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2 / 2)

就算告状告到连长布琼斯勒上尉那儿也被置之不理,甚至让巴斯隆全权管理两个机枪班与后勤分队。

连长布琼斯勒上尉也是军校出身过来镀金,但比起安戈洛中尉有自知之明多了,基本上D连的进攻战术都是麾下三个实干的排长共同商讨制定的,布琼斯勒上尉只负责拍板下达命令。

至于伊文、巴斯隆他们的直属上司副排长布里格斯少尉也不管,因为他炮兵出身,不仅要负责D连的两门60毫米迫击炮,营长普勒中校更是让他代管其他连队里的迫击炮。

这么做是因为马坦尼考河西岸只有日军的第一道防线没有森林,后续都被大面积的森林覆盖,重炮与飞机在这个时候就很难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但60毫米迫击炮不一样,重量轻、转移快、射速高,不容易被大面积森林妨碍射界。

所以布里格斯少尉完全抽不出精力再去管机枪。

战友之间的信任以及团结一心造就的局面让伊文松了一大口气,顺带想到一件事——这可能也是【新手保护期】,当很多人质疑你的时候,没人站在你这一边,任何事前准备都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是无用功。

他牢记着失去保护期以后,伊文必须靠自己来建立起与战友之间的信赖关系......让能够压制住多数人的家伙与自己成为亲密无间的兄弟,从而确保每一项战前准备都落实到位。

“小伙子们,就是今天了!”

“Yeah————!”

普勒中校没有乘坐吉普车,按理说一名营级军官这种特殊待遇压根就不算什么,但他却扛着一把M1A1身上还挂着四颗MK3进攻型手雷,跟着大兵们一起从交通壕移动至出发阵地。

这无疑是大兵们最喜欢的指挥官作风,所以7团马润的士气都快要冲破极限了。

“过了河,要注意隐蔽,先保证自己活下来。”

大鹅中校一边走一边喊:“只有活下来,才能杀鬼子,才能给死去的同胞报仇!”

“Yeah————!”

“我会与你们同在!”普勒中校大喊道。

“Hu————re————!”

仅仅是几句话搞的马润们激动不已,武器排满负荷的弹药手们甚至觉得压在身上的重量轻了很多。

伊文这样经过两次血战已经近乎免疫的人都有些热血沸腾,只能说有这样的长官是全体士兵的荣幸。

相比之下,陆军......啧,一言难尽。

就说一个很简单的事情——欧洲战场里从军官至士兵也就诺曼底登陆的时期没什么办法,等稳定下来就算只有一公里路程也踏马的要坐车去。

阿登反击战(突出部战役)的时候,大量德三精锐伞兵去盟军后方捣乱,却因为精锐伞兵们作风硬朗、认真、严谨,能用11路就不麻烦运兵车与坦克捎一段路的态度漏了陷。

抵达第一道防线的时间是9点15分,距离炮击结束还有45分钟,工兵们已经在马坦尼考河上面进行浮桥的搭建。

就算这条河不是很宽敞,但也是短吻鳄溪的好几倍,深度也有两三米,负重轻一些的士兵也得有十公斤左右,让他们不走浮桥游过去,到了半路不被淹死都能训练训练去参加奥运会了。

“砰砰砰——!”

“轰隆隆——!”

“呜呜呜嗡嗡嗡——!”

陆战1师就像是在展示自己的肌肉,这一仗其实没怎么提前准备,但进攻前不上全套的火力准备,那还不如放弃进攻。

“哇呜!”

“啊啊啊!”

“噢噢噢噢!”

