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懂了,也没听懂。
除了“能活下来”以外有些云里雾里,德国佬纷纷皱着眉搞不清楚伊文这些话的意思。
“很简单。”
伊文点上一支烟说道,“首先,战争结束以前不可能放你们走,谁也无法保证放走你们以后,回到萨维尼小镇的你们会对我们做出什么事情。那么,你们接下来一段时间就必须待在我们的大本营里头......你们是人、我们也是人,总是要吃喝拉撒,又因为条件有限,所以,你们想要填饱肚子必须劳动。”
目前为止后勤组的人数与作战组的人数相当,简单来说是1个后勤人员支援1个作战士兵,按照美利坚的军队体系该比例是8:1,也就是说1个士兵在前线作战,后方有8个后勤人员提供各方面的支援。
游击队的条件非常艰苦,不可能有这么豪华的后勤体系,也没有那么多的物资来支撑,但1:1终究是过于压榨后勤......如果伊文手里的部队是人民军队,那并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因为这支军队里头的战士们,哪怕是需要上前线拼命的那种,也会参与劳作。
可惜不是,而且伊文哪怕使出浑身解数也没办法让其变成人民军队,所以只能让作战人员只管作战,其余的事情都交给后勤来解决。
然后还需要从后勤组里头挑选人员补充/扩充作战组,这就会更加导致后勤组的人数不足,大量的工作压在他们身上不仅会拖垮身体,也会导致脱产的士兵得不到保障。
因此,伊文觉得3:1是最佳比例,既不会让后勤部门的工作过于繁重,也能让其有闲下来的时间参与训练。
“劳动......”康拉德确认似的问道,“您的意思是要让我们在这里工作?”
“是的。”伊文给予了肯定的答案。
过了几秒钟,战俘们对视几眼,然后低下头陷入了沉思,眼里透露着一些古怪。
这是一件在战争中相当常见的事情,每当交战双方抓到了俘虏,第一件事就是审讯甄别收集情报,完事了以后就丢入战俘营,最后开始强制劳动创造价值。
欧洲战场上的苏联、德国,都是这么对待战俘,然后两个国家对待对方的俘虏还挺狠......也就富得流油的美利坚及其小弟带鹰在这个时期不会让俘虏去强制劳动,审讯完了以后丢进战俘营确保有吃有喝有医生看病,战争结束以后会进行公开审判,有罪的处罚、无罪的释放。
“怎么,你们不愿意吗?”
见德国佬脸上洋溢着的莫名其妙,伊文缓缓叹了口气,“我不可能为了你们改变这里的规矩,即使是我自己也得遵守,既然......”
话没来得及说完就遭到了会德语的法国小伙的打断,黄九翻译过后伊文缓缓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长官,如果您为了这件事特此来说明......”
康拉德是这么说的,“我去过国防军的战俘营,里面的俘虏每天都在干的事情至今也忘不了,那时候我就知道,如果有一天我被俘虏,也会遭到一样的待遇,但您超出了我的认知......”
哪有一支部队的总指挥官特地来给战俘说明这件事,简直是闻所未闻!
这批德国佬最开始的预想是要被法国人杀了以后分尸,等伊文来了沟通几句以后,他们觉得苦力肯定是得当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分到点食物果腹,到现在听到伊文对他们的处理以后,心里的预期就如同溃烂的河堤一样被冲的稀巴烂。
不会死,也不会遭受虐待,只要劳动就能吃个饱饭?战争结束以后还会放了他们?
踏马的......当了俘虏以后还特么的有这等好事?!
看多了集中营如何迫害苏联人、波兰人等一切非日耳曼人,就算是纯正的德意志雅利安人也会去想——这样毫无人道主义的对待,如果有一天自己落入敌人手里,那不得经历一样的事情?
如今,俘虏自己的游击队竟然这般善待,那不得好好珍惜!?
于是德国人纷纷表示他们会信任伊文,遵从这里的一切规定,并按照要求去劳动换取填饱肚子的食物。
“你们明白就好,但是......丑话说在前头——”
伊文强调道,“我不介意你们之中的任何人逃跑,只是选择逃跑的那个人不再是战俘,而是我们的敌人,枪炮子弹不长眼......以及,我们这里奉行的是一个人犯错、集体受罚,你们8个人会按照规定分成2个小组,每个小组是一个集体,谁要是逃跑,那么剩下的3个人都要遭到处罚,不会让你们死在这里,但可以猜想一下比死还痛苦的惩罚是什么。”
“除此之外,你们还必须相互监督,每一次的劳动中有人随便糊弄,那么这个人所在的集体也得遭到处罚,而另外一个举报的小组则会得到奖励。”
翻译完了以后,德国佬的身躯肉眼可见的颤动起来,让他们感到害怕的倒不是连坐,而是伊文不把惩罚说个明白——生不如死是什么体验?
