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节(2 / 2)

用的十多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伊文带着一挺M1919A6重机枪的主副射手、巴祖卡小队、新的喷火兵,在后方的火力小组支援之下迂回攻击。

过程里小心谨慎、步步为营,专注清扫每一个疑似地区,用了足够多的弹药拔掉了既有额外明堡提供侧射火力又有新的暗堡提供交叉火力的那个目前为止,存活时间超过1.5小时的明堡,将依旧牢牢坚持的喷火兵奥利尔拯救回来。

见到伊文再度带队过来的时候,这个感性的马润直接嚎啕大哭起来。

“回去之后好好休养,务必遵循医嘱。”

“Aye aye,sir!”

此时的时间点已经接近中午,伊文鼓励大家加把劲摧毁能见到的最后一个明堡,大约在半个小时后总算将里面的鬼子干掉,剩下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工兵班上前实施更深度的爆破,直到将其彻底变成废墟——如果是巷战,反而不能这么搞,因为变成废墟的建筑比破破烂烂的建筑更容易藏人,苏德双方都在巷战中证明了这一点。

“嗬呼......”

进食与暂时休息的伊文看了几眼上午的数据,粗略一数之下还不足50头,肯定不能算多,但他成功用最小的伤亡破除了日军在东侧的连环堡垒阵。

再度进攻的时候日军已经没什么像样的抵抗能力,毕竟主要工事都建立在Umurbrogol山,像上午一样的堡垒体系没有两个月的时间不可能挖出来,从第14师团改编成海洋师团进驻帕劳群岛至今也不过五个月,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地势没那么险要的Amiangal山。

下午的时候不知道喝了多少咖啡的飞行员们驾驶着各类飞机频繁出现,几乎不带停的给K连提供支援,他们在地面尖兵的指引下冒着误伤自己人的风险对着后续没那么复杂的堡垒进行投弹与扫射。

如此情况下,K连的推进速度相比上午简直是质的飞跃。

伊文觉得胜利中的最大因素在于霍尔丹上尉——没有他在后方坐镇对各部门进行协调,光靠攻坚火力组所携带的弹药储备量就不足以支撑如此夸张的开路手段,更别提出动架次相当恐怖的飞机。

地形复杂的山区不适合机械化,也不适合攻坚火力组携带过多的炮弹与燃料罐,继而全靠后方的步兵来回运输。

他们的艰辛程度远超过靠公路与铁路运输的后勤大爷,且还需要有具备相当快反应能力的指挥官坐镇——记忆力很强的同时还得学会提前预判前线的消耗程度,组织与协调各个班组,掌握好手上的每一点人力资源,不让其出现浪费的情况。

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困难,换做是伊文自己恐怕得两眼一黑晕过去,事情多又砸经常你一嘴、他一嘴乱杂志,整天下来指挥官说的话比过去一个月都来的多,他自认为自己别说第二天......当天下午嗓子就得哑。

更何况炮王还得给伊文他们不断联系营部,然后让营部不断联系团部,给机场方向的马润施加一定的压力,确保伊文每一次对机场的呼叫都能得到响应。

......

......

随着地面上悍不畏死的尖兵们冒着极大的风险指引空中力量进行精准投弹,搭配上伊文这套将美式轻火力发挥到极限的战术,突破日军在Amiangal山的东部防线以后一路高歌猛进,并在下午2之前向北向南协助另外两个步兵连打开缺口,下午5点左右的时候彻底拔除了日军在Amiangal山东边布置的各种堡垒,并把战线推进到了500米开外,顺手帮陆军步兵321团解决了阻碍他们一整天的9个堡垒。

不开什么玩笑,真的就9个明暗堡构筑起来的防御体系挡住了一个陆军步兵团整整1天的时间,造成了超过上百的伤亡。

要知道这里的日军没有火炮这样的杀伤利器,可以见的在这个时代里地形崎岖的山区中建立这样的防御工事,能对敌人造成多么恐怖的伤亡......关键问题是这套战术非常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流程,明堡吸引火力、暗堡造成杀伤的同时守护暗堡,反过来明堡也能守护暗堡,想从侧翼迂回那也得过了另外的明暗堡。

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小鬼子没想到东面那些更坚固、更具备突然性与杀伤力的防御体系能被破解的这么快,他们不是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在中心地区构筑更多的明暗堡,只是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将整个Amiangal山构筑成理想中的防御体系。

40.这可不是英斯伍德弹药量

当陆军看到马润出现的时候一个接着一个傻眼,毕竟怎么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因为进展非常不顺利营长们又听闻马润那边打的相当勇猛,亲自跑过来督战,希望能在落日前有哪怕是一丝的进展——比肯定比不过,但至少别输的一塌糊涂。

然后当陆军步兵一批一批进入山区还没有真正发起攻击的时候突然见到一个堡垒接着一个堡垒冒出大量的火焰,那个时候头顶还有几架飞机以陆军们难以想象的超低空投弹与扫射。

没看错吧,没看错,没错吧?

这是挡了我们整整一天的坚固火力点?怎么感觉像一块面包一样轻松被捏碎了!?

什么时候飞机能打这么准了!?之前出动的3波可是一个碉堡都没能解决,投弹命中率低的令人无言以对。

还是说......之前都是小鬼子运气好,现在开始还债!?

