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节(1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7960 字 2023-03-09

这三个国家,之所以没有沦为西方列强的(完全)殖民地,却是中国太大(只是半殖民地),日本太强,而泰国却是位置太巧。

泰国处于法属印支(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和英属缅甸及马拉西亚之间,是两大殖民帝国的缓冲地带,英法为了避免擦枪走火,以及其他利益考量,都不愿对方控制泰国。

缓冲的地方很多,但能独善其身的却很少,更多的情况是两头挨打,像土耳其,阿富汗,朝鲜等等。外因只是条件,能否闪转腾挪,最终还靠自身的努力。

内因:在西方势力冲击下,泰国没有闭关锁国,而是积极适应新形势,吸收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并与西方发展外交关系。其历任领导人,成熟老练的外交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

泰国独裁者披汶(又称銮披汶·颂堪)说过这样一句话:“哪一方在战争中溃败,哪一方就是我们的敌人。”这句话不仅是披汶处理外交关系的原则,也是泰国在复杂国际局势中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黄金生存法则。

此人从1934年起,就一直是泰国实际上最高统治者——此人也是底层草根出身,他于1897年7月14日生于泰国暖武里府一个卑微的农民家庭 ,后被送往曼谷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毕业后选择加入了炮兵,1916年开始深造,这决定了他未来人生的命运 。他在深造期间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1924年去法国枫丹白露军事学院学院习的机会。

而靠着出色的个人能力一路上爬,1935年出任陆军司令,1938年年底正式成为泰国总理。

泰国这个国名,其实是去年(1939年)才由“暹罗”改成现在这个名字的。

“泰”在泰语中是“自由”、“独立”的意思,“暹罗”一名则来自梵语,意为“黄金”。废弃这一使用了13个世纪的古老国名,无疑与当时暹罗的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倾向有关。泰国的民族沙文主义者还提出了“大泰国”的口号,认为越南泰族、柬埔寨泰族、老挝佬族、缅甸掸族、中国傣族、印度阿萨姆族都属于“人种学上的泰族”,打算把“3000万有泰族血统的人”全都联合在“大泰国”之内,在中南半岛建立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国家。披汶如是解释:“通常而言,国家的名称都是以该国主体民族的名称命名的……我们是泰族……显然暹罗并不适合我们的民族……如果有(庞大数量的)移民定居我国,那么,或许千年之后,我们可能将无法再分辨暹罗究竟是泰人的,还是华人的,抑或是其他人的国家……”

——就这个民族态度而言,披汶眼光见识都还是很清楚的:在这虎狼成群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革时代,必须将国内的各民族力量统而起来,而不是搞什么“纯血”的泰民族主义削弱自己给了外人可乘之机。

历史上这人最骚的操作,就是日军偷袭珍珠港后,面对入侵的日军,他被迫低头与日本合作,泰国甚至发动了一场他们自己的军事征战,并在1942年5月征服了缅甸景栋 。日本还把马来亚北方的四个马来邦(玻璃市、吉打、吉兰丹和丁加奴)转交给泰国 。但在帮日本的同时,他也暗中支持国内反日游击队给自己留下后路。

两头下注的他在日本战败后下台入狱,但是一年后就无罪出狱,并在几年卷土重来,重新执掌泰国大权,也算是泰国在这一时期非常杰出的人杰。

这个位面的泰国总理披汶,在看到解放军轻松地横扫印度支那,几十万解放军囤兵泰国边境时,在这个命运的转折点,他清晰地意识到:法兰西在印度支那的时代结束了,大英帝国对南亚影响力,也正在急剧下降,而北方的旧邻,已沉沦百年的中国,正在急剧崛起。

作为亚洲最古老的国家,泰国人非常清楚,北方的近邻一旦崛起,建国后的前一百年,绝对是势不可挡的洪荒巨兽。在解放军杀到边境线上前,就主动地暗中接触中共,寻求双方“和平共处”的可能。

中共本来就没有想入侵泰国,南下的目的一是为了橡胶,其次却是为了东南亚的战略布局,对于泰国的态度,中苏两家的态度皆是“争取”。

当法国人被赶出印度支那后,披汶就以最快的速度和中苏两家达成秘约:中苏两家承诺保证泰国领土完整,而泰国则保证在未来几年里,出产的橡胶都优先卖给苏联。

1940年八月后,大批中方提供的日系枪械和苏联提供的坦克进入泰国,苏联甚至还帮助泰国找到了被淘汰退役的旧武器的接盘“下家”,一时间,中泰之间进入了“蜜月期”。

苏联按坦克换橡胶协议,卖给泰国的坦克有三款,一为T40水陆两用坦克,第二款为T80C轻型坦克,第三款则是SU57。

T40战斗全重为5.6吨水陆坦克,武器为12.7/7.62机枪各一挺。T80C坦克则是由T40的底盘发展而来的纯陆用型轻型坦克,战斗全重七吨,使用的37毫米坦克炮。至于SU57则是搭57毫米炮,使用T80底盘的自行反坦克炮,三款车辆都是同一种底盘发展而来。

