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中川州男大佐亲自离开U山中部地区的指挥部来到最前沿,重新建立起指挥部,否则不可能有丝毫的改变。
伊文相信小鬼子的前敌指挥部被端掉以后,中川大佐会因为联系不上而离开掩体,却不会来的那么快......就它们的通讯效率,两个小时起步。
如今的K连要援军有援军、要武器有武器、要弹药有弹药、要士气有士气、要时间有时间,干一票大的、干踏马的一票特大的!
最关键的是相当契合伊文满脑子漂浮着的把断后7人小组救出来的想法。
说干就干,伊文思考片刻提出了自己想到的作战方案。
援军上来的主要目标是顶住正面,守住朝南方向的侧翼,炮王带过来的1排将由他亲自率领直接从原先打开的通道出发,再度打通这条道路然后火速迂回穿插至正面日军的后方,与此同时还需要一名优秀的军官带着另外1个步兵排从反方向发动猛攻,击溃北部地区的日军以后迅速迂回穿插同K连1排汇合形成对正面日军的包围圈。
利用半自动/自动火力的优势,以及指哪打哪的轻型火炮一个小时之内歼灭正面之敌。剩余的时间可以考虑对南面原本战术目标是夹击K连战术小队的鬼子尝试包围歼灭,消灭更多的有生力量,让这帮龟孙打造的地下工事出现无人可填的现象!
目前为止汽油弹炸过的区域内的小鬼子兵力已经锐减最少三分之一,剩下最多也就三百来头,得到2个百余人的连队增援的K连已经有着相同的兵力。
按正常的战术,想要合围吞掉这批日军得把兵力比拉至4:1,最少也得3:1,现在只有1:1的兵力却让伊文觉得可行程度相当之高正是因为现在的日军寒酸的连炮火支援都没有,机枪也没几挺,反观己方具备超强的火力优势,再加上这些天实战下来炮兵们的技战术高的离谱.....稳赢、稳赢,就看己方的伤亡情况能不能支撑起第二次战术包围。
“1排,出发——!”
经过一系列快速而又简单的安排,增援过来的六十多个马润跃出阵地,炮王依旧待在原地指挥陆战1团增援的连队紧随其后确保进攻部队的侧翼,以及抗住来自南线日军的压力。
北线那边从原先的防守一下子转变成了猛攻,顿时把当面之敌打了个措手不及——原本是日军在进攻,美军在防守,现在突然变成了美军也在进攻,日军反击部队前敌指挥部被摧毁以后北线的日军根本不知道美国佬发什么神经,却在下意识做出部署调整,取消原先的进攻事态就地寻找适合的掩体防御当面之敌的发疯行为,然而停下就意味着要面对美军手里那些轻型火炮的打击。
就算继续保持攻势,也会被美军的枪械火力完爆,所以日军只有撤退这条路,却偏偏在来的路上被告知今天的反击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撤退,死也得死在进攻的道路上,各方各面都在帮助北线穿插部队的指挥官。
出击的是在这个地区顶住数十倍日军亡命冲击的K连3排,依旧是乡巴佬带队,目前还剩下五十多个具备战斗能力的马润,按理说伤亡过半的情况下该停手,只是K连早就不是登岛初期的K连,士气在战术小队回归的时候提升了一大截,那帮马润们早就憋足了一口气——为了K连战术小队能安全撤回来,他们不得不呼叫火炮进行无差别杀伤,很多弟兄没有死在进攻的道路上,而是死在自己人手里,深感憋屈的同时也恨透了日军,哪怕才大战一个小时也不见有丝毫疲惫。
就在双路行动的时候替战术小队断后的7人小组岌岌可危,他们不是没有接到撤退命令,而是根本没有这个机会——小鬼子发现他们以后立刻扑过来十几二十几个人,并在前进至半路的时候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包抄7人小队的后路。
速度快的都不给该队伍指挥官反应的时间,刚想执行交替掩护战术撤退的时候小鬼子的枪声就从屁股后方传来,子弹敲击在身旁迫使7人小队只能在附近寻找适合的掩体做最后的抵抗。
前有左右都特么的是日军,要不是没有炮弹,这帮粗胚子早就宣告全体阵亡。
即使小鬼子没有炮火,也很难挣脱出这个小型的包围圈。
79.海军陆战队永不投降!
