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节(1 / 2)

突围的马润之中仅有6个人受伤,还都是无关紧要的擦伤,扎一个绷带就能继续干仗的那种。

相比人员上的损失,武器装备上的就比较多了,所有巴祖卡火箭筒、M2 60毫米迫击炮都为了减轻负重而选择丢弃,但在这之前把能打出去的所有炮弹都打出去,要不是时间过于紧张肯定会用手雷摧毁。

突围的过程里3挺机枪把子弹打空,却没有把M1919A6丢在突围的道路上,仅仅是把快打红的枪管丢下,枪身带了回来。

毕竟装上新枪管以后又能生龙活虎的发射子弹,对付没有炮火支援的日军,机枪所能制造出来的火力网相当有效。

即使赔进去5名尖兵2名技术兵也不会有人说伊文做的不够好,甚至会觉得能从包围圈里跳出来除了7名士兵以外其余都带回来已经算是一场奇迹般的突围行动。

只是伊文觉得最后7个人并不是毫无希望,他们能有机会、能有希望......哪怕事前下达的命令约等于让这帮粗胚子去送死,伊文也没有把话说死,而是告诉他们接到命令就可以撤退。

他下达了命令,诺希也把命令传递过去,如果不是那帮马润一个个视死如归,非得把命交在那个地方掩护大部队撤离,那就是遇上了大麻烦——准备撤退的时候被左右两翼的日军发现并迅速逼近,压迫在了一个不怎么大的地区用数量不算多的弹药挣扎抵抗。

‘只能这样了吗?’

‘这样你就能感叹着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吗?’

‘真就毫无办法了吗?只能将他们抛弃吗?’

子弹打空以前,7人断后小组依旧具备不让日军逼近的能力,他们勇敢善战枪法精准,支撑十几二十分钟不是太大问题。

伊文现在手上一个技能都没,不可能让他重演一次单兵打开一条生存通道的神话。

只是,他并不认为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个时候炮王急匆匆赶了过来。

PS:

月底了就不开悬赏了,下个月月初开,反正下个月会刷新月票与免费刀片,这个月的就都给我吧,别浪费了

77.够赌,也够疯狂!

K连连长并非只身前来,而是带了足足一个排的援军,以及相当数量的物资补给,包括给M1919A6的新枪管与新枪击、全新的M2 60毫米迫击炮与数箱炮弹、全新的巴祖卡与数箱火箭弹、全新的M2火焰喷射器以及不算充足却够用的燃料罐组。

伊文不记得自己有告诉他突围时候的细节,诺希也没什么闲工夫说这些事情,那就只可能是霍尔丹上尉自己的判断。

不开玩笑的说这是一件相当恐怖的事情,属于主观能动性的范围,却不是谁都能做到——伊文自己都不一定能做得到——霍尔丹上尉的工作复杂繁琐,远超出了一个连长需要承担的事务,等同于他又给K连当妈又当爸,还得当个哥哥万事细思考虑,偶尔还得当个弟弟/妹妹提供最好的鼓励与激励,乃至是......事情一大堆,就没有不重要的事情。

人在面对一大堆麻烦事情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处理,往往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麻烦变得狂躁导致出现很多问题,然而这些对于炮王而言不算什么事情,甚至能想到到突围以后的战术小队最欠缺什么!

不得不说,霍尔丹上尉当个连长绝对算是屈才!

其实这样的天赋从刚开始就展现出来——他能够记住K连每一个人的名字,伊文在帕伏伏岛的时期才调任没多久,见面就直接喊出了他的名字,很多新兵也是头一天来,到了第二、第三天炮王就能叫的很顺口。

上了贝里琉岛,各种困难也是他亲自去操办,不说完全解决至少让当时严重的问题缓解下来,进攻前的侦察更是一丝不苟亲自上阵......伊文觉得单论技战术自己肯定强过他,只是将所有军事素养结合起来,自己与他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送过来的“及时雨”能让技术兵们能迅速形成战斗力。

伊文想到的办法也能有实行的可能性。

对于K连而言危机已经度过并成功达成了战略目标。

至少在两个小时内日军不会撤离,不会躲进那些令人头疼的地下掩体,全然没有火力优势的情况下,反而是美军最佳的进攻时机。

“长官,援军怎么样了!?”

所以见到炮王时候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反攻中最关键的东西。

“已经到位了,先到了2个连队,虽然不是满编,但已经能接替我们防守这片阵地,半个小时后还会有3个连队上来——!”

听到这句话伊文惊讶的说不出话。

能让他这般惊讶的必然是相当恐怖的增援效率。

要知道现在才下午2点出头,满打满算这场交锋才开始1个小时——能接替K连的防御阵地少说得拉上来两百人。

这里是美军、美军,重复第三遍,是美军!