除此之外,苏联人还提供了大量的机枪与火炮,并派出教官帮助泰军训练部队,短时间内泰国的军力大增。

从国家最底层一路爬上来的披汶,此时年龄不过四十三岁有余,甚至比李润石还要小,正是处于一个男人精力事业最颠峰的时期。作为曾经中南半岛唯一的独立国家,个人正是最意气风发,心中充满了男儿想开疆拓土的“钢铁雄心”。

中方苏方都大方地向其暗示:在中南半岛问题上,支持泰国收复被外国(英国)强占的土地。

这两家想干什么,披汶当然一清二楚。此时不列颠空战打得正激烈,英国人看似摇摇欲坠。只是披汶却也知道,中国苏联都是大国,在“亚洲这个大棋盘”上,怎么玩都没关系,而泰国只是“地区小强”,还是要谨慎一点别浪。

1941年前的披汶总理,暂时只是观望,等着“大局已定”时再出来捡点漏。整个1940下半年,披汶做的事,就是努力地征兵,练兵,和中苏打好关系。

而在1940年下半年,日本看着英国人面对中共的“吃拿抢要”时,不停地做着“以地事华”之事,早就口水流得三尺长的他们,也在这时期秘密联络披汶总理。

当日本人也开始对东南亚动心思时,中日英三方势力聚焦前线最中心的新加坡,立刻就在第一时间,秋风未致而蝉先知,提前感觉到了北方吹来的寒风。

1940年下半年起,整个马来地区,从前向来互相看不顺眼,见面一言不合就要开打骂架的日侨与华侨,彼此间的关系突然间好了起来。

然后,一些鼓吹“中日同文同种,一衣带水,理应放下过去,携手共抗英美白畜”,“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之类的,让所有英国人看了都吓得头皮发麻,主张“亚细亚主义”的小册子,开始在整个东南亚的华侨和日侨圈子里流行......

而最让珊顿爵士恐惧的是,1941年的中国农历新年到来时,新加坡的华侨举行了盛大的迎新年庆新年活动。

这本来只是属于华人的节日,但在这一年,城内的日侨也热情地参予了,双方举行了友好的新年联欢......

亲眼见到这一幕的珊顿爵士,当时后背都是寒嗖嗖的。

这个时期,黄克当初的“秩父宫中对”里的内容,早已传遍全世界,更被英人知晓。

当初黄克的“狂人疯语”,正愈来愈有变成为真实的可能......

求 月票,有月票的扔了吧

第346章风起东南亚

1940年时,新加坡的华人总数约有六十万,如果算上整座马来半岛,华人的数量的超过了一百万。而日本人在马来半岛的日侨数量,这个时期也有数万人。

而1938年后,随着中共横扫南中国,整个东南亚的华人的数量短时间内又增加了数万人——基本都是从旧中国逃出来的“地富反坏右”份子:比如,汪精卫、吴稚辉、张群、张静江等等。

被赶出中国后,这帮曾经寄生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寄生虫们,大部分都坐吃山空,过得很是落魄。

这些人中,有的心灰意冷,例如刘峙,这个时期的他就象历史上一般,带着老婆在当地的华人学校教书,混口饭吃。那些黄埔将领出身的人大都如此。

至于汪精卫、吴稚辉、何应钦之流,靠着过去的身份,以及英国政府“反华”和“分化”华人的需要,让他们在新加坡“重建”了国民党海外流亡政府,靠着英美两家时不时地投点狗粮养着,

不过如英美扔过来的狗粮数量有限,这帮人又花天酒地惯了,加上不少人在几年前的链霉素股票风潮中被黄克坑得倾家荡产,在南洋的日子其实过得都很苦逼。

所谓的“南洋国民党流亡政府”,其实只是新加坡城内,英国人借给他们的一幢半旧不新三层洋房,里面住了几十个从中国逃到南洋的国民党败类极其家眷。汪精卫、吴稚辉、何应钦、贺衷寒几位连同家属就住在这里。

躲在新加坡的这段日子,这帮人平时做的事,或码码字,写写回忆录,接受记者采访,赚点稿费钱,或者召集新加坡城内的“国民党残部”,开开茶话会,追忆一下往昔的峥嵘岁月,讨论一下“李润石的中国什么时候灭亡”之类的话题意淫一番。

一天的时间耗尽之后,大伙聚个份子,到附近的大排档点些菜,喝个小酒,海吃胡喝一番,然后四散走人。因为大家都是败犬,所以过去的什么仇怨,在这个时候都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所有人现在想的,皆是得过且过的混日子而已。

这种事,对于国民党元老们来说,其实是轻车熟路了——毕竟四十年前他们也是这么过来的,如今不过是重操旧业罢了。少数人老心不老,口袋里钱较多的家伙,酒足饭饱之余,还会去一下附近日本人开的堂子里,享受一下日本艺妓的服务。

一切的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四十年前,和中山先生在日本成立同盟会,远距离发动革命时的场景......

1940年十二月初,汪精卫带着沈醉在新加坡码头,接到了从吉降坡回来的贺衷寒。

一见面,汪精卫就关切地问道: “君山,情况怎么样了?”

贺衷寒长叹一口气,用力地摇了摇头。

“伍主任的手,很早就伸到南洋来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