂的争吵,不过其中一角罢了。

王团长一个未婚男娶了“房产主”家的大小姐,尚且还算人之常情的话,在全国很多地方,许多进城的“干部”,在这个时期也开始打着各种借口旗号,开始抛弃从前乡下的黄脸婆了。

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骨骼,但终也挡不住各种细菌微生物,长年累月的各种腐蚀。

不光有把漂亮的女儿嫁给红军大官这样“露骨”的投机行为。

“你这浑小子,老子花钱送你去学堂,又送你去参军,你在乡下吃了半个月的苦就跑了回来......我打死你这个不长脑的蠢货!”

某户人家里,一家之主的父亲,正拿着竹梢抽打着刚刚作了逃兵,从土改工作队里借口生病逃回家的儿子。

他的儿子,因为进过学堂,识得字能写能数,红军进城大扩军时被招去,由于有文化,简单地培养训后,就被任命担任文书工作,成为土改工作队里一名“身份不低”的干部。

乡下土改,并不是一份轻松的活,住惯了城内干净的泥瓦房,到乡下去睡农民的草屋,同时忍受虫虱子的叮咬,年青人在乡下待了两天就受不了,借口生病逃了回来。结果一回家说明情况就被父亲一顿臭骂痛打。

“你这蠢货,这天下马上就要变色,江山易人了!这么好的升官发财的机会,你居然当了逃兵放弃了,我要打死你这个废物......”

第二天,户主亲自押着被竹条抽得全身都是伤痕的儿子,带到当地的人武部那儿向领导道歉。从头到尾都做得极漂亮的他,既保住了自己的儿子,没受到太多的处罚,也收获当地干部的好感,被视为“开明士绅”.....

而后,他的那个当了逃兵的儿子被领导带走,稍稍批评后继续留用查看。领导没有识穿这位“开明士绅”是在进行政治投机.....

当然,除了“卖女儿”的,送儿子参加革命的,还有某些目光长远的人,在南京战役期间,拿出大笔家财捐献给红军支援抗日。在南京战役胜利后,则更加主动地和共产党合作。他们看出来了,现在还在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最大的政治正确,天赐良机,他们知道自己必须抱住这条大腿,抱住他,抱紧他,然后融入他,成为长在他身上的一部分!

他们就是这么想,同时也努力地这么干的。

刚被解放的南方省份里,某个传承数百年的书香门弟越氏,家族开枝散叶,化为数百人丁的当地大族。

常凯申担任委员长时,越氏分出部分子弟,投常凯申拜龙庭,仗着同乡的身份,混了不差的出身。

陈济棠入主南京时,他们们也在第一时间献上忠表,派出部分子弟投陈。

日本人打入江浙时,越家的人也有不少人变卖家产,携枪抗日,部分子弟就近加入粟裕红军。

因为是书香门弟出身,文化水平高,他们很轻易地就在抗战部队中担任较高的职位......

多方下注的越家,就是民国时的诸葛世家.....他们到处投资,到处渗透,作为一个传承数百年的大家族,越家的人 非常清楚自己在这个激情燃烧的时代该怎么做。

当李润石横空出世,先败常凯申,再败侵华日军,越来越显出化蛟为龙,即将飞龙在天的气相时,无数看出天大的机遇就在眼前的从龙者,也在这时纷纷跳出,以各式各样的方式,上演着历史上演绎过无数次的“从龙记”。

太困了,先更到这儿,写两千字吧,余下的校对工作明天再作吧。

第278章粟战神北上

北京的冬天是干冷的,寒风吹来,露在外面的脸稍有些刺痛,但只要进了屋,生了火炉,就很舒服了。

杭州的冬季却是湿冷的,看起来温度在零度以上,但是风一吹,冰冷的湿气刺刺地往肉里骨头钻,南方人又没有生火炉的习惯。过冬的话,其实杭州比北平难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