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节(2 / 2)

从1935到2020 半只青蛙 7167 字 2023-03-09

——————————————————

第359章社会调查

今天的黄克,身边也不再是一人独自行动,身边都跟着一个团队负责他的安全以及帮助整理资料。实际上现在的黄克也象主席一般,渐渐地不自由起来了。今天的行动,因为他都在东方红拖拉机厂这个本身就外部守卫极严“安保”单位里,所以那些人都在外围。

现在的他,想象从前般乱跑乱溜,其实已经没有从前那么容易了。

在苏联的时候,斯大林给他配了一个助手,是个女生,名叫妮娜,莫斯科中文系的,女孩金发蓝眼,长得很漂亮,据说还是艾琳娜亲自挑选的——换成大黄克,大概会想着偷吃吧,但小黄克却没有这个心思。

黄克从阿克塞钦回到武汉后,她也通过别的渠道来道中国。除此之外,组织上也给他专门配了一名年青的“生活秘书”,男性,名叫李雨航,文科生。

当黄克和王宇在东方红拖拉机厂的试车场飚坦克时,这两人就负帮帮黄克打下手,负责准备当晚联欢会的后勤事宜。

当晚九点,整个马鞍市的“留苏派”留生学全到齐了,总人数足有四十一人之多。叫人的时候,黄克让他们把女朋友或妻子也一并叫来,最后晚会开始时,总共凑齐了六十人。

除了他们之外,正在东方红拖拉机厂工作的苏联专家也出席了。

一百多号人,大家满满聚齐一堂,喝着黄克从苏联带回的伏特加,吃着鱼子酱,红菜汤,土豆烧牛肉,听着旁边的留声机播放的俄语歌,一起载歌载舞,一直闹腾到晚上一点方才尽兴而散。

当晚的时候,黄克和这些学生,东拉西扯说着家长里短,实际上却只是粗浅的接触。真正地详细调查,却会是在未来一个月里,一家家地上门单独拜访其所在单位。名义上,这只是作老师的关心学生在工厂的工作情况。

论年龄,马鞍山市里的这些学生,个个都比黄克大。

但是论“参加革命”的时间,还有资历,大部分人都比黄克低。

按官方对外宣传的说法,黄克是一九三二年,也就是十年前就秘密加入中共党组织成员,是参加革命的时间长达十年的“前辈”了。

马鞍山市内的几座工厂,厂内的党委书记,要么是走过长征路的党员出身,要么本身是白区地下党出身。而黄克的资历,恰好两样都 占了。

黄克虽然年轻,头顶上看似没有什么官衔,但名气太大了,实际上走到哪里所有的“同志”都认得他且都会热情地招待他。

第二天起,黄克就近去了钢铁厂,先见的是厂内的党委书记——对方是走过长征的老红军,红一方面军出身,黄克也走过长征路,虽然只是后半程,但是共同走过长征路的革命同路人,让两人打交道变得简单起来。

黄克在马钢的学生,好几个都在厂内工作,基本都是担任技术员等要职,全跟在苏联专家边上,职位并不大——并不是所有人都象王宇那样优秀,实际上第一批归国的留学生,能这么早就单独担任厂长一职的,也就只有他一个了。

黄克是和党委书记交谈过程,象老师家访一般,询问自己的学生在工厂的工作的现状。听取对方的意见,评价。

“你的学生刘泯啊,挺不错的娃。能吃苦,天天工作到深夜,很会钻研.....”

老红军其实文化水平很差,但是也懂得看人,甚至一眼就看出黄克的来意是做调查的。

黄克也不隐瞒,很快就把来意说明。

“你带出来的这几个娃,他们在厂里的情况是......”

对方一一地向黄克点评着不同学生这一年多的表现,黄克边听边记下来,而后又到现场看了一圈。当天中午把学生几个全叫出来吃午饭,大家在饭桌上聊天的时候,又一一地单独询问他们各自对厂里情况的看法。

下午的时候,他则戴着安全帽,挂着身份牌在厂里到处转悠,时不时拉过身边的工人询问情况。表面上的,黄克询问的是自己的学生在工厂里这一年多的表现,但这只是故意让别人注意到的重点。真正要问的,反而是在闲聊中,套取对方的抱怨声。

晚上他则挨个上门找到自己的学生,关问生活,询问事业上遇到的苦恼,嘘寒问暖,做一个“合格的政委”应当的做的事,同时记下学生在事业和工作中遇上的困难:技术困难,人事困难,家庭困难,心理困惑,什么都问什么都管。当然,在这过程中他也不忘记吩咐学生利用关系,发动自己下面的“农村出身”的工人,帮他做一下农村的社会调查问卷。

