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2 / 2)

熟悉过程中他差点没忍住对着满载燃料的M2火焰喷射器破口大骂,足足30.84公斤重的东西压身上,如果真的要应急顶上必须得卸下一些原有的负重,如此重的情况下真要上了战场他摸的机会并不多。

倒是巴祖卡能扛了就跑,并且这玩意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能够一个人进行操作——对比两个人协作效率大打折扣,却总比一个人操作火焰喷射器来的高效。

9月27日下午,霍尔丹上尉决定终止一切训练,因为作战命令已经发了下来,明日早上5点登船预计在7点登陆Ngesebus岛,陆战3营K连将作为第一批登陆部队从西南侧往北进攻,守护进攻机场的主力陆战1营的侧翼。

根据航拍的照片来判断,K连登陆以后走300米就是Ngesebus岛的山区,平均海拔在8~12米左右,团部判断日军会在这个地区挖掘类似Umurbrogol山一样的防御工事,所以给K连补充了2个重机枪班,并临时支援了3个喷火小队3个巴祖卡小队,以及额外两个M2 60毫米迫击炮班,还有直接下放到排的通讯设备。

毕竟是根据指挥部更改作战计划以后的第一场仗,关乎着团长与营长的职业生涯。

伊文听到有这么多支援立刻找到炮王提出自己的意见,着手对指挥部下达的作战方案进行简化、细化、调整。

虽然美军最擅长的就是在高效通讯之下的步坦协同、地空协同、步炮协同,但最后必将要夺下的Umurbrogol山地区,纯按照上面给的连队级进攻方案来执行,无疑是打呆仗。

美利坚的将军、参谋们都是军校出身,虽然根据战场形势更改了原先属于美军的那套固定战术,但谁也没真正见识过一套复杂的山地坑道防御体系。

伊文也没见识过,却不妨碍在事前把所有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并在战斗的过程里不断进行微调,达成最佳方案。

可惜其中最为关键的工兵没能要到,只是霍尔丹上尉告诉他——如果明天的仗打得好,能够想想办法要来两个班的工兵。

相较于东线战场上苏德双方把战斗工兵用处花样来,美军内部的工兵则是比步兵还要机械化,西线战场中的工兵们大放异彩——不仅完成了一个师、团的各项建设与保障工作,还在威慑性炮火结束以后立刻冲出去给坦克与步兵打开一条没有地雷与铁丝网的通道。

只是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各类岛屿争夺战中他们并不出彩,因为光是给登岛部队进行机场保障都非常艰辛,熟悉机械化的工兵们面对错综复杂的山峦常常一脸懵逼:“咱开的大家伙也上不去,你让我怎么搞?”

按照1944年下发的陆军训练手册里强调过一个步兵连的进攻抛开地空火力协同、坦克协同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有机械化工兵协同,排雷、拆铁丝网、填反坦克壕沟、架桥开路、爆破碉堡等一系列工作都是工兵去干。

突出部战役的时候,非常多的步兵落荒而逃差点一泻千里,而许多工兵们却咬着牙在比利时的阿登森林挖战壕、设反坦克壕沟、埋反坦克与反步兵地雷,挖好了阵地还得自己守,除了骂骂咧咧同精锐德军硬碰硬别无办法。

其作战意志并不输给在太平洋地区与日军作战的海军陆战队。

陆军的工兵都能这般勇猛,伊文有理由相信马润的工兵不会让他失望。

“兄弟们,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入夜以后霍尔丹上尉集结了部队,进行战前动员,“全团......不,整个师都看着我们,更改后的作战方案能否成功,全看我们明天的行动——陆战1团的伤亡非常惨重,却也死死挺着不给日军一丁点机会,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志愿参军,告诉我.....你们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里!?”

“杀鬼子!”

“杀鬼子!”

“杀鬼子!”

“Hu————re————!”

浪涛冲击着载有25人的LVT两栖坦克,得到充分休息的K连士气高昂,所有人眼神坚定不曾有半点退缩之色,他们死死盯着前方冒着大量黑烟的Ngesebus岛,等待着手刃仇敌的那一刻。

早上5点出发,7点左右抵达的时候炮兵已经把三座岛屿炸了一个遍,此时从贝里琉岛南面机场起飞的F4U海盗在空中掠过,引擎的轰鸣声像是在一瞬间把人的耳朵堵住,只记得它发出的咆哮声。

“冲冲冲——!”

“不要停留,冲过去,冲上去——!”

抢滩登陆的准则就是要快、要抢,不能在滩头地区停留太久的时间,不论敌人的火力有多么的强烈。

K连的马润们本以为今天的登陆战会与9月15一样被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打过来的子弹,以及大量的炮弹压制在滩头/林线,结果一直冲到跑道边缘都不曾遇到一颗从小鬼子那边打过来的子弹。

从未想过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马润们视死如归的脸上泛起了一阵笑容。

“尖兵,上——!”