只能靠自己去想象,越想越觉得汗毛倒竖冷汗涔涔。
什么叫做精准把控人类的恐惧?只有深知一切恐惧来自于未知的人才会给战俘立下这样的规矩!
不说具体的刑罚只让他们自己想象,那必然会往最坏的地方想......伊文相信此时此刻,战俘们的头脑风暴里一定闪过相当多血腥暴力的场景,足以自己把自己吓得魂飞魄散。
他还很鸡贼的分成两个小组互相监督,不仅断绝了俘虏逃跑的念想,还断绝了他们偷懒摸鱼混口饭吃的念想。
勇士可以不信邪尝试一下未知,但当了俘虏的德军里头只要有活下来的希望就没有人想着去当勇者。
PS:
问下,阳了的后遗症,我是吃东西的时候感觉齁咸,然后变得有点苦,一般啥时候能好?
23.咱们的仓库总算有点军火库的样子了(5.7K)
“劳动从现在开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然后......他是你们的头。”伊文指着黄九,“同时我会给你们一定的人生自由,只要不离开这里都不算逃跑。”
人力不足的情况下,让战俘们自己吓自己相互监督,比起带上什么镣铐、派更多人去监管更有效,但也仅限于战俘数量比较少的时期,当他们人多起来这一套就很难运转的起来。
规划完战俘们的未来,伊文开始对战俘进行单独审讯,确保从这帮家伙嘴里收集到的情报确切属实。
——萨维尼小镇的步兵营指挥官的名字,他对游击队的态度,整个部队里的编制、人数、火力,多少重武器、多少迫击炮、多少铁拳,有没有装甲车、坦克,小镇的防御部署,之前成功逃跑的德军老兵名字与履历。
短短十分钟的时间,伊文收获颇多。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国防军中校汉斯对游击队的兴趣完全没有,根据战俘的描述他最近几个月的时间里都在与德国国内的一些中高级官员联系,希望能早些回到祖国,最好能直接退役回乡下种地。
这是相当正常的现象,一般来说德军内部能当上营长的人都是容克贵族,自普鲁士王国时期他们就长期把持着军队,关系网相当的错综复杂,也就NAZI死忠明知道德国与战败没多少区别还死扛着,像汉斯中校这种家里有产业的容克,寻找出路亦或者保自己一名才是现在最该干的事情。
由此可见,德军步兵营营长汉斯中校是个相当稳定的因素,除非被外力所迫否则不会出动大军来围剿伊文,因为没有上级的明确命令,非得跟游击队死磕,对汉斯中校而言收益不能说有多少,那是一丁点也没有。
然而,这个德军营里头有不稳定因素。
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定时炸弹家伙名叫多普勒,军衔是一个士兵能抵达的最高点——上等豁免兵。
这个从东线战场上负伤退下来然后重新入伍并持有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的家伙,让伊文有那么点头疼。
按俘虏们的说法,这家伙相当好战,那种‘军人就该为了祖国去死’的思想在三线部队里有些淤泥而不染......别人在偷懒摸鱼,他在带着麾下的士兵训练,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给其他人打一阵鸡血,试图维持整个步兵营的战斗意志。
汉斯中校看在眼里,虽然不觉得这样的磨刀行为有什么前途可言,但多普勒都是按照规定做事......想处罚也得有理由、有借口,所以只能放任上等豁免兵。
最终导致了今天这一战的出现。
听到这些事情,伊文长长呼出一口气......今天这场仗其实赢在了运气,而非是己方的准备有多么充足,自己的部署又有多么刁钻——因为汉斯中校并不想配合多普勒,甚至因为这家伙一直吵吵闹闹而略施惩罚——倘若这批德军里有半数左右的士兵是多普勒亲自训练的,那么伊文的伏击战估计不会打的如此顺利。
一个充满警觉的老油条,感觉到不对劲立刻停下脚步并寻找掩体,但凡队伍里有一半左右的士兵听从他的命令,剩下的一半哪怕不情愿也会服从安排。
紧接着就会派遣两三个人先进入伏击区侦察,伊文这边沉住气不打,多普勒还会让侦察的士兵往公路左右两边探查,到时候有迫击炮支援的德军不一定会把游击队吊起来打,却一定会造成不小的伤亡。
惨胜虽然是胜,但严重的损失会让整个部队失去后续的作战能力,最关键的是伤员难以处理......现在还躺着等待黄九联系外科医生的两个啸鹰就是最好的证据——游击队没有条件来让伤员得到第一时间的救治。
‘踏马的,这个崽种!’
伊文虽然在心里疯狂骂多普勒这条老狗,却觉得多普勒此次战败,早就看他不顺眼的汉斯中校应该会给予不小的惩罚。
保不齐会直接送上军事法庭,但伊文永远不会把希望寄托在敌人身上。