大多数陆军步兵都以为是小鬼子遭到天谴,碉堡里头的畜牲们因为恶劣的环境自燃并引起了大快人心的殉爆,亦或者是飞机的功劳,等天快黑小心翼翼靠过去突然听到了一阵美式英语,紧接着无线电台就收到了‘我们是陆战5团的成员,是你们的友军,请在原地不要乱走或是乱动,部分地区还没有结束清扫’‘如果因为陆军个人的疏忽出现的伤亡,我们海军陆战队一概不负责任。’。

啊?

啥?

什么鬼!?

这?

你们不是在东面吗?怎么跑到西面来了?

打过来的????

不可能吧?

难不成是东面的鬼子没西面的强?

任何情况下,事实大于雄辩。

9个明暗堡构筑起来的堡垒体系把陆军321步兵团打的够呛,地形原因只能让三个连进行半包围后选定其中一个连进行主攻。正面、南面、北面,不论是哪个方向都发动过数次进攻,但都被日军凶猛的火力给打退下来,那些机枪的位置过于刁钻,几乎封锁了每一条适合的进攻路线——你从左边绕过去,侧翼有机枪;从右边绕过去,侧翼还有机枪。

就算你千难万险靠近日军构筑的地堡并成功把手雷从射击口丢进去,战友们都因为你的勇敢而大喜过望开始集体跃进、上司也扬言要给你申请勋章的时候,明明在你概念里解决掉的碉堡却又重新开火,短短一个呼吸的时间里击倒三四个人。

你就很纳闷自己丢的手雷莫不是出现了质量问题,心一狠再度折返回去丢了第二、第三枚,准备附近听着里面出现沉闷的爆炸声才准备撤回去,然而那挺机枪还在‘嗵嗵嗵嗵嗵’的喷射子弹。

非常多影视作品中的碉堡都是顶着这个名字的纸棺材,哪怕是最基础的碉堡也得是半永久工事,能够挡住100毫米口径的重炮直接攻击,且构造方式相当独特,往往是大半个身子嵌入地下,脑袋如同WOT苏系坦克炮塔一样硬邦邦。

其中还必须有特殊构造的通风口,以及在其内部必定会挖掘的避弹槽,前者的构造是一个整体向右上提一定角度过来的‘人’形,你从上端入口丢手雷,马上就从下端出口滚你脚下,避弹槽就不必多说一个简易机枪工事都必须挖掘的东西。

鬼子的时间不够多,弄不出特殊构造的通风口,挖几个避弹槽总没那么困难。

所以想摧毁山区里头的碉堡,单靠手雷去爆破除非里面的机枪手都是只会突突突的傻逼,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警惕性......就算扛着炸药包上,也并不是说碉堡内部没有防备这套的特殊掩体——战争会让双方都在为了下次战斗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最好的解决办法伊文已经给出了目前最优异的答案:利用己方飞机占据制空权的优势,欺负日军没有防空火力进行不间断的低空投送火力,运气好能干掉最好,干不掉就得靠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喷火兵,既要承受来自友军的误伤风险又可能被日军打过来的一发子弹送走,清扫过后必须让工兵上去爆破,确保不管是明堡还是暗堡,变成废墟的它钻不进任何一个小畜牲。

因此,挡住陆军脚步整整一天的碉堡防御体系在海军陆战队出现以后像是土鸡瓦狗一样迅速崩溃。

等到听闻伤亡的时候更是人人震惊,陆军步兵团麾下的营长们都觉得自己不会打仗了,要不是碍于阶级必须得有的面子肯定找到霍尔丹上尉询问一下具体战术。

当然,连级指挥官不需要这玩意,哪怕天色已黑也跑过来找到炮王,希望能彻夜长谈一下具体战法。

只不过累了整整一天的霍尔丹上尉实在没什么心情与精神,直接当着这帮人的面随意躺在地上呼呼大睡起来。

陆军的连长们倒也不怎么尴尬,转头就去询问埃迪中尉——胜仗,没有哪个指挥官不想打。

就是K连累趴下的可不只是炮王,协助他处理各种各样后勤工作的乡巴佬亦是如此,包括要么在运输物资要么就在去运输物资路上的步兵们。

为了赶走陆军的连长们,乡巴佬觉得不说几句还真没别的办法,于是简单讲了几句让这帮大概率三分钟热度的上尉们如获至宝一般的离开。

或许这些连长能从几句敷衍的话里找到真谛,但绝对想不到为了执行这套战术需要付出的物资数量足以让后勤听傻眼。

就这一整天战斗时间K连将整个陆战3营的物资储备消耗掉了二分之一——700枚迫击炮炮弹、450枚烟雾弹、500枚火箭弹、85组燃料罐、超过10吨的TNT、从团部调才勉强够用的备用机枪、迫击炮、巴祖卡、M2火焰喷射器,以及数以万、十万计的各类弹药。

要知道这些物资放在欧洲战场上,每天战斗状况都较为激烈的情况下,足以让一个步兵连用上接近一周的时间,但放在伊文手里就顶了十个小时,甚至还觉得不太够。

如果计算几批F4U海盗过来提供的空中支援,今日用来对付暗堡、明堡、坑道、洞穴所投入的美金,约等于天文数字。

伊文绝不是在致敬‘范弗利特弹药量’搞一个‘英斯伍德弹药量’出来,因为这一天打下来K连的伤亡有目共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