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节(1 / 2)

1.自己不得随意投降,除非接到上级命令,且不得拖累其他选择抵抗的战友。

2.成了“战俘”后,也不可就此直接“躺平”,更不能接受敌人的糖衣炮弹,要尽全力来“搞事情”,找机会越狱等等。

3.做“战俘”时,也要时刻以军人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上级需继续管理自己的队员,下级也要服从长官的指令,不可伤害战友,并尽力团结其他我方战俘。

4.受审时,只能提供姓名、军衔、社会保险号码、出生日期,要尽己所能拒答其它问题;拒绝做出任何背叛声明。如果在严刑拷打之下,可以透露一些不重要的情报以求自保。

5.不能成为敌人的宣传工具,不参加任何敌人心理战的行动。

如果交战方真的遵守《日内瓦公约》,美利坚大兵当了俘虏必然会遵守《美军成员行为守则》,趁着你放松警惕的时候各种搞事情整个大活......不开玩笑的说,世界上第一个吃这个亏的是志愿军。

“盟军的兄弟们,我知道你们并不情愿替上面的将军卖命,我也觉得没这个必要,生命是自己的,而不是将军们的,你们已经打的非常好了,并没有给将军们丢脸,可以投降来喝一口热乎乎的肉汤了,我已经让野战厨房给你们加餐,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投降!”

要说对啸鹰们这些话没有诱惑力那一定是假的,他们没有抵达弹尽粮绝的地步,却处在了不可能突围成功的处境,只要德军遵守《日内瓦公约》,倒不是说没有机会逃出去。

5个伞兵聚集在一起沉默了许久,最先开口的还是罗纳德,他的眼神里透露着凶狠与坚毅,仿佛要与这里的德军不死不休。

“我不会投降的。”他说道,“我不会相信德军会优待战俘。”

“我是犹太人。”克莱尔说道,“就算投降,NAZI也不会让我活着,那不如死前杀一个NAZI保本。”

剩下的机枪小组犹犹豫豫,想投降又不想抛弃战友。

深知这帮啸鹰心理活动的多普勒觉得时机差不多,给即将死去的骆驼压上最后一根稻草。

“你们还有一分钟的考虑时间,现在是59秒.......58秒之后,哦不对,还有57秒......56秒——!”

不把话说清楚,就一秒一秒的减少时间,无异于是加剧啸鹰们的精神压力,直至让他们垮掉。

“30秒、29秒.......我劝你们不要做任何无意义的挣扎,27秒......”

多普勒觉得最多还有10秒左右的时间,盟军伞兵就会投降,这一套他在东线战场初期屡试不爽,只要干掉了包围圈内部的布尔什维克,剩下的斯拉夫人与懦夫没多少区别,给予一定的精神压力就会投降。

但他千算万算没算到还有两个啸鹰经过快速奔袭抵达了战场,并直接找到了那挺MG26机枪,然后配合巴德一起丢出了德军士兵爱不释手的M24木柄手榴弹。

“砰——!”

随着爆炸产生的火光与烟尘拔地而起,德军步兵班的机枪小队就被吞没,十几秒后烟雾散尽,三具尸体以及被炸成半零件状态的机枪映入眼底,伊文顿时感觉很浪费。

因为......不开玩笑的说,伊文觉得ZB26这把枪并不比MG系列差到什么地方去,甚至在优秀的机枪指挥官的微操下比MG42强上一些,能与德军老兵油子最爱用的MG34近乎打平。

伊文以前受某些营销号的影响,差点也成了MG42吹,但看多了资料只觉得这把枪唯一的优点就是造价低廉,相反很多人觉得牛逼的射速其实对于德军来说,反而是一种缺点。

后勤本来就因为头疼的道路问题、铁路问题十分快乐,你还整个射速惊人的MG42通用机枪,然后还有虎豹坦克——从这一刻起,后勤们的快乐指数已经无法计算了。

PS:

推荐本朋友的书。

《加入六番队后,我开摆了》

10.解救啸鹰(4K)

无可置疑的是德国佬的M24木柄手榴弹在投掷时候的舒服程度要超过美军的MK2防御型手雷,它能够在投掷者的控制下去往它该去的地方,而不会出现MK2落地后还会滚一段距离的情况。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M24木柄手榴弹杀伤靠冲击波而非破片,投掷完以后并不需要投掷者立刻卧倒躲避可能飞溅过来的破片。

不论德军的机枪手有没有被炸死,伊文都冲过去斯登冲锋枪进行补刀,确保每个躺在地上的德军都挨3颗以上的子弹。

“巴德——准备掩护我!”