现在的马鞍山工业区,让黄克想起了的最后的国企时代。

在大下岗时代前,那些大国企其实就是一个个迷你的国家结构般的小社会。一个国企,除 了工厂外,还包括了医院、幼儿园、学校、警察局、食堂、商店,电影院、运动场,还有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多个部门。

当时国家对工人的态度,号称是从婴儿到坟墓,从生管到死。当这一切在九十年代后就基本从国内消失了,一切都讲市场化,一切都只讲利润,最后就全推给社会了。

在黄克出生时,恰好遇上国企改革,这些除了工厂之外“多余”的部门,也在“改革”的大潮中,因为不赢利,占用预算,亏本等各种原因和理由,被纷纷剥离,不再出现。

在这过程中,大量的工人因此而失业下岗。这一切都是在小黄克的幼儿园时期开始的。幼年时的记忆,小黄克本已模糊得差不多,直到穿越发生,大小黄克超时空接触引发记忆回溯大潮时,才重新忆起变得清晰起来。而大黄克在向母亲坦白一切后,其父母为了另一个时空的儿子,也时不时地和他聊起这些陈年旧事。

关于老国企时代发生的那些事,大黄克的反贼网友们,也经常地在聊天群里谈起,网上也有一 堆的资料,这种社会主义时代的国企生态,其利其弊,相关的材料很多。小黄克早就抄了一大堆交给了高层参考。

而这一次被主席要求下基层调查时,小黄克亲身体会到了这种“国企小社会 ”独特的生态链具体是怎么回事。他来到马鞍山时,时间已接近年尾,待了一个月就到年尾时,工厂里工会出面,开始发放新年福利,评选先进积极份子,工人领取新年福利,然后大家热热闹闹过了一个春节。

整个春节,小黄克都是在马鞍山渡过的。“桃李满鞍山”的他,春节后前三天,天天都有学生上门拜年,而他也趁着过年,到下层工人家里“随机”乱窜门。

这个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全世界打得正激烈,但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大部分人都象是看戏一般欣赏着国外形势的变化。过年期间,听到嗽叭里报导的国际实事新闻后,大家唯一担心的,就是居住在南洋的华侨的命运。就连苏联都在提防德国可能偷袭进攻,不算南美,大国中唯有中国“风景这边独好”。

很快广播里就传来消息,中方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已经派出客船前往菲律滨,接走了大批华侨。

一九四二年春节过后的第三天,小黄克回到了武汉,交给主席的,是厚厚一叠,高达十几万字的报告——报告是他口述,然后由边上助理秘书抄写整理出来的。然后自己在这基础上再修改的。

离开时,主席让人交给黄克一叠厚厚的文件袋,他返回住处打开一看,却发现内容和自己做过的差不多,原来其他同志也做过类似的东西。

其实马鞍山地区的工厂的运作情况,是中共上层空前重视的部门,不需要黄克下来调查,李润石主席都一直派出专员盯着。他让他下基层去做调研,只不过是要他亲自地经历过一些事:坐在办公室里看十天的调查报告,也比不上在现场转一天的感触更深刻。

一天之后,他被上级上叫去,发现主席,伍豪,任弼时,王稼祥,张闻天,几个高层大人物都在房间等他,他交上的报告就放在众人面前的案桌上。

伍豪问道: “你做的这些报告,我们都看过了。你也看过其他同志做的报告,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吗?”

黄克知道,他现在是在被考试。

他想了想,答道:“有的人已经上岸了,有的人还浸在水里,中国的农村太苦了,城乡差距化的问题很大!”

李润石一阵叹息,然后却点头道:

“你说得很好,你这次通过在工厂询问农村出身的学徒工,工人农村的具体状况的调查方式,这种做法非常地好。这样可以避开许多专门的弄虚作假,但是将来有机会,还是要真实地到农村基层走走看看。”

黄克点点头,表示明白。

“农村的问题,关键还是生产力低下,是现阶段中国的主要矛盾。相关的情况,和我从前从后世抄来的那些内容差不多......”

站在这些高层大佬面前,黄克开始讲述的后世的历史,其中的重点更是“未来”农村合作社实行后的一系列问题,群众意见。新年过后,中国正要开始三反五反运动,同时也会借着这个时机,开始农村合作社计划的试点工作。

这段时间的中国,内政外交,都忙碌异常。每个人每天都 有无数的事要做。

黄克现在做的,就是通过后世的网友收集的资料,把历史上相关政策实施后,在各地收获的历史教训,向面前的诸人报告一番,以便让他们在制定政策 时,能有所预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