不是伊文黑这支军队,而是踏马的亲身体会过什么叫做“援兵马上就来!”“坚持住,我们就来!”,然后打到天亮、打到呼叫火炮与日军同归于尽。

战场上类似的事情非常之多,目前陆战1师或是步兵321团能抽调的增援并不多,陆战5团的3个步兵连被包围在五姐妹山、陆战7团要负责东南面、步兵321团正在U山中心点的东面打的正火热,真正能抽调援军的只有陆战1团。

偏偏这个团在初期的五姐妹山争夺战中伤亡1749人,要知道整个陆战1团的编制才踏马的3000多人,抛开非战斗人员以外2000多人,也就意味着战斗人员的伤亡率抵达了75%......美军作战序列里头的团级规模就这个标准,但很多时候伤亡率抵达20%就失去了作战能力。

就这种情况下陆战1团还能抽调兵力过来增援,不得不感叹马润的骨头相当硬。

造就这个原因的因素有很多方面,首要因素是该团的团长“大鹅”普勒上校。

他这些天自己给自己弄了一份工作,陆战1团除去休整以外都在进行整编,组建出5个能有一定战斗力的连队——现在用上跟指挥部没有半毛钱关系,纯粹是解职确定却因为连番战事还未撤职的团长普勒上校日夜操劳维持士气减少悲观态度的一种方法罢了。

这位团长很擅长在败仗中提振士气,长津湖战役期间也是他屡屡站出来鼓舞士气,让大部队在后方的陆战1团能接应主力撤退,否则第9兵团怎么说也能多扩大一些战果。

恰巧K连连战连胜,撕碎了日军在陆战1团马润印象中接近神话的形象,士气在随着休整与整编的情况下不断攀升,并有少部分马润开始呼吁‘复仇,踏马的,老子在血鼻岭上欠了战友一百多座墓碑,老子要用小鬼子的天灵盖祭奠他们!’,很巧今天就用上了他们。

“我在求援的时候并不抱任何希望,却不想陆战1团在这些天的休整中士气恢复的相当不错,整编出来的5个连队具备相当不错的战斗力。”

炮王呼叫援军的对象直接拉到了指挥部,跳过了营长、团长、师长,相当无法无天。

虽然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但指挥部也没像是麻木一样,认真听取情况以后立刻下达决心......然后从昨夜忙碌至今天上午的后勤们无一例外都被叫起来,以最快的速度先运过来两个步兵连,炮弹与弹药直接从西岸的营地里取,人员到了立刻有后勤人员进行发放,将支援速度拉到极限。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已经把U山里藏着的最少一千名日军调动出来,他们再也没有像老鼠一样躲在地下工事,而是要与我们决一死战——包括五姐妹山地区围困友军的小鬼子,如果错失这个机会我们还得在这里打多长的时间?承受多大的伤亡!?”

实话实说,伊文在最开始调整方案的时候压根没想这么多,就是单纯想把握主动权,也不想让日军的战术成功,最终目的就是挣脱包围圈然后在防守的同时干掉更多的畜牲。

这场仗就能完全证明伊文在前线的敏锐嗅觉,彻底让K连挣脱先前的顾及,保持动如脱兔转进如风一般战术。

相比之下炮王则是抓住机会要一波搞死U山中部地区的小鬼子,如果还能有机会顺带把五姐妹山地区跑出来反击的日军也一并弄死......不说彻底解决U山地区的畜牲,至少把这群目前依旧有组织力、反击兵力的小鬼子给打残,让他们除了能待在地下工事等着一个接着一个被拔掉以外别无办法。

够赌,也够疯狂!

78.干一票大的、干踏马的一票特大的!

“战略目标非常相当大胆,失败的代价非常沉重......虽说战争本就是最疯狂的一种赌博形式,我其实并不喜欢刀尖上走路,但有把握的时候我会全力支持!”

是的,没错——伊文觉得有很大的把握,因为日军的通讯非常拉跨,前敌指挥部也被自己带队绕后用迫击炮干掉。

重点在于后面这件事,端掉前敌指挥部意味着彻底摧毁了这波日军的组织能力。

很多人受影视剧、电影的影响,见到太多人民军队打仗的时候联系不到上级也联系不到下级,却偏偏能大获全胜,老会觉得其他国家的军队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事实上没有这么简单。

如果看到有敌人出现在附近,基层士官、军官也能不通过上级来自己做出决定,但其他时候都得听从前敌指挥部的命令——这也是为什么战争一开始最好的制胜法宝就是想办法摧毁敌人的指挥部,让庞大军队内部的指挥系统出现巨大的混乱,下面的部队不知道该打、该撤,还是该转进、殿后、迂回,最终僵在原地错过很多良机。

如此一来就是K连的绝佳机会,小鬼子的指挥系统被摧毁僵在原地,伊文带队撕开防线成功突围也就影响到附近的畜牲过来重新合围而已,其余地方之前是按照什么计划进行,现在还是按照那个计划进行,南面地区的鬼子集结离开地下坑道,北面、东面的鬼子经紧锣密鼓发动攻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