“遵命!”

早在动手前,也就是见到德军机枪小组的那一瞬间,伊文就判断出该步兵班与弗兰克的那个班与众不同,毕竟用的是捷克斯洛伐克造的ZB26......这把枪有着无数的优点,也不止是被德军二三线部队使用,挺多精锐部队也配备这把机枪。

性能优异、精度高、更换枪管方便、弹匣装填不容易出现莫名其妙的故障,除了火力持续性需要3人来保障这个不算缺点的缺点,它还具备养护简便等优点。

不过,想要发挥这把枪的优势,那就不能像德军一样把机枪放置在班组里头,而是得集中组建机枪排配合重机枪形成前后置的交叉火力,所以让这把枪真正大方异彩的反而是华夏军队。

深知德国佬步兵战术的伊文,没在MG26(ZB26)附近见到其他德军,立刻判定其余德国佬已经借助机枪的掩护压上去,而且只可能是从左右两翼包抄切断伞兵们的退路。

‘胆子可够大!’

伊文没忍住在心底赞叹这伙德国佬。

因为以他们进攻区域的地形那可是一大片半人高的杂草丛,对于进攻方与防守方而言,都不可能在这块区域知道对方在什么鬼地方趴着,只能靠枪声与子弹从什么地方打过来进行判断具体方位,往往会出现这种啼笑皆非的情况——双方激情互射十几分钟,子弹都打空、枪管都打红,然后双方无一伤亡。

要是伊文没有【战术地图Ⅳ】必然是不可能贸然进入这片大草丛里头,毕竟俯视角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几乎没有死角。

其实就算有这个技能也不代表伊文进去以后就不会被德国佬的子弹击中,半径15米的范围终究而言还是太小了。说15米就是15米,超过0.1毫米都被一片迷雾笼罩,万一德国佬在15.5米外头已经先发现了伊文,那就真得看他的运气有多好,德国佬的运气有多差。

说白了就是冒险与赌命,伊文在这方面没什么犹豫,毕竟自己现在最缺少的正在被德军包抄,如果不帮他们解除危机在德军腹地生存、破坏的任何计划都无从谈起。

当伊文在心底呼唤出【战术地图Ⅳ】并一头扎进草丛密集的区域然后趴着之时,一道道哨声传至耳边。

......

......

爆炸声听的真真切切,不论是被包围的啸鹰亦或者是德军。

“该死!”

多普勒狠狠骂了一嗓子,“美国佬从正面突围了!?”

并非没有这种可能性,但概率实在是太低。虽然MG26的持续火力完全不如MG34,但那也是机枪,只要被子弹射中哪怕并非一些致命部位,人也会失去行动能力,他把机枪组的位置布置在最少100米开外,盟军伞兵想冲过去丢手雷怕不是先被子弹射死。

“冷静......冷静......!”

多普勒在心中念叨着,然后仔细思考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既然伞兵从正面突破的可能性很低,那么机枪小组那边的爆炸声......爆炸声!?

这是一个关键点。

仔细回想以后,多普勒眉头紧张。

作为一名老练的德军士兵,自然很熟悉M24木柄手榴弹的爆炸声,刚才听到的不能说相似,简直是一模一样。

问题在于机枪小组是不携带手榴弹,也就是说排除那边三个家伙误操作的可能性。

因此,剩下的可能性只有一个——还有一波伞兵绕到了机枪小组的后面,用从德军身上缴获的M24木柄手榴弹干掉了机枪小组。

“该死的狗屎!”

多普勒知道这一波战功就像是煮熟的鸭子飞了一样,却没什么办法。如今的班组阵型并不适合应对这种麻烦,最关键的在于机枪小组的全军覆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