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7203 字 2023-03-09

这个位面,因为日本人在1937年四月就遭遇中苏两家的连续痛打,急需盟友且病急乱投医的他们,倒是很热情地想拉上希特勒早点签定类似的条约。

但是这个时期希特勒德国弱小无比,加上还在谈判的过程中,日本人就在远东被中苏两家打得大败,让希特勒也起了观望的心思,毕竟这个时期的德国还急需中国的钨矿石,并不想太早的和中国翻脸。而且上一次日德两家秘密签定《反共产主义协定》,才刚签没几天,就让苏联人知道了,连条约内容都一清二楚,希特勒认为是日本那边泄密出了问题,更是不想在他吞并奥地利前的这个敏感的时间点太早地表态。

然后双方就从去年一直拖到了今年,最后希特勒也看到,日本这个不靠谱的盟友在远东被中苏联军一败再败。南京战役之后,德国驻中国的武官向希特勒发来报告,他们预测最迟到1938年十月前,日本人就会被中苏两家联手赶出中国,甚至连朝鲜都有可能在年底丢掉——这样的话,这个条约签不签都没啥意义了。

发生在南京城内城外那长达四个月南京保卫战,希特勒也派人特别关注过了。常凯申败亡后,德国驻南京国民政府的德国顾问一个都没有走,顺势换马支持陈济棠后,他们也被陈济棠“留用”了。几个月后日军进攻淞沪,陈济棠弃城而走,红军接手南京城防时,出于未来的威慑德国的需要,彭石穿也没有下令赶走德国人。

南京城内的德国人,以旁观者的视角,见证了南京保卫战的全程。最后一任顾问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在南京战役结束后被希特勒调回柏林,当面向他报告了战役的经过。

(注: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这个人是德国军人中少有节操的,历史上以法肯豪森为首的德国顾问团成员不愿在中国需要他们的时候离开中国。法肯豪森曾经有想法放弃德国公民权,要留在中国。但受到纳粹德国的压力,1938年7月8日,冯.法肯豪森等顾问在广州挥泪登船。并许诺绝不会向日本方面透露任何有关中国的军事机密。)

以法肯豪森为首的德国顾问团交给希特勒的报告里,对中共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意志给予了极高评价。但这份评价,也看得希特勒头皮发麻,愈加惶恐。

何也?

过去一年里,斯大林疯狂地向全世界剧透历史,最大的受害人是罗斯福,但最害怕的人,却是小本经营的希特勒。底牌本就不多,完全是靠“坑蒙拐骗唬”的“神操作”(非讽刺,确实是神操作)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的希特勒,遇上这种看穿他老底的“神对手”,要说不心虚绝对是骗人的。

全世界现在都知道,斯大林为何在1937不惜一切血本地支援中共痛打日本?其目的有二:一是一劳永逸地解决苏联在远东的安全问题。而第二点,却是为苏联获得一个极为有力的东方盟友。

从前在傲慢的西方人眼中,黄种人,中国人的军事力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过去一年的战争,尤其是四个月的南京保卫战后,却让全世界的西方人对中国“小小”地另眼相看了。

虽然大多数西方人仍然保持着旧有的傲慢不肯改变,但是高层的精英人士,却有相当部分感到了危机。

感触最深的,就是德国驻南京大使馆里的法肯豪森。南京战役期间,根据上级的指示,红军允许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前线有限制地行动,甚至也允许他们的军官、记者采访中共士兵,考察中共军的伙食和战斗力。

“中共的士兵,战斗力和作战意志,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强大得多。两年前,这支军队被常凯申赶出南方的根据地,被迫进行了后来他们所宣传的,长达一万多公里的长征。”

关于长征,德国人当然很清楚,松潘战役,包座之战,中共在那儿全歼常凯申的西北方面军,一战逆转了整个北方的格局,然后接下来的就是有如史诗般的大逆转连续获胜,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把常凯申政权给打垮了。

在柏林,法肯豪森递给了希特勒一个盒子,希特勒打开一看,里面放着的一个装满谷物的小布袋。

“在我离开南京回国前,指挥战役的中共将军彭石穿送给我的。”

希特勒打开布袋,发现里面装着极为粗糙的谷物。

“这种东西叫青稞麦。我曾叫人煮了一点,试吃了一下,非常难吃,那味道让我想起了1916和1917那两个饥饿的冬季。”(芜菁之冬)