比尔·莱顿面色坚毅,不曾有半分恐惧, 突然一个起身扣动扳机,逼近至32米的鬼子应声倒地,枪法相当犀利且精湛。
对于整场战役而言,他是一个新兵,但对于这次殿后行动而言,二等兵比尔·莱顿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老兵,也是一名卓越的尖兵,更是一名永远保持思考的队长。
能在尖兵队伍里活到今天的不只是莱顿,还有1个从N岛就开始当尖兵的老前辈,名叫麦克汉,曾参加过瓜达尔卡纳尔岛之战,但伊文最终还是把尖兵队长的职责交给了莱顿,并让麦克汉辅助。原因在于莱顿这家伙的成长速度非常恐怖,矮小瘦弱却能顶住巨大的压力,在绝境之中思考生存之道的同时寻找取胜之道。
相比之下,麦克汉虽然在技战术上颇为优秀,甚至能说超越了K连的军士长,但在高压环境下容易心态失衡失去理智与冷静,他只适合辅助位或是尖刀位,利用高超精湛的技巧躲开一次又一次死亡,然后反击日军、拖回受伤的战友。
今天这件事能很好的反应出莱顿与麦克汉之间在指挥官位置上的差距,后者在发现己方被包围以后脑子里只剩下能拼一个是一个的想法,要不是莱顿拉住他早就身先士卒冲出去与日军决一死战。
断后小队的任务本就是掩护大部队能够撤出去,伊文领走前也交代过他们的任务与送死没什么区别,留下来的每一个马润都做足了心里准备......虽说后面收到了伊文发来的撤退命令,但小鬼子包抄过来的速度太快,还运气很好的一枪打坏了通讯工具。
很明显,留下来断后的马润已经无法撤退,那不如死的壮烈一些,让小鬼子看看什么叫做美利坚的武德代表。
相比之下莱顿就从未放弃过任何思考,绞尽脑汁也在想着如何解决困境,让大家能够活下来。
每次出发前伊文都会反复交代的事情,一遍不够两遍、三遍、四遍,他不厌其烦的提醒......说实在这帮早就已经把自己当死人看待的马润都听的耳朵出了老茧,这玩意厚实的已经能挡住伊文的苦心。
可以说尖兵队伍里除了莱顿以外没人领会伊文真正的心意。
K连的每一次进攻都需要拿命去进攻,却从来不代表要去搞出无意义的牺牲,大多数马润都无法理解伊文的核心思想。
死很简单,只是你无法完成任务,活很难却有机会完成任务——关键点在于伊文要的不是你去死,而是你去活着完成任务。
所以理解的比尔·莱顿才能压过技战术顶尖的麦克汉成为尖兵队长,面对包围圈他第一时间做出最正确的选择——首先大喊着检查弹药,然后要求停止机枪以外的任何火力压制,最后探头探脑观察周围的日军情况与数量,看看什么地方能当作突破口。
南北两面首先不被莱顿所考虑,毕竟那块区域的小鬼子数量实在太多,几个人的突围行动哪有往敌人怀里钻的说法,剩下的东西两面,看上去最好的办法就是西面,只要能往前打200米左右就能得到友军的接应。
然而日军的合围速度超乎想象,莱顿就扫视了几眼西面的日军数量就比东面要多。
往前冲的靠谱程度也不高,毕竟你冲锋的时候会把后背露给人数更多的西面日军。
这种情况下莱顿也感觉到了一种无力感,只能借助现有的子弹储备拖延一段时间继续思考。
然而拖延出来的时间对莱顿而言太少了,完全没想出破局办法的时候噩梦就来临了。
“要没子弹了——!”
“机枪子弹打空了,已经压制不住了!”
莱顿很清楚这已经是极限,因为就算带足了子弹也最多再打上十多分钟,况且以K连的战术没必要带太多的子弹储备,毕竟有后方的运输部队源源不断的补充,带多了子弹反而会增加负重减少尖兵们的灵活性。
作为肉侦必然会出现在敌人的枪口之下,警觉性、灵活性是尖兵们唯一能躲过子弹的一种方法。
“队长,我们该怎么办?”
“冲上去白刃战吗?”
“除了冲上去也没别的办法了!”
“大部队已经安全撤离,我们的任务早就完成了。”
莱顿听着战友们的呼喊,心里长长叹了口气。
莱顿不是没想着伊文带队折返回来,就像他单兵突破150米一样犹如天神下凡似的,将自己与兄弟们从地狱带到天堂。
只是这种想法非常不现实。
冲出去的部队大多都是技术兵,用的武器装备多半是支援步兵发起冲击,而不是作为主要的冲击力量,况且他们在撤离的时候为了更快的速度把打空弹药的武器都丢下,没有得到武器补充之前两手空空,哪怕有步兵过来增援,缺乏轻型火炮的情况下怎么冲?
为了自己这边7个人硬冲?
牺牲更多的人来拯外>-群/<5|1/@7*8-8}0-7$6>#1@
救,这件事完全没有意义!
“队长——队长————!!!”
莱顿终于开口:“不论如何,我们完成了任务,这是相当光荣的一件事!”
除非发生奇迹或是上帝亲临,自己与这帮在枪林弹雨里头滚过来的弟兄就得死在这里。
刚这么想以后,莱顿狠狠给了自己一个耳光,因为这份思想代表着放弃,但在敬仰的英斯伍德·伊文准尉身上,永远看不见放弃!
‘如果是他会怎么做?’
‘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莱顿无法知晓伊文在这种绝境下的抉择,但却很清楚自己的内心想法——不想放弃,真的不想放弃,不甘心就这么带着大家死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