当步兵1排、2排,足足4个迫击炮班就位以后,两个步兵排的排长立刻用事前训练的战术手势下达命令。

几秒钟后两个步兵排各自从左右两翼跃出去4名尖兵,他们依托着之前对三岛密集火炮砸出来的弹坑进行交替掩护前进。

K连本来是不会这个战术,离开新兵营并进入连队以后也从不训练,但伊文的存在让专门充当尖兵的几个马润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做到最基础的东西——四个人中的两个人前进,另外两个人把枪口对准可能出现敌人的地方,确保接敌交火的一瞬间尖兵小组里有人能直接开火进行对敌压制。

当整个尖兵队伍冲过跑道并逐渐拉开100米左右的距离依旧没有与小鬼子交上火,步兵1排与2排才开始集体行动,他们成散兵线的方式缓步前进,尽可能与尖兵们保持100米左右的距离。

紧接着是待在阵型中间的4个迫击炮班与2个重机枪班,K连的连长霍尔丹上尉亲自指挥他们,武器排排长埃迪中尉则被安排在整个队伍最后方的3排。

该步兵排的职责多且繁杂,不仅需要携带弹药储备以及运输弹药,更需要他们来运送伤员,倘若遇到一些意外状况还需要乡巴佬指挥步兵3排对敌进行侧翼包抄。

当K连小心翼翼穿过Ngesebus岛机场跑道,并进入岛屿山区的时候战斗才真正开始。

严格来说战斗一点也不激烈,仅仅只有几道枪响声,尖兵们本就是按照事前交代的那样先确保掩体再前进,所以日军打过来的子弹根本没击中任何一个人,没有露出半点慌乱的尖兵们第一时间找到开枪的地区并进行火力压制。

交火声一旦出现,步兵1排与2排迅速冲进山区,毕竟只有七八米的海拔,整体地形不算多么陡峭很顺利的在排长们的指挥下占据有利地形,利用手头上的半自动/自动火力对敌开火区域进行压制。

以往的美军遇到这样的情况绝对会第一时间呼叫炮火支援,就算不去呼喊空中火力与重炮火力,也得让迫击炮班提供,但排长们并没有火急火燎,而是耐心等上几分钟。

他们确认日军的开火区域稀稀疏疏就那么几处,听枪声的频率负隅顽抗的日军就一挺轻机枪才用通讯工具朝着炮王申请火力支援。

毕竟K连对于这个岛屿的山区不怎么熟悉,事前的侦查全都是非常模糊的航拍照片,现在已经暴露出来的日军火力点完全不可怕,毕竟人数少机枪就一挺,面对两个排的高射速火力覆盖,只能瞎打、乱打,无法制造哪怕一个伤亡出来。

排长们担心的是日军藏着的火力点,毕竟有陆战1团在五姐妹山的作战经验——对手最会用的一招就是用明处的火力点吸引美军,然后靠暗处的火力点进行杀伤。

“叮叮叮叮——!”

4门迫击炮通过试射一轮过后迅速校准,然后用三轮齐射让小鬼子暴露出来的火力点闭上了嘴。

这个时候尖兵应该继续出发了才对?

不,完全没有。

伊文得知营部、团部非常看重K连的战斗并支援如此多东西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与乡巴佬、炮王商讨了一下具体的进攻战术——有些火力点看上去摧毁了,实际上并没有摧毁,为了验证它有没有摧毁,我们最好让喷火兵去烧一下。

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不让任何一处地堡里头的小鬼子玩什么阴狠恶毒的套路。

33.以协助者的身份大破日军

“嘘——!”

靠近K连2排右翼的一处地堡内,上平中尉提醒部下不要出声。

谨遵第14师团步兵第2联队联队长兼任贝里琉岛守备队司令官的中川州男大佐的指示,不论要面对多么艰难的状况,任何士兵与军官都必须放弃无意义的万岁冲锋,相信自己亲手打造的堡垒能够抵御住美军的重火力打击,杜绝盲目思想与狂热思想只图对美军进行火力压制。

“诸君,我要的是杀伤,不是让美军被压制在掩体里无法移动,如果谁没做好这件事,我会亲自向大本营回报,你们会失去作为一名军人的资格,也将失去作为一名帝国人的资格!”

总而言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重创登岛美军。

上平中尉在Ngesebus岛做的不够好,就算前两日就有令他不安的预感——自从增援遭到美海军截断以后,必然会有今天这一仗,但始终注意的是贝里琉岛与Ngesebus岛连接的提道,并将手头上不足500人的兵力中的三分之二布置在机场位置,且集中在提道附近,构筑了一个他自认为非常完美的防御阵地。

很清楚光靠麾下不足五百人的军队根本无法抵御美军穿过提道,却有把握给美军一次巨大的杀伤。

光秃秃毫无掩体的提道,还特么的涉水攻击,来一个排的美军都得死一个排。

想法非常之好就是现实非常残酷,美军压根就没按照他设想的方案从提道进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