伊文所在的D连作为先锋第一个渡河,同时会得到1辆M2轻型坦克的支援。

连长布琼斯勒上尉的部署是让尖兵于炮击结束的那一刻便渡河,剩下的安排则是坦克与武器排先过河,在河对岸依托钢铁怪兽迅速建立一个简易的桥头堡,等1排完全渡河以后紧跟着这个充当全连先锋的步兵排,保持400~500米的距离,提供火力支援。

2排渡河布置在1排的左两翼,沿着沙滩前进,3排则作为全连的预备队。

炮击于10点准时停止,D连派出了三组携带步话机的尖兵,总计12个老兵,他们都是步兵排里一等一的精锐战士,有的甚至能充当临时指挥官。

这套战术与德军的连队进攻战术差不多,都是在炮火结束以后挑出十来个骨干携带通讯设备提前进行火力侦查, 要是哪里不服气就呼叫飞机、火炮之类的招呼。

法国战役的时候哪见过这一套凶狠的战术,热血的法兰西军人们往往还没看到德军的后续大部队就被炸破了胆高举双手敬礼。

如果有抵抗,那么还有一套手榴弹战术,由于M24木柄手榴弹投掷距离远,可以在己方迫击炮、MG34/MG42的火力压制基础上,步兵们分成若干个战斗小组交替掩护越近至30~50米的距离集体投掷手榴弹,给阵地上防御的敌军一套最凶狠的火力打击。

两套战术最辉煌的时期就是法国战役,然而在东线战争的中期就没那么牛逼了。

原因是德军这套战术的最终目的是撕开敌军防线的一个缺口后向左右两翼清扫敌军最终打崩守军的士气开始抓俘虏。

面对这两套分队战术吃亏一年多的康联终于学会了如何应对,利用他们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在德军制造的突破口方向迅速集结兵力与火力,让德军还在阵地上与己方纠缠的时候立刻发动反击——火力打击朝着突破口蜂拥而至的德军,步兵则冲上去与进入突破口的德军缠斗。

马润的分队战术与德军的有区别,炮火停止后派出尖兵与德军一样,但后续手榴弹战术与交替掩护则没学会。

如果有坦克,则进行步坦协同,如果没有步兵们还是以散兵线的方式分成第一、第二、第三梯队前进,如果第一梯队遇到派出去的尖兵则就地寻找掩体进行火力压制与反击,因为尖兵是整个连队冲在最前面的一批人,他们停下就意味着前方有敌人。

此时,第二、第三梯队分会看敌军火力、兵力来决定行动,或是一个梯队充当预备队,或是两支队伍一起出动迂回至敌军侧翼发动攻击,或是报告长官选择撤退。

D连的第一梯队就是1排,火力压制与反击就是紧随其后的两挺M1917与6门60毫米迫击炮,最关键的是7团不是登陆一个多月的1团,每个步兵排都配属一个BAR班,包括班长一名、主射手两名、副射手两名、弹药手三名,总计两挺BAR。

由于步兵、班长、排长们还特么的用的M1903春田,光靠2挺BAR并不能解决火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很依赖武器排的重火力。

10点30分。

“渡河——!”

早已经预热完毕的M2轻型坦克小心翼翼度过马坦尼考河,大约花费了5分钟时间。

坦克与1排的1班彻底上岸,巴斯隆扛着M1917枪管大吼一声:“兄弟们,跟我上!”

随着这家伙一马当先冲出去,其他人也跟着紧随其后。

由于事前商量过队形,所以压根就不存在拥挤现象。

弹药手由伊文带队,包括排部后勤人员与连部后勤人员,都在伊文的指挥下有条不理的度过马坦尼考河,总用时20分钟。

上岸之后立刻分散开来,每一挺机枪分配多少运送弹药的人事前就已经定下,所以两个机枪班分别一左一右越过沙堤寻找适合的地点架设,1号弹药手上去提供弹药与水箱,2号弹药手则在沙堤附近架枪顺带指挥其他过来兼任弹药手的运输兵。

“砰砰砰——!”

就当伊文耳边出现任务提示的一瞬间,后方停歇一个小时的炮火再度响彻战场,朝着之前的坐标往西面延伸。

【触发支线任务】

【触发特殊任务】

【触发高难度任务】

【请轮回者查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