希特勒也是饿过肚子的——一战的最后两年,德国的崩溃,也正是始于饥饿。因为粮食供应不足,在那两个可怕的寒冬,德国平民被迫食用芜菁(一种藤曼作物)充作粮食的替代品。

“中共的军队,就吃着这种东西,完成了那一万多公里的行军。从军事的角度来说,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根本无法想象,有军队可以在无后勤的情况下,走了一万多公里部队还没有崩溃,还能反杀获胜,但是,他们做到了,就是吃着这种东西。按那个彭将军的说法,他们有的时候甚至连这些东西都吃不上。”

而跟着法肯豪森一起亲历南京战役的德国军官,则在这时拿出了一份详细的清单:他们通过四个月时间,收集到的中共南京保卫部队的伙食供应单。德国人的严谨,让他收集的伙食情报甚至精确到了每一天。

“按我们的计算,中共的参予南京战役的士兵,一个月平均伙食费不到六美元!”

“六美元? 这么便宜?”

希特勒惊呆了,他当时从法肯豪森的手下手中抢过清单,仔细地看了一遍。

“就吃这些?”

“是的!”

“这让我想起了上次大战的最后一年.....”

希特勒比较了一下,中共南京保卫战的士兵,伙食水准,大概也就和最后一年德国西线野战部队的伙食水平差不多——当年那种水平的伙食,就已经逼得德国前线的军队造反了,希特勒实在无法想象,真的有军队能忍受这么差的伙食还能打胜仗。

“我看到这些时也很震惊。这种伙食,大概也就比沙俄的灰色牲口稍好些吧,但是,这些都是真的。中共的军队,绝对是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军队!中共真的只用了六美元就.养出了做战意志这么高的部队......”

法肯豪森一个劲地夸赞的结果,就是让希特勒在他走后,命人把那袋青稞面煮熟了送到自己的桌前,然后他皱着眉头,硬生生地将其全部吃了下去。

事后,连着三天,小胡子都没有睡好。

从法肯豪森嘴里,小胡子听到的坏消息,不止是苏联即将收获一个强大盟友这事,另一个坏消息,却是他报告的,中共在战争中拥有无限量供应的“青梅丸”和大量的晶体管电台。

“他们甚至奢侈到给每一名被俘的日军伤员使用青梅丸。”

在德国人看来,这两样东西都是苏联“大方”提供的,而西班牙传来的消息,共和军手中的青霉丸数量也是充足无比。

对于老想着在未来进攻苏联的希特勒来说,这又是一个天大的坏消息。

“斯大林居然富裕到这种程度了?”

到目前为止,德国人能生产抗生素,也仅仅只是磺胺粉,但其比起著名的青梅丸,还是差了一截——有德国化学家,这时已经分析出青梅丸最重要的有效成份应当就是青霉素。但是德国人至今也没有解决量产的问题。

至于晶体管,这则是让整个德国的电子工业至今都眼红的好东西,这东西是黄克发明的,但以中共和苏联的关系,等于也是属于苏联的。

所以,希特勒失眠了......

当希特勒正在为远东巨大的变数而不安的时候,南边的意大利,墨索里尼则正在为刚收到的一则好消息而欢喜着。

苏联和意大利的联合钻井队,在北非的殖民地利比亚,成功地打出一口高产油井!

这口油井的坐标,是苏联人去年一月给的。事情的起因是苏联人主动找上门来,宣称自己从英国那儿得到了秘密情报,拿到了一份极为详细的北非油田各地贮量的分布图。

意大利人起初不以为意,他们在这之前早就在利比亚找过油,却一无所得,认为苏联人拿到的是假情报。但是苏联特使在这事上却非常坚持,并向墨索里尼提出了一缆子的联合开发,发利益共享的要求。

苏联人提出的条件很宽松:意大利允许他们派出钻井队在利比亚采油,费用苏联人全权承担,采到油后双方利益分成,而后双方很快就签定了相关的协议。

起初墨索里尼完全是把苏联人当成傻子看的:采油堪探是漫长和带有一定赌博性质和运气行为,就算找对了地点也有可能因为意外而采不到油。而苏联人的那种“疯狂”、赌徒式的开挖行为,在意大利人看来,苏联人的做法简直就是儿戏。

然而,就是这样的儿戏行为,却一年多后,他们真的在利比亚打出了一口高产油井出来......

一时间,整个意大利都被这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晕了.......

PS,求月票了

第280章山东战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